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崂山湾夏季鱼类群落的摄食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波  袁伟  戴芳群 《水产学报》2016,40(4):585-594
崂山湾是黄海沿岸众多海湾之一,也是当前增殖放流的重要水域,研究该区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食物网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和实用价值。本研究根据2014年6月和8月在崂山湾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分析该海域夏季鱼类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并通过测定稳定同位素对其摄食生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崂山湾夏季鱼类群落的优势鱼种共有10种,包括六丝矛尾鳅虎鱼、中华栉孔鳅虎鱼、红狼牙鳅虎鱼、皮氏叫姑鱼、白姑鱼、小黄鱼、绿鳍鱼、短吻红舌鳎、斑鲨和赤鼻棱鳀;夏季崂山湾不同月份鱼类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各优势鱼种间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胃含物分析结果表明6月鱼类群落食物的主要来源均为底层饵料,而8月鱼类群落的食物来源则更广泛。崂山湾夏季2个月鱼类群落的优势鱼种间的δ15N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最大分别相差4.61‰和3.70‰。崂山湾6月鱼类群落的优势种包括了中营养级鱼类和高营养级鱼类,鱼类群落的平均营养级为3.90,主要是底栖动物食性鱼类;而8月鱼类群落的优势种包括了低营养级鱼类和中营养级鱼类,鱼类群落的平均营养级为3.37,包括浮游动物食性和底栖动物食性2种食性类型,以底栖动物食性鱼类为主。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崂山湾夏季10种优势鱼种除皮氏叫姑鱼、斑鲨、短吻红舌鳎和绿鳍鱼的营养级与体长无线性相关外,其余优势鱼种的营养级均与体长呈显著的正相关。这主要由于它们随着体长的增加,摄食高营养级的饵料增加,低营养级的饵料减少,自身的营养级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鱼类组成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李永振 《水产学报》2000,24(4):312-317
根据1998年珠江口水域尖尾罟网和掺缯网周年月度渔业资源调查资料,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珠江口鱼类的种类组成、生物学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珠江口水域的鱼类主要是沿岸或河口性的小型鱼类,棘头梅童鱼、皮氏叫姑鱼、银鲳、孔Jia虎鱼、红狼牙Jia虎鱼、触角沟Jia虎鱼、矛尾Jia虎鱼、拟预选尾Jia虎鱼、眶棘双边鱼、双线舌鳎、半滑舌鳎、凤鲚、勒氏短须石首鱼、丽叶Shen、前鳞骨鲻、龙头鱼、带鱼、短带鱼、小带鱼、鳓鱼、黄鲫、日本Ti、康氏小公鱼、黄吻棱Ti、棕腹刺Tun、黄鳍东方Tun、火枪乌贼、杜氏枪乌贼等,是珠江口鱼类组成的主体。鱼类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但底栖种类和中上层种类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渤海鱼类的食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对2010~2011年渤海大面调查所获得的渔获物进行胃含物分析,了解当前渤海鱼类的食物关系及其变化。结果显示,渤海生态系统的27种鱼类有12种低营养级鱼类、12种中营养级鱼类和3种高营养级鱼类,包括了杂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混合动物食性鱼类和鱼食性鱼类,各鱼种营养级较20世纪90年代变化不大。3种高营养级鱼类均为鱼食性鱼类,饵料生境宽度值均很低,属于狭食性鱼类;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是渤海饵料生境宽度最大的2种鱼,同时也是当前渤海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最重要的饵料种类,其广食性有利于食物网各营养层次的物质、能量流动。当前渤海食物网中浮游食物链削弱,主要食物链转变为“植物、有机碎屑→鼓虾→鱼类”和“底栖动物→虾虎鱼、小黄鱼→大型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4.
渤海鱼类的食物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对2010~2011年渤海大面调查所获得的渔获物进行胃含物分析,了解当前渤海鱼类的食物关系及其变化。结果显示,渤海生态系统的27种鱼类有12种低营养级鱼类、12种中营养级鱼类和3种高营养级鱼类,包括了杂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混合动物食性鱼类和鱼食性鱼类,各鱼种营养级较20世纪90年代变化不大。3种高营养级鱼类均为鱼食性鱼类,饵料生境宽度值均很低,属于狭食性鱼类;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是渤海饵料生境宽度最大的2种鱼,同时也是当前渤海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最重要的饵料种类,其广食性有利于食物网各营养层次的物质、能量流动。当前渤海食物网中浮游食物链削弱,主要食物链转变为"植物、有机碎屑→鼓虾→鱼类"和"底栖动物→虾虎鱼、小黄鱼→大型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辽东湾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于2020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10月(秋季)在该海域进行了3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据此分析辽东湾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和群落空间结构随季节变化的情况,并计算群落季节更替与迁移指数,建立鱼类群落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调查结果显示:辽东湾春、夏、秋3个季节共捕获鱼类58种,其中春季34种、夏季49种、秋季46种;优势种春季为短吻红舌鳎、黄鲫和皮氏叫姑鱼,夏季为矛尾虾虎鱼、短吻红舌鳎、白姑鱼、皮氏叫姑鱼和斑鱼祭,秋季为矛尾虾虎鱼、短吻红舌鳎、六丝钝尾虾虎鱼、黄鲫和皮氏叫姑鱼;鱼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为1.34~1.63,丰富度指数为1.44~1.68,均匀度指数为0.60~0.64;辽东湾鱼类可分为3个群落类型,靠近湾顶的北部近岸浅滩水域群落、辽东湾中南部深水区群落和辽东湾湾口深水区群落,其中春季和夏季可分为3个群落组,秋季分为2个群落组;鱼类群落的空间分布在春、夏季与底层温度相关性系数最高(春季R=0.270、夏季R=0.408),在秋季与水深相关系数最高(秋季R=0.376);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结果显示,辽东湾鱼类丰度优势度曲线均位于生...  相似文献   

6.
张芮  薛莹  张崇良  任一平  徐宾铎 《水产学报》2018,42(7):1040-1049
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影响着海洋鱼类群落动态及其稳定性。为深入研究海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变化,根据2011年、2013—2016年春、秋两季在该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结构冗余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海州湾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冗余度。结果显示,海州湾及邻近海域春、秋季鱼类均可划分为南北两个群落。春季北部群落的典型种包括方氏云鳚、细纹狮子鱼、黄鮟鱇和大泷六线鱼;南部群落的典型种为小黄鱼、短吻红舌鳎、方氏云鳚和星康吉鳗。秋季北部群落的典型种为棘绿鳍鱼、长蛇鲻和星康吉鳗;南部群落典型种包括短吻红舌鳎、棘头梅童鱼、鮸、矛尾虾虎鱼、小黄鱼和皮氏叫姑鱼。春、秋季鱼类群落响应单元数均为1,群落结构冗余度水平低;响应单元中种类与南、北鱼类群落典型种组成相似,表明海州湾春、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特征主要受方氏云鳚、细纹狮子鱼、小黄鱼、棘绿鳍鱼和长蛇鲻等少数种类决定。决定海州湾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可替代种类较少,当主要种类受损时,群落结构会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东海中北部小眼绿鳍鱼的食物组成及摄食习性的体长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聚类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东海中北部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的食物组成及摄食习性的体长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眼绿鳍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93种.优势饵料种类有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脊腹褐虾(Crangonafnis)和六丝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s hexanema).摄食强度有明显的体长变化.同时主要饵料类群组成也有明显的体长差异.鱼类饵料的质量百分比随着体长的增大而增大.尤其当体长大于200 mm后.鱼类成为最重要的饵料类群.而糠虾类的比例则减少.另外.平均单个饵料的质量则随着体长的增大而增大.这符合"最佳摄食理论".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小眼绿鳍鱼在体长达到100 mm时.摄食范围由狭食性逐步向广食性转变.可以认为小眼绿鳍鱼食性的转变与其体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崂山湾春季鱼类群落的摄食生态及其主要种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波  袁伟  王俊 《中国水产科学》2015,22(4):820-827
崂山湾位于黄海的胶州湾和丁字湾之间,海湾开阔,是当前增殖放流的重点海域。根据2014年5月在崂山湾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春季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摄食生态。结果表明,崂山湾春季鱼类群落共32种鱼类,隶属8目,21科,30属;以鲈形目(Perciformes)的虾虎鱼科(Gobiidae)和石首鱼科(Sciaenidae)种类最多;优势种有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主要种有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丝虾虎鱼(Cryptocentrus filifer)、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和银鲳(Pampus argenteus)。崂山湾春季鱼类群落的种类丰富度指数R为3.19,多样性指数H′为2.34;均匀度指数J′为0.68。胃含物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崂山湾生态系统鱼类群落的平均营养级为3.52;主要包括了浮游动物食性、杂食性和底栖动物食性3种食性类型,以底栖动物食性鱼类为主。在当前捕捞、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压力下,海湾生态系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针对不同的海湾生态系统进行基础调研,可为制订相应的增殖放流、渔业保护和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7年6月和2008年6月的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和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了辽东湾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计捕获鱼类24种,隶属于5目22科24属。2007年优势种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2008年为小黄鱼和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小黄鱼在两个年份均占据第一优势地位。聚类分析和SIMPER分析表明,2007年6月鱼类群落在空间上可分为3组,对组间相异性贡献较高的分歧种为小黄鱼、黄鲫(Setipinna taty)、矛尾鰕虎鱼、短吻红舌鳎、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长绵鳚(Zoarces elongatus)、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等;2008年6月可分为3个组,对组间相异性贡献较高的分歧种为小黄鱼、黄鲫、短吻红舌鳎、李氏(Repomucenus richardsoni)、矛尾鰕虎鱼、长绵鳚、斑纹狮子鱼(Liparis zonatus)、银鲳(Pampus argenteus)和鲬(Platycephalus indicus)等。聚类结果按照地域空间可分为辽东湾北部、中部和西南部,且两个年度6月均表现为辽东湾北部生物量最高,而多样性最低。辽东湾北部水域邻近河口,是鱼类理想的产卵场和保育场,故6月该区域生物量最高。聚类结果表明辽东湾水域6月鱼类的种类组成相对稳定,鱼类的繁殖栖息习性和辽东湾水域不同区域的环境影响着鱼类的种类组成及其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东海高营养层次鱼类功能群及其主要种类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东海120°~126.75°N、25.75°~31°E范围内的两次大面积调查基础上,以占渔获量90%的鱼类为研究对象,分析东海春、秋两季2个鱼类群落的功能群。结果表明,东海高营养层次鱼类群落包括7个功能群,即鱼食性鱼类、虾/鱼食性鱼类、虾食性鱼类、虾蟹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和广食性鱼类。其中东海近海春季鱼类种群由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鱼食性鱼类和虾食性鱼类4个功能群组成,秋季鱼类种群由虾/鱼食性鱼类、虾食性鱼类、广食性鱼类、虾蟹食性鱼类、鱼食性鱼类和浮游动物食性鱼类6个功能群组成;东海外海春季鱼类种群由鱼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和虾食性鱼类4个功能群组成,秋季鱼类种群由浮游动物食性鱼类、虾/鱼食性鱼类、鱼食性鱼类、虾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食性鱼类5个功能群组成。从生物量组成上分析,在各鱼类群落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功能群不同,春季东海鱼类群落以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功能群为主,而秋季以鱼食性鱼类功能群为主。其中带鱼、白姑鱼、六丝矛尾■虎鱼、多棘腔吻鳕、龙头鱼、小黄鱼、细条天竺鱼、发光鲷、、花斑蛇鲻、短鳍红娘鱼、竹荚鱼、条尾绯鲤、黄鳍马面、黄条等15种鱼为各功能群的主要种类。群落种类组成的差异,同种类体长分布的差异,以及饵料基础的时空变化是导致东海各鱼类群落功能群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