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农户经营方式的角度看,弱质劳动力务农、劳动力兼业经营和农业规模经营是影响中国农产品总产量的三个主要因素。采用国内外的相关数据分析这三个因素对农产品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劳动力利用和农业劳动力兼业不一定会影响农产品总产量,农户的粮食规模种植模式也不是必然提高国家的粮食总产量。由此得出,中国农产品总产量水平主要是由当前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农业规模经营方式中,如果农户收入最大化通过总的规模收益实现,不利于国家主要农产品安全目标的实现;家庭农场的建立应趋利避免害,避免复种制度改变对农产品总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的畜牧业集约化经营无一例外的是建立在土地集约化经营基础之上的。而土地集约化经营的基本条件是:第一,非农产业比较发达,城市化程度高,大量农业劳动力已经转移出去,开始出现劳动力短缺,农业用工成本攀升,产生了以现代要素替代劳动力的需求,而且这种替代在经济上是划算的;第二,农户具有为实施农业现代化提供资金积累的能力,能买得起各种现代农业设备和技术服务;第三,农户受教育程度高,有现代农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全国70%的人口住在农村,城市化程度仅为30%左右;农村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农村非农产业…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4,(12)
<正>国新办12月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今年粮食生产形势等有关情况。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表示,中央态度十分明确,要求加大粮食生产扶持的力度,鼓励和支持流转土地要用于粮食生产,遏制非粮化、严禁非农化,绝不允许借土地流转之名,搞非农建设。毕美家指出,为了防止工商企业下乡引发"非农化",《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工商资本发展良种种苗的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和开发农村"四荒"资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以农户为流转主体的农地流转模式主要研究农户之间自主自由委托代耕、出租等形式。该模式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农民资源禀赋和面临机遇的差异。该模式效率最高,过去是主导,将来依然是主导;以集体为流转主体的农地流转模式主要研究反租倒包。该模式的形成原因,2004年以前主要是乡村集体为了减轻税费收取难度、汲取更多收入,2004年以后主要是乡村集体解决来自上级政府的行政压力和外部经济体的经济推力。该模式容易导致乡村集体强迫或半强迫农户流转土地,在将来慢慢会萎缩;以农户和集体为共同流转主体的农地流转模式主要研究农地股份合作制。由于入股的主体、方式、范围的不同,农地股份合作制的成因也各不相同。该模式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也存在封闭性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该模式在将来会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央行:对于畜禽养殖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重点创新厂房抵押、畜禽产品抵押、水域滩涂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当前实现农村农户经营制度基本稳定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效结合的重要载体。2013年,"家庭农场"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一时间成为了三农的热点。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现阶段农村工作的热点,也是制约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大瓶颈。本文利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与特点进行了调研,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消除农民思想顾虑;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规范管理;弱化土地保障功能,实现土地连片集中;发展土地流转市场,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成立股份合作组织,动员农户土地入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土地流转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土地流转为农村规模经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土地流转中仍暴露出不少问题,金融也不能有效服务于土地流转。本文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土地相关的金融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国家农村土地银行”试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问题凸显:一是农村土地细碎化程度日益严重,集体经济组织“统”的职能弱化,经营制度的固有缺陷亟待修补;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经营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十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等方面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行了系统完善。这些举措,有力保障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农地规模经营的改善,从而稳定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9.
以田丰合作社为例,分析现代农业背景下一种依托农机合作社进行的土地制度创新——土地托管。尽管该模式面临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约,但通过合同规范、合理的分配机制等举措,彻底解放了劳动力,显著地增加了入社农户和合作社的收入。为此,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促进农机合作社带动土地托管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陕西六县实地调研数据为依据,对调研地区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农村劳动力教育程度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分析得出: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对劳动力就业的选择有较大影响,且与农户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最后针对分析结果,结合陕西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民收入中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已平分秋色,影响农民收入增长不仅受农业内部因素影响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本文以青岛市为例,从农民收入的来源方面入手,运用灰色关联理论通过对1994~2009年青岛市农民收入数据分析,探讨影响青岛市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认为,近年来青岛市农民农业收入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农业结构调整。但整体看来,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发展缺乏有效资金投入;二三产业发展对农民非农收入有重要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发展速度对非农收入影响比较大;受农民非农就业机会以及文化素质制约非农收入的持续提高面临风险。建议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扶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强教育投入等措施促进青岛市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但在实际推进中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矛盾、问题和困难。诸如工业化、城镇化用地刚性需求和农业规模化对土地刚性需求的矛盾;农村劳动力总体过剩和农业经营人才严重短缺的矛盾;米贵伤市民、谷贱伤农民的矛盾等等。当前,工业化、城镇化浪潮势不可挡,而农业的弱质性却难以克服。必须真正把农业放在第一位,改造小农经济,推动土地流转、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并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势在必行。在2011年“两会”期间,商务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商务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今年的农超对接工作。开展农超对接工作有利于减少流通环节和降低流通成本,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和保障供应,有利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改善民生,同时也将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管理理念、组织方式、生产流程、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变革,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推动力。本文在介绍我国开展农超对接工作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农超对接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农超对接中取得的一些重要的经验,分析了农超对接中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农超对接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力争通过超市、合作社和政府三方面的努力,进一步做好农超对接工作,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流通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由于人均耕地较少,所以,农业现代化不可能像多数发达国家那样走大规模机械化的道路。中国农业现代化应该是一种使用适量机械、主要依靠劳动力和生物技术的大量投入,提高单产水平和人均生产量,从而提高农产品生产总量和农民收入的新道路。我们把这种农业现代化的道路称为“精细密集农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多种政策措施来支持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使中国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变,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中国农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还对中国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认为虽然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资金、人才、技术资源相对匮乏,但是中国推进现代农业的很多做法,如因地制宜地建设现代农业,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作用,这些成功经验将对发展中国家都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文章以四川省为例,分析了四川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的粮食安全与结构调整、投入不足与要素流失、劳动力富余与结构性短缺、生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等困境,认为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科技创新,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和拓展农业多功能,大力发展特效效益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双边市场理论为出发点,对农地流转双边市场中介平台定价机制进行了分析,透过中介平台达到双边市场农地供求信息的共享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本文建立在农户为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上,从供求关系入手分析了农地流转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条件。同时着重从中介平台的视角通过平台的构建(包括政府主导的垄断性平台和非政府主导下的竞争性平台),对不同平台下的定价结构和定价策略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要以政府主导下的中介平台服务当地农地流转市场为主导,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对于未来政府构建和规划农地流转市场以方便农户农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产粮大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稳产高产,必须建立健全开放、竞争、有序、运转灵活、高效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