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似鳊群体间形态差异及与生境的关系,为淮河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和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选择淮河干流望岗及支流潢河、宿鸭湖,2015年7-8月采集似鳊群体,测量16项形态学可量性状,得到16项比例性状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对比例性状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望岗群体与潢河群体形态差异较小,两者均与宿鸭湖群体形态差异较大;相比望岗群体和潢河群体,宿鸭湖群体的胸鳍、腹鳍明显短小,表现出一定的退化;头部更瘦削,尾柄更加粗壮;望岗与潢河生境相似,宿鸭湖与它们生境差异较大,推测3个似鳊群体间的形态差异与其生境有关。胸鳍长/体长、腹鳍长/体长可作为在形态上区分3个似鳊群体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室内养殖的1龄和2龄褐菖鲉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比较。1龄褐菖鲉的初始体长、体质量分别为(5.91±0.74)cm、(7.15±2.44)g,2龄褐菖鲉的初始体长、体质量分别为(11.18±0.54)cm、(41.56±6.23)g。经63 d培育,1龄褐菖鲉体长增至(8.64±0.54)cm,日均增长量0.043 cm/d,体长相对增长率为46.19%;体质量增至(19.95±3.39)g,日均增长量0.203 g/d,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为179.02%。体质量(W)与体长(L)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52 5L~(2.737 4)(R~2=0.922 1),b值接近于3,属于等速生长型。体长(L)与日龄(t)的相关关系式为:L=0.0389t+0.4734(R~2=0.937 3,P0.01)。体质量(W)与日龄(t)的相关关系式为:W=0.199 9t-22.487(R~2=0.986 3,P0.01)。2龄褐菖鲉经63 d培育,体长增至(12.32±0.61)cm,日均增长量0.018 cm/d,体长相对增长率为10.19%;体质量增至(56.56±7.68)g,日均增长量0.238 g/d,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为36.09%。体质量(W)与体长(L)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75 5L~(2.624 5)(R~2=0.801 7),b值接近于3,属于等速生长型。体长(L)与日龄(t)的相关关系式为:L=0.014 7t+3.607 5(R~2=0.897 4,P0.01),体质量(W)与日龄(t)的相关关系式为:W=0.226 1t-76.214(R~2=0.977 9,P0.01)。  相似文献   

3.
长江主要一级支流中华倒刺鲃形态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嘉陵江、赤水河、清江3个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种群288尾样本的30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群的全长/体长、叉长/体长、体宽/体长等29个性状差异显著(P<0.05);聚类结果显示,嘉陵江种群与赤水河种群首先聚为一类,认为嘉陵江种群与赤水河种群形态最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2.93%;以Bayes逐步判别分析方法选用16个判别效果较好的比例性状建立了3个中华倒刺鲃地理种群的判别函数,综合判别率达到99.31%.研究结果显示,嘉陵江种群与赤水河种群形态较为相似,而两者与清江种群形态差异较大.本研究从形态特征上为长江上游中华倒刺鲃种群的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是中国台湾地区改良的泥鳅养殖新品种,其分类地位暂不明确。从外观上看,台湾泥鳅的雌雄个体形态上存在差异。为了科学识别台湾泥鳅雌雄个体形态特征的差异,通过对采集到的160尾台湾泥鳅的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体厚等25项形态学性状的测定,形成体厚/体长、体高/体长、颌须/头长等24项形态特征的比例性状,采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方法对台湾泥鳅雌雄群体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t检验表明,24项形态特征的比例性状中,4项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2)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4.23%,台湾泥鳅雌雄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头部、躯干部、颌须、体型肥瘦程度以及整体框架轮廓等方面;(3)经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台湾泥鳅雌雄个体的判别函数。雌性(♀):func1=731.96x1+27.02x2+723.92x3-191.44;雄性(♂):func2=671.79x1+37.09x2+695.54x3-178.5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71.5%。研究表明,台湾泥鳅雌雄形态指标间差异显著,利用形态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实现对台湾泥鳅雌雄个体的快速判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小型水库鲢、鳙鱼的生长状况,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鲢、鳙鱼体长和体重数据进行体长-体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黔北山区鲢、鳙鱼体长-体重之间呈曲线相关关系,其关系式为W_鲢=0.044 8 L~(2.7297)(R~2=0.953)。W_鳙=0.112 2 L~(2.4667)(R~2=0.958,n=120)。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鳊鲂鱼类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状况及形态差异,对鲂属(Megalobrama)团头鲂(AA)、三角鲂(TT),鳊属(Parabramis)长春鳊(PP)自交群体及其杂交子代(AT、TA、AP和PA)共7个群体进行了生长对比,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繁殖后代的生长性状、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的形态学差异进行分析。在实验组1中,AA绝对增重率最高(0.36 g/d),分别是TT(0.15 g/d)、AT(0.30 g/d)和TA(0.27 g/d)的2.4倍、1.2倍和1.3倍,且AT和TA绝对增重率显著高于TT(P0.05)。在实验组2中,AA绝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分别是PP(0.14 g/d)、AP(0.17 g/d)和PA(0.15 g/d)的1.7倍、1.4倍和1.6倍。结果表明,团头鲂(AA)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三角鲂(TT)和长春鳊(PP)自交群体(P0.05),AT、TA、AP和PA这些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基本介于双亲之间,即低于团头鲂而高于三角鲂或长春鳊。对9项可量性状和20项框架参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主要形态特征较为接近母本,即TA与TT的亲缘关系较近,AT和AP与AA的亲缘关系较近,PA与PP关系较近。对7个群体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其综合判别率为86.30%。主成分分析获得了表示形态差异的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95.81%,主成分1特征向量绝对值较大的各性状大多集中在鱼体的纵轴,即背腹轴方向,而主成分2性状大多集中在尾部,反映了尾部的体型特征。本研究为鳊鲂鱼类的杂交育种以及种质鉴别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滁州鲫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滁州鲫在自然水体中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滁州鲫鱼体长生长速度以当年最大,体重增长率逐年增加,在生长拐点(5.84年)处达到最大,之后逐渐降低。滁州鲫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48L2.8894,体长和体重的生长Von Bertalanffy方程分别为Lt=53.3435×[1-e-0.1411(t+1.6801)]和Wt=4693.2160×[1-e-0.1411(t+1.6801)]2.8894。  相似文献   

8.
安康地区松浦镜鲤四种养殖模式下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松浦镜鲤(Matsuura mirror carp)的生长特性,2013年6月5日至11月5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进行了夏花培育、高密度主养、低密度主养以及套养四种模式的池塘养殖实验。养殖期间对试验鱼的体重、体长、全长、头长、体高五个生长参数进行了定期测定。结果表明,在夏花阶段松浦镜鲤体重、体长与日龄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其生长方程分别为W=0.064e0.121t(R2=0.968)、L=1.356e0.037t(R2=0.967),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0.024L3.263(R2=0.999 6);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鱼种体重和体长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W=16.465e0.016t(R2=0.958)、L=7.66e0.006t(R2=0.983),体重与体长之间呈指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1.379e0.325L(R2=0.973);在低密度养殖条件下鱼种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W=21.792t0.35(R2=0.991)、L=8.003t0.130(R2=0.980),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0.085L2.669(R2=0.997);而在套养条件下体重与体长之间总体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0.045L2.970(R2=0.974)。松浦镜鲤体长/头长、体长/体高分别为3.23±0.04和2.54±0.13,体型未发生改变,性状稳定。研究结果将为北方地区松浦镜鲤养殖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褐点石斑鱼不同月龄形态性状的主成分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褐点石斑鱼不同月龄形态性状的生长规律特征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3月龄、8月龄和13月龄褐点石斑鱼个体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体宽(X_4)、体高(X_5)、尾柄高(X_6)、眼径(X_7)、眼后头长(X_8)和体质量(Y)9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月龄褐点石斑鱼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月龄相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存在差异。(2)各月龄第一主成分均指向褐点石斑鱼的生长发育情况;第二主成分均指向眼睛发育情况;但3月龄、8月龄和13月龄第三主成分分别指向尾部发育、体宽发育及体高发育。(3)3月龄阶段,全长、体高、体宽及尾柄高对体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8月龄阶段,全长、体宽、尾柄高及眼后头长对体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13月龄阶段,全长、体高、体宽及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并建立了3个月龄组的不同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最优回归方程。(4)褐点石斑鱼3~13月龄阶段的体长(L)与体质量(W)的关系为W=0.0378L2.873(R~2=0.9596),说明该阶段生长属于等速生长。研究表明,在褐点石斑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有所不同,建议以全长(3~13月龄)作为育种工作的目标性状,为褐点石斑鱼早期生长发育阶段的选择育种工作和测量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A、B两个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亲虾形态特征及其产卵量和孵化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B群体的体型性状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体重、体长、头胸甲长、第二腹节高和尾节长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形态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两个群体亲虾产卵量分别为(0.65±0.20)×104、(0.64±0.18)×104粒/体重(g),差异不显著(P0.05),但无节幼体量和孵化率差异显著(P0.05)。A群体产卵量与体型不显著相关(P0.05),亲虾产卵量(Y,×104粒)与体重(W,g)的回归方程:Y=0.010 3W1.0878(R2=0.410 3);B群体凡纳滨对虾亲虾体重与产卵量显著相关(P0.05),亲虾产卵量(Y,×104粒)与体重(W,g)的回归方程:Y=0.054 5W0.677 8(R2=0.522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