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为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加州扁鸟蛤耗氧排氨的影响,设置5、10、15、20、25℃5个温度梯度和12、17、22、27、32共5个盐度梯度,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加州扁鸟蛤耗氧排氨的影响。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后降,在20℃达到最大值,4.411mg/(g·h);排氨率除在10~15℃偏低外,整体呈现升高趋势。在盐度32,温度5~25℃,耗氧率和排氨率之比(O∶N)为2.352~4.296mg/(g·h),15℃达最大值。在水温13℃时,盐度范围12~32,耗氧率和排氨率都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加,32时达到最大值,O∶N为2.780~21.600。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加州扁鸟蛤的人工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温度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探索虾夷扇贝(Datinopecten yessoensis)夏季大量死亡的生理原因,模拟虾夷扇贝筏式养殖区夏季水温变化情况,采用室内控温实验,研究了温度剧烈和缓慢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差异性。实验设置10℃、15℃、20℃、25℃4个温度梯度,设计温度骤变(每小时升温5℃)和温度缓变(每天升温1℃)2种温度处理方式,测定升温前后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温度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显著(P0.05)。温度缓变组耗氧率变化范围为1.910~2.722mg(/g·h),排氨率变化范围为1.499~5.003μm/(g·h),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与温度(T)之间的相关方程为OR=2.303+0.425T-0.133T(2R2=0.941)和NR=-1.536+4.384T-0.893T(2R2=0.435)。温度骤变组耗氧率和排氨率大于温度缓变组,且温度骤变组耗氧率在15℃、20℃和25℃,排氨率在20℃和25℃与温度缓变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花尾胡椒鲷幼鱼的呼吸和排泄代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花尾胡椒鲷的耗氧率逐渐降低,耗氧率与放养密度的相关关系可用幂函数方程Y=8.1304X-1.0512(R2=0.9879)表达;排氨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排氨率与放养密度的相关关系可用二次方程Y=-0.0047X2+0.0542X+0.0776(R2=0.5806)表达.花尾胡椒鲷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鱼体重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体重与耗氧率和排氨率的相关关系可分别用幂函数方程式Y=2.163X-0.8495(R2=0.9273)和Y=0.2394X-1.0344(R2=0.7794)表达.白天平均耗氧率和排氨率低于夜间值,耗氧率的低谷值为高峰值的89.19%,排氨率的低谷值为高峰值的22.01%.花尾胡椒鲷的活动耗氧率为基础耗氧率的1.19~1.39倍,活动排氨率为基础排氨率的1.23~1.96倍.  相似文献   

4.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7、21、25℃)对黄带拟鲹Pseudocaranx dentex(389.34 g±49.70 g)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的影响。结果显示:17℃组耗氧率为(0.26±0.01)mg/(g·h),排氨率为(3.12±0.25)μg/(g·h),窒息点为(0.85±0.13)mg/L;21℃组耗氧率为(0.37±0.02)mg/(g·h),排氨率为(3.99±0.18)μg/(g·h),窒息点为(0.93±0.08)mg/L;25℃组耗氧率为(0.52±0.03)mg/(g·h),排氨率为(5.23±0.21)μg/(g·h),窒息点为(1.24±0.10)mg/L。黄带拟鲹的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温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同时,O/N比值在81.62~105.38,表明试验水温条件下黄带拟鲹的主要供能物质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封闭流水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2、16、20、24、28、32℃)、盐度(5、10、15、20、25、30)和pH(7.2、7.7、8.2、8.7、9.2、9.7)对体质量(0.21±0.03)g的鲻(Mugil cephal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X)对鲻幼鱼耗氧率(Yo)和排氨率(YN)的影响显著,其两两间的相关关系可分别用一元二次方程Yo=-0.0256x2+0.2191X-0.1054(P<0.05)和YN=-0.0054X2+0.044 1X-0.0082(P<0.01)表示.随着温度的升高,鲻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在24℃时,耗氧率和排氨率都达到最大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盐度对鲻幼鱼耗氧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当盐度在5~30时,随着盐度的升高,耗氧率先下降再升高,然后再下降;排氨率则先升高后降低.经方差检验,盐度对鲻幼鱼排氨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式为YN=-0.0013X2+0.0027X+0.047(P<0.01).pH对鲻幼鱼耗氧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随着pH的升高,耗氧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Yo=-0.02583X2+0.198X+0.0775(P<0.01)表示;pH对鲻排氨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式为YN=-0.0032X2+0.0217X+0.003(P<0.01).温度和pH对鲻幼鱼窒息点的影响极显著(P<0.0),盐度对鲻幼鱼窒息点的影响显著(P<0.05),但对鲻的窒息时间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
2012年5月和9月,2013年3月和6月,在自然水温条件下,采用呼吸瓶法比较了不同温度(5.6℃、10.5℃、14.4℃、21.2℃)下普通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虾夷扇贝选育新品种海大金贝(Haida golden scallop)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水温范围内(5.6~21.2℃),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的耗氧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温度达到14.4℃之前,实验贝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14.4℃后,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两种贝最大耗氧率分别为1.67 mg/(g·h)和1.27 mg/(g·h),其中在5.6℃和14.4℃海大金贝耗氧率显著小于普通虾夷扇贝(P0.05);10.5℃和21.2℃时,两组贝类的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排氨率随温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前者从5.6℃开始,随温度的升高,排氨率缓慢升高,水温为14.4℃时达到最大值,为0.063 mg/(g·h),然后逐渐降低,14.4℃水温的排氨率显著大于10.5℃和21.2℃(P0.05);而从5.6℃到10.5℃,后者的排氨率逐渐降低,10.5℃时达到最低值,为0.029 mg/(g·h),然后随温度升高缓慢升高,到21.2℃达到最高值。海大金贝组在温度条件为5.6℃和21.2℃时排氨率高于普通虾夷扇贝组(P0.05);而水温为14.4℃时,普通虾夷扇贝组排氨率显著高于海大金贝组(P0.05);10.5℃时两者排氨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实验组耗氧率Q_10系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O/N结果表明,普通虾夷扇贝在本次研究的设定温度区间内以消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海大金贝以消耗蛋白质为主,当温度逐渐升高,转化为以消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当水温达到较高的水平,又转换为以消耗蛋白质为主。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盐度对橄榄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不同温度(15℃、20℃、25℃、30℃)和盐度(16、21、26、31、36)对橄榄蚶(Estellarca olivacea)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橄榄蚶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都有显著影响(P<0.05)。在15~30℃范围内,橄榄蚶单位软体干质量耗氧率(OR)、排氨率(NR)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范围分别为0.37~0.65 mg/(g.h)和1.74~3.15μmol/(g.h);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t)之间的相关方程分别为:ORT[mg/(g.h)]=0.323 4e0.1765t(R2=0.9755,P<0.05);NRT[μmol/(g.h)]=1.3788e0.1986t(R2=0.9784,P<0.05)。在16~36盐度范围内,橄榄蚶单位软体干质量耗氧率和排氨率开始时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盐度26时达到最小值,然后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范围分别为0.43~0.60 mg/(g.h)和1.75~3.26μmol/(g.h);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s)之间的相关方程分别为:ORS[mg/(g.h)]=0.0014s2-0.0751s 1.4312(R2=0.9455,P<0.05,n=30);NRS[μmol/(g.h)]=0.0105s2-0.5728s 9.7114(R2=0.9285,P<0.05,n=30)。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幼体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海水(温度20 ℃,盐度25)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耗氧率昼夜变化范围为0.52~0.67 mg/(g·h),排氨率的昼夜变化范围为0.062~0.071 mg/(g·h).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受昼夜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其代谢高峰出现在早8∶ 00.温度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16~28 ℃,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海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8℃时达到最高值,但在32 ℃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温度对四角蛤蜊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设置了5个温度梯度(12、17、22、27和3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2℃到27℃的温度范围内,四角蛤蜊的耗氧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27℃时达到最大值。在试验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排氨率不断升高。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水温的关系分别符合三次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15.8℃、21.0℃、26.6℃、30.9℃、36.5℃)对小[(28.1?1.1)g]、中[(278.9?20.1)g]、大[(575.8?37.4)g]3种规格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呼吸和排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规格对珍珠龙胆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小、中、大3种规格珍珠龙胆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水温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规律,当水温为26.6℃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10±0.124)mg/(g·h)、(0.306±0.007)mg/(g·h)、(0.161±0.010)mg/(g·h)和(47.739±21.048)μg/(g·h)、(13.956±1.783)μg/(g·h)、(6.811±1.882)μg/(g·h),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之间的回归关系均符合一元四次方程,相关系数R2均为1.000。在水温15.8~36.5℃范围,相同水温下,珍珠龙胆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其个体的增大而降低,耗氧率和排氨率与规格之间的回归关系均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系数R2均为1.000。不同温度条件下,小、中、大3种规格珍珠龙胆的耗氧率Q10和排氨率Q10在21.0~26.6℃时均达到最大,且其均在26.6~30.9℃时最小。小、中、大3种规格O/N比值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1.535~113.541、15.713~32.193、12.097~27.094,表明实验水温条件下小规格珍珠龙胆的供能物质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而中、大规格珍珠龙胆的主要能量物质为蛋白质和脂肪。  相似文献   

11.
温度与盐度对云龙石斑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饱食和饥饿状态下温度(24、27、30和33℃)、盐度(15、20、25、30和33)对云龙石斑鱼幼鱼(Epinephelus groupers)耗氧率(OCR)和排氨率(AER)的影响,采用密闭流水式呼吸实验方法对OCR和AER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饱食和饥饿状态下,温度、盐度对云龙石斑鱼幼鱼OCR和AER影响均显著(P0.05);当温度为24℃~33℃时,饱食状态下的OCR和AER分别比饥饿状态的提高30.29%~131.84%和131.82%~316.19%。饱食状态下,氧氮比(O∶N)、蛋白质供能比(PSR)、Q10(呼吸)、Q10(代泄)分别为12.54~20.18、27.74%~48.48%、1.21、1.60;而在饥饿状态下分别为25.77~35.90、19.49%~27.19%、1.87、3.41;当盐度为15~33时,饱食状态下OCR和AER分别比饥饿状态的提高100.41%~128.21%、182.19%~382.83%。饱食状态下,O∶N、PSR分别为13.32~20.72、39.47%~49.42%,而在饥饿状态下分别为29.18~30.98、22.59%~23.98%。研究表明,云龙石斑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27℃,最适生长盐度为30~33。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水温(14、20、25、27.5、32℃)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规格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鱼种(Ⅰ:6~8 cm,1.45~2.89 g,Ⅱ:9~11 cm,3.73~6.26 g,Ⅲ:25.0~26.8 cm,119.36~123.64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水温上升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规格Ⅰ和规格Ⅱ的耗氧量关系式分别为:Y_(Ⅰ-1)=0.005 3X1.484 8(R2=0.996 2)、Y_(Ⅱ-1)=0.003 8X1.767 1(R2=0.985 7);耗氧率关系式分别为:Y_(Ⅰ-2)=0.003 0X1.510 6(R2=0.960 4)、Y_(Ⅱ-2)=0.001 4X1.650 3(R2=0.986 6)。黑尾近红鲌鱼种的窒息点随水温的上升和鱼体规格的增加略有升高,但其窒息点较低,三种规格鱼种的平均窒息点分别为0.37mg/L、0.44 mg/L和0.40 mg/L。在水温14~32℃条件下,黑尾近红鲌鱼种的耗氧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可根据其活动规律指导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在日周期性温度波动模式下(15±3℃)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耗氧率、排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3℃的周期性温度波动模式下,变温对刺参耗氧率有显著影响(P<0.05),在变温过程中刺参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前24 h内变温组平均耗氧率显著高于对照恒温处理组(P<0.05),在48 h后其日耗氧率均值与恒温组相比已无显著差异(P>0.05)。其大小排列顺序为24 h(0.022 5mgO2·g-1·h-1)>48 h(0.021 5 mgO2·g-1·h-1)>72 h(0.018 7 mgO2·g-1·h-1)>恒温组(0.018 1 mgO2·g-1·h-1)。变温处理下刺参的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其24 h~72 h日平均排氨率与恒温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本实验中测得的刺参O∶N值在27.01~33.63,且变温对刺参的O∶N值有显著影响(P<0.05),其主要原因是变温处理对刺参的氧代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分析发现,变温可以使刺参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比率增大,从而影响了刺参O∶N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光照、温度及不同规格海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密闭(盐度25.1,pH 7.9~8.1)条件下进行,溶氧量和氨氮量分别采用Winkler法和纳氏试剂法测定。分析不同规格海蜇耗氧率和排氨率时,得出体质量(m)与伞径(D)的关系式为:m=0.0003D2-0.0007D+0.0427,r2=0.9913。幼蜇伞径从7 mm到35 mm,其耗氧率(OCR)和排氨率(AER)均随着伞径的增大而不断降低,分别经回归分析得到曲线:OCR=0.0063D2-0.3531D+6.1533,r2=0.9751和AER=0.4221D2-26.585D+518.83,r2=0.9587。光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别光照下的耗氧率、排氨率均显著大于黑暗条件(P<0.01)。分析结果表明,只有20℃和25℃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余各温度间的耗氧率差异均显著(P<0.05);15℃与25℃,20℃与25℃之间排氨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升温至30℃时,幼蜇代谢明显加快,尤其是排氨率上升较快,与其余各温度间的排氨率差异均极显著(P<0.01)。对幼蜇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窒息点进行了测定,发现溶氧小于0.45 mg/L时,试验所采用的伞径为15 mm的幼...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白斑狗鱼耗氧率、窒息点及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了平均体重为(597.2±96.3)g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的呼吸耗氧率、窒息点及主要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在水温为3℃、8℃、13℃和18℃下,白斑狗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3℃时耗氧率最低;为(0.0047±0.000017)mg/g.h,18℃时耗氧率最高;为(0.029±0.0011)mg/g.h。当水温在13℃时,白斑狗鱼的昼夜平均耗氧率在(0.020±0.0031)mg/g.h,15:00耗氧率最低,11:00耗氧率出现最高值。Q10值的变化显示白斑狗鱼的耗氧率对温度具有敏感性,13~18℃时,Q10最小,此温度为白斑狗鱼的较适生长温度。在高温下(18℃),白斑狗鱼呼吸急促,呼吸频率达到(68.50±3.58)次/min;在低温下(3℃),白斑狗鱼呼吸缓慢,呼吸频率下降到(29.00±4.31)次/min。白斑狗鱼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水温为13℃,其窒息点最高为1.68 mg/L,水温为3℃时,其窒息点最低为0.82 mg/L。随着水温的不断上升,白斑狗鱼的肝糖元含量、肝胰脏中的乳酸含量显著减少(P<0.05)。肝糖元含量由(67.70±6.66)mg/g降至(41.83±3.72)mg/g。乳酸含量由(0.36±0.0041)mmol/gprot降至(0.15±0.0034)mmol/gprot。肝胰脏中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的酶活力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小幅缓慢下降,分别由(21.51±0.69)U/gprot和(22.34±0.43)U/gprot降至(19.04±0.62)U/gprot和(18.10±0.41)U/gprot。  相似文献   

16.
拟穴青蟹幼蟹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盐度20、温度28.0±0.2℃条件下,采用密封流水方法进行了拟穴青蟹幼蟹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拟穴青蟹Ⅴ期幼蟹的平均耗氧率高于Ⅵ期幼蟹,Ⅴ期幼蟹的窒息点也高于Ⅵ期幼蟹。其中,当蟹苗体质量为1.00±0.22 g时,耗氧率为0.437 2±0.083 mg/(g.h),耗氧量0.423 7±0.080 mg/(ind.h),窒息点为0.716 0±0.017 mg/L;当蟹苗体质量为1.81±0.30 g时,耗氧率为0.381 6±0.081 mg/(g.h),耗氧量0.671 7±0.140 mg/(ind.h),窒息点为0.698 7±0.011 mg/L。实验发现,拟穴青蟹幼蟹的耗氧率和耗氧量具有比较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其峰值出现在20∶00及02∶00左右,谷值出现在08∶00及16∶00。研究结果可为拟穴青蟹养殖生产中制定合理的苗种放养密度和养殖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体环境因子对波吉卵囊藻亚硝酸盐氮吸收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剂,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温度、光照度、盐度、pH、藻浓度对波吉卵囊藻(Ocystisborgei)亚硝酸盐氮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光照度、pH和藻浓度对波吉卵囊藻亚硝酸盐氮吸收率影响显著(P<0.05)。当温度25℃、光照度4 500 lx、pH 7.5、藻浓度4.5×105个/mL时,波吉卵囊藻对亚硝酸盐氮平均吸收速率分别为0.106μg N/(g.h)、0.118μg N/(g.h)、0.129μg N/(g.h)和0.129μg N/(g.h),显著高于其他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此为波吉卵囊藻吸收亚硝酸盐氮的最优组合。通过对藻浓度的调控,可以提高波吉卵囊藻对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吸收速率,改善虾池养殖环境,促进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8.
土霉素在奥尼罗非鱼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1±1)℃的水温条件下,以50 mg/kg的单剂量,分别给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水剂口灌和混饲口灌土霉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给药后各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最低检测限为0.005μg/mL,线性范围为0.005~4μg/mL。水剂口灌组和混饲口灌组的药时数据均符合具时滞的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水剂口灌组的动力学方程为:Ct=0.231e-0.028(t-0.010)+0.353e-0.011(t-0.010)-0.584e-0.468(t-0.010),混饲口灌组动力学方程:Ct=0.839e-0.057(t-0.459)+0.442e-0.013(t-0.459)-1.281e-0.282(t-0.459)。水剂口灌组及混饲口灌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吸收半衰期(t1/2ka)为1.481 h,2.458 h;分布半衰期(t1/2α)为24.834 h,12.193 h;消除半衰期(t1/2β)为60.312 h,51.533 h;达峰时间(Tmax)为7.230 h,8.221 h;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0.494μg/mL,0.796μg/m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37.74μg.h/mL,43.075μg.h/mL。这些参数表明,水剂口灌比混饲口灌吸收快,分布和消除慢,在血液中达到峰浓度的时间更短,但峰浓度值比混饲口灌低。  相似文献   

19.
甲砜霉素在鲫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通过单剂量口灌给药,对甲砜霉素在鲫(Carassius aurat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为甲砜霉素在鲫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提供理论基础。给药剂量为30 mg/kg体重,实验水温(20±0.2)℃,鲫平均体重(40.70±7.87)g。取给药后0.25、0.5、1、1.5、2、4、6、8、12、24、36、48、72 h鲫的肌肉、血浆、肝脏、肾脏,测定各组织中甲砜霉素的浓度,用药动学3p97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甲砜霉素在鲫体内吸收分布迅速,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但消除缓慢。甲砜霉素在鲫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1.446 h、1.958 h、7.410 h和1.376 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6.712 h、21.267 h、79.970 h和25.600 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669.073μg/(mL.h)、271.260μg/(g.h)、3616.060μg/(g.h)和158.634μg/(g.h)。甲砜霉素在水产动物体内吸收快,肌肉和肾脏消除半衰期长,消除缓慢,因此,在该类药物使用时,应相对延长给药间隔时间,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盐酸诺氟沙星在奥尼罗非鱼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静脉注射和混饲口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盐酸诺氟沙星后鱼体血液中该药含量变化,用3P97药动学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计算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在(25±1)℃水温下,以10 mg/kg剂量对奥尼罗非鱼静脉注射和混饲口灌盐酸诺氟沙星,静脉注射药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