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鲶形目,(鱼堂)科,黄颡鱼属.俗称黄角、塘角、嘎鱼、黄亚角、黄嘎哑、嘎牙子、黄腊丁.黄颡鱼的种类颇多,常见种有长须黄颡鱼(p.eupogon)、瓦氏黄颡鱼(P.vachellii)、光泽黄颡鱼(P.nitidus)、中间黄颡鱼(P.intermedius)等.是...  相似文献   

2.
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母本、瓦氏黄颡鱼(P.vachelli)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正常发育的杂交黄颡鱼子代。对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及其杂交子代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黄颡鱼的核型为2n=52,24m+20sm+4st+4t,NF=100;瓦氏黄颡鱼的核型为2n=52,24m+16sm+12st,NF=104;杂交子代的核型为2n=52,24m+20sm+6st+2t,NF=102。杂交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的一套染色体,表明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子代为真正的杂交种。对杂交黄颡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与双亲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杂交黄颡鱼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6.90%,粗蛋白为18.40%,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3.70%和1.10%,且粗蛋白含量高于黄颡鱼(15.37%)和瓦氏黄颡鱼(17.15%)。杂交黄颡鱼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为16.16%,必需氨基酸为6.9%,鲜味氨基酸为6.14%,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2.18。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依次为杂交黄颡鱼(42.70%)黄颡鱼(41.37%)瓦氏黄颡鱼(39.4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依次为杂交黄颡鱼(0.72)黄颡鱼(0.71)瓦氏黄颡鱼(0.65),表明杂交黄颡鱼属于优质的营养资源。  相似文献   

3.
江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 Richardson)亦称瓦氏黄颡鱼,分类上隶属于鲇形目、鮠科、黄颡鱼属,是分布于我国长江、珠江、淮河等淡水水系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因而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江黄颡鱼的天然资源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4.
2008-2011年对金沙江下游干流进行了6次鱼类资源调查,共设5个采样点,每次调查时间为1-2个月.共计采集到鱼类6目、16科、52属、78种,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鲤[Cyprinus (Cyprinus)carpio]、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餐(Hemiculter leucisculus)、鲇(Silurus asotus)、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Schizothorax)wangchiachii]、蛇鮈(Saurogobio dabryi)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为金沙江下游渔获物主要种类,不同江段的渔获物组成存在差异.渔获物平均尾重达到50 g的种类仅13种,且多数种类的起捕规格小于10,部分甚至小于1.0g,渔获个体以1~3龄鱼为主,大部分未达到性成熟年龄,渔获物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明显,鱼类资源呈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5.
黄永涛  万松良 《淡水渔业》2005,(Z1):104-106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illi)又名江黄颡鱼,俗称嘎呀子、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等.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水系,是长江和嘉陵江及其支流的重要经济鱼类,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蓄水后大宁河鱼类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和2012年的5-6月,2010和2011年的10-11月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共监测129船次,统计渔获物393.8 kg,生物学测定11 569尾,共采集鱼类68种,隶属于5目13科。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光泽黄颡鱼(Peltevbagrus nitidus)、瓦氏黄颡鱼(Peltevbagrus vachellii)、鲇(Silurus asotus)、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宽鳍(Zacco platypus)为主要优势种。在对3个采样点的鱼类组成、相似度、优势种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后,发现河流生境改变对大宁河下游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影响明显;圆口铜鱼(Coreiusguichenoti)和铜鱼(Coreius heterodon)作为库区最主要渔获对象,数量现已剧减;鲇、鲤(Cyprinus carpio)及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等在渔获物中比重相对上升;不同采样点的渔获物组成存在差异,渔获物中个体小型化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采用17个随机引物和3对特异性引物,测定了东北三省黄颡鱼主要分布区的RAPD和SCAR图谱。根据RAPD电泳结果鉴定,所检测的48尾鱼分属于3种黄颡鱼,经SCAR复合分子标志确定,分别是普通黄颡鱼(Pelteobagrus eupogon)、瓦氏黄颡鱼(P.vachelli)、光泽黄颡鱼(P.nitidus)。  相似文献   

8.
瓦氏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及亲本的引种、驯化和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臻 《河北渔业》2002,(5):13-14
<正>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Richerd-son))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鲶形目、鲿科、颡属,是我国长江中下游主要黄颡鱼品种之一,分布于长江中,洞庭湖、鄱阳湖也有少量分布。该鱼是黄颡鱼属中生长速度最快的品种。天然水体3龄雄鱼400g以上、雌鱼200g以上,一般同龄鱼,雄鱼大  相似文献   

9.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 (Richardson)又名江鱼尝、江黄颡鱼等 ,是鲇形目、鱼尝科、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 ,常见成体多在 0 15~ 0 4kg ,最大可达 1kg。该鱼肉质特别细嫩 ,味道鲜美无腥味 ,无肌间刺 ,历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瓦氏黄颡鱼在我国分布较广 ,除黑龙江、青藏高原和台湾外 ,其它地区的河流水系中均有分布。但以长江干、支流和通江湖泊中出产最多 ,其它水系出产较少。长期以来 ,市场销售的瓦氏黄颡鱼一直来源于天然捕捞 ,上市量有限 ,满足不了消费需要。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瓦氏黄颡鱼资…  相似文献   

10.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典型的溯河洄游产卵鱼类。历史上,中华鲟在长江上游及金沙江下游产卵,由于葛洲坝修建阻隔了其洄游通道,1981年以后在葛洲坝下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产卵场,1982―2013年,每年均有自然繁殖发生。由于其栖息生境退化,每年洄游进入长江的中华鲟繁殖亲本逐年减少,2013―2015年连续3年在已知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繁殖活动。2016年11―12月的野外监测发现,中华鲟在宜昌葛洲坝下已知产卵场发生了自然繁殖。其中底层网具采集到中华鲟鱼卵(卵膜)67粒、仔鱼22尾;解剖食卵鱼发现,10尾食卵鱼类共摄食中华鲟卵454粒;水下视频观测到5处中华鲟卵黏附底质位点。根据采集到的鱼卵发育期及采集位点推算,产卵时间为2016年11月24日凌晨,产卵场位于葛洲坝大江电厂以下约300 m的江段内,产卵日水温为19.7℃,流量为6610 m3/s,水位为39.7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