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合浦珠母贝3个家系的AFLP标记分离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FLP标记在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印度家系(印度贝♀×印度贝♂,PII)、杂交家系(三亚贝♀×印度贝♂,PSI)和三亚家系(三亚贝♀×三亚贝♂,PSS)的遗传分离及3个家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3对引物共产生57个位点,分离位点比例为57.4%~87.7%,符合孟德尔规律的分离位点为70.0%~71.0%;1:1分离位点占总分离位点的24.0%~45.2%,其中杂交家系的比例最高。3个家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93.0%~100.0%,总基因多样性为0.460。家系内的基因多样性为PII0.434,PSI0.331,PSS0.366,平均为0.377±0.030。家系间的遗传分化显著(GST=0.180)。遗传距离分析表明,PSI与PSS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57),PII与PSS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21)。UPGMA系统树表明,PII和PSS的亲缘关系较近,而PSI与这2个家系较远。上述结果表明,第一代家系的遗传多样性仍很高,但家系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大。该研究结果对育种过程中遗传资源管理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浦珠母贝2个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用形态特征比较与同工酶电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于我国部湾和大亚湾的野生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贝壳形态方面,北部湾种群的平均壳长与壳高都略大于大亚湾种群,壳高与壳长呈乘幂相关,壳宽与壳长呈对数相关,大亚湾种群的壳宽指数,壳重指数和肥满度指标都大于北部湾种群,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检测由26个位点编码的12种同工酶,2种群都显示出较高的多态性,北部湾种群多态位点的比率为38.46%,大亚湾种群则为46.15%,都表现出明显的杂合子缺失现象,北部湾种群的平均杂合度(0.0999)小于大亚湾种群(0.1243),2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59,本文还讨论了引种2种群杂合子缺失现象的原因,并认为生化遗传分析的结果与2个种群的形态特征是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2012年3月和6月分别构建的两批共17个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选育基础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6对微卫星引物在17个群体共680个个体中检测到29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2~7之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在2.06~3.07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31~0.58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46~0.65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39~0.58之间,高度多态(PIC≥0.50)群体有11个(占64.7%)。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在检测得到的102个数据结果中,有53个(占52.0%)极显著地偏离了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1)。从遗传偏离指数(D)的结果可以看出,17个群体在不同的微卫星位点存在不同程度的杂合子缺失现象。本研究表明,两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非常接近,每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都较高,对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格局有了初步的把握,为下一步交配设计构建下一代核心群体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选取具有多态性的6对微卫星引物对构建的2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完全双列杂交家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6个微卫星标记在9个家系36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32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Ne)为1.758 7~3.586 5,观测杂合度(Ho)为0.144 4~0.488 9,期望杂合度(He)为0.432 0~0.722 2,Shannon指数(I)为0.691 9~1.507 4。9个家系都有单态位点,平均Ho为0.129 2~0.466 7,平均He为0.155 0~0.439 6,平均I为0.248 5~0.712 2。有19个位点(占35.19%)极显著地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各家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09 0~1.137 2,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320 7~0.896 8。家系L4B46与L4B48的遗传距离最大,与D3D313的遗传距离最小。UPGMA法聚类分析显示,9个家系分为3支,L4B48单独成一支,B4D426、B4D427与D4B445聚成一支,其余家系聚成一支。该研究结果为合浦珠母贝家系选择育种的亲本选择与交配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AFLP标记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印度家系的亲本及其子一代(F1)进行了遗传分析。27对引物共扩增出1 013个位点,其中835个位点在F1代分离,178个位点不分离,多态位点比例82.4%。分离位点中,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的位点458个,占分离位点数的54.9%。偏孟德尔分离规律的位点377个,占分离位点数的45.1%。分离比为3∶1的位点共有482个,占分离位点数的57.7%,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的位点251个,占52.1%(占分离位点数的30.1%);分离比为1∶1的位点共有353个,占分离位点数的42.3%,符合孟德尔规律的位点207个,占58.6%(占分离位点数的24.8%)。半数以上的标记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表明AFLP标记适合于合浦珠母贝的遗传图谱构建。[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52-58] 相似文献
6.
合浦珠母贝3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我国广东大亚湾、广西北海、海南三亚的合浦珠母贝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9对引物中筛选出31对有效扩增引物,种群扩增获得9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29.03%.它们在3个群体共96个个体中产生了4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产生4.889个.3个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90、0.600、0.615;平均观察杂合度分别是0.393、0.425、0.32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分别是0.530、0.551、0.556.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平均遗传偏离指数分别为-0.324、-0.336、-0.304;哈代-温伯格平衡检测发现,3个群体27个位点中21个位点偏离平衡状态.遗传分化和遗传距离分析表明,海南群体与广东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广西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
合浦珠母贝3个养殖群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RAPD标记技术检测了广西省北海市、海南省三亚市、广东省深圳市等 3个地理种群养殖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并对其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从 4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3个10bp引物 ,它们在 3种群中共扩增出了 14 0条DNA片段 ,3种群共有片段 16条 ,DNA片段数分别为 5 8、91和 71条 ,多态性位点比例分别为 4 1 4 % ,6 5 0 %和 5 8 4 %。遗传距离分析表明 ,广西种群与广东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近 ,而与海南种群亲缘关系较远。 13个引物中 ,引物S11和S3 58扩增出的 3种群指纹图谱差异显著 ,可作为 3种群鉴定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以采自广西北海(B)、广东徐闻(X)、海南三亚(S)的3个不同养殖群体的合浦珠母贝为亲贝,按照完全双列杂交的方式,建立了9个交配组合,每个组合10个家系,共90个家系。出苗经60d养殖后,比较各家系的育种值,并对家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壳长的Kung育种值大于20的家系有8个,分别为BX2(表示北海♂×徐闻♀的2号家系,余依此类推)、BX9、BB4、BB5、BB8、BS9、XS3、SB8,其中XS3的壳长及壳宽的Kung育种值和综合评定值均最大,XX3最小。BB4和XS3的综合评定值大于1。壳长的一般配合力为三亚群体17.40,徐闻17.45,北海18.27;壳高为三亚14.74,徐闻14.79,北海15.54。壳长的特殊配合力为三亚—徐闻17.75,三亚—北海18.27,徐闻—北海18.12;壳高为三亚—徐闻14.98,三亚—北海15.51,徐闻—北海15.46。壳长的平均杂种优势为三亚—徐闻1.41,三亚—北海0.96,徐闻—北海0.67;壳高为三亚—徐闻1.13,三亚—北海1.60,徐闻—北海1.19。表明北海的亲本较好。 相似文献
9.
合浦珠母贝同工酶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和特异性染色方法,对合浦珠母贝外套膜、闭壳肌、肝脏和鳃组织中的15种同工酶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PDH、ADH在4种组织中均未见表达;AK、AMY、PGM、ALP、GDH和LDH只在肝脏中表达,而ME、SOD、EST、MDH、G6PD、6PGD和AAT则有较广泛的组织分布,其中12个座位(Aat-1、Aat-2、Sod-1、Sod-2、Sod-3、Sod-4、m-Mdh-c、G6pd-2、6Pgd-2、Ak-1、Gdh-1、Me-2)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为46.1%,平均杂合度0.1122±0.0576。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合浦珠母贝 Pinctada fucata 的命名较混乱,与日本的 P.fucata martensii 和澳大利亚的 P.imbricata 的分类关系存在争议。用 ITSs 序列和 AFLP 标记对这3个种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地理种的遗传分化很低,种内和种间的遗传距离相互重叠,AFLP 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澳大利亚种群大部分个体单独聚合成一支,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种问的遗传距离与分化程度与其地理距离呈正相关。分子方差结果也表明种间的差异较小,低于6%。这些结果表明这3个种实际上是同一物种。由于大西洋的 P.imbricata 与澳大利亚的不同,因此根据分类命名的优先原则,正确的种名应为 P.fucata。 相似文献
12.
鲤鱼的遗传连锁图谱(初报) 总被引:77,自引:15,他引:77
建立了鲤鱼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有RAPD分子标记56个,鲤鱼的SSLP标记26个,鲤鱼SSLP标记19个,斑马鱼的SSLP分子标记70个,鲤鱼基因标记91个,共有标记262个;图谱有50个连锁组,连锁图给出鲤鱼的基因组大小在5789CM左右。 相似文献
13.
Yaohua Shi Hong Kui Ximing Guo Zhifeng Gu Yan Wang Aimin Wang 《Aquaculture Research》2009,41(1):35-44
Genetic linkage maps were constructed with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and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or the pearl oyster, 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 the main bivalve used for marine pearl production in Asia. Twenty‐four AFLP and 84 microsatellite primer pairs were used for linkage analysis in a full‐sib family with two parents and 78 offspring. Of the 2357 AFLP fragments generated, 394 (16.7%) were polymorphic and segregating. Most (340 or 86.2%) of the markers segregated according to expected Mendelian ratios. Female and male linkage map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230 and 189 markers, including 15 and 10 microsatellites respectively. The female map consisted of 110 markers in 15 linkage groups, covering 1415.9 cM, 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of 14.9 cM. The male map consisted of 98 markers in 16 linkage groups, with a total length of 1323.2 cM and an average interval of 16.1 cM. When unlinked doublets were considered, genome coverages were 78.5% for the female and 73.5% for the male map. Although preliminary, the genetic maps constructed here should be useful for future linkage an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mapping efforts. 相似文献
14.
采用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分析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壳高选育品系(JCS)4个世代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选育的进行, 4个世代每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从2.096下降至1.435, 平均等位基因丰度(Rs)从3.556下降至 2.556, 平均观测杂合度从0.492渐次下降至0.269, 遗传多样性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 从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来看, 部分呈上升趋势, 部分呈下降趋势, 部分基本保持稳定, 其中, 一些低频基因甚至会趋于消失。在所有等位基因中, 大部分的频率呈随机变化趋势, 并在不同的世代间上下波动; HHM20- 158 bp的频率呈有规律的变化, 由中高频逐步上升至高频, 呈富集趋势。结论认为, 经过4代的选育, 马氏珠母贝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呈降低趋势, 遗传结构趋于稳定。本研究旨在为后续的马氏珠母贝选育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15.
利用RAPD、SSR和AFLP三种标记技术结合\"拟测交\"策略,以中国对虾\"黄海1号\"雌虾与野生雄虾作为亲本进行单对杂交产生的F1家系为作图群体,初步构建了中国对虾雌、雄性遗传连锁图谱.对460个RAPD引物和44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共选出61个.RAPD和20对SSR引物,结合88对AFLP引物组合对父母本和82个F1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共得到783个分离标记(RAPD标记237个,微卫星标记45个,AFLP标记501个),761个标记用于连锁分析.雌性图谱包括40个连锁群和15个三联体,20个连锁对,标记间平均间隔为12.5 cM,图谱共覆盖2835.5 cM,覆盖率为73.5%;雄性图谱包括41个连锁群和6个三联体,12个连锁对,标记间平均间隔为11.9 cM,图谱共覆盖2776.7 cM,覆盖率为73.3%.中国对虾遗传图谱的构建为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比较基因组作图及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