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光合细菌对罗非鱼鱼苗养殖水质及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向罗非鱼鱼苗的养殖水体中投入光合细菌,研究不同浓度光合细菌对罗非鱼鱼苗养殖水体水质和鱼苗免疫力、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引入光合细菌浓度为4.5×102~4.5×106 cfu/mL时,各试验组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浓度为4.5×104 cfu/mL时,罗非鱼鱼苗的抗病力增强,表现在鱼苗体内的组织过氧化物酶(POD)、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和抗菌活力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罗非鱼鱼苗的存活率也提高了6.67%.适宜浓度的光合细菌,能有效改善鱼苗养殖水体的水质,提高鱼苗免疫力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微生物膜在厚壳贻贝稚贝附着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海洋化学生态学和分子微生物学方法分析了微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其干重、附着细菌密度、底栖硅藻密度、叶绿素a含量等随日龄变化情况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同时,利用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不同日龄微生物膜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微生物膜的干重、附着细菌密度及底栖硅藻密度明显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在28 d达到最高值,其干重、细菌和硅藻密度分别为0.87 mg/cm2、1.5×107/cm2、1.0×106/cm2,均与日龄显著相关。叶绿素a含量在14 d时达到最大,为2.2μg/cm2,随日龄的增加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a含量与日龄无直接关系。随着日龄的增加,微生物膜诱导的稚贝附着率逐渐增加,28 d时达到最高值,为76%。相关性分析显示,微生物膜的活性与干重、附着细菌密度及底栖硅藻密度显著相关,其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17、0.711和0.754。然而,微生物膜的附着诱导活性与叶绿素a无直接相关性。细菌群落结构在厚壳贻贝稚贝附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刺参龙须菜混合养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系统中细菌数量的变化规律,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刺参单养组及不同配比的刺参龙须菜混养组,围隔内底层水体中细菌数量均呈增高趋势,细菌数量在2.14×106~4.27×106cells/ml之间。不同刺参龙须菜配比的养殖系统内沉积物中的细菌数量在1.55×108~3.39×108cells/gdw之间,比水体中的细菌数量高两个数量级。DGGE图谱的UPGMA树状结构聚类分析图表明,不同取样时间(6月17日、7月7日)的沉积物细菌组成差异较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刺参龙须菜混养围隔内沉积物的优势细菌主要归属于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δ-pro-te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  相似文献   

4.
军曹鱼肠道及水体异养菌和弧菌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总活异养菌2216E平板计数法和弧菌TCBS平板计数法对广东深圳大鹏养殖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 Linnaeus)养殖水体及鱼肠道细菌进行了周年监测。结果显示,育苗初期养殖水体异养菌和弧菌密度分别为0.63×104~6.2×104CFU/mL和0.30×102~1.03×104CFU/mL,鱼肠道异养菌和弧菌密度分别为0.80×106~7.5×107CFU/g和0~1.30×107CFU/g;网箱养殖监测期间,养殖水体异养菌和弧菌密度分别为4.20×103~5.40×105CFU/mL和0.70×102~1.14×105CFU/mL,鱼肠道异养菌和弧菌密度分别为1.50×107~8.78×108CFU/g和1.00×107~3.50×108CFU/g。周年监测结果显示,水体异养菌、弧菌的数量高峰均出现于8-9月份;肠道异养菌及弧菌的数量高峰均出现于6-7月份,分别又在12月份和2月份出现次高峰,弧菌变化趋势始终与异养菌一致。对分离得到的407株菌鉴定到属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育苗期水体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黄单胞菌(Xanthomonas)和芽孢杆菌(Bacillus)为优势菌,三者约占水体异养菌总数的70%;养殖后期,弧菌(Vibrio)和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的数量逐渐上升并占据一定优势,其中假单胞菌、黄单胞菌、弧菌和芽孢杆菌常年出现。鱼肠道异养菌以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为优势菌,其次是肠杆菌科(Enterbacteriaceae)细菌,也多次检测到弧菌、发光杆菌、气单胞菌(Aeromonas)和小球菌(Microccus)等。总之,养殖微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稳定平衡与系统的种群多样性、群落组成及水质因子等因素相关,而整个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直接影响到鱼类肠道的细菌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大海马(HippocampuskudaBleeker)育苗池为水泥池,规格为4.0m×6.0m×1.6m,分设正常池与水华发生池,各设3个平行池,每池养殖幼海马约1000尾,测定水体水华发生时水体细菌数量和理化因子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当水温高于24℃时,育苗池易发生水华,形成水华的优势藻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aeruginosa)。正常育苗池水体中异养细菌总量平均比水华池的高出近1个数量级。正常池和水华池表层异养细菌变动范围分别为2.50×103~7.23×104CFU/mL和4.75×102~6.90×103CFU/mL,水华池比正常池减少了60%~99%;底层异养细菌变动范围则分别为4.75×103~7.53×104CFU/mL和6.25×102~1.50×104CFU/mL,水华池比正常池降低了73%~97%。水华池与正常池底层异养细菌数量的差异极显著(P<0.01)。两组池表层弧菌数量变动范围分别为0.85×102~7.19×103CFU/mL和0.33×102~8.92×102CFU/mL,水华池比正常池减少5%~93%;底层弧菌数量变动范围则分别为8.30×102~1.16×104CFU/mL和0.53×102~2.04×103CFU/mL,水华池比正常池降低2%~97%。水华发生池的底层和表层的细菌数量与正常池的差异均显著(P<0.05)。同时,水华池平均水温比正常池约低1℃,溶解氧(DO)比正常池的降低了22%~33%;而水华池中的氨氮含量则为正常育苗池的1.41~2.34倍。水华发生时,育苗池表层和底层水体中弧菌数量比正常池的分别减少了61%~87%和82%~93%。  相似文献   

6.
2009年秋季,对我国西南云贵高原8个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湖泊和水库的浮游细菌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细菌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温度、总氮(TN)、总磷(TP)、正磷酸盐(PO4-P)、氨氮(NH4-N)、硝氮(NO3-N)、化学需氧量(CODMn)和叶绿素a(Chl.a)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个湖库的浮游细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异龙湖最高,平均值为5.66×109个/L,阳宗海最低,平均值为2.25×109个/L,从大到小依次为:异龙湖>草甸海>松花坝水库>白沙河水库>月湖>松茂水库>石龙坝>阳宗海。对阳宗海4个点位的研究发现,同一湖泊内浮游细菌的数量存在空间异质性,沿岸带明显大于湖心区。浮游细菌数量与水温、总氮、总磷、叶绿素a均呈极显著性相关(P<0.01),表明上述因子可能是浮游细菌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应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计数法,对秋、冬季(2008年9月~2009年2月)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浮游细菌数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吖啶橙染色直接计数法(AODC)测得细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1.0×106~2.1×107个/ml,活菌直接计数法(DVC)测得活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4.0×105~5.7×106个/ml。异养细菌平板计数法(HPC)测得异养细菌数量为0.6×102~1.7×105CFU/ml。TCBS平板培养的弧菌数量在6.6×103CFU/ml以下。从时间分布看,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细菌数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秋季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冬季(P0.01)。从空间分布看,水体底层细菌数量显著高于表层(P0.05)。利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同一样品不同计数方法获得的细菌总数数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8.
采用半致死浓度法,对4种鲤(东平湖鲤、建鲤、俄罗斯鲤及德国镜鲤)对柱状黄杆菌引起的柱形病(即烂鳃病)的抗病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采用1×104、2×104、4×104、8×104、1.6×105 cfu/mL浓度的柱状黄杆菌G4菌株菌液浸泡攻毒1h,参考Reed-Muench法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东平湖鲤LC50为104.7174 cfu/mL;建鲤LC50为104.6821 cfu/mL;俄罗斯鲤LC50为104.6414cfu/mL;镜鲤LC50为104.5694 cfu/mL,表明不同品种鲤鱼对柱形病的抗病能力存在差异,四种鲤抗病力大小依次为东平湖鲤建鲤俄罗斯鲤镜鲤,其中东平湖鲤和建鲤无显著差异,二者和镜鲤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光合细菌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使用效果的生物学指标,本试验设计在养殖罗非鱼的水体里添加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通过测定罗非鱼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溶菌酶(LZM)五种免疫酶活性指标,探讨在养殖水体里添加光合细菌对罗非鱼的免疫酶活性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4cfu/mL的鱼血清的AC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5cfu/mL的鱼血清的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3cfu/mL的鱼血清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4cfu/mL和105cfu/mL添加组的鱼血清AL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4cfu/mL的鱼血清的LZM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为推广光合细菌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提高免疫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于2008年和2009年的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2月)分别对杭州地区17座大中型水库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85种,其中绿藻最多,有29种,硅藻26种,蓝藻15种,裸藻6种,隐藻、甲藻和金藻各3种。各水库浮游植物年均密度为1.27×106~6.55×106个/L,最高密度为12.20×106个/L,最低密度为0.168×106个/L。叶绿素a浓度年均值为2.86~28.35μg/L,最高浓度为33.60μg/L,最低浓度为1.36μg/L;丰水期浮游植物密度和叶绿素a浓度高于枯水期。多数水库丰水期优势种为蓝藻,枯水期优势种为硅藻;各水库间浮游植物密度无显著差异,但叶绿素a浓度差异显著。从营养状态指数(TLI)、浮游植物密度及叶绿素a浓度等综合分析,杭州地区17座大中型水库基本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状态。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动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营养盐和透明度对浮游植物的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possible impacts of resuspension of low-density bottom sediments on the microbial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organic matter were investigated at a coastal fish farming area. Hydrolysis and mineralization rates were much higher in sinking particles, resuspendable particles, and bottom sediments than in seawater. The cell-specific mineralization rate of free-living bacteria in seawater was several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particle-associated bacteria at the other three sites. Convers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cell-specific ecto-enzymatic hydrolysis rate.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different strategies in the utilization of organic matter: free-living bacteria actively respire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produced from the 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resulting from 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y of particle-associated bacteria. Both hydrolysis and mineralization were higher in sinking particles than in the other three sites. Hydrolysis rates were higher in resuspendable particles than in bottom sediments. Furthermore, leucine aminopeptidase and mineralization rates tended to be highest during winter in all four sites within the water colum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icrobial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is stimulated by the resuspension of bottom sediments, especially during winter, when vertical mixing is relatively strong.  相似文献   

12.
武汉南湖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武汉南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在5个采样站鉴定出浮游植物67种,隶属于7门24科43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28种),金藻门最少(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489×106ind./L,秋季最高为2.979×106ind./L,夏季最低为1.949×106ind./L;平均生物量为7.94 mg/L,其中隐藻生物量最高,为2.33 mg/L,甲藻和金藻最低,分别为0.06 mg/L和0.01 mg/L;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5个采样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M argalef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2之间。  相似文献   

13.
以大型浅水湖泊(太湖和巢湖)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沉积物有机质(OM)含量和组成、磷吸附参数、磷形态及间隙水溶解反应性磷(SRP)浓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与SRP浓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在太湖北部与巢湖南淝河入湖口等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沉积物仍表现出吸附磷的功能;OM与土壤有效磷(Olsen-P)、磷吸附指数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可增加磷的吸附容量;添加小分子有机质的室内模拟试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假设,糖类主要影响磷的吸附能,而氨基酸主要增加最大吸附量。有机质自身及其降解产物以不同方式影响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并据此调节湖泊富营养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2009年5-9月鲟亲鱼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随季节的变化。结果显示:鲟亲鱼的活动导致养殖池塘沉积物再悬浮,水体透明度较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绿藻门(Chlorophyta)的月牙藻(Selenastrum sp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p.)等小型个体为主,浮游植物密度1.0883×lO^7ind./L—1.5662×lO^7ind./L,生物量14.6438~19.2535mg/L。浮游动物以轮虫(Rotifera)和桡足类(Copepoda)为优势种群,浮游动物密度162.0000ind/L~560.0000ind/L,生物量0.3795~1.5482mg/L。研究显示,鲟亲鱼的活动是决定池塘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有机质对大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沉积物磷吸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型浅水湖泊(太湖和巢湖)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沉积物有机质(OM)含量和组成、磷吸附参数、磷形态及间隙水溶解反应性磷(SRP)浓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与SRP浓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在太湖北部与巢湖南淝河入湖口等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沉积物仍表现出吸附磷的功能;OM与土壤有效磷(Olsen-P)、磷吸附指数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可增加磷的吸附容量;添加小分子有机质的室内模拟试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假设,糖类主要影响磷的吸附能,而氨基酸主要增加最大吸附量.有机质自身及其降解产物以不同方式影响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并据此调节湖泊富营养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2010年8月10日至8月13日,采用美国BioSonics DT-X(210 kHz)鱼探仪对青海湖中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walskii)资源量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为期4d的水声学调查.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8月青海湖裸鲤在全湖区的平均密度为(1.83±0.36)ind./1000m3,总尾数...  相似文献   

17.
2017年4-5月对易贡藏布江的13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生物调查。浮游植物计4门73种,各点密度变化范围为930-6840 个/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124-13.21 xmg/L,易贡湖点密度及生物量最高,夏曲点密度及生物量最低;浮游动物计4门20种(属),各点密度变化范围为12-109.3个/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08-12.56 xmg /L,易贡湖点密度及生物量最高,夏曲点密度最低,八盖曲点生物量最低。结果表明:易贡藏布江干流浮游动物的密度随着浮游植物密度的变化而变化,浮游生物密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降低,浮游生物密度与水温和pH具有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放养密度和微生态制剂对施氏鲟养殖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初始体质量(54.86±10.19)g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饲养在面积16m~2(4m×4m)、水深1.7~1.9m的陆基围隔中,密度分别为2 000尾/667m~2、3 000尾/667m~2、4 000尾/667m~2和5 000尾/667m~2,每个密度组均设3个平行,常规饲养,混合泼洒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第一次泼洒量为光合细菌50m L、枯草芽孢杆菌50g和乳酸菌50g,之后每5d泼洒第一次量的1/2,研究微生态制剂对静水土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水体中溶解氧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P0.05),氨氮、亚硝酸盐浓度随养殖密度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在使用微孔增氧的条件下,泼洒微生态制剂对溶解氧量和氨氮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降低了水体亚硝酸盐浓度(P0.05),显著增加了浮游动物生物量(P0.05)。  相似文献   

19.
巢湖富磷地质区沉积物磷的生物可利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9月,以巢湖富磷地质区池塘为试验对象,测定了叶绿素a与不同形态磷的浓度以及藻类的数量和组成,分析了沉积物藻类可利用性磷(AAP)含量与磷平衡浓度,提取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沉积物无机磷细菌的主要种类.结果表明,沉积物溶解总磷与AAP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叶绿素a浓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沉积物磷在吸附和释放趋势上基本对应于藻类随季节消长的模式.藻的种类较丰富,沉积物无机磷细菌的主要种类包括微单胞菌(Micromonospora sp.,Micromonospora chokoriensis)和链霉菌(Streptomyces neyagawaensis,Streptomyces torulosus).微生物驱动的富磷地质区沉积物磷的溶解可为藻类生长提供生物可利用的磷营养.  相似文献   

20.
2010年4月至12月对微山湖水体中浮游动物进行了4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77种,其中原生动物18种,轮虫45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6种。夏、秋季浮游动物物种数最多(48种),春、冬季最少(43种)。春季浮游动物丰度最高(1.26×10^3ind.·L^-1),夏季最低(0.47×10^3ind.·L^-1),秋季和冬季分别为0.75×10^3ind.·L^-1和0.71×10^3ind.·L^-1。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最高(6.69mg·L^-1),冬季最低(1.52mg·L^-1),春季和秋季分别为2.41mg·L^-1和4.03mg·L^-1。浮游动物香农指数变化在1.74~2.15;均匀度指数变化在0.48~0.74。综合评价,微山湖为中营养型水体,应加强对湖区水质保护和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