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陆水产》2005,30(7):27-28
由于这个阶段黄颡鱼主要以水中的浮游动物为食。因此,要保持池水的肥度,当透明度大于40cm后,适时追肥。为了保证黄颡鱼在成鱼阶段能良好地利用人工配合饲料.从这个阶段起,可以适量投喂海大黄颡鱼鱼种的粉状饲料.将粉状料拌水捏成团,投放在固定的食台上.每天早晚2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3%~5%。由于黄颡鱼喜集群摄食.因此不要到处乱投,避免饲料浪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黄颡鱼养殖的不断发展,黄颡鱼苗种的供应日趋紧张。为了突破这一制约黄颡鱼养殖的“瓶颈”,生产更多更优质的黄颡鱼苗种,自2005年开始,每年的5月下旬至7月底笔者都进行黄颡鱼人工繁殖的生产和研究。这里主要对黄颡鱼人工繁殖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红头病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价值高,在江浙一带颇受消费者的欢迎。从1997年开始,我们就己开展了黄颡鱼的人工养殖试验。近年来,黄颡鱼苗种繁育技术的成熟、专用膨化饲料的开发应用、餐饮以及外贸市场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黄颡鱼的养殖发健,2007年浙江省的黄颡鱼养殖面积就超过了20万亩。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是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黄颡鱼为底栖鱼类,对环境适应性强,耐低氧,适温范围0~38℃,杂食性,可食配合饲料,抗病能力强。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发展黄颡鱼人工繁殖和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为此,我们于2002年在省淡水良种场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和民  欧阳敏 《水产养殖》2004,25(1):46-48
黄颡鱼的营养研究现阶段主要体现在食性分析、肌肉营养成份的测定等基础研究上;而营养需求上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配合饲料配方上的饲养试验,对于确定某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研究还未见报到;在黄颡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诱食剂的应用、投饵方式、投饲量的确定等,为进一步研究黄颡鱼的营养和配合饲料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流水条件下利用网箱驯化培育黄颡鱼鱼种和进行成鱼养殖,经驯化后鱼苗摄食人工膨化配合饲料取得成功,鱼种培育成活率达84.5%,成鱼养殖成活率达93.8%;密度为1000尾/m2。放养规格为180尾/k的养殖模式效果最显著。试验面积80m2,产鱼80.2kg/m2,产值2025.6元/m2,创利422.2元/m2。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末,全国各地先后开展了关于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和试验,随着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化生产的发展,黄颡鱼的池塘主养也得以普通展开.……  相似文献   

8.
1997~1999年在泥河水库进行了黄颡鱼规模人工增养殖技术研究。1998年捕获黄颡商品鱼5000kg规格200~250g;1999年捕获黄颡鱼9000kg规格250~450g,人工繁殖黄颡幼鱼10万尾;掌握了黄颡鱼规模人工繁殖和大水面增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野生的黄颡鱼具有亮丽的黄褐体色,但随着现代集约化养殖的发展,鱼类摄食天然饵料的机会越来越少,鱼类体色通常发生变化,而配合饲料本身类胡萝卜素含量低,造成养殖鱼类体表或肌肉色泽变差。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黄颡鱼体色呈青灰色,价格较消费者青睐的黄褐色黄颡鱼低,其商品价值受到影响。在黄颡鱼的养殖中,可以适当添加鱼类着色剂,在提高黄颡鱼体色的同时,也提升了黄颡鱼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又称嘎牙子,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目前市场销售的黄颡鱼主要产自江河、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但由于酷捕滥捞、水质污染等原因,其资源量日趋下降,造成黄颡鱼市场供不应求。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开始受到重视。但由于黄颡鱼苗种供应的严重不足,制约了黄颡鱼人工养殖的发展。为了解决黄颡鱼人工养殖的苗种问题,我们于2000年6月至7月,在肇东市合居乡新江村渔场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