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是金鱼的故乡,是金鱼的原产地,远在唐朝就开始将金黄色的野生鲫进行"家化"养殖,这是金鱼人工养殖的起源[1]。金鱼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与养殖历史,也是我国观赏鱼的主要养殖品种,深受人们喜爱。金鱼的活动、摄食、生殖、生长和发育等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随季节的变化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对金鱼的养殖管理进行适时的调整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金鱼深受人们的宠爱,但一般爱好者又难以养好,好不遗憾。其实养殖金鱼并不难,只要熟悉它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正确掌握科学的饲养方法。 一、饲养金鱼的场地选择与设施 饲养金鱼的设施,首当其中的是水体,它的大小与生产规模大小和使用习惯有关。它不仅是金鱼的生活环境问题,还是直接影响到金鱼体态、色泽等质量优劣的  相似文献   

3.
1金鱼的选购 一般来说,金鱼变异越大,即与其祖先——鲫鱼外貌差异越大,品种就越珍贵。选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1健康状况 观赏鱼市场出售的金鱼,其体质健康状况较为复杂。鉴定金鱼健康标准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断分析: 活动状况 市场上出售的金鱼,由于容器狭小,给观察金鱼的活动带来不便,最好能将看中的金鱼放入另一小容器中进行仔细地观察,看鱼体升降沉浮、各鳍是否畅开,是否划动,以判断鱼体健康程度。一般说来,在同一容器中,鱼体的活动均有强弱不等的表现,一般成群集游者好,离群停伏、活动呆板者差。 体色观察…  相似文献   

4.
宋憬愚 《水利渔业》1999,19(1):26-26
金鱼是我国的传统观赏鱼类,近几年,金鱼养殖业发展很快,生产上多用小型水泥池饲养金鱼,它效果虽好,但投资过大致使养殖成本较高,而利用池塘饲养,由于金鱼活动能力弱,觅食力差,易受敌害生物侵袭,致使其生长慢、成活率低,且池塘饲养的金鱼体长、尾短,观赏效果不...  相似文献   

5.
家庭饲养金鱼就是利用庭院、天井、居室和阳台等场地,放置鱼缸、木盆、水族箱或建造小池子等饲养金鱼。其饲养形式可根据自己的居住条件、时间充裕否和爱好的程度来决定。家庭饲养金鱼既能美化环境,还可以部分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劳动之余,观赏金鱼游弋,给人们以美的享受。1 养金鱼的容器和工具1.1 养鱼容器 家庭饲养金鱼的容器,传统的有陶盆、木盆和瓷缸、瓷罐、瓷盆等,室内室外均适用。陶盆、木盆、瓷盆较适合庭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观赏鱼已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春夏季是金鱼鱼病的多发期,根据多年的实践,谈谈几种金鱼常见病防治的方法。1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 养殖金鱼要勤换水,水温温差不超过2℃,冬季加水水温应高于原水温1~2℃,夏季应低1~2℃。其次,要勤清洗鱼缸,除去残饵粪便,为金鱼生长创造良好的水环境。第三,细心观察金鱼活动、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若金鱼粪便上有白色粘液或气泡时,证明消化不良,应减少投饵或停食4~5天。2常见病的防治 金鱼一般聚群活动,若发现有离群独游现象,要引起重视,发现病鱼要及时隔离治疗。金鱼常见病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正>家庭饲养观赏鱼,一向被认为是很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既可以观赏和美化环境,又可以增添情趣,家庭中男女老幼皆有兴趣。家庭养鱼也存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不掌握这些,三天两头出毛病,老是临池叹息,就达不到增添情趣的目的了。现以家庭主要养殖品种——金鱼为例,介绍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技术。一、春季1.合理用水饲养亲鱼清明前后,阳光和煦,气温逐渐上升,通常稳定在15℃以上。金鱼  相似文献   

8.
夏秋季节,气温较高,金鱼的摄食量大增,活动频繁,加上食物残渣的发酵分解和水体微生物的快速增殖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严重缺氧,造成金鱼浮头。为了保证金鱼的生活水域有充足的溶解氧,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9.
祖国各地     
让饲养金鱼的传统之花更加绚丽大自然是美的,人民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饲养金鱼以美化生活,正是我国人民把大自然的美和生活美和谐地统一的结果。我国是金鱼之乡,多少世纪来,劳动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筛选、培育了1~2百个品种,誉载国内外。十年浩劫,金鱼也在所难免,饲养的人被问罪,人们生活中的一支传统之花几尽夭折。上海市金鱼饲养界为了抢救这一传统艺术,于去年年底在有关部门的关怀下,成立了全市性的金鱼饲养研究小组,几个月来,这个小组积极开展活动,分析国内金鱼饲养界的现状;讨论国外金鱼饲养界的新成  相似文献   

10.
金鱼是我国特有的观赏鱼类,根据中国金鱼品种名录统计至今已有229个品种,它千姿百态,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又难以养好,使人感到十分遗憾,其实金鱼和其他动物一样,首先要熟悉它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正确掌握科学的饲养方法,就不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