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是目前水产育种中应用最为广泛、最有成效的育种途径,为了选育一个能够促进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发展,改善目前养殖褐牙鲆发病严重的现状的牙鲆类养殖新品种,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犬齿牙鲆(P.dentatus)(♂)的杂交进行了研究。在Nikon MS800解剖镜下对褐牙鲆(♀)×犬齿牙鲆(♂)人工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及胚后发育进行观察,并使用Nikon数码相机拍摄其发育特征,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脱膜孵化期共9个时期,除克氏泡出现时期以及胚体开始扭动时期具有相对特异性外,胚胎发育过程与褐牙鲆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水温(16.5±0.5)℃,盐度32~33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67 h完成孵化。(19±0.5)℃水温下,仔鱼3 d以前营内源性营养(卵黄囊仔鱼),3 d开口摄食营外源性营养(前弯曲期仔鱼),20 d左右进入变态期(弯曲期仔鱼),40 d后基本完成变态进入稚鱼阶段,生活方式由浮游转为底栖生活,50 d左右全身被鳞。同时观察了自胚胎发育时期至幼鱼期体表色素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过程,描述了仔鱼变态期冠状鳍条、眼位置和尾部的发育、变化过程。早期生活史无鳔器官发生。  相似文献   

2.
对黄盖鲽(Limandayokohamae)仔鱼生长、发育、摄食及PNR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0.5-19℃范围内,温度对其卵黄囊期仔鱼的生长基本上无影响,不适当地升高温度对卵黄耗尽至变态期之间仔鱼的生长不利,较高的温度可促进仔鱼的发育使之提早进入变态期,10日龄内过高的升温可明显增加仔鱼的死亡率与畸形个体数。黄盖鲽仔鱼在20日龄以内的摄食无明显节律性;温度对近变态期以前仔鱼在10:00-14:00之间的摄食强度基本上无影响,仔鱼的摄食强度随日龄的增加而逐步增加;适宜的轮虫投喂密度在10日龄内为10个/ml,15-20日龄为20个/ml。黄盖鲽仔鱼的混合营养期很短,约在24小时以内;仔鱼开口摄食期为孵化后4-6日;升温可使饥饿仔鱼提早进入PNR。  相似文献   

3.
杂交鳜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4±1)℃条件下,对翘嘴鳜(♀)×斑鳜(♂)杂交所得的杂交鳜仔鱼进行饥饿试验,确定其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PNR)。研究结果表明:杂交鳜仔鱼4日龄开口,此刻仔鱼卵黄囊已吸收完毕,但油球仍在,仔鱼发育进入混合营养期。7日龄仔鱼油球吸收完毕,进入外源营养期,仔鱼混合营养期仅为3d。杂交鳜仔鱼初次摄食率开始时为15%,高峰期出现在油球即将耗尽时的6日龄仔鱼,可达70%。仔鱼不可逆点出现在7~8日龄,杂交鳜仔鱼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为4~5d。  相似文献   

4.
圆斑星鲽胚胎及仔鱼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圆斑星鲽(VeraspervariegatusTemmincketSchlegel)胚胎及胚后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速度。在水温为(11±0.5)℃时,受精卵历时153h脱膜孵出,孵化后仔鱼在水温为(15±0.5)℃时经过6d开口摄食,50d完成变态而成幼鱼。圆斑星鲽的卵子为半浮性卵,其卵黄量很多。卵裂后期,卵裂球的大小和卵裂速度均出现差异。眼泡在体节形成之前出现。刚孵化仔鱼消化道细而直,孵化5d肛门打通,6d开口。随着卵黄囊的消失,消化道开始弯曲。色素细胞首先出现在86h的胚体中,至140h在卵黄囊上零星分布,且随着胚体发育,色素细胞增多,至变态完成后全身密布黑色色斑。胚体色素细胞的形状由孵化前的雪花状逐渐变为圆形,但卵黄囊上的色素细胞始终为雪花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胚后发育特点,对其早期发育阶段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其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根据卵黄囊和油球消失、仔鱼开口与摄食、鳍膜消退、鳍棘变化、色素沉积和全身被鳞等发育特征,把黄斑篮子鱼胚后发育分为仔鱼期(包括早期仔鱼和后期仔鱼)、稚鱼期和幼鱼期。黄斑篮子鱼初孵仔鱼全长(1.913±0.105) mm,在水温23~24.3℃,3日龄开口;6日龄卵黄囊和油球被完全吸收,进入后期仔鱼期;17日龄鳍膜消失,各鳍发育基本完成,进入稚鱼期;33日龄鳞片覆盖全身,完成变态,外部形态特征与成鱼相近,进入幼鱼期。仔稚鱼生长随日龄的增长呈现出先快后慢再快的生长趋势;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出膜后随日龄不断伸长,28日龄长到最大值,之后逐渐收缩。  相似文献   

6.
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母本,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为父本进行科间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受精卵胚胎及胚后仔鱼的发育情况,描述了各时期的形态特征。杂交受精卵为浮性卵,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1.18±0.14)%和(61.65±0.19)%,胚胎发育的畸形率为(17.00±0.06)%,4日龄仔鱼出苗率为(58.63±0.19)%,35日龄仔鱼的成活率为(57.08±0.20)%。在水温为(15±0.5)℃、海水盐度为29~3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74 h孵化。孵化后4 d开口摄食,17 d开始变态,35 d完成变态。变态时,37%的仔鱼向右偏转,63%的仔鱼向左偏转。结果表明,牙鲆和星鲽杂交不存在配子不亲和,受精卵可以正常发育,杂交子代可以正常成活和生长。本研究旨为下一步杂交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22.0±1.0)℃条件下,研究饥饿状态下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仔鱼生长、初次摄食率、不可逆点(PNR)以及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圆口铜鱼初孵仔鱼全长(7.50±0.01)mm,卵黄囊体积(3.36±0.11)mm~3,摄食组仔鱼全长生长呈线性增加,饥饿组仔鱼生长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早期仔鱼(5日龄)和晚期仔鱼(15日龄)的摄食节律相似,高峰在凌晨6:00和黄昏18:00,属于典型的晨昏摄食类型。1~3日龄仔鱼为内源性营养期;4日龄仔鱼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初次摄食率约为25.1%;5日龄卵黄囊耗尽,进入外源营养期;7日龄仔鱼摄食率达到最高水平为100%,最高摄食率维持6d,PNR期为13~14日龄。在本实验水温下,圆口铜鱼仔鱼最佳投喂时间为4~6日龄。  相似文献   

8.
圆斑星鲽的早期生长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圆斑星鲽成熟卵子透明、光滑、无油球,卵径1.75±0.08 mm(n=30).在水温11土0.5℃、盐度31~32、DO≥5 mg/L条件下,受精卵经159 h脱膜孵出,胚胎发育下限温度为5.14℃,发育时间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初孵仔鱼体色透明,全长4.95±0.15 mm(n=30),7日龄,仔鱼体覆黑色素,口和肛门贯通,口裂0.32 mm时开始摄食轮虫;11日龄,卵黄囊耗尽,仔鱼由内源性营养转化为外源性营养方式,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17日龄,进入尾椎弯曲期,尾扇和下尾骨形成;28日龄,尾鳍色素沉积;33日龄,尾椎弯曲完成,仔鱼左眼开始向右侧翻转,进入变态期,尾鳍条增至18根;45日龄稚鱼体表色素带形成,背、腹鳍各覆4~5个棕黑色斑点;50日龄,变态完成,左眼完全翻转至右侧,开始营底栖生活;70日龄,幼鱼体被鳞片逐渐形成,各鳍条均发育至定数,体态和生活习性与成鱼无异.  相似文献   

9.
鞍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发育和生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鞍带石斑鱼的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初孵仔鱼到幼鱼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卵黄囊的变化,长鳍棘的长出与收缩,鳞片和体色斑纹的出现,鞍带石斑鱼胚后发育可以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又可分为卵黄囊期仔鱼和后期仔鱼。水温27~30℃,盐度27~31,pH值8.0~8.4的海水中培育,初孵仔鱼至孵化后2日龄为卵黄囊期仔鱼。2日龄仔鱼开口,3日龄至20日龄为后期仔鱼,22日龄至30日龄为稚鱼期,31日龄进入幼鱼期。鞍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和收缩,也是生产育苗当中比较关键的仔稚幼鱼变态过程。  相似文献   

10.
饥饿对漠斑牙鲆前期仔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饥饿对漠斑牙鲆前期仔鱼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计算了仔鱼的饥饿不可逆点。结果表明,仔鱼3日龄开口,卵黄于5日龄消耗完毕,油球于6日龄消耗完毕,混合营养期为3~6日龄,饥饿对仔鱼卵黄和油球的吸收速度影响不显著。摄食仔鱼生长呈线性增加,饥饿仔鱼则在饥饿开始一段时间后呈现负增长的趋势。10日龄饥饿仔鱼出现较为明显的饥饿特征,如胸角凸出,消化道萎缩等。在18~20℃培育水温下,仔鱼饥饿不可逆点出现在7日龄和8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