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新银鱼在该水库产卵时间为1—5月(春群)和9—10月(秋群);其中春季群体的体长(65.79 mm±6.05 mm)、性腺成熟指数(17.26±6.42)、繁殖力(1851粒±342粒)和成熟卵径(0.62 mm±0.05mm)均显著高于秋季群体(体长(55.04 mm±3.18 mm)、性腺成熟指数(11.72±5.01)、繁殖力(1 067粒±190粒)和成熟卵径(0.53 mm±0.04 mm))(P<0.05);但是两个群体的丰满度指数(101.43±19.71,101.87±11.85)差异并不显著(P>0.05)。春群是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种群的主要补充者,春群管理与控制应是银鱼种群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年龄结构的中华鲟资源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长江中的中华鲟亲鱼捕捞数据的年龄结构,推算不同年龄段中华鲟亲鱼进入长江参与繁殖的占比,首次将长江和海洋中的中华鲟同时纳入估算模型进行计算,构建了一套估算中华鲟资源量的新方法。稳态计算结果显示,在葛洲坝截流前,长江中每年有效补充量为1 882尾,长江和海洋中育龄(雌:13~34龄,雄:8~27龄)总资源量为32 260尾,其中雄鱼15 310尾,雌鱼16 950尾,每年在长江中参与繁殖的中华鲟新老股群之和(1 727尾)占总资源量的比例约5%。计算得出葛洲坝截流后长江中的中华鲟产卵繁殖容量仅为截流前的6.5%,1981年葛洲坝截留造成68%~80%的1980年老股群被阻隔在上游。结合葛洲坝截流后的捕捞数据推算了1981年后长江和海洋中的中华鲟资源量变迁过程。计算结果与捕捞数据反映的趋势一致,证明模型可靠有效。研究表明,葛洲坝截流后,随着捕捞量的减少,长江中的繁殖群体数量上升,1990年左右达到峰值(约2 200尾),随后迅速下降,2010年为170尾左右。葛洲坝截流后中华鲟产卵繁殖环境容量的大幅下降是近年来中华鲟资源量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野杂鱼类是水库水产资源的一大组成部分。由于野杂鱼类适应性强,又能在水库中产卵繁殖,所以在大中型水库中野杂鱼类的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日前,对野杂鱼类的捕捞除采用小丝网进行刺捕外,其它有效的方法尚不多见。福建省古田县水产场根据古田溪水库消落区火(每年枯水期水位下降20余米)的特点,在枯水期使用密网眼小张网拦捕退水的野杂鱼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 生物学特性   太湖新银鱼又称太湖短吻银鱼,小银鱼,系温水种.原产于欧江以北,准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太湖新银鱼和其它银鱼一样都具有①透明性,全身洁白透明(广东人称之为“白饭鱼“),体形扁侧、细长,无鳞无剌;整个鱼体都能食用;其肉质细嫩,味道特道鲜美而无腥味;鱼体含有较高的粗蛋白和多种氨基酸,属低脂肪绿色食品.②体短小,一般成鱼体长为5~7cm,干体重为0.5~1.5克.③银鱼生命周期只有一年,产卵后不久死亡;银鱼移殖成功后,只要适当控制捕捞量,保持一定的繁殖群种和水体中丰富的浮游生物量,便可循环生息,永续利用.④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兼食浮游植物和小型鱼类;不同的发育阶段其食性要求有差异,通常在仔稚鱼阶段,以车轮虫和无节枝动体为主,幼成鱼阶段以枝角类、桡足类为主.⑤分为冬春天产卵的冬春群和秋天产卵的秋群,冬春群银鱼个体长和体重远比秋群大.……  相似文献   

5.
1995年9月,全国大水面顾问组银鱼小组一行三人。考察浙江富春江水库建德市库段的渔业发展情况后,对银鱼资源增殖及利用问题提出四点建议。 一、银鱼在富春江的出现和现今达到的捕捞产量表明,富春江水库适宜于银鱼生产繁殖,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果白肌银鱼定种无误,将是目前发现的又一种陆封型定居银鱼,在对其生物学特征有一定了解后,可考虑向其他水域移植。 二、银鱼科鱼类适应不同水域环境生长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根据放养资料、捕捞量情况及城东湖饵料生物现状,对城东湖鱼产力、鲢、鳙鱼蕴藏量、银鱼产卵群体量进行估算,确定鲢、鳙鱼投放比例、投放规格及投放量,确定银鱼合理捕捞量,确定银鱼留存量。研究表明,城东湖每年投放鲢、鳙鱼种25万kg(合300万尾)为宜,鲢、鳙比例为5∶1。2005年城东湖银鱼合理捕捞量为12万kg,留存量为4.04万kg,留存量占资源量的25.1%。  相似文献   

7.
一、我省水库移植大银鱼目的及意义 大银鱼是水库、湖泊等大中型水域鱼类资源增殖的较为理想的品种。它不仅生长快、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易移植并移入后很快就能形成优势种群,作为大水面鱼类资源增殖品种,还具有成本低、收益大、见效快等优点。水库移植大银鱼只需连续投卵或放种1~2年见效后,就不需每年再放种、投卵,主要靠自然繁殖来增殖资源,就可长期受益。如河南省平顶山水库、北京的密云水库、内蒙莫力庙水库、吉林净月水库等移植成功后,年捕捞量都在50吨左右,年利润达百万元左右。1996年8月,我厅组织技术人员赴山东省诸成市三里庄水库(4000亩)和石门水库(2000  相似文献   

8.
<正> ■条(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似(鱼乔)(Toxabramis Günther)是水库的小型野杂鱼,数量多,繁殖力强,分布较广,属于杂食性鱼类,常常群集在岸边摄食,与“家鱼”竞争饵料,同时还吞食鱼卵,对产附着卵的鲤、鲫等鱼类的繁殖危害甚大,因此,需要消灭或控制其繁殖,强化其捕捞。过去,有些水库曾用小网目(12毫米)的浮刺网捕捉,用手工摘取网眼上的鱼,花工费时。有些水库则依靠人力牵曳的拉网捕捞,网眼很密(10毫米),劳动强度大,产量不高。因此,必需研究新的有效捕捞方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形成后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浮游动物食性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成为了库区优势种。为探究三峡库区太湖新银鱼种群生长规律,2019年1-12月,每月下旬在三峡库区小江6个采样断面使用银鱼捕捞专用拖网进行了调查,应用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测度太湖新银鱼种群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19年太湖新银鱼在三峡库区小江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时间动态上,太湖新银鱼种群生物量的周年变化为先升后降,3月开始迅速增长,在4月达到最高值(2080.08 kg/km2),随后逐步下降,7月捕捞旺季过后,生物量明显下降;空间分布上,太湖新银鱼春季繁育的稚幼鱼最先出现在上游的渠口和养鹿断面,之后下移,主要集中在高阳断面(867.16 kg/km2),其次是黄石和双江断面,而长江断面太湖新银鱼分布最少。研究表明,太湖新银鱼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由种群繁殖特征及库区水文情势决定,其种群在4月快速增长,与小江5月蓝藻密度急剧上升可能存在关联。建议在种群快速增长前,对三峡库区小江太湖新银鱼的繁殖群体进行捕捞,尤其是在3月的渠口和养鹿断面,可以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伊犁裂腹鱼(Schizothorax pseudaksaiensis)仅分布于新疆伊犁河流域,是该流域典型的土著种和生态敏感种。近年来,过度捕捞及水利工程开发使栖息地环境改变,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本研究分析了伊犁河流域4个采样点共计54尾伊犁裂腹鱼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长度为1109bp)的序列,探讨了伊犁裂腹鱼遗传结构及其影响因素。54尾个体共定义了16种单倍型,其中雅玛渡采样点群体(YJ)享有单倍型的数量最多,而恰普其海水库群体(YQ)享有单倍型的数量最少。单倍型分子系统树和中介网络图均分为两支,不同群体间单倍型交叉出现。平均遗传距离表明,4个伊犁裂腹鱼群体的遗传分化为种内个体间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伊犁裂腹鱼单倍型分布的分化可能与大坝的阻隔效应有关。建议对两个类群伊犁裂腹鱼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1.
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rt是太湖中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为了探索这一银鱼秋季能否产卵和孵出仔鱼,作者曾于1975年秋季在太湖进行人工授精和孵化实验研究。结果共孵出仔鱼543尾;此外,还固定了各胚胎时期的发育卵465粒。通过孵化材料,联系到亲鱼在生殖时期需要得到保护,因而建议每年10月8日至24日限制或禁止使用银鱼渔具捕捞,使之能够正常产卵,以达到天然鱼类的增殖和合理利用银鱼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太湖中大银鱼_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夏德全 《水产学报》1999,23(3):254-260
利用RAPD技术对太湖中的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寡齿新银鱼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共在太湖中的6个采样片采到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样品,在两个采样片得到了寡齿新银鱼的样品。结果表明,太湖中不同水域的三种银鱼没有明显的遗传差异,三种银鱼中,大银鱼的遗传相似性指数显示最大,太湖新银鱼的次之,寡齿新银鱼的最小,说明大银鱼的遗传变异性最小,寡齿新银鱼的最大,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变异性界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3.
太湖银鱼资源变动关联因子及资源测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严小梅 《水产学报》1996,20(4):307-313
据1989 ̄1994年汛期前后测试结果,结合实际产量,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方法,得知与银鱼资源密切相关因子是水位和捕捞强度。汛后留湖量与捕捞强度呈负相关,秋汛银鱼产量与春汛留湖量呈指数回归,与太湖新银鱼春群留湖数量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3种银鱼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峡库区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和短吻间银鱼(Hem isalanxbrachyrostralis)共78尾个体的Cyt b基因全序列(1141bp)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序列有16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1.4%,其中13个为简约位点。大银鱼的32尾样本有6个单倍型,太湖新银鱼32尾样本有5个单倍型,短吻间银鱼14尾样本中有3个单倍型。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和短吻间银鱼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804±0.032,0.671±0.061,0.385±0.149;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分别为0.00146±0.00009,0.00228±0.00024,0.00067±0.00026。3种银鱼群体的遗传距离在0.12461~0.23796之间,净遗传距离在0.12274~0.24418之间。基于Cyt b基因序列,利用K imura-2模型构建的NJ树表明:大银鱼与太湖新银鱼种群的亲缘关系最近,两者与短吻间银鱼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3种银鱼的遗传多样性低。  相似文献   

15.
将VIIRS/DNB卫星遥感夜间灯光图像作为研究渔业船舶动态的数据来源,使用黄海海域2016年间共719幅夜间灯光影像,根据黄海海域特点确定阈值,提取夜间作业船舶的灯光点位信息,结合中韩渔业协定区及黄海海域渔场划分对提取的船舶灯光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海海域夜间渔业灯光分布季节性变化显著,四季的渔船数量呈现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的态势。识别的灯光点数量韩方一侧水域最多,中方一侧水域次之,中韩协定区水域最少,结合灯光点密度分布图可看出,韩方一侧水域秋季作业强度高、分布范围广,而其他季节作业强度适中,常年有高等级密集区分布在沿岸海域;中方一侧水域春、秋季节作业强度高,夏、冬季节作业强度低,整体分布范围广阔但密集程度较低。在禁渔期,中方一侧水域灯光点数下降比例高达86.9%,且密度图像中的高等级密集区分布情况与黄海传统渔场位置相吻合,因此推断,识别的灯光点多数为渔业活动船只,本研究可以为黄海海域渔业活动监测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2019年3-6月在三峡水库支流小江回水区开展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以了解该区域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仔稚鱼密度的时间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采集到12种仔稚鱼,以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仔稚鱼数量较多;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仔稚鱼采集的高峰期,4月为鲤仔稚鱼密度出现高峰期,4-5月上、中旬为鲫仔稚鱼密度出现高峰期;底质类型、透明度和水温是影响所有种类、鲤和鲫仔稚鱼密度空间变动的最主要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3-6月三峡水库水位的快速消落很可能是影响黏草产卵鱼类产卵孵化的关键影响因子,建议通过三峡水库的水位调度以及人工鱼巢在库区支流回水区的放置来缓解该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高邮湖大银鱼、太湖新银鱼野生资源状况,利用线粒体DNA Cytb和COⅠ基因序列,对高邮湖大银鱼、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大银鱼Cytb基因序列全长1141 bp,其中多态性位点14个,共定义1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71±0.031和0.00172±0.00019,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630 bp,其中多态位点5个,共定义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47±0.041和0.00202±0.00019,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太湖新银鱼Cytb基因序列全长1141 bp,其中多态性位点13个,共定义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09±0.078和0.00094±0.00027,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630 bp,其中多态位点2个,共定义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232±0.085和0.00038±0.00014,呈现低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Tajima′s D和Fu′Fs中性检验值为负值,且歧点分布曲线呈单峰型,表明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结果表明,应通过多种措施加强高邮湖银鱼种质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8.
1996 ̄1997年2年中在太湖6个水域采集到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reganius)和寡齿新银鱼(Neosalanx oligodontis)并发现其中有2个样品的RAPD图谱与其它样品的图谱有很大差异,进一步DNA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样品不属于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的其它种银鱼,表明太湖中可能存在5种银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