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而 70 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 ;(2 )Opp17扩增的 94 7bp片段的出现频率 ,在长江、黄河和辽河群体显著地从南到北递减 ,长江蟹 87.50 %、黄河蟹4 1.66%、辽河蟹 10 .83%。这一遗传渐变的度量可作为区别这三个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判据 ;(3) 6水系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依次为 :辽河蟹 0 .90 8>南流江蟹 0 .897>瓯江蟹和珠江蟹 0 .895>黄河蟹 0 .890 >长江蟹 0 .850 ;6群体间遗传距离及其UPGMA、NJ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 ,南流江蟹、珠江蟹同长江蟹、辽河蟹及黄河蟹在基因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歧化。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李思发  邹曙明 《水产学报》1999,23(4):325-330
用4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其中Z2扩增的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而70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2)Opp17扩增的947bp片段的出现频率,在长江、黄河和辽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了分布于我国大陆沿海 6个主要水系的两种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 )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结果发现 ,(1)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不显著 ,四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 =0 .0 0 0 6~ 0 .0 0 53,属种内群体间差异。 (2 )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也不显著 ,两个群体间遗传距离D=0 .0 0 0 7,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 (3)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与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在SOD同工酶表型上有明显差异 ,SOD - 2位点仅在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中表达 ,而SOD - 4位点仅在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中表达 ,这些可作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群体区分的生化遗传标志。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同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大 ,D =0 .0 72 1~ 0 .0 74 7。 (4 )聚类分析表明 ,在我国大陆沿海水系分布的绒螯蟹可分为两大类群 ,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水系的绒螯蟹属北方类群 ,即中华绒螯蟹 ;珠江和南流江的绒螯蟹属南方类群 ,即日本绒螯蟹。  相似文献   

4.
赵金良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9,23(4):331-33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了分布于我国大陆沿海6个主要水系的两种绒螯蟹(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结果发现:(1)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不显著,国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0.0006~0.0053,属种内群体间差异。(2)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也不显著,两个群体间遗传距离D=0.0007,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3)辽河、黄河  相似文献   

5.
测量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及南流江六个水系绒螯蟹群体的 32个外部形态特征 ,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将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四个北方水系的蟹划为一组 ,把珠江和南流江两个南方水系的蟹划为另一组 ,两组之间形态差异极显著 (P <0 .0 1)。判别分析亦可将北方蟹和南方蟹完全分开 ,判别准确率达 10 0 %。至于样本所属水系的判别 ,对北方四水系蟹的判别平均拟合概率为 86%,其中长江最低 ,为 73%,黄河最高 ,为 97%;对南方二水系蟹的判别平均拟合概率为 95%,南流江为 96%,珠江为 94 %。又对区别水系所属贡献较大的特征参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 ,计算差异系数 ,根据Mayr等 [1953]提出的 75%规则 ,认为北方蟹与南方蟹之间的形态差异是亚种以上水平的差异 ,而北方蟹内部与南方蟹内部各水系之间差异则属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李思发 《水产学报》2002,26(6):493-497
用包括Z2和Opp17两个10碱基随机引物在内的10个引物,对来自荷兰斯科克莱(Skodely)、美国加州圣何塞(San Jose)的中华绒螯蟹群体与中国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群体进行RAPD遗传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中华绒螯蟹群体特有的Z2引物扩增的700bp标记带(Z2^700bp),在荷兰与美国2个中华绒螯蟹群体中同时出现,而不出现日本绒螯蟹南流江种群中特有的880bp标记带(Z2^880bp),表明欧洲、美国中华绒螯蟹与中国中华绒螯蟹为同种Eriocheir sinensis,而非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2)Opp17引物扩增的947bp片段在中国长江、荷兰及美国3个中华绒螯蟹群体内的出现频率均达100%。结合Z2引物扩增结果,欧洲与美国中华绒螯蟹群体极可能是从中国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引入繁衍的。  相似文献   

7.
董颖  周遵春  宋伦  阎有利 《水产科学》2008,27(3):135-138
通过4对引物组合对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群体,俄罗斯的日本绒螯蟹群体及其杂交F1代(辽河蟹♀×俄罗斯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4对引物共扩增出233条带(100bp~1000 bp),其中辽河群体多态条带184条,多态位点比例78.97%;俄罗斯群体177条多态带,多态位点比例75.97%;杂交群体182条多态带,多态位点比例78.11%。3个群体的群体内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7074±0.0469,0.7171±0.0475,0.7406±0.0449,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85±0.128,0.194±0.119,0.176±0.138。变异来源有79.13%来自群体内,20.87%来自群体间。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系绒螯蟹群体外部形态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长江、辽河、瓯江和海河四个水系及南流江和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两个地区的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测量了其头胸甲及附肢等37个形态特征,应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水系的绒螯蟹形态特征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瓯江、海河和辽河水系的样本分为一组,而南流江和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的样本分为另一组。判别分析结果显示:选用4个特征值时,Ⅰ组和Ⅱ组判别分析的准确率分别为97.46%和87.10%,判对的概率为95.302%。四水系的判别准确率海河为76.47%,长江为100%,瓯江为87.50%,辽河为91.89%,判对的概率为92.373%。  相似文献   

9.
林仕梅 《内陆水产》2003,28(3):16-17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称河蟹,是洄游性甲壳类动物,经济价值较高,是世界各国水产增养殖的重要对象。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一直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名贵水产佳品。1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及分布河蟹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绒螯蟹属。该属以螯足密生绒毛而得名。河蟹适应性强,分布较广。因栖息生态环境的不同,形成长江水系、辽河水系、瓯江水系和闽江水系4个种群。除中华绒螯蟹外,还有日本绒螯蟹、直额绒螯蟹和狭额绒螯蟹3种。形态结构河蟹的背部一般呈墨绿色,腹面灰白色。腹部在成长过程中,雌蟹渐呈圆形(俗称团脐),雄蟹仍为狭长三…  相似文献   

10.
中华绒螯蟹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江水系天然群体、人工选育F4A级群体、F4B级群体以及江苏射阳群体共95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F4A、F4B选育起始群体均来源于固城湖国家级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射阳群体为江苏省河蟹养殖普遍采用的苗种,其亲本为当地养殖河蟹。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4个群体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 o)分别为0.8053、0.8197、0.8105、0.8100,平均期望杂合度(H e)分别为0.7149、0.7161、0.7262、0.7286。其中,人工选育F4A级以及B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群体,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而言,本研究中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在较高水平,其中射阳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最高,天然群体最低,各群体间遗传多样性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天然群体、F4A级和F4B级选育群体聚为一支,而射阳群体单独聚为一支,表明人工选育中华绒螯蟹群体与长江水系天然群体间没有发生显著性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1.
张凤英  马凌波 《海洋渔业》2004,26(2):147-151
本实验根据马蹄铁鲎mtDNA 12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中华绒螯蟹mtDNA 12SrRNA基因的引物设计,并对长江、辽河、瓯江三水系各5个个体共15个个体进行了PCR扩增及其序列测定。结果表明,12SrRNA基因序列在长江种群、辽河种群、瓯江种群间几乎没有差异,仅在3号瓯江蟹415bp处发现有一碱基颠换,去掉两端引物共测定得到415bp的碱基序列,其中A、T、G、C含量分别为145bp(34.9%),165bp(39.8%),45bp(10.8%)和60bp(14.5%)。  相似文献   

12.
中华鳖五群体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刘至治 《水产学报》2004,28(2):119-126
从97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0个多态性引物,对黄河鳖、淮河鳖、洞庭湖鳖、鄱阳湖鳖及太湖鳖5个群体共100只个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鳖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表现在(1)在获得的341条RAPD扩增带中,有234条(68.6%)呈现多态性;2个引物有可明显地反映种群差异的扩增带,其中S105扩增的1408bp在黄河鳖的出现频率仅为20%,而在另外4个群体的出现频率达80%~90%;S37扩增的438bp在5个群体的出现频率大小为黄河鳖85% >淮河鳖65% >洞庭湖鳖55% >鄱阳湖鳖40% >太湖鳖20%,呈现出从黄河到淮河到长江、从长江的中游到下游逐步降低的遗传渐变现象;(2)多态位点比例(P)的大小顺序为太湖鳖59.25%>洞庭湖鳖56.52%>鄱阳湖鳖55.80%>淮河鳖55.03%>黄河鳖54.43%,但5个群体间的差异不显著(F=0.644<F0.05;4,145=2.45);5群体内的遗传多态度(π)在0.3644~0.3883间;(3)群体内遗传相似度大小顺序为淮河鳖0.782>黄河鳖0.771>鄱阳湖鳖0.768>洞庭湖鳖0.750>太湖鳖0.722,其中太湖鳖与黄河鳖、淮河鳖、鄱阳湖鳖3个群体间的差异显著(P <0.05);(4)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黄河鳖与淮河鳖、洞庭湖鳖及鄱阳湖鳖3个群体间,太湖鳖与黄河鳖、淮河鳖2个群体间有极显著的遗传分化(P<0.001);(5)根据遗传距离,用UPGMA 和NJ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黄河鳖与淮河鳖、洞庭湖鳖与鄱阳湖鳖分别先聚在一起,最后再与太湖鳖聚类,显示太湖鳖在基因组上与其它4个群体鳖存在明显歧化.  相似文献   

13.
图们江水系绒螯蟹的形态差异与遗传混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图们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种群现状,以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为研究材料,将我国黄河和辽河水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及日本本土的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作为参照对象,应用三种形态多元分析方法与STRUCTURE聚类分析方法,对它们的32个外部形态性状进行分析。判别分析显示,图们江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低(83.30%);主成分分析显示图们江群体的12个差异最大的表型性状均位于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之间,呈现为中间类型;传统聚类显示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形态差异最小;STRUCTURE聚类显示,图们江有60%的个体聚入日本绒螯蟹群体,而只有10%的个体聚入中华绒螯蟹群体,其余30%个体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中间类型。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分布的重叠区与混杂区,但其形态偏向日本绒螯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太湖和荷兰的中华绒螯蟹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中华绒螯蟹两个群体(荷兰盐城湖和中国太湖)进行了检测,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对两群体进行扩增分析。结果为:14个引物共检测到100条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条带,分子量在200~2000bp之间,太湖和盐城湖两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Shannon多样性指数、Ne i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6%和44%、0.2195和0.1976、0.1446和0.1270,两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13。据此结果推断,中华绒螯蟹群体遗传多样性不高,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低,其遗传资源亟待保护,同时验证了荷兰的中华绒螯蟹是从中国引进繁衍的推论。  相似文献   

15.
探讨长江、黄河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下称河蟹)野生扣蟹的异同,对于河蟹种质资源评价和养殖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形态学测量和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和比较了长江、黄河和辽河三水系野生扣蟹(以下简称长江蟹、黄河蟹和辽河蟹)的形态学、肝胰腺指数(HSI)、常规生化成分、脂类和脂肪酸组成差异。结果表明,(1)三水系野生扣蟹的形态学特征差异较大,三水系雌雄扣蟹分别有12和18个形态学指标差异显著,但其差异系数均未达到亚种间的差异阈值,聚类分析将三水系野生扣蟹分为两组,长江和黄河水系为一组,辽河水系为另一组。(2)筛选判别贡献率较大的7~10个指标,对三水系雌雄扣蟹分别建立判别方程,综合判别准确率达87.5%。(3)长江雌蟹HSI最高,辽河雄蟹HSI最低;辽河雌蟹肝胰腺的水分和蛋白含量较高,长江雌蟹水分、粗蛋白和总糖含量最低;辽河蟹躯体肌肉水分含量最高,而长江蟹躯体蛋白和脂肪含量最高,但总糖含量最低。(4)就脂类组成而言,除了雄体肝胰腺外,长江蟹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水系,黄河蟹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百分含量相对较低,但磷脂含量最高。(5)黄河蟹肝胰腺和躯体肌肉中18:1n9和18:2n6含量最低,但其20:5n3和22:6n3含量最高,三水系肝胰腺中的脂肪酸差异大于肌肉间的差异。因此,三水系河蟹野生扣蟹的形态学和生化组成均存在较大差异,可以据此进行综合鉴别。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线粒体DNA12SrRNA序列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高天翔 《水产学报》2000,24(5):412-416
参考果蝇和蚤状Zao的线粒体DNA 12S rRNA序列进行了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片段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两种的碱基序列长度相同,为457bp,其A、T、G、C含量相似,分别为159bp(34.79%)、177bp(38.73%)、51bp(11.16%)、70bp(15.32%)和159bp(34.79%)、178bp(38.95%)50bp(10.94%)、70bp(15.32%)。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间有5处碱基序列差异,在98bp、151bp、317bp和417bp碱基处为碱基转移,在294bp碱基处为碱基颠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