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山东沿海不同地理群体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形态差异和地理分化特点,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日照东港(DG)、烟台海阳(HY)、青岛黄岛(HD)、威海文登(WD)和东营垦利(KL)5个中国蛤蜊野生群体形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生长指标指数显示,文登群体贝壳最厚,黄岛群体贝壳最薄、肥满度最低,海阳群体软体部最肥;5个群体间最大差异系数为0.515~1.245,均小于1.28,尚未达到亚种水平;主成分分析共提取3个主成分,主成分1贡献率为33.71%,主成分2贡献率为27.16%,主成分3贡献率为14.42%,累计贡献率达75.2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中国蛤蜊群体聚为2类,海阳群体、文登群体和垦利群体聚为一类,东港群体和黄岛群体分别聚为一类;通过判别分析,共建立了4个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为70.0%~94.0%,综合判别率为80.0%。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蛤蜊的地理群体识别、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缢蛏7群体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对我国沿海庄河、汉沽、海阳、盐城、崇明、宁波、漳州7个地理群体缢蛏的12个形态性状进行了形态差异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汉沽群体和海阳群体首先与庄河群体聚类,之后依次与崇明群体和盐城群体聚类,最后与宁波和漳州群体聚为一支。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36.28%,主成分2为22.23%,主成分3为12.72%,累积贡献率为71.23%。判别分析结果表明,7群体间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7群体缢蛏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66.67%~86.67%,P2为68.96%~100%。7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77.93%。  相似文献   

3.
高晓蕾  许然  张志新  郑小东 《水产学报》2019,43(7):1593-1602
中国海域跨度大,生态环境差别显著,栖息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长蛸群体在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实验采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逐步判别分析的多元分析方法对中国沿海长蛸11个自然群体的14个形态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建立了群体判别函数。结果显示,长蛸腕式为1234,腕间膜式为ABCDE。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6.067%。主成分1主要包括胴宽/体长、头宽/体长、漏斗后部长/体长3个参数,累计贡献率达36.979%;主成分2主要包括体质量/体长、胴背长/体长、漏斗前部长/体长3个参数,累计贡献率达29.088%。基于主成分散点图可以清晰区分澎湖群体与其他群体。依据判别函数,群体综合判别准确率为60.40%。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腕吸盘数目在澎湖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显示,11个群体中北方5个群体与宜兰群体先聚为一支,再与嵊泗、南麂岛、连江3个南方群体聚成一支,之后与澎湖群体聚成一支,泉港群体单独聚成一支。研究表明,北方5个群体间形态相似度较大,且与南方群体差异显著;澎湖和泉港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形态差异。中国沿海11个长蛸群体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地域差异性,形态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大菱鲆4个进口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2003~2004年进口的4个大菱鲆不同进口群体(英国、法国1、法国2、法国3),测定了其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高和尾柄长等7项形态性状.采用聚类、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大菱鲆的6项比例形态性状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法国1和法国2群体间形态最接近,而与英国群体、法国3群体的趋异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两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61.069%,主成分2为34.343%,累计贡献率为95.412%.以判别分析建立了4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46.7%~80.0%(P1)和51.7%~77.4%(P2),综合判别率为62.5%.3种多元分析结果表明,4个大菱鲆群体在形态上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且集中表现在全长、体长、头长、吻长和尾柄长这5个形态性状指标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测定分析了引自冰岛和法国的大菱鲆两个引进群体以及1个国内累代繁养群体共60尾个体的mtDNAD-loop区部分序列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60尾个体中,扩增获得的mtDNAD-Loop区部分序列长度为739~759bp;共检测到46个变异位点,其中单一变异位点17个,简约信息位点29个;共检测出56个单倍型,各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冰岛1.000、法国0.950、累代繁养0.850。3个群体的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冰岛0.00797、法国0.01134和累代繁养0.00616。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冰岛"US法国0.53441、冰岛"OS累代繁养0.27723、法国VS累代繁养0.60725。虽然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都不高,但是各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可以分别作为单独的种群进行种质保存和利用,特别是法国种群与其他两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更远,更具引种价值。  相似文献   

6.
丽文蛤与文蛤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丽文蛤和文蛤的可量性状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形态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丽文蛤与文蛤在10个比例性状中存在着7~8个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文蛤不同地理群体为一组,丽文蛤为另一组。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26.70%、17.04%、13.82%和10.40%,累计贡献率为67.95%。第一主成分主要受楯面长/壳长、小月面长/壳长的影响。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丽文蛤与文蛤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显著(P0.05)。建立了5个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69.51%~98.75%,P2为76.67%~95.18%,综合判别率为82.80%。  相似文献   

7.
种虾资源的好坏影响着整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产业的发展,从国外引进不同的种虾群体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我国的种虾资源。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种虾(所选种虾均为雌虾,在12~15月龄之间)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对4种不同来源的引进群体(PRIMO群体、SIS群体、厄瓜多尔群体和API群体)进行形态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的变异系数除了体质量外,其他均低于15.00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10个性状的比例参数中,头胸甲宽/头胸甲长和腹部宽/腹部长在4个种虾群体中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PRIMO与SIS群体形态差异最小,与厄瓜多尔和API群体的趋异程度逐渐增加。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8.861%,其中,主成分1、2、3和4的贡献率分别为32.606%、23.982%、17.569%和14.704%。判别分析建立了4种不同来源的引进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33.3%~67.1%,P2为30.8%~69.5%,综合判别准确率为52.1%。4个凡纳滨对虾种虾群体在某些性状比例参数上差异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形态差异,但尚未达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广西西江干流上游(天峨、东兰、大化、都安和合山)、中游(武宣、桂平和平南)以及下游(梧州)的333尾卷口鱼进行传统形态学测量,以主成分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系统研究卷口鱼9个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其中,主成分分析共获取4个主成分(PC1~PC4),能解释81.429%的形态差异,PC1和PC2的贡献率分别为61.830%和7.863%,主要反映鱼体背腹轴和尾部的形态变化。PC1和PC2散点图显示,各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在PC1轴上较在PC2轴上更易区分,其中桂平、平南和梧州群体已与其他群体产生明显偏离。进一步的单因子方差分析显示此三个群体的背腹轴性状(D3-6和D5-8)与多数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判别分析中,各地理群体的综合判别率高达96.36%,交互验证后为91.30%,能较好地区分各群体。聚类分析发现,武宣群体与上游5个群体形态最为相似性,先聚为一支,而后依次与形态距离较远的梧州、桂平和平南群体聚类。综上,广西西江干流9个卷口鱼群体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形态差异,本研究将为卷口鱼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海、东海蓝点马鲛群体的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黄海北部(东营、威海)、东海(舟山、宁波、温州)的5个蓝点马鲛群体(共157尾)和广州的1个斑点马鲛群体(20尾)的个体进行了形态特征测定,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在吻至胸鳍起点/叉长(SP/FL)、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叉长(VA/FL)、胸鳍鳍条及鳃耙数上存在差异;斑点马鲛与蓝点马鲛所有的形态特征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群体间差异系数均小于1.28,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其群体间差异仍属于种内不同地理群体的差异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2.32%、11.92%、7.67%,累计贡献率为51.91%.前两个主成分的分布图显示出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已经有所分化.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蓝点马鲛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黄海与东海群体之间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沿海日本蟳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以体质量和12个形态性状为指标,对分别采自中国大连(DL)、莱州湾(LZ)、海州湾(HZ)和象山湾(XS)海区的4个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地理群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蟳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大,雌、雄间的差异显著(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群体(LZ)和大连群体(DL)间的遗传距离值最小,象山群体(XS)与莱州湾群体(LZ)间的遗传距离值最大。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群体雌蟹的前5个主成分差异贡献主要集中在大螯相关指标和甲长,累积贡献率为74.021%,群体间的差异受大螯和甲长的相关参数影响最大,而雄蟹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3.212%,群体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侧齿和第一步足方面,主成分散点图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4个群体雌蟹的综合判别率为84%,其中以大连群体(DL)最低(64%),象山湾群体(XS)最高(100%);4个群体雄蟹的综合判别率为70%,其中莱州湾群体(LZ)和大连群体(DL)的判别率最低(56%),象山湾群体(XS)的最高(100%)。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日本蟳群体间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这些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本研究旨在为日本蟳不同地理种群的识别、亲缘关系的比较、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黄、东海3个黄姑鱼群体和1个鮸鱼群体的形态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黄海中部(青岛)、东海北部(舟山)和东海南部(厦门)海域的3个黄姑鱼自然群体(共121尾)和浙江舟山沿海的1个鮸鱼群体(24尾)的6组分节特征和7组量度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鮸鱼群体与3个黄姑鱼群体之间在侧线鳞数、第1背鳍数、第2背鳍数、下鳃耙数和脊椎骨数等分节特征(上鳃耙数除外)和体高/体长、头长/体长、尾柄长/体长、吻至背鳍起点/体长、吻至胸鳍起点/体长、吻至臀鳍起点/体长和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体长等量度特征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而3个黄姑鱼群体之间在这13组形态特征上也存在着一定差异,但与种间差异相比则很小。另外,对于3个黄姑鱼群体来说,与青岛群体相比较,舟山群体与厦门群体之间更加相近。  相似文献   

12.
于2017年4月,分3次采集山东海阳和烟台近岸的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样本,采用传统形态学直线测量的方法获取样本的11项形态学指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CD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其15项比例性状指标。独立样本t检验和CD检验显示,海阳群体比烟台群体体型更细长,烟台群体的头胸甲、尾部和第2颚足在整体体型中占比较大,而海阳群体的腹部占比较大。2个群体在头胸甲部、胸节、尾部和第2颚足的掌节4个部位上形态差异显著(P<0.01),但尚未达到亚种水平(CD<1.28),为种内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主成分分析发现,雌性群体和雄性群体均分别构建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7.571%和83.156%。而海阳和烟台群体在横向体型因子方面差异明显。通过判别分析,建立口虾蛄群体的判别函数式,综合判别准确率为74.0%。研究表明,口虾蛄具有雌雄二态性,烟台和海阳群体成体形态差异明显,雄性个体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理种群泥蚶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张永普 《水产学报》2004,28(3):339-342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为印度椢魈洋海域的广温广盐性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东以南沿海,是我国沿海滩涂的主要经济养殖贝类.有关泥蚶人工育苗、繁殖与生长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1-9],但种内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未见报道.本文利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我国山东、浙江、广西和韩国4个地理种群泥蚶的形态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泥蚶种内的形态变异特点与地理分化规律、并建立判别函数,为泥蚶地理种群的识别、种质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疣梭子蟹4个野生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通过对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4个野生群体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14项生物学外部形态性状的测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州湾、舟山2个群体形态最为接近,鸭绿江口和莱州湾2个群体形态较为接近。对样本所属群体进行判别分析,4个群体雌蟹的综合判别率为87.0%,其中海州湾最低,为80.0%;莱州湾最高为92%。4个群体雄蟹的综合判别率为80.8%,其中海州湾最低,为72.0%;鸭绿江口最高,为96%。并建立4个群体各自的判别函数公式。通过对16项形态比例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找到了4个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形态比例参数。3种分析结果均认为,4个群体三疣梭子蟹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所有的差异均未达到亚种水平,需要多项参数综合判别才能将4个群体的三疣梭子蟹区分开。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主要一级支流中华倒刺鲃形态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嘉陵江、赤水河、清江3个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种群288尾样本的30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群的全长/体长、叉长/体长、体宽/体长等29个性状差异显著(P<0.05);聚类结果显示,嘉陵江种群与赤水河种群首先聚为一类,认为嘉陵江种群与赤水河种群形态最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2.93%;以Bayes逐步判别分析方法选用16个判别效果较好的比例性状建立了3个中华倒刺鲃地理种群的判别函数,综合判别率达到99.31%.研究结果显示,嘉陵江种群与赤水河种群形态较为相似,而两者与清江种群形态差异较大.本研究从形态特征上为长江上游中华倒刺鲃种群的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采用8个量度特征对大连、舟山和厦门3个单齿螺(Monodonta labio)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舟山群体和厦门群体形态最为接近,大连群体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得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57.49%,主成分2为18.80%,主成分3为10.40%,累计贡献率为86.69%.通过判别分析,建立了3个地理群体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63.16% ~ 81.82%,准确率P2为60.00% ~81.82%,综合判别率为74.13%.3个地理群体间最大差异系数为0.191 8~0.945 7,均小于1.28.多元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理群体的形态特征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湖鲚种群的形态判别与地理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澄清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湖鲚种群的地理亲缘关系,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基于26项形态特征参数比较研究了4个水域的鲚(Coilia ectenes)种群之间的形态差异。检视南四湖湖鲚样本50尾、太湖湖鲚50尾、洪泽湖湖鲚50尾、利津水库刀鲚1980年代标本50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洪泽湖群体和南四湖群体之间的形态最为接近,首先聚为一支;太湖群体聚为另一支;黄河附属水体利津水库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以筛选10个性状的特征值建立的函数判别分析,判别准确率为洪泽湖群体82.7%、利津水库群体100%、南四湖群体84%和太湖群体84.9%,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4.3%。主成分分析,洪泽湖群体、南四湖群体和太湖群体之间的重叠较多,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近。单因子方差分析,4个鲚群体间有15项形态比例参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其他11个形态比例参数的差异系数均小于1.28,表明 4个鲚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属于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差异。从水系连通上推断,南四湖湖鲚为2002年长江向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时由洪泽湖和骆马湖湖鲚群体扩散建群。  相似文献   

18.
三个地理种群鲂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北江、钱塘江、金沙河水库3个地理种群的鲂(Megalobrama skolkovii)414尾样本,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法比较研究了37个形态比例性状。结果表明:3个种群的口裂长/头长、吻长/头长、口宽/头长、上颌厚/头长、全长/体长、体厚/体长、头长/体长、尾柄长/体长、尾柄高/体长、尾柄长/尾柄高、1—2/体长、1—3/体长、2—4/体长、2—5/体长、3—5/体长、4—5/体长、4—6/体长、4—7/体长、5—6/体长、6—8/体长、6—9/体长、7—8/体长,及7—9/体长23个性状差异显著(P〈0.05)(1:吻端;2:头部后缘;3:胸鳍起点;4:背鳍起点;5:腹鳍起点;6:背鳍基部末端;7:臀鳍起点;8:尾鳍背部起点;9:尾鳍腹部起点);聚类结果显示,北江与金沙河水库首先聚为一类,认为北江群体与金沙河水库群体形态最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0.26%;以Bayes逐步判别分析方法选用18个判别效果较好的比例性状建立了3个鲂地理种群的判别函数,判别率为99.03%。结果显示,可以通过形态比例性状来判断鲂的3个地理群体的归属。  相似文献   

19.
运用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江苏、安徽、山东和湖北4个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野生群体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和江苏2个克氏原螯虾群体之间的形态最为接近,而与湖北和安徽群体间趋异程度逐渐增大。主成分分析中,雌性群体贡献率分别是主成分1为46.104%、主成分2为25.375%、主成分3为10.830%,累积贡献率为82.309%;而雄性群体贡献率分别是主成分1为50.611%、主成分2为26.365%、主成分3为8.623%,累积贡献率为85.599%。判别分析中,雌体准确率P1为70.6%~100.0%,P2为52.9%~100.0%,综合判别率为87.6%;雄体准确率P1为66.7%~100.0%,P2为66.7%~100.0%,综合判别率为92.1%。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间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且主要表现在头胸甲部和腹部的性状上,但这些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需多项参数综合分析才能进行不同群体间的辨别。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贵州境内沅江、柳江和乌江水系野生斑鳜外形差异,基于形态学和框架结构测量数据,运用多元分析法比较3条水系斑鳜种群的形态特征,经数据标准化和参数选择后12项比例性状和12项可数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中9项可数性状之间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中提取了前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2.668%,前3项主成分对种群间外形差异贡献较大,主要受其尾柄长、眼间距和体宽等性状影响。应用逐步判别方法建立了这3个种群的特征判别函数,其交互验证判别准确率为81.5%。形态学聚类图结果显示,沅江和柳江种群形态关系较近先聚为一支,之后再与乌江种群相聚。差异系数分析表明,乌江种群与沅江和柳江种群在尾柄长/体长性状上的差异达到亚种水平(差异性系数>1.28)。综上可知,贵州3个斑鳜种群在形态学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柳江与沅江形态差异较小,乌江与其差异较大,建立的判别方程可对3个种群进行区分。本研究结果可用于3个水系斑鳜种群的识别,也可为种群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