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带鱼是南海最重要的渔业捕捞对象之一。本文应用上岸渔获调查法,统计分析了2010年秋季至2013年夏季带鱼渔获量变化和季节差异,比较了拖网、刺网和钓业三种作业方式中带鱼产量所占比例的季节差异。结果表明:各季节带鱼上岸渔获量按渔获量大小排序依次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三种作业方式中,拖网是捕捞南海带鱼最主要的作业方式,拖网渔业的季节变化主导了上岸带鱼渔获量的季节变动。拖网捕捞强度高、渔获选择性差导致带鱼资源出现被捕捞过度迹象。本文建议采用功率合并方法将中小吨位拖网渔船功率指标用于新建大吨位灯光罩网渔船,以优化海区捕捞作业结构,提高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开发力度。同时,建议制定严格的渔船管理制度,结合油价补贴政策开展南海渔船渔捞日志收集工作,进一步完善南海渔业资源的监控管理体系,为带鱼资源的养护、评估与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5年海南岛6个渔港伏季休渔前后各1个月的渔船(898艘次)上岸渔获调查数据,通过对比渔获指标,评价海南岛近海渔场伏季休渔效果。结果表明:1)休渔前后灯光围网和单拖网皆是海南岛近海渔场最主要的捕捞类型,其产量分别占渔船总产量的36.18%和43.67%;2)休渔后灯光围网、单拖网、刺网和钓具渔船的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增幅分别为41.14%、20.85%、7.86%和33.73%,主要经济种类的CPUE平均增幅为19.06%;3)休渔后主要经济种类新增了头足类和鲷科,其总渔获比例增加了10.07%;4)休渔前后各类型渔船的日均产量和日均产值差异显著(P0.05),其平均增幅分别为14.92%和49.55%。总体评价,海南岛近海渔场伏季休渔制度的实施改善渔业资源状况和提高捕捞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涉海工程深水渔业资源评估的问题,于2014~2015年在南海北部局部海域开展底拖网与灯光罩网联合调查渔业资源活动。结果表明:在深水区底拖网渔获组成与灯光罩网有明显的不同,并受到季节与海域的影响(P0.05)。拖网渔获物中鱼类平均占渔获总尾数的93.36%,头足类占3.53%,甲壳类占3.11%;灯光罩网渔获物中鱼类平均占渔获总尾数的63.33%,头足类占36.65%,甲壳类占0.02%。两种调查的相同渔获物1~6种,主要为鱼类和头足类,在拖网中所占比值较低,平均占渔获总尾数的2.07%,而在灯光罩网中比值极高,平均占渔获总尾数的67.03%。灯光罩网与底拖网调查的渔业资源密度直接比值平均为0.06,灯光罩网与底拖网扣除相同渔获种类后的资源密度比值平均为0.06,相应的质量密度直接比值平均为0.62,扣除相同渔获种类后的比值平均为0.67。研究认为,深水海域的渔业资源量应该是两种渔具调查结果之和,对两种渔具调查中出现的相同渔获物,宜取其评估数据的平均值。由于各站点调查结果差异较大,采用所有站点的平均值来计算评估海域的损害赔偿较为合适。建议对SC/T9110-2007技术规程修订,规范中上层渔业资源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灯光围网渔获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灯光围网是南海区海洋捕捞业的主要渔具之一。在这一渔业中,幼鱼渔获比例长期居高不下,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渔业管理部门和渔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为了查明灯光围网渔获中幼鱼比例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5月和10月在广东阳江沿海进行了海上渔获组成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渔获种类多,主要是中上层种类,如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枪乌贼属Loligo spp.、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长体圆鲹D.macrosoma、羽鳃鲐Rastrelliger kanagurta和脂眼凹肩鲹Selar crumenophthalmus等;幼鱼比例高,许多种类的幼鱼渔获均超过法定比例;该渔业对南海北部的渔业资源造成较大损害。笔者建议尽快制定南海北部主要捕捞种类最适开捕规格;制定围网取鱼部最小网目尺寸;规定最适灯光强度;加强渔具优化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6年4~8月在南海北部大陆架渔场广西生产渔船的捕捞信息,通过对比休渔前后的渔获指标,评价了休渔在恢复渔业资源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1)单双拖网、桁杆拖虾网和灯光罩网的产量分别占渔船总产量的64.92%、8.70%和24.70%,是该渔场最主要的捕捞类型;(2)休渔后,单双拖网、桁杆拖虾网和灯光罩网渔船的渔获率(CPUE)分别提高了28.78%、96.27%和4.20%,比2015年同期分别提高了24.00%、65.41%和13.35%;(3)单双拖网和桁杆拖网捕获的主要经济种类产量所占比例较休渔前增加了41.74%和3.04%;(4)主要经济种类中,多数种类的CPUE提高,且CPUE提高显著的种类多为经济价值较高的南海传统捕捞对象.研究结论:休渔促使南海北部大陆架渔场的渔业资源量增加,资源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1年春季南海中南部海域灯光罩网渔业海上调查数据,对南海中南部海域灯光罩网渔获组成、主要鱼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是南海中南部灯光罩网的主捕鱼种,占绝对地位,优势胴长组为110~130 mm;其他主要鱼种有长体圆!(Decapterus macrosoma)、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es)、鲔(Euthynnus affinis)和鲣(Katsuwonus pelami)。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作为鱼种优势度的度量指标,得出灯光罩网渔获优势种只有鸢乌贼一种,IRI 值高达19418.013(IRI≥1000),重要种有2种,长体圆!和黄鳍金枪鱼,IRI 值分别为176.731和175.703(1000﹥ IRI≥100)。灯光罩网是南海捕捞中上层鱼类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发展前景好,应合理开发,实现南海渔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2003~2004年台湾海峡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结合以往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鲐鲹鱼类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台湾海峡鲐鱼捕捞群体结构及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台湾海峡鲐鱼资源主要为灯光围网作业和拖网作业所利用;5、6月在灯光围网作业主要渔获物中鲐鱼占绝对优势,其余各月所占比重均较低,其渔获群体优势叉长组为230~260mm,占60.8%,平均叉长246.1mm,资源利用较合理;而拖网作业捕捞群体以0龄鱼和1龄鱼为主。定点调查表明5月鲐鱼数量分布的主要密集区出现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近岸海域,以幼鱼为主,8月群体较为分散,密集度不高。为合理利用鲐鱼资源,应加强对灯光围网作业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底拖网渔业资源的数量变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61~1999年期间南海水产研究所5次渔业资源调查的底拖网渔获率数据,分析了南海北部底拖网渔业资源的数量变动。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30多年间,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底拖网渔获密度的下降非常显著,分别下降72%和81%,其中北部大陆架沿岸、近海和外海分别下降71%、74%和70%。南海北部海域底拖网渔业资源均处于过度开发状态,沿岸和近海过度开发较严重,外海过度开发的强度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8年渔港抽样调查数据,应用随机生产边界法和方差分析对中、西沙海域作业的灯光围网船和灯光罩网船的捕捞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灯光围网渔获物以颌圆鲹(Decapterus lajang)、蓝圆鲹(Decapterus mantadsi)、扁舵鲣(Auxis thazard)、羽鳃鲐(Rastrelliger kanagurta)、鲔(Euthynnus alleteratus)和大目金枪鱼(Thunnus obesus)为主,灯光罩网主要渔获种类为柔鱼(Ommastrephes spp.)、蓝圆鲹和颌圆鲹。灯光围网船每网次产量1.00~12.52t,平均4.72t,单位功率网次产量3.38~37.84kg·kW^-1,平均16.96kg·kW^-1。灯光罩网船单船网次产量49.40~451.49kg,平均179.87kg,单位功率网次产量0.22~2.05kg·kW^-1,平均0.77kg·kW^-1。灯光围网船技术效率34.7%-91.7%,平均69.4%。灯光罩网船技术效率50.4%~92.1%,平均78.2%。方差分析表明,影响灯光围网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投网次数和作业渔区数;影响灯光罩网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投网次数和网衣长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 Schaefer 剩余产量模式估算了闽南近海三大作业——定置网、拖网和灯光围网的渔业资源可捕量和最适捕捞力量,结果定置网的 MSY为5.55万 t,f_(opt)为33745张;拖网的 MSY 为15.92万 t,f_(opt)为2222艘;灯光围网的 MSY 为10.12万 t,f_(opt)为472组。根据评估结果就现有捕捞船(网)数量,提出了削减定置网和拖网作业的捕捞力量,发展灯光围网渔船的调整方案,以及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近海渔业资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闽南海区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张壮丽  王茵 《海洋渔业》2005,27(2):129-132
本文根据2003~2004年张网作业的监测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闽南海区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结果表明,闽南海区张网渔获种类多达156种,主要渔获种类为带鱼、康氏小公鱼、尖尾鳗、二长棘鲷、静、蓝圆和中华管鞭虾等14个类群组成,其渔获量合占总渔获量的79.5%;张网作业对闽南海区经济种类的损害较为严重,经济幼鱼、幼体在渔获物中所占的比重达39.3%,尤以张网禁渔期前后的3~4月和7月,经济幼鱼、幼体受损最为严重,其比重高达52.8%~74.0%。据估算此期间全海区张网作业损害带鱼、二长棘鲷、鲐鱼幼鱼1.12×104t,数量高达17.12×108ind。因此,建议在加强张网作业周年监测调查基础上,考虑适当调整或延长禁渔期,以利于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闽南海区休渔前后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根据2008年闽南海区张网作业渔业资源监测资料,对休渔前后(4月和8月)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休渔前后都以捕经济种类幼鱼为主。4月带鱼、二长棘鲷、刺鲳、鲐鱼、中华管鞭虾等主要经济种类渔获重量占总渔获物重量69.6%,其中带鱼幼鱼数量最多,占总渔获数量的26.2%(每网渔获尾数744ind),居第一位;且个体极小,基本上全为幼鱼,平均体重8.1g。8月带鱼、二长棘鲷、短尾大眼鲷、叫姑鱼、白姑鱼、须赤虾等主要经济种类渔获重量占总渔获物重量50.9%。带鱼数量明显减少(每网渔获尾数226ind),但个体增大,肛长140mm以上占63.6%,平均体重54.5g,比4月增加46.4g。并结合2004、2007年有关资料,较为详细说明休渔前(4月)张网作业对近岸经济幼鱼、幼体损害比休渔结束后(8月)严重,通过休渔对带鱼等经济种类幼鱼资源起了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渔业和渔业资源管理具体措施和建议,主要是:(1)削减捕捞力量,优化捕捞作业结构;(2)实施TAC制度;(3)渔获量配额管理和提高渔获物附加值;(4)伏季休渔和产卵场保护;(5)种群最小可捕标准和渔具最小尺寸;(6)重点保护生活史k选择的种群;(7)增殖放流明显衰退的经济种类;(8)杜绝毒、炸、电违规捕捞;(9)控制对沿岸海域的污染,保护渔业生态环境;(10)加强资源监测和预测,开展渔情预报;(11)完善渔业统计,建立渔捞记录制度;(12)强化渔业法和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的宣传教育力度;(13)开展渔业资源普查工作等等。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浅水域小型虾拖网渔获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拖虾是广东省沿海捕捞渔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为了查明小型虾拖网的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10~11月对在珠江口浅水域进行捕虾作业的虾罟网渔船进行了海上渔获组成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浅水域虾罟网的渔获种类多、组成复杂,幼鱼和副渔获的比例高;主要渔获种类是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18.57%)、矛形梭子蟹Portunus hastatoides(15.48%)、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11.50%)和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11.16%),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脊尾白虾、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海鳗Muraenesocidae和银鲳Pampusargenteus渔获100%为幼鱼,凤鲚Coiliamystus和棘头梅童鱼CoUichthys lucidus幼鱼比例分别高达87.65%和96.15%;周氏新对虾、脊尾白虾、斑节对虾为主捕对象,鱼类和蟹类是主要的副渔获种类;虾罟网捕捞对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头足类动物是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是头足类动物中主要种类之一,其在中国南海的资源分布和变动等规律还不清楚.因此,调查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的资源现状,探索其时间变动规律,对于更好地开发利用南海剑尖枪乌贼资源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02年调查数据,介绍中国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生物学特性,分析其资源密度指数的区域、昼夜、季节以及水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岛以东近海剑尖枪乌贼的平均密度指数和平均尾数密度指数均明显高于北部湾及海南岛南部近海;整个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的平均密度指数和平均尾数密度指数夜晚高于白天,其中平均密度指数以海南岛以东最高,为6.453 kg/h;平均尾数密度指数以北部湾及海南岛南部为最高,为134.6 ind/h;整个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的最高网次密度指数和最高网次尾数密度指数均出现于夏季,最大值均出现在海南岛以东;随着水深变化,密度指数和尾数密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北部湾及海南岛南部18~20 m水深范围,其值分别为15.500 kg/h和910.0 ind/h;其次出现在海南岛以东100~110m水深范围.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渔获量在头足类中超出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居于首位,其资源还有一定的开发潜力.本研究旨在为剑尖枪乌贼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中国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4年5月在厦门白哈礁人工鱼礁拟投海域及对照海域开展的本底调查所获的渔业资源资料,对人工鱼礁拟投海域和对照区渔业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和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调查共鉴定出渔业生物23种,其中笼壶作业12种,刺网作业20种,渔获种类均以蟹类为主。笼壶作业平均生物量为16.34g/(h·10笼),刺网作业平均生物量为37.00g/(h·片)。综合笼壶作业和刺网作业的调查结果,拟建礁区及周边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经济种类少、渔获比重小,生物种类多样性水平低,渔业资源结构总体质量较低。  相似文献   

17.
福建海区流刺网渔业的调查和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0~2002年对福建沿海地区流刺网渔业的专题调查研究资料,着重研究了福建海区流刺网渔业的作业型式、渔具规格、数量分布、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管理对策。结果表明,福建海区流刺网渔业的渔船数量位居各种海洋捕捞作业的首位,渔具型式和规格多种多样;依作业海域划分,沿岸水域流刺网渔船数量最多,其次为近海水域,外海水域居第三,分别占75.6%、18.5%和5.9%;按作业型式划分,单片式流刺网的渔具数量最多、三重流刺网次之、双重流刺网最少,分别占65.0%、25.0%和10.0%。调查研究结果还表明,流刺网渔具普遍存在网目规格日趋小型化现象,这与近海捕捞种类呈现小型化趋势相一致,且二者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大多数的渔获种类均可达到初次性成熟体长,说明目前流刺网渔业对渔业资源的利用较为合理。展望流刺网渔业发展前景,提出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Minimising the unintended capture of fish, marine mammals, reptiles, seabirds and other marine organism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responsible 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for stabilising declines and rebuilding populations of threatened species. The analyses presented were designed to establish the first quantitative baseline of historical catches, catch rates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for the dominant tuna fisheries operating in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the world's largest in terms of tuna catch. Using records from 612,148 fishing events collected by independent ‘at sea’ observers, estimates for finfish, billfish, elasmobranchs, marine mammals and sea turtles show that the composition and magnitude of catches varied considerably by fishery type and practice for the period 2003–2019. Simulations indicated that precision in longline estimates would be improved by monitoring a proportion of fishing sets from all fishing trips rather than full coverage from a proportion of all fishing trips. While attributing reasons for temporal trends in estimated bycatch was difficult due to the confounding impacts of changing abundances and fishing practices, the trends identified the nature of potential relationships for species that are not accurately quantified, or not covered, by fishing vessel logbooks. The trends in catch estimates, and the catch rate models, have utility in identifying species which may require targeted additional analyses and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species of conservation interest (either due to their threatened status or vulnerability to fishing) such as elasmobranchs and sea turtles. Moreover, the estimates should support future evaluations of the impact of these industrial-scale fisheries on bycatch species.  相似文献   

19.
印度尼西亚渔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尼西亚海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印尼的渔业资源状况、管理方式、产品加工和国际合作等。印度尼西亚主要渔业类型为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其中金枪鱼渔业是最主要的捕捞业。近年来,水产养殖(如虾类、海藻等)逐渐成为印尼渔业的主要支柱;印尼渔业管理的主要部门为海洋事务与渔业部,地方各级渔业行政机构和渔业协会组织共同参与管理;印尼政府鼓励国外投资渔业,并大力促进海外渔业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