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海湖裸鲤[G.Pr z e w a ls k i iprzewalskii(Kessler)]俗称湟鱼(该鱼彩色照片见彩中插2),是青海省特有鱼类,仅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水系中。青海湖裸鲤与泰山赤鳞鱼、富春江鲥鱼、渤海的弓鱼和油鱼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鱼。由于青海湖裸鲤在青海湖中生长缓慢,加上青海湖地区渐趋干旱,降水量大减,致使青海湖裸鲤产卵场受到严重破坏,加上过量的捕捞和对亲鱼的偷捕现象无法杜绝,青海湖裸鲤种群急剧衰减,使青海湖裸鲤已濒临绝迹。为了保存和发展这一名优水产品,我们在江苏省南通市龙洋水产有限公司开展了室内水泥池培育青海湖裸鲤苗种试验,现将有关…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区的气候、环境条件和水体条件孕育了独特的鱼类资源。青海湖及其附属的河流、淡水湖泊水体中生长着6种鱼类:即青海湖裸鲤、甘子河裸鲤和4种高原鳅,其中:青海湖裸鲤是水生生物的主体。青海湖裸鲤体形大,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渔业捕捞价值,成为青海省渔业的主要捕捞开发对象。青海湖裸鲤在来开发期的资源量为19.9万吨:上世纪60年代初,青海湖裸鲤的资源量在7.5万吨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里18吨(1960-1961年),到2004年渔业资源的数量5017吨,平均每平方公里1.08吨。比在未开发期的资源量减少97%。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2014,(8):54-54
<正>青海湖裸鲤(湟鱼)是青海省珍贵保护动物,它在青海湖"鱼鸟共生"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近年来,青海省加大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对非法捕捞贩卖湟鱼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使得青海湖裸鲤资源得到保护。截至2013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3.9万吨,数量为1.66亿尾。值得一提的是,人工增殖放流对青海湖裸鲤资源恢复的贡献率达到22.3%。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中唯一的水生经济动物,为青海省二级保护动物。1979年在国务院《水产资  相似文献   

4.
青海湖渔业资源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58年开发以来,青海湖的渔业即成为青海省水产业的重要支柱,六十年代初期,最高年产量达1.2万吨,但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产量便逐年下降,到目前连年产千吨都难以保持,该湖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主要原因是青海湖裸鲤的产卵场遭到破坏,繁殖期亲鱼被大量捕杀以及多年来对该鱼的过度捕捞,要恢复并提高青海湖的渔业资源,必须设法增大湖水量,加强对裸鲤亲鱼和产卵场的保护,限制捕捞量并进行裸鲤苗种的人工放流。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裸鲤人工繁育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湖裸鲤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青海湖裸鲤(以下简称裸鲤)具有很强的抗盐碱能力,是青海湖特有的重要经济鱼类,有着极高的开发和推广前景.由于青海湖独特的自然环境也使裸鲤形成了在盐碱水域生长发育,溯河在淡水中产卵的繁殖习性.捕捞野生成熟亲鱼进行裸鲤人工繁殖在国内已取得了成功,但是在全淡水环境下养殖培育的成熟个体能否进行人工繁殖,繁殖效果如何均未见报道.为进一步研究裸鲤的人工繁殖技术,为裸鲤的推广打下基础,我们于2006年3月至5月,在石家庄市井陉县鱼泉水产公司采用全淡水环境下发育成熟的裸鲤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  相似文献   

6.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面积4200平方公里,湖中出产的裸鲤被列为我国名贵的水生动物。青海湖是青海省最重要的渔业基地,自1958年开发以来,累计捕捞裸鲤近30万吨,对安排和改善人民生活起了很大的保障作用,特别在六十年代国家困难时期,裸鲤“以渔代粮”,挽救了一大批群众的生命,直到今天裸鲤仍然是青海人民“菜篮子”中的主要水产品。 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加上自然环境条件的恶化和人为破坏的因素,使青海湖的渔业资源急剧下降,裸鲤的种群结构遭到破坏,裸鲤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为此,青海省政府于1994年发出《关于对青海湖实行封湖育鱼的通告》,决定从1994年至2000年的7年间,对青海湖实施封湖育鱼。 青海湖封湖育鱼实施两年多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渔业主管部门的努力及广大群众的参与,封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上制止了非法捕捞、破坏鱼资源的行为。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高,湖区生存鱼类主要为青海湖裸鲤。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别名湟鱼,属鲤科、裸鲤属,是青海湖地区主要的经济鱼类。由于青海湖裸鲤特殊的经济价值,造成过度捕捞和湖区生态恶化  相似文献   

8.
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是青海湖中唯一的水生经济鱼种,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在青海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其种群构成日益低龄化,资源面临枯竭,已严重影响青海湖及周边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张金兰等,1997;史建全等,2016)。  相似文献   

9.
正青海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是隶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俗称"湟鱼",其生长缓慢,繁殖率低,但耐高寒盐碱,是青海湖唯一的经济鱼类。由于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恶化,青海湖水位下降,矿化度增加,河道水土流失严重,加上长期过度捕捞、疾病的发生等因素,造成青海裸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面临种质资源衰竭的危险。2004年青海裸鲤被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在《中国物种红色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裸鲤的人工放流及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裸鲤(以下简称裸鲤)是青海省特有鱼类,生存于青海湖及其流域水体之中,曾形成过强大群体,但由于几十年来过度捕捞及其产卵场的破坏,使青海湖成为无鱼可捕的湖泊,如何恢复青海湖鱼类资源以及开发裸鲤成为青海省有关部门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丹江口水库翘嘴红鲌资源评析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国胜 《水产学报》1990,14(2):79-88
本文论述对翘嘴红鲌所作的观测,获得年龄、生长资料。采用Schaefer,Beverton-Holt模式评析。结果表明:翘嘴红鲌体重生长拐点为3.4110龄,自然死亡率M=0.4079,捕捞死亡率F=0.1050,总死亡系数Z=0.5129,最大持续产量MSY=113.21吨,最适捕捞强度f_(MSY)=458164公斤/日·吨,当F=0.2、t_e=2.5时,渔获量是现行产量的2.65倍。  相似文献   

12.
Walleye pollock is the second most extensively fished species in the world. The major fishing grounds include the Bering and Okhotsk Seas. Large-scale fishing started in the 1960s and continues to date with average annual landings over this 50-year period of 1.5 million tons. Yet over this period catch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considerable volatility. This volatility makes rational management of stock and planning of annual fishing activities difficult. The changes in annual catches correlate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biomass of walleye pollock. Existing data suggest a close link between climate change in the northern Pacific and biomass, which allows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future trends in the biomass, and consequently annual catch, of walleye pollock. Cooling of the northern Pacific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he biomass in the Sea of Japan and decrease it in the Bering Sea and Sea of Okhotsk. The opposite is predicted to occur if the northern Pacific experiences warming.  相似文献   

13.
东海鲐鱼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1970~2006年每年取样鲐鱼所得叉长体重组构成资料,重点分析了70、80、90年代的鲐鱼生物学表征;并结合我国围网捕捞的发展变化情况,应用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法(LVPA)对各个年代的鲐鱼捕捞死亡系数(F)做了分析对比,研究显示,东海区日本鲭F由70年代的0.68上升为90年代的1.60,开发利用程度在不断地加大中。根据1990年以来的日本鲭渔获量资料,估算了1990~2001年东海区日本鲭资源量,结果表明,东海区日本鲭年平均资源量在(73.34~116.88)×104t之间波动。以LVPA法估算所得的90年代鲐鱼F值和最小开捕叉长的数据,利用B-H动态综合模型估算了不同渔业条件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R)的变化,结果显示,以目前的捕捞强度,日本鲭的开捕年龄从0.25龄提高为1.22龄,即最小开捕叉长由185 mm调整为247.61 mm,Y/R可提高15.1%,具有一定增产潜力。建议在实际渔业中,渔期适当推迟,禁止利用日本鲭幼鱼。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culture-based fisheries are studied by means of a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incorporates explicit sub-models for density-dependent individual growth and size-dependent mortality. The model applies to populations of carps, i.e. common carp, Chinese carps, and Indian major carps, and coregonids.
The effects on production of stocking density and size of seed fish, fishing mortality, and size at harvesting are studied in a model population of carp.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of the modelling results are emphasized. An adaptive approach to management, involving judicious experimentation with stocking and harvesting regimes, is proposed to gain information on the dynamics of actual fisheries, and to optimize their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5.
陈丕茂 《水产学报》2005,29(3):398-403
对于不同的补充-捕捞类型,用补充曲线参数估算最大持续渔获数(G)和最大持续渔获量(MSY或Ys)的方法是不同的。提出并讨论了2种补充-捕捞类型的评估方法:①一生只繁殖1次的连续捕捞类型,②一生繁殖多次、渔期短的季节性捕捞类型。把渔获量方程与Ricker繁殖模型和Beverton—Holt繁殖模型相结合,建立新的以渔获数表示的平衡渔获量方程。分别把Beverton-Holt渔获量方程(用于第1类型)和季节性渔业产量模型(用于第2类型)与Ricker繁殖模型和Beverton—Holt繁殖模型相结合,建立新的以重量表示的平衡渔获量方程。用这些方程式可以估算以数量表示的最大持续渔获数Cs、以重量表示的最大持续渔获量Ys,Cs所需的捕捞死亡系数(F‘s)和Ys所需的捕捞死亡系数(Fs)。计算了二种类型在同一自然死亡系数下的Cs、Ys、F‘s和Fs。结果表明:Fs不等于F‘s,同一种群的Fs可以小于F‘s,但Fs不可能大于F‘s。  相似文献   

16.
高产池塘混养鱼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骏 《水产学报》1998,22(2):106-11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顺德高产池塘鱼产量的主因子,并对顺德高产池塘的多品种混养鱼类关系进行分析,各种不同鱼类的放养对产量的关系为:草鱼放养量对鲢的净产量影响最大(R=0.8242)其次为鳙放养对草鱼的净产量影响(R=0.8075)最小为鲮的放养对鳙的净产量关系(R=0.2102)鳙的放养为优势母因子,鲢的收获为优势子因子。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Age‐based demographic analyses were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current status of fished stocks of spangled emperor, Lethrinus nebulosus (Forsskål) in the Gascoyne Bioregion of Western Australia. Differences in age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were detected fo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assessment zones, with North Gascoyne fish observed to grow faster and reach a shorter average maximum length and younger average age than South Gascoyne fis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orth Gascoyne catch‐at‐age data from different time periods demonstrated historical effects of fishing on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Instantaneous rates of fishing mortality (F) from catch‐curve analyses of age – frequency data sampled for the North Gascoyne stock from recreational fishing catches from April 2007 to March 2008 were beyond the limit reference point compared with estimated instantaneous rates of natural mortality (M) (i.e. F > 1.5M), indicating that there is currently a risk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at stock.  相似文献   

18.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是西北太平洋温带海域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也是西北太平洋渔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根据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PFC)统计的2003~2017年渔获量数据以及中国秋刀鱼组织提交的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数据(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基于贝叶斯Schaefer剩余产量模型,分基准方案和敏感性分析方案对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估,并对其管理策略做了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基准方案和敏感性分析方案下模型参数预测值以及生物学参考点估计值比较相近。在基准方案下,估算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sustainableyield,MSY)为75.26×10~4t,最大可持续产量的资源量BMSY为240.14×10~4t,此时的捕捞死亡率为0.32。在敏感性分析方案下,估算的最大的可持续产量MSY为70.03×104t,最大可持续产量的资源量BMSY为232.53×104t,此时的捕捞死亡率为0.31。该海域秋刀鱼资源状况良好,未经受过度捕捞。风险评估分析表明,为使秋刀鱼资源可持续利用,需将捕获率设定在0.3左右。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部金线鱼流刺网渔业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鹏  杨吝  张旭丰  谭永光 《南方水产》2008,4(6):101-107
根据“粤阳东18023”渔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渔获销售记录,结合春、秋2季的渔获抽样测量数据,对使用单片刺网在南海北部作业的大型金线鱼流网船的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渔获以底层和近底层种类为主,带鱼Trichiurus haumela、长尾大眼鲷Priacanthus tayenus和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为渔获优势种,占产量的29.7%、13.3%和10.5%,占产值的27.4%、24.4%和15.7%;渔船全年作业,汛期在11月至翌年3月,其中1月为旺汛期,休渔期的产量和产值在全年中所占比重很小;优势种渔获以成鱼为主,其CPUE的高值期与汛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西江广东肇庆段赤眼鳟的年龄鉴定及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5月~6月和2008年5月在珠江的干流西江广东肇庆段采用刺网捕捞赤眼鳟(Spualiobarbuscu卜riculus)标本296尾。采集赤眼鳟的鳞片材料进行年轮特征观察研究,并对赤眼鳟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渔获中3龄、4龄赤眼鳟占优势。3龄前体长的相对增长率较大,3龄以后生长缓慢。赤眼鳟体质量生长曲线拐点为8龄,应属衰老拐点。总死亡系数z:0.3379,自然死亡系数M=0.1936,捕捞死亡系数F=0.1443,开发率为E=0.427。为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允许捕捞体长应不小于230mm,体质量不小于220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