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季东海水团变动特征及对鲐鲹渔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红 《水产学报》2001,25(3):209-214
应用模糊聚类方法,采集东海30个站表层及底层1996-1998年夏季的水温(T)、盐度(S)、溶解氧(DO)、磷(P)、三态氮(N)、硅(Si)、pH值等九个指标的测样数据,对东海水团进行划分,其表层水团配置为大陆沿岸冲淡水(I),黄东海混合水团(Ⅱ)台湾暖流水(Ⅲ),黑潮表层水(Ⅳ)等水团,底层水团配置为黑潮次表层水团(Ⅴ),黄海冷水团(Ⅵ),台湾暖流水(Ⅲ)等水团,并分析了1996-1998年夏季由大陆径流和外海水团热力强弱影响所致的东海水团变动特征及沿岸冲淡水转向问题,同时讨论了东海水团分布与鲐Sheng渔场关系。  相似文献   

2.
3.
东海中南部鲐Shen渔场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连福 《海洋渔业》1998,20(2):72-75
  相似文献   

4.
丁永敏 《海洋渔业》1984,6(4):163-164
<正> 在东海捕捞带鱼生产中,有些生产者认为晴天时产量高而阴天时产量低。但对所谓高低的解释比较笼统,也提不出具体数值予以证实。也不了解东海阴天有何种规律,故难以用来为生产服务。为研究天气晴、阴对带鱼产量的影响,采用春汛3~6月和秋冬汛10~12月的资料似较  相似文献   

5.
东海黑潮区灯光鱿钓渔场与水文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瑞生 《海洋渔业》1998,20(1):11-17
本文通过对1996、1997年春季在东海黑潮区域的灯光鱿钓渔场的探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黑潮左侧的褶皱形锋涡旋及其右侧的逆流和暖涡旋的附近区域,易形成良好的灯光鱿钓渔场。春季黑潮表层的25℃等温线出现与否,似可作为寻找鱿钓渔场的一种判据。黑潮势力的强弱变化对渔场出现的迟早以及产量的变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东海北部鲐鲹中心渔场形成机制的统计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苗振清 《水产学报》2003,27(2):143-150
鲐、蓝圆鲹是东海北部主要中上层鱼类,其渔场的形成、时空变化受海洋环境因子变化的制约.研究其中心渔场的形成机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掌握鲐鲹鱼洄游、分布规律、合理利用及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87-1990年在29~32°N、124.5°E以西海域的海洋环境调查资料和鲐鲹渔场资料,在GIS平台上,运用稳健统计方法分析海洋环境若干因子和中心渔场的相互关系及其时空变化,确定形成渔场的制约因素,并研究中心渔场的形成机制,构建基于模糊聚类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试验确定以75%的隶属度作为判断依据,将得出的结果用1987-1990年及1997年的资料进行验证,发现用于指导生产能取得良好效果.研究表明,中心渔场的特征参数为,底层温度介于19.0~21.0℃,中心为20.0℃,盐度为33.0~34.5,中心为33.75,饵料生物量介于137~409mg@m-3之间.而且中心渔场的位置和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底温和底盐,其相关系数平方最大分别可达0.9935和0.9988.构建数学模型用于东海北部鲐鲹中心渔场形成机制的研究,实现对中心渔场时空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定性分析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东海带鱼摄食习性、饵料基础及与渔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亚瞿  朱启琴 《水产学报》1984,8(2):135-145
本文对东海主要渔场中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 Linnaeus的摄食习性、饵料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数量分布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其与渔场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带鱼是一种以磷虾等甲壳动物和小型鱼类等为主食,并兼食头足类、毛颚动物等的杂食性鱼类。研究结果还阐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及磷虾等的数量分布同东海带鱼渔场的位置变化和鱼群移动的关系密切,其中冬、春季浙江南部近海渔场;夏、秋季长江口及海礁、舟山等渔场,其关系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 大潮对底拖网生产有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当月龄处于朔望时,日、月、地球处于同一直线上,引力最大,造成海面垂直升降大,即所谓大潮差和大汛潮。此时水平流速也相应加快,使底拖网产量下降。而当月龄处于上下弦时潮差小,即所谓小潮差或小汛潮,此时流速慢,产量上升。生产指挥人员习惯利用大潮间调船回港卸鱼,以便充分利  相似文献   

9.
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动物分布与鲐鲹渔场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海南部和东海的日本鲐鱼和蓝圆鲹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并兼食鳀鱼等小型鱼类。因此浮游动物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鲐、鲹渔场的关系密切。本文报导了1972—1975年间,对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分布的调查结果,并据此对鲐、鲹渔场的位置、渔期、渔获量以及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季节,鲐鲹鱼类的产卵群、索饵群和越冬群形成的渔场位置及其变迁,都和浮动动物的分布、数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关注开发利用公海狭渔鳕场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日本为什么如此关注开发利用西北部太平洋的两个公海狭鳕渔场呢?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日本国内加工生产鱼糜制品需要大量的狭鳕原料鱼。众所周知,鱼糜制品如蒸、烤、炸鱼糕,竹轮鱼卷和模拟蟹腿味鱼糕等都是日本不可缺少的主要副食品,其中模拟蟹腿味鱼糕又是近年出口创汇的主要食品。  相似文献   

11.
汪三平 《海洋渔业》1999,21(2):74-76
本文分析了二片式对拖网设计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渔获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本软件设计先进、科学,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精确性、高度灵活性和快速简便性等优点;利用本软件设计的网具,具有良好的渔获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底拖网渔获的主要经济鱼类有一定的数量密集水深范围和密集的水域,且经济鱼类主要种群的密集水域有春秋季节性移动现象,规律性明显。据此,划分出3处主要渔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在执行863-AA63-0701课题时收集的东南太平洋竹(竹夹)渔场海洋环境调查资料,分析了竹(竹夹)鱼生产渔场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认为:渔场CPUE的分布与海水表层水温有关,CPUE超过20t的表层水温分别为:5月份:12.4~14.1℃;6月份:11.5~12.8℃;7月份:11.5~12.5℃;在拖速不足的情况下,借助风力和海流可以提高CPUE的产量;竹(竹夹)鱼叉长组成与捕获的时间和海区有关。  相似文献   

14.
吕四渔场虾桁拖网最小网目尺寸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孙满昌  张健  樊伟 《海洋渔业》2002,24(3):120-124
为了养护和管理海洋渔业资源,对虾桁拖网网囊网目进行了选择性试验,以期找到最适网目尺寸,为今后立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经试验表明,随着网囊网目的加大,50%选择体长也随之增加。当网囊网目内径分别为35mm、40mm、45mm时,哈氏仿对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72.73、74.61、81.43mm;葛氏长臂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70.42、75.60、79.45mm;脊尾白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88.37、92.05、97.17mm。 三种虾类的50%选择体长(L_0.5)与网囊网目内径(Me)的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哈氏仿对虾:L_0.5=469+0.8697Me R~2=0.9029 葛氏长臂虾:L_0.5=39.063+0.9024Me R~2=0.9927 脊尾白虾:L_0.5=57.325+0.8801Me R~2=0.9911 三种虾类混合:L_0.5=37.597+1.1470Me R~2=0.9996 将网囊网目尺寸由现在的20mm到25mm提高到35~40mm,则在此网目大小下,能释放掉大量70mm以下的幼虾,而捕获的商品虾质量有明显改善。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建议对虾桁拖网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法规,规定最小网目尺寸。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1999年探捕调查资料,对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柔鱼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总的来说该海域的柔鱼属大型柔鱼,但在三个作业海区中也有区别,中部海区柔鱼的个体最大,其次为东部海区,西部海区为最小;其形体变化规律在特定的海域(175°E~ 172°W、39°~42°N)有随经度和纬度增加而增大;柔鱼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胴长、体重有显著增大的趋势;生长速度快,经测试其胴长、体重关系式为:W_i=1.52×10~(-4)×L_i~(2.7231)。在5~7月份,柔鱼的性腺发育程度较低,绝大数处于Ⅰ期和Ⅱ期,其摄食等级也较低,以空胃和Ⅰ级胃为主,胃含物以小鱼和柔鱼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16.
黄、东海近海春季水温特点及其与渔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诗赉  李昌明 《水产学报》1980,4(3):259-274
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1960年以来黄,东海近海春季表、底层多年平均水温,增温率和水温的历年波动,以及海区的水系分布和变化的特点,并探讨了海区春季水温分布、变化与渔业的关系。 文章指出:黄海区多年平均水温四月中旬至五月初的表、底层均具有槽状分布特点。五月中旬表温变得相对均匀,底层在青岛东南外海形成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冷水团。东海区的水温整个春季均具脊状分布特点。本文以距平小于-0.5℃,大于 0.5℃和居于±0.5℃之间作标准来划分冷年、暖年和正常年各种类型。 本文还结合渔业生产,分析了由海区水温水系各年的分布变化对鱼类洄游分布和渔期早迟的影响;指出掌握渔场水温的分布和变化对做好渔情预报的重要性,并提供作为指标的某些水温特征值。  相似文献   

17.
黄海南部和东海的日本鲐鱼和蓝圆鲹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并兼食鯷鱼等小型鱼类。因此浮游动物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鲐、鲹渔场的关系密切。本文报导了1972—1975年间,对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分布的调查结果,并据此对鲐、鲹渔场的位置、渔期、渔获量以及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季节,鲐鲹鱼类的产卵群、索饵群和越冬群形成的渔场位置及其变迁,都和浮动动物的分布、数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闽东北外海渔场中上层鱼类探捕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福建近海的捕捞压力,打破灯光围网作业生产的被动局面,解决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在春夏汛灯围淡季作业问题,于1989 ̄1991年5 ̄9月,对该渔场的中上层鱼类进行生产性探捕。在专业生产调查中,从统计的渔获量和其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期间表明:闽东北外海渔场中上层鱼类有开发利用价值,不仅为福建灯光围网作业开创一条新路,而且为今后重点开发该渔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丁兆荣 《水产学报》1988,12(4):375-380
1985年,我国去西非等国进行远洋捕捞的小型拖网渔船都是国内现有的渔船,为单甲板型。在本国近海渔场还比较适用,但是在该地渔场作业,不少问题就暴露出来了。那里的气温甚高,曝露在甲板上的渔获物甚易变质。其次这些渔船上均没有空调设备,炎热的气候,使船员的作业和休息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