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石斑鱼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属鲈形目,(鱼旨)科,石斑鱼属,俗称青斑、青鳍、泥斑、石斑鱼。为沿海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主要产于南海及东海南部,其中尤以南海各地海域较多。青石斑鱼营养价值极高,据研究分析,它的肌肉氨基酸组成与人类氨基酸组成较为接近,富含蛋白质以及钙、磷、铁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还含有多种滋味氨基酸,因而味道特别鲜美,为上等海产名贵鱼类之一,其活鱼畅  相似文献   

2.
平均体重为1.8kg的5-6龄育石斑鱼亲鱼,经强化培育,雄性亲鱼的促熟培育,性腺促熟,人工催产等措施,获受精卵320万粒,受精卵的卵化时间为26h,卵化率为80.7%,仔稚鱼的饵料系列为:牡蛎受精卵或担轮幼虫,轮虫,卤虫,桡足类;经41d培育,育出平均全长为3.79cm的幼鱼19万尾,培育成活率为7.3%,通过试验取得了一套可行的青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3.
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具有耐受性强、生长速度快、质量优、价格高等特点,是温带海域养殖的理想品种。本文简要概括了云纹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近几年的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在亲鱼选择与强化培育、催产与受精卵孵化以及仔稚鱼培育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及就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云纹石斑鱼的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青石斑鱼肉质细腻,口感滑润,味道鲜美,具有独特的烹调特色。其体色和斑纹美丽,有吉祥之意。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沿海水域中,污染极少,是宴席上的名贵海鲜,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石斑鱼(Epinephelidae)是名贵的海产鱼类,主要栖息于热带亚热带近岸岩滩和珊瑚礁水域,是岩礁生态系生物群落的重要类群。本文对国内外石斑鱼类生物学、生态学、渔业资源及人工繁育养殖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综合报道石斑鱼类的形态比较特征,栖息、摄食和繁殖习性,系统演化与分类,种类地理分布,人工繁育等研究进展以及养殖发展概况;报道全球石斑鱼自然资源明显衰退的现状评估以及对石斑鱼资源保护的共识和相关的渔业管理措施。此外,根据作者多年开展的鱼类遗传生物学研究,指出强化我国海域野生石斑鱼资源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杂交石斑鱼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加强石斑鱼杂交选育行业管理,是我国石斑鱼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斑鱼是我国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由于天然种苗不足,人工育苗技术日显关键和重要。文章根据国内外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现状,对石斑鱼的繁殖生物学、人工繁殖、早期发育、人工育苗技术及种苗生产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香鱼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键  赵德树 《水利渔业》2003,23(5):23-24
香鱼为一年生洄游型鱼类,营养价值高。生长水温为10~27℃,最适水温22~24℃,最大个体可达500g左右;阐述了香鱼的人工养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石斑鱼是我国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而大部分石斑鱼种类均为暖水性鱼类,养殖水温要求在15℃以上,限制了石斑鱼在北方的发展。七带石斑鱼是唯一一种可以在较低温下生活,被人们称为“冷水石斑”,适合在北方养殖,如今已成为中、日、韩三国海水鱼类繁育研究的热点。由于七带石斑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过程中有许多制约条件,其人工繁育仍未达到稳定大批量生产的规模。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①雄性亲鱼难获得,数量较少,限制了苗种的大量繁育;②初孵仔鱼的个体弱小、口径小,对开口饵料要求严格,适口饵料极少;③稚鱼期鱼苗互相残杀极其严重,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此外,还有卵质不良,仔稚幼鱼疾病等难题。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七带石斑鱼繁殖生物学与人工繁育研究进展情况,并对其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为今后开展七带石斑鱼规模化人工养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许星鸿 《内陆水产》2004,29(6):15-16
沙蚕类隶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又名海蚂蝗、海虫、海蜈蚣、水百脚等,经济价值较大的是围沙蚕属(Perinereis Kinberg)和刺沙蚕属(Neanthes Kinberg)。沙蚕是海产鱼、虾、鳖、贝等的主要饵料,还可作为鳗鱼及其它特种水产类配合饲料极好的添加剂和诱食剂。沙蚕被誉为“万能钓饵”,日本、美国等每年都从我国进口大量的沙蚕供旅游业垂钓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0.
鳜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发祥 《海鲜世界》1995,(1):21-22,28
鳜鱼学名(Sini Perca Chuatis Ba—silewsky),俗称桂鱼、桂花鱼、季花鱼,胖鳜等.隶属鲈形目、鳍科、鳜鱼属。本属鱼虽亦见于朝鲜、日本、苏联及我国的黑龙江流域,但主要产地在我国,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大者长达二、三尺,重十多斤,肉味鲜美而少刺,为著名的食用鱼类,产量亦不  相似文献   

11.
三疣梭子蟹生物学特性及繁养殖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三疣梭子蟹的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人工繁养殖现状。为合理利用三疣梭子蟹的自然资源,提高其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斜带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超辉 《河北渔业》2007,(9):24-25,42
斜带石斑鱼(俗称老虎斑)(Epinephelus coioides)属于鱼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英文名为orange-spotted grouper,近两三年取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eus)成为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四省的重要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抗逆性强、生长快、体色艳丽,市场价格高且稳定,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近几年来,菲律宾、台湾、香港和我国南方沿海养殖斜带石斑鱼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石斑鱼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3.
史氏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键  赵德树 《水利渔业》2006,26(1):26-27
史氏鲟为典型的河道鱼类,栖息于砂砾底质的江底,适温范围广,生存水温为1~30℃,适宜水温14~26℃,最佳水温18~22℃。史氏鲟雌体怀卵量一般为3万~160万粒。雌体怀卵量占体重的10%~42%,平均为25%。孵化水温为16~24℃,最适水温为19~22℃;平均水温17℃时,约105 h出膜;平均水温21.5℃时,约81 h出膜。  相似文献   

14.
双斑东方魨(Fugu bimaculatus)是我国仅有的4种东方魨特有种之一.其体内有剧毒的河魨毒素(Hepatoxin),极具药用价值;同时双斑东方也是美味海鲜.由于其养殖特性突出,是近几年来倍受关注的魨类养殖种类,各地纷纷开展了人工育苗试验和养殖研究.  相似文献   

15.
曾海红 《河北渔业》2008,(11):35-36
鲟鱼是一种古老而又珍稀的鱼类,具有个体大、寿命长、幼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科研价值,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中的一个“热点”,对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高水产养殖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6.
角鳖,中文学名:刺鳖,俗称角鳖,拉丁文名:Apalonespinifera,英文名:Spiny Soflshell Turtle,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eSueur,1827。隶属于龟鳖目,鳖科,美洲鳖属。有七个亚种,分布加拿大最南部至墨西哥北部,亚种之间在形态、大小间略有差异。近年来引进我国,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于2008年开始在海南基地对其人工养殖及繁殖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实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青石斑鱼肠道菌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沿海重要经济鱼类青石斑为研究对象,分别以营养琼脂和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检测其肠道中总的好气和兼性厌氧菌及专性厌氧菌的数量,以TCBS(Thiosulfate Citrate Bile Salts Su-crose)、麦康凯、NAC(Nalidixic acid-cetri mide)、锰营养盐、TPY(Tryptone-phytone-yeast extract)和SL(Rogosa SL.)琼脂等6种选择性培养基对青石斑肠道菌群进行计数和选择性分离,并对分离的优势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青石斑鱼肠道内好气及兼性厌氧菌的总量可达5.3×105CFU/g。在6种选择性培养基中TCBS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量最多,约占总好气菌及兼性厌氧菌的36%,优势菌与牙鲆弧菌(Vibrio olivaceussp.nov.)同源性最高;麦康凯琼脂平板中生长的菌落数量次之,约占总好气菌及兼性厌氧菌的24%,优势菌与阿氏肠杆菌(E.asburiae)同源性最高;而NAC和锰营养盐琼脂平板中生长的菌落数量较少,优势菌分别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同源性最高。厌氧菌的数量很少,约为总好气和兼性厌氧菌数量的1%,其中TPY培养基中生长的菌落数量约占总厌氧菌数量的53%,优势菌与拟杆菌(Bacteroidessp.)同源性最高;SL培养基中没有检测到细菌。  相似文献   

18.
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霞 《中国水产》2009,(2):40-41
石斑鱼是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本属中国大陆沿海有36种,南海35种,东海10种,黄、渤海1种,台湾27种,常见养殖的约15种。我国海水网箱养鱼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广东省沿海最早开展了海水网箱养鱼试验,放养了石斑鱼、鲷科鱼类、尖吻鲈等20多个品种,获得了成功。后来转入生产性养殖,  相似文献   

19.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TS-1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经TSB培养的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极显著高于经TSA培养的河流弧菌(P〈0.01);河流弧菌经TSB培养后能很好地黏附于青石斑鱼表皮黏液,其黏附量随菌浓度升高而增大并符合饱和黏附动力学特征;不同生长阶段河流弧菌的黏附能力不同,在培养初期阶段细菌的黏附量先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在培养24h后黏附量达到最大,而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其黏附量急剧下降。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有较强的黏附作用,其黏附作用受细菌培养条件、营养状况等自身因素的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河流弧菌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347—351]  相似文献   

20.
点带石斑鱼对盐度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均重7.20g的点带石斑鱼进行了兑淡养殖实验,30‰、14‰和9‰三个盐度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盐度越低,生长速度越快。当水体盐度从30‰突变至5‰时,点带石斑鱼完全可以很快适应这种大幅度的盐度变化。其结果对石斑鱼养殖产业远离海岸,深入到广大内陆地区生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