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幼鱼的胁迫效应,于DBP暴露后0、6、12、24、48和96 h时检测红鳍笛鲷鳃、肝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表明,DBP对红鳍笛鲷的24 h、48 h和96 h LC50分别为7.10 mg/L、6.98 mg/L和6.6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2.04 mg/L。随着浓度增加,鳃组织中的SOD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肝组织中的SOD酶活性在0.5 mg/L和2.0 mg/L浓度组交替表现为升高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0.125 mg/L浓度组肝SOD没有明显变化。鳃组织中MDA含量在DBP暴露6 h后显著性增加(P<0.05),之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DBP暴露6 h和12 h后,0.5 mg/L和2.0 mg/L浓度组肝组织中的MDA含量都显著升高(P<0.05),之后随时间延长MDA含量下降并趋于稳定。与对照组比较,DBP暴露48 h后,红鳍笛鲷脑组织中AChE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96 ...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测定了镉(Cd2+)对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的急性毒性。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8.19、9.18、10.30、11.56 mg/L共4个Cd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设定1.84、2.76、3.68和4.60 mg/L 4个不同浓度Cd2+急性暴露实验,分别在6、12、24、48、72和96 h检测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抗氧化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脏、鳃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Cd2+浓度的增加,急性毒性效应逐渐增强,24、48、72和96 h半致死浓度 (LC50)分别为11.47、10.82、9.84和9.19 mg/L,Cd2+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的96 h安全浓度为0.92 mg/L。6 h时,各浓度组SOD和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6—48 h时,SOD、CAT、GSH-PX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8—96 h时,各浓度组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且时间越长,浓度越大,活性越低。与对照组相比,MDA含量整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12—48 h时,1.84和2.76 mg/L组MDA含量有波动,3.68、4.60 mg/L组MDA含量与时间和浓度成正比。24 h时,1.84 mg/L组肝脏组织未见明显变化,2.76、3.68和4.60 mg/L组肝脏组织开始受到明显损伤,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且形状不规则,细胞膜边界模糊,1.84和2.76 mg/L组鳃组织相比无显著变化,3.68和4.60 mg/L组出现鳃小片弯曲,上皮细胞水肿膨大,相邻鳃小片相互黏连融合,无游离端,细胞坏死脱落等损伤现象。在安全浓度为0.92 mg/L内绿鳍马面鲀幼鱼可健康生长,SOD、CAT和GSH-PX活性变化及MDA含量反映了绿鳍马面鲀幼鱼受损害程度,可作为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17.5±0.5)℃下,将平均体长(12.35±0.94)cm、体质量(10.26±2.37)g的杂交鲟(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西伯利亚鲟A. baeri♂)幼鱼养殖在50 L水箱中,水中间甲酚浓度为0.00 mg/L(对照组)、0.50 mg/L、1.00 mg/L、2.00 mg/L、4.00 mg/L和8.00 mg/L,每个浓度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暴露10 d、20 d、30 d和40 d后测定杂交鲟幼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生化和半静态亚急性毒性法研究间甲酚对杂交鲟幼鱼肝脏的氧化胁迫作用。结果显示,同一时间下,肝脏中SOD和CAT活性随间甲酚浓度的升高呈"上升-下降"趋势;同一浓度下,0.50 mg/L和1.00 mg/L组肝脏中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均呈"上升-下降"变化,2.00 mg/L、4.00 mg/L和8.00 mg/L组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而0.50 mg/L组中肝CAT活性随时间延长呈上升变化,1.00 mg/L、2.00 mg/L呈"上升-下降"变化,4.00 mg/L和8.00 mg/L组鱼极显著下降(P0.01)。实验鱼肝脏中MDA含量随间甲酚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一时间下低浓度间甲酚对杂交鲟幼鱼肝脏中SOD和CAT活性有诱导作用,而高浓度有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在同一间甲酚浓度下,SOD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呈时间-效应关系,浓度与暴露时间存在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铜对中华鲟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0.005 mg/L、0.01 mg/L和0.015 mg/L 3个Cu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iOD)、过氧化氧酶(CAT)和谷胱甘肽抗氧化酶(GSH-PX)活性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中华鲟幼鱼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升高对中华鲟幼鱼产生了较大的毒性,24 h、48 h、72h和96h LC50分别为0.059 32mg/L、0.0340mg/L、0.028 3 mg/L和0.021 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2 17 mg/L;不同浓度Cu2+暴露时,中华鲟幼鱼肝组织中SOD、CAT、GSH-PX的活性在暴露24 h时被显著抑制(P<0.05),在处理48 h后酶活性逐渐恢复,随后又逐渐下降,其下降幅度与Cu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P<0.05).研究认为,SOD、CAT和GSH-PX活性变化可以反映中华鲟幼鱼受伤害的程度,并可用做中华鲟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鱼体抗氧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对水体中汞胁迫的响应机制,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汞离子对红鳍笛鲷幼鱼[体长为(4.95±0.79)cm,体重为(4.57±2.02)g]的急性毒性及对鱼体肝脏、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静水实验条件下,汞离子对红鳍笛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0.040mg/L。汞离子暴露6h时,各浓度组的肝脏SOD酶活均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随暴露时间的增加,低浓度组SOD的活性变化较小,而高浓度组鱼体肝脏SOD的活性出现被诱导或被抑制的现象,表明鱼体在高浓度汞胁迫下抗氧化系统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鳃的SOD活力在暴露6h亦显著升高,随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SOD的活性具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MDA含量的变化表明,鳃组织在暴露6h时已开始受到显著损伤(P<0.05),而肝在6h时无显著变化,在12h时开始受损伤。脑组织AChE活性在暴露6h时略受抑制(P>0.05);暴露12h时高浓度组显著增加(P<0.05),诱导率平均为36%;汞离子暴露24h时,鱼脑AChE的抑制率分别为28%~38%;暴露48h、96h时抑制率...  相似文献   

6.
氨氮急性胁迫对大菱鲆幼鱼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96 h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和血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水温为(19.0±0.5)℃、pH为7.85、盐度为29.5和溶解氧为(7.8±0.2) mg/L的环境条件下,平均体重为(163.90±15.31) g的大菱鲆幼鱼,总氨(TAN)和非离子氨(NH3-N)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9.73和0.64 mg/L。氨氮浓度、暴露时间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血浆肾上腺素(EPI)、皮质醇(Cortiso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碱性磷酸酶(AKP)和血糖(GLU)含量/活性都存在显著影响;血浆EPI、SOD、GSH、AKP和GLU随氨氮浓度升高响应时间提前,EPI、皮质醇、AKP和GLU随暴露时间延长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致死高浓度胁迫(TAN浓度70.96和84.11 mg/L)下,血浆SOD和GSH在胁迫期(12 h)内快速升高,GLU快速升高(4 h)后急剧降低(12 h),暗示氨氮急性致死的原因与氧化应激损伤、生理代谢紊乱和呼吸功能受损有关。本结果可为大菱鲆大规格幼鱼的养殖管理和行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以斑马鱼(Brachyclanio rerio)为实验材料,暴露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5个浓度组中96 h,测得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8.51 mg/L,从而得出安全浓度0.85 mg/L。在此基础上,等对数浓度差设置4个质量浓度0.38、0.85、1.90、4.25 mg/L进行20 d的慢性染毒,期间每5 d测定斑马鱼肝脏、鳃中SOD酶和ATPase活性。结果表明,随DBP的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增长,斑马鱼肝脏、鳃中SOD酶和ATPase活性均受到显著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不同质量浓度铅对草鱼鱼种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草鱼暴露于不同水平(0、72、144、288 mg/L)的硝酸铅水溶液中,分别于12、24、48、96 h测定草鱼肝、鳃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当鱼经不同质量浓度Pb2+处理24 h后,其肝脏的GSH-Px活性表现为诱导效应;而鳃在低质量浓度(72 mg/L)Pb2+处理也表现诱导效应,但高质量浓度Pb2+(144、288 mg/L)处理24 h后,其GSH-Px活性表现为抑制效应.与肝GSH-Px相比,草鱼肝SOD经Pb2+处理后其活性抑制更加明显,表明肝SOD对Pb2+的毒性反应比肝GSH-Px敏感.同时,草鱼经不同质量浓度Pb2+处理12 h后,肝与鳃的MDA含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水体铅可能通过诱导草鱼肝脏与鳃发生氧化损伤而发挥毒性作用,并进一步损伤机体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Pb~(2+)对建鲤幼鱼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铅对建鲤幼鱼(Cyprinus carpio var.Jian)的影响,将建鲤幼鱼暴露于不同水平(0、0.648、1.296、6.480 mg/L)的Pb2+水溶液中,于96 h分别测定建鲤幼鱼肝胰脏、肠、鳃、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达到极值后下降。0.648 mg/L浓度组中,肝胰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有较明显升高;肌肉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变化较小;在高浓度组(6.480 mg/L),肾中的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仍在升高,而在其他组织中酶的活性有所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与肠、鳃、肌肉、肾相比,肝胰脏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敏感,是最先启用的主要解毒器官;在高浓度胁迫时,肝胰脏解毒能力下降,抗氧化防御作用的主要器官由肝胰脏转移到肾脏。  相似文献   

10.
低氧胁迫对河川沙塘鳢抗氧化酶及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急性低氧1.5 h、5 h和慢性低氧3 d下,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5种组织(心、脑、肝、鳃和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3种抗氧化酶和ATP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急性低氧暴露1.5 h时,河川沙塘鳢SOD和GPX的活力在各组织中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CAT活力在心、鳃和肝3种组织呈现显著升高(P0.05),ATP酶活力在心和肝组织极显著升高(P0.01);在急性低氧暴露5 h时,除肝组织SOD酶活性显著降低外(P0.05),其它4种组织的CAT、GPX和ATP酶均不同程度显著升高(P0.05);在慢性低氧处理3 d时,心、脑组织的抗氧化酶已基本恢复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的水平,但鳃、肝和肾中酶活力仍较高(P0.05)。研究表明,河川沙塘鳢能通过自身调节抗氧化酶及ATP酶活性,改变代谢底物,提高机体适应低氧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盐度25和水温26~28℃下,将壳长为(35.32±0.89)mm的青蛤暴露于Zn~(2+)质量浓度10.00、19.95、39.81、79.43、158.49、316.23mg/L试验组及空白对照组,得出Zn~(2+)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之后又研究了Zn~(2+)在青蛤鳃和内脏团中的蓄积和血淋巴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Zn~(2+)的96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91.56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92mg/L;96h半致死质量浓度下,Zn~(2+)在青蛤鳃中蓄积速度快于内脏团,血淋巴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先诱导再抑制的趋势,安全质量浓度下无明显变化,但均高于对照组;两种组织中的Zn~(2+)质量浓度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青蛤健康养殖和毒理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LAS与Cu2+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泥鳅肝脏SOD、CA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暴露试验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与Cu^2+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泥鳅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一LAS处理96h后,SOD活性变化不显著,CAT在LAS为20.0mg/L时被显著诱导(P〈0.05);单一的Cu^2+处理96h后,泥鳅肝脏SOD、CAT活性受到显著影响(P〈0.05),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LAS、Cu^2+复合处理条件下,LAS为10.0mg/L时,CAT、SOD活性分别在Cu^2+质量浓度为0.05、0.10mg/L时达到最低值,LAS为20.0mg/L时,CAT、SOD活性有所回升,但其活性仍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通过比较,发现泥鳅肝脏CAT活性变化更能反映出污染物对泥鳅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Ability of ascorbic acid (vitamin C) to attenuate oxidative damage was evaluated in liver and brain tissues of Oreochromis niloticus (O. niloticus) experimentally exposed to sublethal concentrations of chlorpyrifos (CPF). O. niloticus was exposed to sublethal concentrations of CPF at 12?μg/L (CPF1) and 24?μg/L (CPF2) for 96?h. The fish of vitamin C (Vit C) and CPF2?+?Vit C groups were fed with Vit C supplemented diet (200?mg Vit C/100?g fe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 substances (TBARS) level (P?相似文献   

14.
杨帆  邹容  孙翰昌  郭玉阳 《水利渔业》2011,32(6):115-120
利用不同浓度的辛硫磷进行10d暴露试验,测定了辛硫磷对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的急性毒性效应和亚慢性毒性条件下,鱼体内过氧化物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胆碱酯酶(TChE)的活性和一氧化氮酶(NOS)、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期初步分析辛硫磷...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Cu2+对缢蛏稚贝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96 h LC50值设定10、30、40μg/L 3个Cu2+质量浓度梯度进行暴露实验,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k)稚贝软体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缢蛏稚贝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u2+对缢蛏稚贝96 hLC50为309.742μg/L;不同浓度Cu2+胁迫下,96 h内缢蛏稚贝抗氧化酶(CAT、SOD)活力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除最高组40μg/L在48 h时CAT活力被显著抑制(P<0.05)外,96 h内绝大部分时间点与沙滤海水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抗氧化酶(CAT、SOD)活性处于诱导状态;96 h内各暴露组缢蛏稚贝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认为,CAT、SOD活性及MDA含量变化可反映缢蛏稚贝受Cu2+伤害的程度,可用作缢蛏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Cu↑(2+)对黄鳝肝脏保护酶SOD、CAT、GSH-PX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肝脏组织保护酶SOD,CAT,GSH-PX活性为指标研究了CuSO4污染对黄鳝的损伤作用,实验测得CuSO4对黄鳝的LC50为5.5mg/L,据此设定CuSO4浓度梯度,结果表明,0.7,1.5mg/L的CuSO4处理液对黄鳝的损伤较小,3.0,4.5mg/L的CuSO4处理液对黄鳝损伤较大,保护酶SOD,CAT,GSH-PX的活性在黄鳝暴露24h时被显著抑制,在处理48h后酶活性逐渐恢复并超过对照组水平,之后又回落到低于对照组水平,其变化幅度与CuSO4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可以证实,SOD,CAT,GSH-PX活性变化可以反映黄鳝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7.
氨氮是诱发鱼病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初始体质量(7.00 0.14)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胁迫对其鳃丝Na+/K+-ATP酶、组织结构及血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低(对照组0 mg/L)、中(10 mg/L)和高(20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将暂养在自然淡水(对照)中的青鱼幼鱼分别放入各实验梯度中,进行0、6、12、24、48和96 h氨氮胁迫。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氨氮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分别在12 h和6 h降至最低,然后升高,48 h达最大值,96 h后与对照组水平相当。鳃组织光镜观察表明,中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12 h有所增加,24 h呼吸上皮细胞出现部分脱落,96 h泌氯细胞出现空泡化,部分鳃小片充血;而高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6 h呈增加趋势,12 h呼吸上皮细胞部分脱落,24 h大面积脱落,96 h鳃小片基部严重充血。血清皮质醇和血糖含量在胁迫12 h均升高至最大,含量与氨氮浓度呈正相关,48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下,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氨氮组12 h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高氨氮组96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力12 h内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48 h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前期,血清总抗氧化力和谷胱甘肽均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升高趋势。谷胱甘肽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在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丙二醛96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高氨氮组总抗氧化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氨氮胁迫初期,鱼体抗氧化系统受到严重干扰。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鱼体进行适应性生理调节,但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鳃组织已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水体中铅(Pb)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影响,使用人工受精获得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胚胎和仔鱼为研究对象,以硝酸铅(Pb(NO3)2)为毒物源,探讨研究对象在胚胎期和仔鱼期受到5个(0~400μg/L)不同浓度水平铅持续暴露、半持续暴露以及暴露后恢复处理条件下,实验鱼鳃、肝脏和肾脏抗氧酶的活性变化以及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情况。结果表明,恢复组实验鱼鳃、肝脏和肾脏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在后期恢复过程中呈升高趋势;三种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胚胎期水体Pb浓度升高而升高。持续组和半持续组实验鱼鳃、肝脏和肾脏组织中TAOC、SOD、CAT活性随着水体铅浓度升高而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含量随着Pb浓度升高而升高,脂质过氧化程度加剧;而相同Pb浓度水平之间,持续组和半持续组实验鱼三种组织中,持续组中TAOC、SOD、CAT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变化大于半持续组。发现:南方鲇胚胎期受重金属暴露,后期恢复饲养,其鳃、肝脏和肾脏组织中T-AOC、SOD、CAT的活性会出现恢复效应;胚胎期和仔鱼期重金属暴露存在叠加效应,且重金属对仔鱼的毒性作用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19.
任洪涛 《水产科学》2016,(4):415-419
水温(20±1)℃,采用静水测试法研究了养殖水体中不同质量浓度Zn2+(0、9.52、13.14、18.30、25.02、34.53mg/L)对体质量约10g的草鱼脑和肝胰脏的组织结构及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重金属的毒性积累和毒性机制。试验结果表明,Zn2+对草鱼的24、48h和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3.058、19.317、10.155mg/L,由公式(48hLC50×0.3)/(24hLC50/48hLC50)2和96hLC50×0.1计算出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4.068mg/L和1.0155mg/L。中毒初期草鱼脑细胞轻微聚集,细胞核微增大;随时间延长脑异常加重,细胞聚集明显,核增大几乎充满整个脑细胞;肝胰脏细胞膨大,离散,核缩小,胞浆轻微溢出,少数肝胰脏细胞胞浆溢出,残留的核物质散乱分布,肝胰脏细胞凝固性坏死。随着Zn2+质量浓度的升高和时间延长,草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