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草鱼养殖过程中常患烂鳃病,许多养殖户甚至有些基层水产技术员一看见草鱼患有烂鳃病,就用漂白粉等消毒杀菌类药物进行防治,但常有不见效的时候。其实引起草鱼烂鳃病的病原很多,病原不同,防治方法也就不同。因此烂鳃病是一个容易引起混淆的名称。我国常见的烂鳃病病原有寄生虫,真菌和细菌  相似文献   

2.
正草鱼是主要的淡水池塘养殖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肉味鲜美等优点,食性为草食,是很多养殖户喜欢养殖的优良品种。但草鱼病害多、成活率不高。对草鱼危害较大的,除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外,最常见的应当是草鱼烂鳃病。导致草鱼烂鳃的病原主要有寄生虫、真菌及细菌性,其中尤以细菌性烂鳃病最为严重。烂鳃病为草鱼"老三病"之一,每年都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7月份是本市养殖鱼、虾、蟹、鳖等水生动物的生长旺季;但此时也是各类病原微生物滋生蔓延的高峰期。水产养殖中的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虾烂鳃病、虾红腿病、甲鱼穿孔病、甲鱼腐皮病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将显著增加;同时虾类白斑综合征、桃拉综合征等病毒性病害将进入集中暴发期。一、病情预测1.鲫鱼、团头鲂、鲢、鳙等淡水养殖品种易发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锚头鳋病等,重点关注区域为本市淡水鱼类池塘高密度养殖区。2.草鱼易发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重点关注区域为本市草鱼池塘高密度养殖区。  相似文献   

4.
正草鱼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殖鱼类。我国草鱼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技术较为成熟。草鱼养殖过程中,病害较多,春末夏初一般是"老三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并发症)的高发季节。根据烂鳃病发病原因可分寄生虫性、真菌性和细菌性三种。寄生虫性烂鳃病例进行镜检时,可发现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或黏孢子虫等常见寄生虫;而真菌性烂鳃病例的镜检则会发现鳃霉菌丝;细菌性烂鳃病病原包括鱼害黏球菌等。目  相似文献   

5.
<正>疾病的暴发常常使养殖户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细菌性疾病,一旦暴发,短时间内鱼群大量死亡,无法控制。烂鳃病就是一种草鱼易感的细菌性疾病。2014年9月遵义县九龙银都渔业公司养殖场草鱼烂鳃病暴发,死亡草鱼达4000多千克。下面就本病例成因进行分析,并对细菌性疾病的防治进行探讨。一、九龙银都养殖场草鱼烂鳃病发病原因分析1.发病特征及直接发病原因发病开始于2014年9月12日,等9月28日笔者到达现场,草鱼几乎死完。剩下的草鱼都奄奄一息,  相似文献   

6.
正草鱼老三病为"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随着我国草鱼养殖业的发展,由于缺乏科学统筹的种业规划,养殖密度提高,养殖水体负荷增大,加上养殖技术缺乏更新提高、管理落后等因素导致草鱼"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等新三病尤为常见,给草鱼养殖业造成了极大损失。本文通过病原、主要症状、发病  相似文献   

7.
烂鳃病是养鱼生产中的主要危害病种之一。但草鱼烂鳃病可由细菌和寄生虫引起,应严格检查,正确诊断病情和对症及时治疗,才能保障生产的高产和高效运行。一、两类烂鳃病的相同点1.染病部位相同,都发生在草鱼鳃丝上。2.揭开鳃盖观察鳃丝都缺损、充血或糜烂。3.都可引...  相似文献   

8.
草鱼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自然状态下以吃水草为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投喂各类喜吃的水草、陆生禾本科草类和各类精饲料。现将草鱼的病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草鱼发病病原及症状 草鱼常见病有2类,即新、旧三大病害。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病害,其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是草鱼的新三大病害。  相似文献   

9.
草鱼常见病有两类,即新、旧三大病害。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病害,其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则是草鱼的新三大病害。  相似文献   

10.
草鱼三中烂鳃病鉴别防治法引起草鱼烂鳃病有三种病因,第一种是原生动物;第二种是中华蚤;第三种是粘细菌。病因不同,症状各异,用药也不一样,在无显微镜检查的情况下,可以用肉眼鉴别。鳃病部位:病因不同,病灶部位也不同。由原生动物引起的,鳃瓣出现淤血多粘液,鳃...  相似文献   

11.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常见鱼病。其组织病理变化可以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类型。鳃组织病理变化,经过炎性水肿、细胞增生和坏死三个进程。慢性型以增生为主;急性型的鳃组织病理变化,由于病程短,炎性水肿迅速转入坏死,增生不严重或几乎不出现,以炎性水肿和坏死为主。患细菌性烂鳃病的草鱼的肝脏、肾脏也发生病理变化。肝细胞发生颗粒变性、水样变性、醣元颗粒消失,以至坏死;其肾组织主要发生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水样变性、坏死,在坏死的肾小管周围的造血组织中的一些细胞核固缩,个别肾小球萎缩。人工感染患细菌性烂鳃病的当年草鱼的白细胞数显著地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虽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用庆丰霉素防治草、青鱼粘细菌烂鳃病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防治草、青鱼烂鳃病,以采用投喂口服为宜。治疗药量为每100斤成鱼每天投喂庆丰霉素(固体)半斤(含250万单位),连投三天,有效率达96%;每100斤夏花鱼种,每天投喂1斤(含500万单位),连投4天,有效率为72.7%。预防的投药方式和治疗剂量相同,唯应在该病流行季节之前投喂,夏花鱼种以连投7天为宜。试验表明,成鱼投药组死亡率为1.7%,对照组死亡率达27%;夏花鱼种投药组死亡率为15.7%,对照组死亡率为40.3%。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甲壳素发酵液对草鱼和鲢鱼幼鱼养殖效果,用商品壳聚糖作参比,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分析甲壳素发酵液对鱼体生长和水质环境等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甲壳素发酵液处理组草鱼和鲢鱼幼鱼质量相对增长率比对照组高36.25%和122.47%(P0.05),草鱼体内脂肪酶、蛋白酶和淀粉酶3种消化酶分别比对照组高144.39%、29.53%和29.75%,鲢鱼体内消化酶比对照组高48.06%以上(P0.05)。与对照组比较,甲壳素发酵液显著降低水中亚硝态氮(61.84%)、氨态氮(30.06%)、总磷含量(52.43%),提高了草鱼对嗜水气单胞菌抗性。在试验条件下,甲壳素发酵液对草鱼和鲢鱼幼鱼起到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并能改善水质环境,甲壳素发酵液具有作为微生态制剂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草鱼出血病是严重困扰着草鱼养殖业发展的一大疾病。根据近几十年来对于该病研究的进展,就草鱼出血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发现株之间的比较、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疾病的防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述,总结了草鱼出血病的研究现状及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该领域以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对该病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以提高草鱼养殖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用电融合结合继代移核方法构建草鱼抗病体细胞工程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余来宁 《水产学报》1996,20(4):314-318
选择对草鱼出血病病毒不敏感的草鱼肝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建立了草鱼肝细胞株,命名为GLA。对GLA进行攻毒,发现其对FRV有抗性。采用电融合结合继代移核的方法,将GLA细胞,移植于草鱼未受精卵内,获得开口前的幼鱼8尾和存活仔鱼1尾,说明此方法能提高细胞的发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草鱼MSTN-1基因多态性及与早期生长性状和肌肉成分的相关性,本研究扩增出全长为3824 bp的草鱼MSTN-1基因,用长江选育草鱼群体对MSTN-1基因多态性进行筛选和验证。结果共发现3个多态性位点(Locus 1:C1799T,野生型EE/突变型EF;Locus2:C1842T,野生型HH/突变型HI;Locus 3:TGAAGCGCTGGTTCT/2585-,野生型BB/缺失型BD)。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3个位点及其组合型(剔除个体数少于3的组合)与生长性状和肌肉成分的相关性,发现2个位点对幼鱼生长性状表型差异有显著影响,但3个位点对肌肉成分差异均无显著影响。多重比较发现,单倍型HI突变组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HH野生组,BD突变组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性低于BB野生组;多倍型中存在HI突变组合的体长、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存在BD突变的组合在体长性状方面显著低于其他组。表明草鱼MSTN-1基因3个SNPs中,HI突变是对草鱼生长性状的有利突变,BD突变是不利突变,而EF突变无显著影响,可将MSTN-1基因作为分子标记辅助草鱼选育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制备高效的草鱼呼肠孤病毒Ⅱ型VP6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实验以草鱼呼肠孤病毒Ⅱ型HZ08株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S9基因,将该S9基因与p ET-32a(+)载体连接构建p ET-32a-S9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后用IPTG诱导表达;纯化后的重组VP6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使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效价,Western blot和IFA试验鉴定抗VP6蛋白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果显示草鱼呼肠孤病毒Ⅱ型的S9基因在原核表达载体中能够正确地表达VP6蛋白,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的抗VP6多克隆抗体,经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其效价约为1∶105,Western blot和IFA试验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GCRVⅡ型毒株,而不能识别GCRV I型、Ⅲ型以及其它病毒,表明该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研究表明制备的抗VP6蛋白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GCRVⅡ型病毒,为GCRVⅡ型病原学研究及草鱼出血病临床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白鲢出血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患出血病的白鲢体内分离出两株细菌(编号为水_1、水_2),分别感染健康白鲢,人工复制白鲢出血病获得成功。对这两株细菌进行形态、营养需求、生长特性、以及生化反应等观察,作者认为,水_1菌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水_2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前者隶属于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ceae),后者隶属于孤菌科(Vibrionaceae)。  相似文献   

19.
种青养鱼模式下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究种青养鱼养殖模式对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的影响,随机选取以种青喂草为主养殖模式下养殖的草鱼(生态草鱼)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养殖的草鱼(饲料草鱼)各16尾,测定其肌肉系水力和质构特性指标,以及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肝体比和空壳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肌肉系水力指标中滴水损失显著低于饲料草鱼,冷冻渗出率不显著地低于饲料草鱼,失水率不显著地高于饲料草鱼,p H值无显著性差异;肌肉的硬度、弹性、凝聚性、胶黏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饲料草鱼,水分、灰分、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P和Fe含量均显著高于饲料草鱼,Mg、Mn和Cr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饲料草鱼;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6.85%和6.27%。生态草鱼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6.07,而饲料草鱼为77.29,饲料草鱼略高于生态草鱼。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肌肉均含19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花生四烯酸(ARA)、亚油酸(LA)、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硬脂酸含量较高,为主要脂肪酸,而花生五烯酸(EPA)+DHA含量分别为8.95%和10.70%,且差异显著。研究表明,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在肌肉质构特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与饲料草鱼相比,生态草鱼具有肌肉系水力强、低脂肪和矿物元素含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金草鱼与中国4个草鱼群体的微卫星多态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引进了一批体色呈金黄色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产上俗称金草鱼。为了解金草鱼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利用15个微卫星DNA标记对金草鱼群体与中国草鱼群体(长江水系的沅江群体、宁乡群体、洪湖群体和珠江水系的西江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5个微卫星位点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63~0.939。金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期望杂合度(HE)=0.662]低于中国草鱼群体[HE=0.852~0.885]。遗传分化指数(FST)分析显示,金草鱼群体与沅江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属于高度分化(0.15FST0.25),与其他3个草鱼群体之间属于中度分化(0.05FST0.15)。遗传距离分析显示,金草鱼群体与西江群体遗传距离(DA)最小(0.476 3),与沅江群体最大(DA=0.810 7)。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显示,4个中国草鱼群体聚为一支,金草鱼群体单独为另一支。研究结果显示金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于中国的草鱼群体,亲缘关系也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