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励仲年 《海洋渔业》1987,9(4):181-182
围网网具的沉降性能包括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和下纲沉降速度两方面内容。目前,我国围网的作业渔场已逐渐由近海向外海发展,随着作业水深的递增,围网网具的沉降性能在渔业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大。围网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与有效捕捞深度紧密相关,围网下纲的迅速沉降,能防止鱼群从下纲逃逸。  相似文献   

2.
在围网改进设计阶段常用模型网具进行模拟实验,其中沉降数据是其重要参数。设计了微型围网沉降数据记录仪。仪器采用MSP430F149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通过传感器模块获取水中的压强数据,经校正后储存在非易失固态存储芯片中;通过串口读出校正的压强数据,从中可以计算出围网的深度,结合数据采样频率计算出下沉速度。设计的数据仪具有体积小(5.2 cm×3.0 cm×2.1 cm)、重量轻(约33 g)的特点,仪器平均密度为1 007 kg/m3,接近海水密度,可在几乎不影响网具本身沉降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测量。试验表明,在2.6 m的量程内,相对误差≤1.50%。  相似文献   

3.
围网沉降性能测试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围网的沉降性能主要是指围网下纲的最大沉降深度和下纲的沉降速度。对它们的研究,不但可在设计网具时为确定沉降力、网目尺寸、网线粗度和网具结构等参数提供依据,而且可让船长掌握自己网具的特点。在操作中,结合外界因素掌握起放网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蒋传参 《海洋渔业》1999,21(1):27-30
<正> 几内亚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濒临大西洋。其海域中蕴藏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头足类、对虾类和经济鱼类品种众多,有着良好的开发前景。1992~1995年,我们随中国水产总公司船队开赴几内亚共和国水域进行了两年多的海上捕捞生产。两年多来,我们对单拖头足类渔具渔法作了许多重大的改进和提高,改善了网具使用性能,提高了单位网产量。  相似文献   

5.
袁红楼 《海洋渔业》1986,8(5):217-220
<正> 一、围网捕捞概况目前我国机轮围网渔业因受渔船、渔机和网具结构等方面的限制,作业范围也受到了限制。近年来,虽然部分渔轮进入对马、五岛和澎钓渔场试捕,但是终因渔场水深流急,网具和操作上的困难,捕捞效果不甚理想。目前,我国围网作业船组的平均年组产量在2,000吨左右。而在东、黄海及外海作业的南朝鲜和我国台湾省渔轮的年组产量达5,000吨左右,日本的年组产量高达8,000吨,  相似文献   

6.
网目尺寸对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及网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和海上网具性能实测,并在听取生产第一线船长意见的基础上,把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现行金枪鱼围网主网衣下部约三分之一网衣的网目尺寸放大50%,即从260 mm增大到390 mm,以探讨改进围网渔具的沉降性能。实验应用田内准则换算并制作成模型网,在日本下关西日本日网公司专业围网动水槽进行模型试验,比较了侧流、背流、顺流(流速8 cm/s,相当实物网0.20 m/s)3种相对流向的放网模式下放网以及无流(0 cm/s)海况下放网,网目尺寸改变前后围网的沉降性能、网具形态和闭合效果。结果显示,主网衣下部网目尺寸从30 mm (对照网,相当于实物网网目尺寸260 mm)放大到45 mm (试验网,相当于实物网网目尺寸390 mm),网具的沉降深度和沉降速度分别提高1.6%和1.1%;试验网的收绞时间比对照网缩短14.3%,且能保持较好的形态;有流时的3种放网模式下,试验网和对照网浮子纲在放网结束时刻的初始包围面积基本相同;在收绞结束时,试验网浮子纲包围面积为对照网的1.33倍,绞纲结束前6 s,试验网沉子纲包围面积为对照网的1.79倍,说明增大网目尺寸有利于网具包围面积的增大,改善了被围鱼群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7.
无囊底环围网是根据海洋深水围网和湖泊浅水围网的捕鱼原理,结合中小型水库捕鱼设备差、人员少的现状而设计的.网具由翼网、取鱼部和下缘网组成,去除了普通无囊围网的缔括装置,仅保留底环作沉子,并采用了白板赶鱼装置.整幅网长350m,取鱼部高24m、网目大90mm。1990年4月至1991年8月先后在4座水库累计作业401d、661网次,共捕获鲜鱼11.22万 kg,平均网次产量169.5kg,最高网产4818kg。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具模型试验的金枪鱼围网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型试验根据田内准则,选择大小尺度比分别为:λ=20∶1,λ¢=1∶1,制作的模型网规格为:网衣长109 m,网高15.6 m,上纲80.9 m,下纲98 m,下纲基本重量为0.663 kg/m,浮力配备25 N/m,模型网和实物网的缩结系数相同。试验结果显示,围网中部下纲沉降深度(D)和时间(t)的关系:D=–0.0014t2+0.276t–0.6476(R2=0.9953);下纲重量对沉降性能有显著影响,而放网速度对沉降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两者交互项对沉降深度有显著影响;在0.531~0.663 kg/m的范围内,随下纲重量增加,沉降深度呈大幅度增加趋势,而沉降速度呈递减趋势;在0.663~0.759 kg/m范围内,沉降深度小幅度递减,而沉降速度大幅度提高。当下纲重量为0.663 kg/m时,沉降速度随放网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沉降时间的增加,下纲张力在0~20 s范围内波动较大,之后保持一定的平稳状态。本研究通过对金枪鱼围网模型网制作的分析与探讨,旨在更好地通过模型试验研究金枪鱼围网网具性能。  相似文献   

9.
李长春 《淡水渔业》1976,(10):23-30
十几年来,我们先后试制了9张索罟围网,对网具结构、装配及其渔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实践证明:索罟围网是水库中上层鱼类捕捞的有效网具之一,它具有结构简单、作业范围广、操作简便、精巧灵活、适于追捕鱼群、起捕率高等优点。现就有关资料分几个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海上实测的金枪鱼围网下纲沉降及提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围网网具生产作业性能,对于研究人员设计金枪鱼围网及渔业从业人员改进捕捞操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本研究根据大型金枪鱼围网渔船在中西太平洋作业时所搜集的网具数据,系统分析了网具在沉降及提升阶段,网具下纲各个部位的沉降深度、沉降速度及提升深度和提升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网具自然沉降深度从取鱼部到后网头呈依次递增趋势,最大沉降深度则呈现中部高,两端低的趋势,绞纲对于网具沉降具有显著影响;(2)网具自然沉降速度从取鱼部到后网头呈现递减趋势,下纲各个部位平均沉降速度则较为一致,维持在0.16 m·s-1左右;(3)在提升过程中,网具两端最先被提升,中部最后被提升,且网具在水下60~80 m完成包围;(4)网具下纲各个部位提升速度先缓慢上升,后快速增加,包围完成后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世界金枪鱼围网渔业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渔获量数据,分析了金枪鱼类的资源现状,指出金枪鱼围网渔业资源尚具开发潜力;从世界几个主要金枪鱼围网渔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中,展望了该渔业的保护资源环境与持续增长相协调的前景,对我国发展该渔业提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机轮围网主要纲索受力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赤  崔建章 《水产学报》1993,17(3):257-261
围网是捕捞中上层集群鱼类的主要渔具之一。虽然其生产规模一般较大,网产量高,在海洋捕捞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国内外对它的作业性能研究还仅集中在网具沉降性能[崔建章等,1984b;小长谷庸夫,1966,1971;Green等,1971;Hamre,1971;Thorlensson,1971]和模型试验[宇野道夫,1935;饭高勇之助,1954,1955,1956]方法上,而对它的纲索张力研究还比较少[崔建章等,1984a;石井一美等,1961]。  相似文献   

13.
闽南地区灯光围网夏汛渔获量预报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群聚资源的变动趋势为依据,建立了闽南地区灯光围网夏汛(6~9月)单位日渔获量与前三年夏汛(6~9月)单位日渔获量的平均值的一元回归方程,预报复汛单位日渔获量。并以此推算汛总渔获量和单位汛渔获量的预报值。该预报可比1982年和1989年报道的两种预报法提前3~4个月发布。在1992~1995年的现场预报,准确率在76.70~99.85,平均90.85%。  相似文献   

14.
应用温、盐及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调查水域与渔业关系密切的海况特征及其对渔业产生的影响做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29°N左右,黑潮流轴位于200m等深线外侧,黑潮次表层水有爬升现象,对马暖流西侧水系为黑潮与大陆水混合水,东侧水系为黑潮的分支;东海大陆斜坡黑潮和对马暖流区,水温、盐度高,流速强,流量大,温、盐顺对马暖流流轴呈舌状分布,在这样的海况条件下一般是不可能形成渔场的。  相似文献   

15.
东、黄海鱼是鱼集群分布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7个冬季变水层拖网瞄准捕捞越冬鱼是鱼平均小时产量统计和探鱼仪鱼群映象纪录资料,研究了鱼是鱼集群分布模式和集群密度。鱼是鱼集群分为表层型、中层型和近底层型3种分布模式。14种典型集群映象有捕捞生产价值。3种模式的鱼是鱼集群密度是:中层型高于近底层型,近底层型高于表层型。使用520目×600毫米变水层拖网瞄准捕捞中层型集群鱼是鱼平均小时产量5.0~14.0吨、近底层型3.6~4.5吨和表层型2.3~3.0吨  相似文献   

16.
东海绿鳍马面鲀群体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民权 《水产学报》1994,18(1):45-56
本文根据江苏省海洋渔业公司(1974-1989年)在东海的绿鳍马面渔获量(约18.2万吨),结合东海水温等资料分析绿鳍马面在东海的群体分布,并作初步探讨。经分析表明:(1)东海的绿鳍马面冬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2)在冬季东海的该鱼种存在着三个地方群体,即东海群体、黄海群体和日本海群体;(3)在捕捞东海群体的马面纯时从渔获物中反映出它的组成结构变化,70年代捕获的主要是剩余群体,80年代后期捕获的则是补充群体;(4)钓鱼岛水域是该鱼种的东海群体的产卵场,保护该产卵场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浅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渔获产量统计和鱼类生物学资料对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动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东海区海洋渔业捕捞产量虽连年增长,但主要是靠大幅度提高捕捞强度等措施获得。渔获物中增加的主要是经济鱼类的幼鱼和低值小杂鱼类,渔获物小型化、低龄化等过度捕捞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渔业资源结构日趋恶化,渔业资源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石匈)洲岛周围水域墨吉对虾的移动、繁殖习性和幼、成虾的数量分布特点以及环境因子对幼、成虾数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估算出其生长和死亡的参数,应用单位补充量产量分析和体长股分析的方法进行资源评估。  相似文献   

19.
东海区发展水产资源增养殖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区海岸线和岛屿岸线分别占全国的34%和49.1%,面积大于500m~2的岛屿共3481个,潍涂面积占全国的46.7%。港湾众多,总面积25507 km~2,0~20 m 水深的浅海面积64461 km~2,约占全国50%。东海区栖息了许多名特优的渔业资源,海洋生物具有相当的丰度和广度,水文环境稳定,营养盐类丰富,初级生产力高,也是多种鱼类、虾类、蟹类的栖息、繁殖场所。东海区(包括福建省、浙江省、上海市和江苏省)1991年海水增养殖面积达1335 km~2,总产量48.0万 t。全区具有较大规模的海带育苗、紫菜育苗、贝类育苗、虾类育苗、海蜇育苗的场地和设备。鱼类育苗技术不断提高.现已进行了约80个种类的人工、半人工育苗及20个种类的增殖放流或移植、自然增殖的试验。海水养殖种类达40~50种。东海区得天独厚的具有高经济价值的鳗苗和中华绒螫蟹苗的天然苗种资源。东海区既是全国海水增养殖业的重要基地也希望取得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支持和合作。提出了今后(2000年止)发展的具体设想内容及主要项目,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海深海底层鱼类群落及其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沈金鏊  程炎宏 《水产学报》1987,11(4):293-306
本文据东海深海1981年底鱼资源调查资料,按不同站、水深带之间计算渔获物组成的相似性指数C_2,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底层鱼类可区分为东海大陆架(外缘)群落、东海大陆被群落和冲绳海槽(西侧)群落等三个(主)群落。其中,东海大陆坡群落还可细分为大陆坡上部、中部和下部等三个亚群落。同时,应用种类多样性、均匀性、丰盛度和优势度指数(H~1;D、J、d和D_2),对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1、D、J或d值,一般是水深浅处较小,深处较大,它们随水深的变化趋势相似;D_2值则与以上各值大致相反。作者认为除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指数外,种类相似性指数也是反映生物群落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