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东湾海蜇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描述了辽东湾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的生长特征。它与鱼虾类的生长特征不同,没有渐近值,到9月10日后个体收缩。我们用高次方程描绘了辽东湾海蜇的一般生长型。根据海蜇的一般生长型,研究了海蜇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2.
温度和相对饵料丰度对海蜇水母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鲁男  蒋双 《水产科学》1993,12(2):1-5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盐度为20‰时就温度和相对饵料丰度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水母体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温度设6个梯度组(16℃,20℃,24℃,28℃,32℃、变温),同时对应4级饵料丰度(20℃组设7级),通过测定海蜇水母体日生长率得出海蜇水母体生长的最适温度,最佳有效饵料丰度及变温组的适宜饵料丰度,并在20℃条件下,得出水母体平均日生长率(Y)与相对饵料丰度(X)的关系式:Y=9.43-2.69(1 X~-),从理论上推算出水母体平均日生长率的最大值为9.34%及停止生长(或出现负生长)时的饵料丰度为0.285次/日。实验用逐步逼近方法得到海蜇水母体致死的上限温度为34℃。  相似文献   

3.
鱼虾饲料营养科学合理,不仅能保证鱼虾健康快速生长,增强鱼虾体质,提高抗病力,而能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为人类提供卫生安全的优质食品。  相似文献   

4.
海蜇是生长在海洋中营浮游生活的大型暖水性水母类,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海蜇属。据初步调查,广西沿海盛产海蜇,资源丰富,有花蜇、红蜇、菠萝钉蜇、扒头蜇等品种,以花蜇为主。海蜇是渔民“大敌”,蜇汛旺季,海蜇经常阻塞网目,  相似文献   

5.
作为鱼虾养殖池水的水质理化性质重要指标的PH值,它直接决定着水体中很多的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对鱼虾的生长有一个最适宜的范围,约为7—8.5,不管PH值偏高或偏低,都影响养殖水体整个物质代谢过程,抑制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腐败菌的分解作用,从而影响水中有机物质的浓度,进一步恶化整个水体系,如不加以处理,会危害鱼虾的生长繁殖,甚至导致死亡。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由于残饵、有机肥、生物体的粪便等逐渐积累,这些有机质过多、过剩,而水体中的溶解氧不足,造成氧化过程受抑制,有机质分解不充分,产生和积存各种有机酸类…  相似文献   

6.
海蜇是经济价值很高的食用水母,是我国沿岸养殖和捕捞的重要对象。本文不仅综述了溶氧、温度、盐度、光照、营养条件、重金属离子、pH、氨氮、气候和水文状况等自然因子对海蜇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而且从养殖用水管理、机械损伤和敌害生物等方面对海蜇生活史中各个时期生长、存活的影响做了概述。总结发现,各种因子对海蜇的生长、发育、存活都有明显的影响,但其作用机理和我们对其的调控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海蜇研究,乃至钵水母纲动物的生理学、生态学研究中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论饲料中的钙与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饲料中的钙与磷在水产养殖中,全价配合饲料已经取代了天然饵料和混合饲料,而起到鱼虾类生长的决定性作用,全价饲料则完全决定了鱼虾能健康、快速地成长。在饲料的营养成份中,有八大营养成份是鱼虾类所必需的,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钙、磷、微量矿...  相似文献   

8.
水产品加工一般都用食盐腌渍,以此防腐。其原因是由于渗透脱水作用,致使细菌失去繁殖和生存的条件。但由于海蜇体内含有水量特别多,而且海蜇生产季节气温高,细菌繁殖生长速度快,其本身的分解腐败速度要比食盐的渗透过程快得多。故只用食盐腌渍海蜇起不到有效防腐和保持产品质量的作用。因此,必须用一种脱水和凝固蛋白质作用比食盐更强的物质与食盐混合使用。明矾(硫酸钾铝)就是一种既有很强脱水和凝固力,而又廉价、无毒的理想物质。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3年和2014年的6~7月共6个航次在长江口近海对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开展的定点调查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该海域沙海蜇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末夏初,沙海蜇幼体首先出现在长江冲淡水控制势力较弱的江苏省中南部近岸和长江口北部外海水域;随着水温回升,逐渐向长江冲淡水控制势力较强的海域和黄海冷水团控制的南黄海中央深水海域扩散,吕四近岸的出现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外海出现率持续保持在高水平;7月下旬,随着沙海蜇伞径达到高峰值,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呈现全面暴发的趋势。根据生长速度和出现率,把沙海蜇的生长分为3个阶段:发生初期,时间为6月上旬,出现率较低,个体较小;快速生长期,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出现率逐渐升高,生长速度前期较快,后期略有降低;暴发期,时间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出现率和伞径均达到最大值,生长速度呈现持续降低趋势。监测夏季长江口近海沙海蜇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征,对于预测当年伏季休渔后东黄海的沙海蜇暴发和对渔业生产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硕  陈岱  刘家林  孙文  张俊波 《水产学报》2023,47(4):049105-049105
为探究环境因子对海蜇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和排氨率(ammonia excretion rate,AER)的影响,实验通过室内培养,测定了不同pH值、盐度和温度条件下,海蜇幼蜇和成蜇的OCR和AER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海蜇伞径与干重可用W=0.002 2e0.1248D表示,R2=0.972 4。海蜇幼蜇和成蜇的OCR和AER受pH值、盐度和温度影响显著。海蜇幼蜇和成蜇的AER和OCR随pH值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幼蜇和成蜇的2种代谢率分别在pH值为7.0和7.5时达到最大值,同时收缩次数最多。海蜇幼蜇和成蜇的AER和OCR随盐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盐度为25和20时达到峰值;盐度为20时收缩力最强。不同规格海蜇的OCR随温度升高而增加;AER则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5°C达到峰值。海蜇在21°C时运动和进食最快,温度低于3°C或高于35°C海蜇则停止运动。幼蜇的AER Q10值为0.767~4.362,OCR Q10值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