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刘键 《水利渔业》2001,21(2):28-29
鱼种箱平均产量18.81kg/m^2,平均尾重81.5g,个体净增重15.3倍,平均饮料系数2.22,成鱼箱平均产量33.1kg/m^2,平均尾重435g,个体净增重7.93倍,平均饮料系数2.25。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碧流河水库鲢鳙鱼类在低温(水温12℃以下)下活动规律及其对网具的反应,并在渔具和低温捕鱼技术方面作了改进尝试。1995年和1996年分别捕鱼82350kg和167230kg,日产量和日经济效益分别是试验前的2.29和2.54倍。  相似文献   

4.
碧流河水库底栖动物及其鱼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后对碧流河水库的5个断面、10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进行调察,采到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2种。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335.6个/m2,平均生物量为2.013 g/m2。寡毛类的数量最多,软体动物贫乏。克拉泊水丝蚓和羽摇蚊幼虫是该库的2个优势种。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简单、种类单一。还对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进行了估算,其值为8.1 kg/hm2。  相似文献   

5.
金海水库浮游细菌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呼和浩特市金海水库水体有机污染程度和营养状况,对水体中浮游细菌及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为期一年的监测。结果显示:水体中浮游细菌数量夏季春季冬季秋季,全年介于4.4×10~2~9 700.0×10~2个/mL,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11月,表明夏季水库水体有机污染程度最大,秋季水体洁净程度较高。在空间上,浮游细菌数量主要受水体流动性影响,水库内各点位细菌数量的空间差异较明显,呈现出春、秋季从进水口向库区内部逐渐减少,夏、冬季从进水口向库区内部逐渐增加的分布格局。浮游细菌与温度、pH值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与总氮、总磷、叶绿素a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与总磷的负相关性较为突出,相关系数达0.69。各季节水体均属β-中污带,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6.
碧流河水库陆封型香鱼生物学特性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2年碧流河水库建成后,被陆封在水库中的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经10余年适应后,其生物学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部分个体春季水温上升后暂不进入河道,而留在水库中生活,至7月份才进入河道,与刚陆封时不同,在其植物食性阶段,消化道内有大量浮游植物出现,繁殖期也由9-10月提前到8-9月,性腺发育速度明显加快,个体进一步变小。  相似文献   

7.
2004-2005年间对碧流河水库鲢、鳙进行取样调查分析,对渔获物中鲢、鳙的年龄、生长、回捕率及可捕群体的资源量进行了初步探讨。渔获物中鲢由Ⅱ-Ⅷ龄组成,以Ⅳ、Ⅴ龄为主;鳙由Ⅱ-Ⅸ龄组成,以Ⅳ、Ⅴ、Ⅵ龄为主。水库中鲢、鳙基本上是匀速生长。回捕率鲢为7.78%、鳙为5.09%。可捕群体资源量鲢为3.35×10^5kg、鳙为4.5×10^5kg。适宜的捕捞规格为鲢1.5-2.0 kg、鳙2.0-3.0 kg。  相似文献   

8.
碧流河是大连市最长的河流,发源于盖县新开岭,全长160公里,流域面积3000余平方公里,经大连市的新金县和庄河县注入黄海。流经地区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770毫米左右。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年泾流量9亿立方米。从12月初至翌年3月中旬为结冰期。上游地处千山余脉,地势高峻,中游是辽南丘陵,下游地势平坦,为滨海平原。碧流河支流较多,多属季节性河流,如浅家河,围山河,蛤蜊河,俭汤河,横道河,八家河,吊桥河等。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洪门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7个采样点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34科75属112种,其中绿藻门49种、硅藻门32种、蓝藻门17种、裸藻门5种、金藻门4种、甲藻门3种、隐藻门2种.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为283.0万个/L和4.22mg/L.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鼍的季节变化较明显,数最9月为高峰,而生物量5月最大;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7个站点之间无明显差异.水库为中-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10.
漠斑牙鲆属于广温广盐性鱼类,在淡水、微咸水、半咸水、海水至高盐水中都能适应,南北方沿海地区以及内陆都能养殖。碧流河水库先后于2007年和2008年对该鱼进行了试养,成果较为显著。下面将漠斑牙鲆养殖经验、技术进行总结如下。一、养殖设施碧流河水库运用圆形孵化池进行漠斑牙鲆的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1.
彭水水库蓄水初期乌江下游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月、7月和10月,在乌江下游彭水水库库区、坝下江段和库尾以上江段设16个采样断面对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甲壳动物29属、49种;其中,枝角类13属、21种,桡足类16属、28种;枝角类年均密度1.89个/L,生物量37.70μg/L,桡足类年平均密度0.78个/L,生物量5.49μg/L。浮游甲壳动物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种类数以春季最多,秋季最少;水平分布呈现库区种类数相对较多,库尾及以上江段种类数相对较少,坝下江段受水库下泄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研究安康水库水质与水生生物,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水质保护和渔政管理提供参考。在瀛湖库区设7个采样点,2015年7月-2016年6月每月1次、2016年8月-2017年6月每2个月1次采集水样,检测水质与藻类。结果显示,安康水库水体透明度在1.2m以上,12月份最高,3.5m;pH7.38~8.50,中性偏碱;溶解氧10.46mg/L;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与5日生化需氧量指数(BOD5)6-8月份最高,12-2月份较低,总体符合地表水I类水质标准;Cl-、Mg2+、Ca2+、SO2-4等的含量及水体总硬度均符合I类水质标准。水库藻密度最高值出现在4月,最低值在12月,分别为3.49×10~6个/L与0.07×10~6个/L,全年藻密度均值为0.8×10~6个/L。安康水库水质大部分时间内为I类水,水质总体状况优良,冬季的水质优于春夏季。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好汉泊水库完成了库容扩建工程0,满足了亚布力镇、亚布力林业局的供水需要及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的造雪等用水需要。为了解新的水位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于2011年和2012年的5、7、9月,对;亚布力水源地好汉泊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扩容后浮游植物丰度(21.6×10。ind·L-1 -1038.×10。ind·L。)和生物量(0.15mg·L-1~17.05mg·L-1)均比2011年生物量(0.79~9.63mg·L-1)、丰度f10.8×10%d·L-1537.6×10。ind·L“)有所增加,绿藻门种类数上升幅度最大,蓝藻门种类种数也有明显增加。2012年Shannon—Weaver指数在1.85~3.3之间,2011年在2.34—4.5之间l,水质评价均为贫一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密云水库水生生物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密云水库1996~1998年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生物量、组成和季节变化,对其所能提供的滤食性鱼类的鱼产力进行了粗略的估算。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各站点平均值为1.05mg/L,最高峰出现在6月和8月,优势类群为硅藻门和绿藻门;浮游动物生物量各站点平均值为1.87mg/L,最高峰出现在7~9月,优势类群为桡足类;底栖生物数量和生物量各站点平均值分别为数量2478.05m  相似文献   

15.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五强溪水库设置6个采样点,采取灯光诱捕方法,调查太湖新银鱼的资源量和时空格局分布。在五强溪水库周年均能捕到银鱼,平均体重最小0.02 g、最大1.15 g。春群在9月捕捞到的数量最多(1 689尾),4月捕捞到的数量最少(仅24尾);秋群在2月捕捞到的数量最多(2 532尾),11月捕捞到的数量最少(135尾)。春群和秋群资源量在时间上无显著差异。6个采样点春群和秋群的出现率均达88.68%,各采样点分布不均,非网箱养殖区比养殖区银鱼资源量丰富。五强溪水库银鱼资源量限制的主要因素是饵料保证程度不高,对肉食性鱼类翘嘴鲌、鳜、鳡、乌鳢等捕捞力度不够,以及过度捕捞和滥用密网捕捞。合理利用银鱼资源的措施包括禁止在繁殖高峰期(3-5月,9-11月)捕捞银鱼、禁止使用密眼网(网目小于2~3 mm)捕捞、控制捕捞强度和划定繁殖保护区。  相似文献   

16.
茜坑水库轮虫群落结构组成和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茜坑水库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观澜镇的一座供水水库,入库水主要由于自东深引水工程调入。抽水入库和持续供水在降低了水体的水力滞留时间的同时,增加了垂直混合,改变了原有的生态过程。为了解这一抽水型水库中轮虫群落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影响因子,于2012年3-12月对茜坑水库敞水区轮虫进行了逐月采样,同时测定水体的理化因子集。10次采样共观测到轮虫30种,其中臂尾轮科9种,异尾轮科4种,这些种类主要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常见种和优势种类。前节晶囊轮虫、截头皱甲轮虫、圆筒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红多肢轮虫、Keratella tecta、刺盖异尾轮虫、螺形龟甲轮虫、跃进三肢轮虫、奇异六腕轮虫、长刺异尾轮虫、长肢多肢轮虫、广布多肢轮虫、对棘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和热带龟甲轮虫等为优势种。全年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57.5 ind./L和80.7 μg/L,轮虫生物量在后生浮游动物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为11%;丰水期轮虫的丰度和生物量较高,进水口和库中的轮虫群落结构在组成和动态上没有显著差异。水力滞留时间是影响轮虫群落组成和动态的主要非生物因子,枝角类的竞争压力是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17.
分析华南大型饮用水源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于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在新丰江水库设置12个采样站点进行每2个月1次的浮游动物监测,设置采样站点12个。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采集到浮游动物19属30种,其中轮虫8属17种,枝角类5属7种,桡足类6属6种,夏季出现的种类数最多(25种),春季最少(14种);各站点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月均值分别为11.52~161.52个/L和0.92~17.65 mg/L,具有极显著的季节差异(P<0.01),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呈现为上游和下游河道型库区高,中心敞水区低的分布趋势;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87~1.19,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97~1.53,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4~0.93。浮游动物密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水温、叶绿素a和p H是影响新丰江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8.
浮游植物是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藻类水华中有害蓝藻释放的蓝藻毒素会危害人类健康,对饮用水的安全构成威胁。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按月对广东省深圳市茜坑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茜坑水库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66属、127种,种类组成以绿藻(54%)和硅藻(25%)为主,水库属绿藻-硅藻型水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年均值为1.10×107个/L,绿藻门、硅藻门、隐藻门和蓝藻门细胞密度所占比例较高;浮游植物多样性在茜坑水库各样点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水体交换能力较强;结合3种水质评价方法,初步判断茜坑水库为轻污-中污型水体,并通过对潜在产毒蓝藻现存量的分析来评价水质安全存在的风险。7月的水质风险最大,应进行藻毒素测定。对理化因子的测定显示,水库总氮和总磷浓度均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标准值。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ensity of fish and parameters such as body weight, condition factor and the hepatic triglyceride (TG) content of masu salmon Oncorhynchus masou juveniles after release into a natural stream were studied. Hatchery-reared juvenile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numbers were released in May 1999, 2000 and 2001, and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rom July to September each year. The density of fish was relatively high in 1999, when juveniles of the largest size and number were released, but then continued to decrease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The hepatic TG content remained considerably low in 1999,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nsity of fish and the hepatic TG content of the juveniles caught over three years. The initial fish size and number at release as well as the nutritional condition of the juveniles may affect the density of fish after release.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形成后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浮游动物食性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成为了库区优势种。为探究三峡库区太湖新银鱼种群生长规律,2019年1-12月,每月下旬在三峡库区小江6个采样断面使用银鱼捕捞专用拖网进行了调查,应用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测度太湖新银鱼种群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19年太湖新银鱼在三峡库区小江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时间动态上,太湖新银鱼种群生物量的周年变化为先升后降,3月开始迅速增长,在4月达到最高值(2080.08 kg/km2),随后逐步下降,7月捕捞旺季过后,生物量明显下降;空间分布上,太湖新银鱼春季繁育的稚幼鱼最先出现在上游的渠口和养鹿断面,之后下移,主要集中在高阳断面(867.16 kg/km2),其次是黄石和双江断面,而长江断面太湖新银鱼分布最少。研究表明,太湖新银鱼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由种群繁殖特征及库区水文情势决定,其种群在4月快速增长,与小江5月蓝藻密度急剧上升可能存在关联。建议在种群快速增长前,对三峡库区小江太湖新银鱼的繁殖群体进行捕捞,尤其是在3月的渠口和养鹿断面,可以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