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生物操纵和恢复水生植被的抑藻效果,分别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作为浮游动物和大型沉水植物的代表,以小环藻(Cyclotella sp.)、小球藻(Chlorella vugaris)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作为浮游植物的代表,在温度25℃、光照度2 600-3 000 lx和光暗比14 h∶10 h的条件下,研究三种藻共培养和单一加入大型溞、金鱼藻以及同时加入大型溞和金鱼藻时各自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藻共培养时,最终铜绿微囊藻占总藻细胞数的95.9%,成为优势种;单一加入大型溞或金鱼藻时,三种藻的增长被显著抑制,特别是铜绿微囊藻,最终小球藻占优势,单一加入大型溞的抑制效果更好;同时加入大型溞和金鱼藻时,大型溞的数量增加了55.6倍,金鱼藻的质量增加了42%,三种藻提前进入衰减状态,小环藻、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达到最大藻细胞密度时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6.02%、-5.46%、99.91%,大型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的联合作用能更好地控制浮游藻类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在优化配方基础上,通过摇瓶培养考察了pH、接种密度、光照强度等环境条件对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藻的最适生长pH为8.0~8.5,接种密度以(7.5~10)×10~4 cells/ml为宜,光强在3000~5000 lx范围内藻细胞生长较好,细胞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利用种间竞争进行有益微藻共培养和构建池塘优良藻相,文章探究了不同温度(10、15、20、25、30、35℃)和起始密度比[小皮舟形藻(Navicula pelliculosa)∶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分别为1∶10、1∶1、1∶0.1]对2种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种培养中,10~15℃小皮舟形藻的细胞密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30℃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最大值为0.50×106个·mL-1,35℃时停止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10~15℃小球藻生长缓慢甚至停止,20~35℃细胞生长迅速,最大值为14.15×106个·m L-1,适宜生长温度为35℃。混合培养中小皮舟形藻生长速率均高于单种培养,且随小球藻接种比例增加逐渐升高,在适宜温度下,混合培养的细胞峰值显著高于单种培养;混合培养中小球藻的接种密度越小生长速率则越大,1∶0.1组显著高于单种培养组,1∶10组则显著低于单种培养组。小球藻对小皮舟形藻的竞争抑制作用较小,混合培养中,小球藻对小皮舟形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随温度升高和小球藻密度增加而增大,小皮舟形藻对小球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随温度和小皮舟形藻比重增加而增大。2种微藻能够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4.
采用铜绿微囊藻为试验材料,将其经光限制(完全黑暗)胁迫处理7d,以光照强度为3000lx、光暗周期为12h∶12h的培养组为对照。然后解除光限制胁迫,在相同接种量和相同培养条件下,将处理组和对照组均置于3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10d。试验过程中测定铜绿微囊藻的吸光度、细胞密度、叶绿素a和细胞内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在光限制胁迫过程中,处理组的藻液吸光度、藻细胞密度、平均相对生长率、细胞数净增长率、叶绿素a含量及藻细胞直径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但藻细胞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恢复光照10d的培养过程中,处理组的藻液吸光度、藻细胞密度、平均相对生长率、细胞数净增长率及叶绿素a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而藻细胞直径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说明铜绿微囊藻在光限制胁迫后具有明显的超补偿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铜绿微囊藻为试验材料,将其经光限制(完全黑暗)胁迫处理7d,以光照强度为3000lx、光暗周期为12h∶12h的培养组为对照。然后解除光限制胁迫,在相同接种量和相同培养条件下,将处理组和对照组均置于3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10d。试验过程中测定铜绿微囊藻的吸光度、细胞密度、叶绿素a和细胞内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在光限制胁迫过程中,处理组的藻液吸光度、藻细胞密度、平均相对生长率、细胞数净增长率、叶绿素a含量及藻细胞直径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但藻细胞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恢复光照10d的培养过程中,处理组的藻液吸光度、藻细胞密度、平均相对生长率、细胞数净增长率及叶绿素a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而藻细胞直径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说明铜绿微囊藻在光限制胁迫后具有明显的超补偿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6.
对细胞融合技术获得的1株新型融合微藻(Tetraselmis sp.-1)进行摇瓶混合培养,并分析光照强度对该培养条件下融合微藻的影响.结果表明1) 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对融合微藻的生长有强烈的促进作用,融合微藻生长速率为0. 576 g/(L*d),是自养培养的7.38倍;2)在光照强度为3 000 lx混合培养时,葡萄糖消耗速率达最大值3 g/(L*d);3)在光照强度为2 000 lx混合培养时,藻细胞密度最大,为2.60 g/L,以葡萄糖计算的基质得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4)融合微藻叶绿素a含量在混合培养条件下,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5) 在混合培养条件下,光照对NH4+的同化为正影响,融合微藻氮含量和CC/CN分别为5.68和6.06,均介于自养培养与异养培养之间.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温度和光照对生物操纵和水生植被植物恢复的影响,将选择铜绿微囊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分别作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沉水植物的代表,将其在含有11mg/L的氮浓度和不同磷浓度(0.2、0.5、1.0、1.5mg/L)的培养液中共培养,研究不同温度(15、20、25、30℃)和光照强度(1000、2200、3400、4500lx)对藻-溞-草三者共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生物操纵和水生植被物恢复影响显著。温度为15℃时,磷浓度的改变对控藻效果的影响不大,但金鱼藻的增长率较其它温度时低,磷浓度在0.2~1.5mg/L时,金鱼藻的增长率均高于铜绿微囊藻;温度介于20~25℃时,大型溞的增长率比较大,生物操纵效果较好,且磷浓度为0.2mg/L的磷浓度时对金鱼藻的生长最有利,控藻效果较好;30℃时,大型溞增长率最较小,在此温度下,且当磷浓度达到1.5mg/L时,铜绿微囊藻出现正增长,此时不能有效控制铜绿微囊藻。光照强度介于1100~2200lx时,所有磷浓度下金鱼藻和大型溞的增长率都高于铜绿微囊藻,控藻效果明显;光照强度介于3400~4500lx时,磷浓度对生物操纵和水生植被恢复的影响要高于光照因素,且磷浓度在0.2~0.5mg/L时控藻效果好,更有利于恢复水生植被植物。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数量变化及对水体游离WSSV量的影响。试验设置微藻高、低密度组和不加微藻的对照组,分别加入等量的WSSV粗提液,于第2、第24、第72和第120小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藻液上清和沉淀藻体的WSSV数量。结果表明,微囊藻和小球藻可携带少量WSSV,且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微囊藻携带WSSV量与其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小球藻携带WSSV量与其细胞数相关性不显著(P〉0.05);2种微藻均有促进水体WSSV数量消减的效果,且小球藻的消减效果优于微囊藻,对养殖对虾白斑综合症(whitespotsyndrome,WSS)的生态防控更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温度、光照度、盐度和pH对颤藻生长的限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颤藻(Oscillatoria sp.)是对虾养殖池塘中的常见蓝藻,其大量繁殖直接危害对虾养殖.实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光照度、盐度和pH对颤藻生长的影响,得出颤藻生长的限制条件.单因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条件范围内,温度、光照度、盐度和pH对颤藻叶绿素a含量和干重影响显著(P<0.05),温度<10℃和>30℃、光照度<50 lx和>1100 lx、盐度<15和>30、pH <5.2和>8.0是颤藻生长的限制条件;颤藻生长的阈值为温度10℃,光照度50 lx,盐度15.0,pH5.2;正交实验结果显示,颤藻生长的最低条件为温度15℃、光照度600 lx、盐度17.5、pH 5.5,温度对颤藻叶绿素a含量和干重影响最大,其次是盐度和pH.对虾养殖池可以通过调节盐度来控制颤藻生长.  相似文献   

10.
光照历史对小檗碱化感抑藻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藻水华频发严重制约淡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为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优势种;中草药黄连的主要化感物质小檗碱(C20H18NO4)能够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并具有环境友好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光照强度会影响小檗碱对铜绿微囊藻的抑杀效果。将铜绿微囊藻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培养8 d后重新接种至相同的初始密度,添加不同浓度小檗碱(2 mg/L和4 mg/L)后置于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6 d,通过分析测定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施药前光照历史对小檗碱化感抑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在黑暗胁迫8 d后表现出超补偿生长效应;2 mg/L小檗碱不能有效抑杀铜绿微囊藻,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ETRmax、Yield’)均随培养时间延长先下降后升高,6 d时施药前黑暗处理组的藻细胞密度显著高于施药前光照处理组(P<0.05);4 mg/L小檗碱能够有效抑藻,6 d时藻细胞全部死亡,且施药前黑暗处理组与施药前光照处理组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下降趋势相同;黑暗胁迫诱导的超补偿生长效应不会影响高浓度(4 mg/L)小檗碱的化感抑藻效应,但会影响低浓度(2 mg/L)小檗碱的化感抑藻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任胜杰  吴青  张佐  袁文清  陈兰  郑曙明 《水产学报》2017,41(10):1609-1622
为研究黄芪多糖(APS)和当归多糖(ASP)对维氏气单胞菌诱导鲫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设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黄芪多糖组和当归多糖组,通过对鲫用维氏气单胞菌攻毒处理,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细胞的凋亡比例和细胞周期变化,并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结果显示,维氏气单胞菌攻毒后阳性对照组鲫血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高于多糖组和阴性对照组;多糖组能显著降低鲫的细胞凋亡率且黄芪多糖组效果更显著;攻毒后鲫肝细胞和肾脏淋巴细胞出现染色质凝集、细胞核固缩边集和细胞空泡化及凋亡小体;同阴性对照组相比;维氏气单胞菌攻毒可以引起鲫血细胞周期中S/G2+M期细胞比例极显著下降,sub-G1极显著升高,抑制细胞分裂诱发凋亡;多糖组则G0/G1期细胞极显著降低,S/G2+M期细胞极显著升高,sub-G1极显著降低,促进细胞分裂抑制凋亡。黄芪多糖和当归多糖添加量在1%时能抑制维氏气单胞菌攻毒引起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王改玲  王明成  李传凤  潘磊  刘盼婷 《水产学报》2017,41(10):1500-1511
为研究草鱼抗菌肽NK-lysin基因的组成结构、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抑菌活性,实验根据已知鱼类NK-lysin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采用RT-PCR和RACEPCR技术克隆草鱼NK-lysin基因(Cinkl),RT-PCR进行各组织间的表达分析,并构建Cinkl成熟肽的原核表达载体,采用琼脂糖孔穴扩散法检测重组蛋白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Cinkl c DNA全长768 bp,编码121个氨基酸;基因组DNA全长3 361 bp,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经多序列比对分析和结构域预测表明,Ci Nkl氨基酸序列具有SAPLIP家族的特征:含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和saposin B蛋白结构域,与斑马鱼Nklc、Nkld的相似性分别为57.98%和63.03%。构建NK-lysin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发现Ci Nkl与斑马鱼Nklc、Nkld聚为一支。RT-PCR检测结果显示,Cinkl m RNA在所有检测的草鱼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心脏、鳃、中肾和头肾的表达量次之,皮肤、脑、肝脏和肠有微量表达。p ET-28b-MBP与Ci Nkl成熟肽序列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在宿主菌Rosetta(DE3)表达出约57 ku的可溶性融合蛋白,利用Ni-NTA His·Bind树脂进行纯化,Ci Nkl重组蛋白对G–细菌如大肠杆菌M15株、嗜水气单胞菌,以及G+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基于草鱼NK-lysin的组织表达特征和重组蛋白的抑菌活性,推测NK-lysin在草鱼的先天性免疫防御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胁迫对团头鲂铁稳态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金伟  习丙文  滕涛  陈凯  秦婷  谢骏 《水产学报》2017,41(10):1562-1570
为研究急性应激反应对鱼体铁含量及铁稳态相关基因的影响,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通过腹腔注射皮质醇来模拟急性应激,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对团头鲂的血液、肠和肝脏进行取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和肝脏中的铁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铁稳态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皮质醇注射后血浆皮质醇显著升高,血浆中铁含量在4、8、10和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肝脏中的铁含量在4、8、10和12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团头鲂肝脏中铁调素(hep)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并分别在8和10 h达最大值,随后有所下降。肠道和肝脏中转铁蛋白基因(Tf)的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急性应激下机体细胞内储存铁大量释放到体液中,造成病原感染和体内增殖风险增加;hep及Tf上调表达降低细胞内铁释放和促进体液铁向胞内蓄积,在鱼体内铁稳态的调控和固有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高温胁迫条件下的坛紫菜中植物激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悦  崔晓山  陈娟娟  杨锐  严小军 《水产学报》2017,41(10):1578-1587
为了研究高温胁迫条件下内源性植物激素的变化趋势与坛紫菜在高温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以在宁波象山采集的"浙东1号"坛紫菜叶状体为样品,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选择离子模式作为分析手段,系统地分析了高温胁迫条件下,坛紫菜中11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高温胁迫环境中共检测出7种植物激素,分别为异戊烯腺苷、异戊烯腺嘌呤、反式玉米素核苷、吲哚乙酸、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茉莉酸。在20、25、28和35°C下,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的含量随着刺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吲哚乙酸、反式玉米素核苷、异戊烯腺苷和异戊烯腺嘌呤在高温组中的含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呈现下降的趋势。以28°C作为胁迫温度,在不同胁迫时间下,吲哚乙酸、反式玉米素核苷、异戊烯腺苷和异戊烯腺嘌呤的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的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茉莉酸的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在恢复培养过程中,水杨酸、茉莉酸、吲哚乙酸和茉莉酸甲酯的含量均呈现下降、升高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反式玉米素核苷、异戊烯腺苷和异戊烯腺嘌呤的含量则随着恢复培养过程的进行而逐渐下降。高温胁迫下,坛紫菜在促进生长类激素和胁迫抑制类激素的共同调控下进行胁迫防御,维持自身生长。然而,坛紫菜的防御能力有限,且高温胁迫引起的藻体自损伤可能难以修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壳聚糖酶的水解活性,实验进行了解淀粉芽孢杆菌HZ-1510壳聚糖酶基因编码序列的克隆,并构建了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壳聚糖酶融合蛋白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后提取、纯化得到重组蛋白,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蛋白的信号肽、三维结构等进行了分析,最后以胶态壳聚糖溶液为底物研究了该重组壳聚糖酶的活性。结果显示,该壳聚糖酶基因的ORF长为837 bp,编码27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1.45 ku。在其氨基末端具有信号肽,切割点位于36和37位氨基酸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壳聚糖酶属于GH46家族糖苷水解酶。酶的水解活性最适温度约为55°C,最适pH为5.5。而金属离子Fe3+、Ag+、Cu~(2+)、Ba~(2+)和K+对其水解活性都起抑制作用,但是Mn~(2+)、Ca~(2+)和Mg~(2+)对其活性起增强作用。0.1 mmol/L的Zn~(2+)对壳聚糖酶的活性起增强作用,2.0 mmol/L的Zn~(2+)对壳聚糖酶的活性起抑制作用。本实验研究了解淀粉芽孢杆菌HZ-1510壳聚糖酶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活性,为壳聚糖酶的工业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食蚊鱼是全球入侵性物种之一。探讨和研究食蚊鱼快速入侵的原因对进一步的生态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实验选取11对多态性微卫星位点,检测了来自欧洲境内3条河流流经的10个不同城市53个家系的755个幼鱼样本。利用微卫星多重PCR技术及Colony统计学软件,分析食蚊鱼系谱关系。食蚊鱼的繁殖能力强,繁殖期的雌性食蚊鱼可一胎产下大量雌雄幼鱼,平均9尾,最多可达72尾;更重要的是实验中发现食蚊鱼存在多重授精现象。结果显示,来自同一父本的幼鱼胚胎最多可达41尾;多重授精加快了食蚊鱼的基因流;系统发育树证实,食蚊鱼来源于遥远的海洋,实验采集的10个群体在系统发育树中主要聚为3支。食蚊鱼入侵性强的关键原因是多重授精,强壮精子具有更强的竞争受精能力,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但受精频率与雌鱼大小可能不成比例。在长距离的迁移中,基因流也在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C2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的方法培育蛋白酶活性高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并评价其降解饲料的能力。结果表明:(1)经6次紫外诱变,突变菌株B38的透明圈直径(H)与菌落直径(C)之比(H/C值)达到6.42,提高了2.13倍;(2)福林酚法测得B38的蛋白酶活性为86.82 U/m L,是出发菌株BC2的3.14倍,但紫外诱变对B38纤维素酶活性影响不显著;(3)连续传代培养10代后发现B38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能力保持稳定,证明诱变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4)利用凯氏定氮法评价B38降解饲料蛋白的能力,发现与BC2相比,B38降解饲料中可溶性蛋白的能力提高了2.57倍,而降解不溶性蛋白的能力变化不大。本研究诱变选育的枯草芽孢杆菌B38为开发优良的水产微生态制剂产品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亚军  余新威  方力  刘其林  任斌  罗红宇 《水产学报》2017,41(10):1588-1598
为考察营养成分以及培养基础液再利用对一株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和产毒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氮(NaNO_3)、磷(NaH_2PO_4)、微量元素(FeCl_3、Na2EDTA、CuSO_4、Na_2MoO_4、ZnSO_4、CoCl_2、MnCl_2)、维生素(Vitamin B12、Vitamin H、Vitamin B1)、碳(NaHCO_3)的不同含量以及海水(培养基础液)利用方式(不循环与循环利用)对微小亚历山大藻C4生长、毒素含量(μmol/L)与毒素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氮、磷浓度对C4藻的毒素总含量(μmol/L)有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影响均不显著;氮、磷、碳及微量元素的浓度对GTX1/4(GTX1+GTX4)在总毒素(GTX1+GTX2+GTX3+GTX4)中所占比例均影响显著,而维生素浓度和海水循环利用对GTX1/4所占比例影响均不明显。氮浓度在0~883μmol/L范围内,毒素含量与氮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氮浓度进一步增加,毒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磷浓度在0~145.2μmol/L范围内增加,毒素含量先增后降,最终保持稳定的趋势。最佳的产毒条件为氮883μmol/L,磷18.15μmol/L,微量元素为f/2海水培养基中微量元素的0.5倍,碳不添加。  相似文献   

19.
乌鳢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伟  高天翔  王俊  宋娜 《水产学报》2017,41(10):1521-1532
为了解乌鳢群体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对8个群体共212个个体的mt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群体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乌鳢控制区全序列长度为907 bp,乌鳢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水平变化较大,中国黄河及以北的乌鳢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水平比淮河和长江等南方群体相对较低,所有群体表现出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水平(h0.5%)。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群体聚类树结果均未显示出与地理位置相对应的谱系结构。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存在多个主单倍型。遗传结构分析显示,不同水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相同水系间遗传差异较小。群体历史动态分析显示,中国乌鳢所有群体有效种群数量在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0.222—0.050百万年出现了一次较明显的快速增长,之后在晚更新世末次冰期0.050—0.010百万年出现了有效种群下降,伴随着全新世到来,在0.010百万年之后,乌鳢群体又发生了一次较小的有效种群增长。洞庭湖群体则发生一次有效种群的快速增长,增长时间大约在0.160百万年。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隆起后,东亚季风在中国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和秦岭山脉屏障对季风的阻断作用加大了这一差异,可能对乌鳢群体的遗传多样度差异造成一定影响。乌鳢群体不存在显著的谱系结构可能与乌鳢遗传分化时间较短有关,但是地理隔离等因素导致了不同水系间确切的遗传差异。第四纪更新世气候的波动,尤其是中更新世间冰期气候的转暖、末次盛冰期的降温和冰后期全新世的到来可能对乌鳢群体的数量和栖息地的扩缩起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娜  许鹏  王兰 《水产学报》2017,41(10):1571-1577
为探究河南华溪蟹副性腺的功能以及铅对副性腺功能的影响和毒性机理,首先采用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法对河南华溪蟹进行精子顶体反应诱导实验,结果显示副性腺匀浆+A23187组合下的顶体反应诱导率最高,可达78%,这提示河南华溪蟹副性腺具有调节精子顶体反应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急性铅染毒的方法,设1个对照组和5个铅处理组(3.675、7.35、14.70、29.40和58.80 mg/L),染毒时间分别为3、5和7 d,检测了铅染毒后的副性腺对精子顶体反应诱导率的影响,以及染毒后副性腺中活性氧(ROS)含量、蛋白质羰基化(PCO)含量、DNA-蛋白质交联率(DPC)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铅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精子顶体反应诱导率明显下降,副性腺中ROS含量和PCO含量升高,但DPC无明显变化。研究表明,铅对河南华溪蟹副性腺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可降低其在精子顶体反应诱导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原因是铅诱导产生的ROS使副性腺中蛋白质发生了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