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微结构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被广泛用于研究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等。根据我国灯光罩网渔船2016年1—3月和2017年1—3月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调查生产期间采集的鸢乌贼样本,测量了513枚鸢乌贼耳石外部形态参数(雌性276枚、雄性237枚),结合耳石的日轮数据,对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的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主成分分析显示,耳石总长(TSL)、最大宽度(MW)、侧区长(LDL)和翼区长(WL)可以作为鸢乌贼耳石外形生长的特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耳石的特征参数与日龄、与胴长的生长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TSL、MW和LDL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与胴长的关系则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TSL、MW和LDL的绝对和瞬时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181~210 d分别达到峰值,因此,181~210 d可能是鸢乌贼耳石外形生长的拐点。  相似文献   

2.
西北太平洋北方拟黵乌贼耳石外部形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2018年9—11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采集的339尾北方拟黵乌贼样本,对其耳石外形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北方拟黵乌贼具有长窄的吻区和宽大的翼区。主成分分析表明,耳石总长(TSL)、吻侧区长(RLL)、侧区长(LDL)、翼区长(WL)和最大宽度(MW)可以作为北方拟黵乌贼耳石外形变化的特征因子。协方差分析表明,MW、LDL和WL与胴长的关系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TSL和RLL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MW、RLL、TSL、LDL和WL与体质量的关系均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AIC (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分析表明,TSL、RLL与胴长的生长关系最适合用线性函数表示,雄性个体的MW、LDL和雌雄个体的WL与胴长的关系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而雌性个体的LDL则最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雄性个体的LDL和MW与体质量的关系最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雌性个体的LDL、MW和TSL最适合用线性函数表示,而其余特征参数则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随着胴长增加,耳石绝对尺寸都逐渐增大,但耳石的形态结构比例基本不变:背区、侧区、吻侧区、翼区的长度与耳石总长之比基本保持一致,分别为35.66%、55.84%、75.23%和85.82%左右。  相似文献   

3.
陆化杰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12,36(7):1049-1056
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 462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其中2007年308尾、2008年262尾、2010年2 892尾),利用耳石微结构研究了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的日龄、生长和种群结构。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生命周期大约为1年,渔获物主要由冬生群(6—7月)和秋生群(3—5月)组成,不同年份捕捞群体有差异。不同产卵群体、不同性别的阿根廷滑柔鱼胴长和体质量生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冬生群,雌、雄个体胴长的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线性函数来拟合为最适,体质量生长方程则分别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来拟合最适;秋生群,雌、雄个体的胴长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对数函数拟合为最适,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对数函数拟合为最适。随着日龄增加,阿根廷滑柔鱼胴长和体质量相对生长呈现下降趋势,绝对生长率则呈增加趋势,同一日龄段内,雌性个体的胴长与体质量生长率都稍大于雄性个体生长率。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耳石外部形态的影响,判别耳石外形生长的拐点,实验根据2019年2—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海域调查生产期间采集的1 009尾鸢乌贼样本,以耳石总长(TSL)、侧区长(LDL)、翼区长(WL)和最大宽度(MW)作为耳石外形的生长指标,以耳石最大宽度与其总长之比(MW/TSL)作为耳石相对尺寸的生长指标,利用方差分析(ANOVA)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研究性别、性腺成熟度以及不同胴长范围对耳石形态变化和相对尺寸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间TSL、LDL、WL和MW的变化存在极显著性差异,雌、雄样本不同性腺成熟度和不同胴长组间TSL、LDL、WL和MW的变化也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MW/TSL的变化在不同性别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不同性腺成熟度和不同胴长组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无论雌雄,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西北印度洋海域鸢乌贼耳石的外形生长都会产生影响。性腺成熟度Ⅲ期、胴长300~500 mm是雌性鸢乌贼耳石外形的生长拐点,雄性耳石外形生长拐点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智利外海茎柔鱼耳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2007-2008年智利外海茎柔鱼资源调查期间采集的样本,以耳石最大宽度MW与其总长TSL之比作为表征耳石生长的指标,利用方差分析研究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耳石生长的影响。分析认为,雌性个体的耳石MW/TSL与性腺成熟度存在相关性,性成熟度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个体的耳石MW/TSL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雄性个体的耳石MW/TSL与性腺成熟度无关。雌性个体的耳石MW/TSL与胴长也存在着相关性,胴长300~400mm的个体与500~600mm和600~700mm、胴长400~500mm与500~600mm和600-700mm的雌性个体,它们耳石MW/TSL差异显著(P<0.05),胴长为400~500mm至500~600mm的个体,其MW/TSL增加迅速,差异极显著(P<0.01)。胴长350~400mm与400~500mm、400~450mm与450~500mm的雄性个体,它们耳石MW/TSL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胴长400~450mm时的MW/TSL值为最小。研究表明,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智利外海茎柔鱼耳石的生长有影响,但雌雄个体有差别。  相似文献   

6.
陈子越  陆化杰  刘凯  王芮 《水产学报》2023,47(7):079314-1-079314-14
耳石是研究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的重要材料。根据2018年厄尔尼诺发生期冬季(12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日本海海域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530尾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样本,首次对厄尔尼诺发生期太平洋褶柔鱼的耳石外形生长特征进行了报道。结果表明,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的耳石具有宽大的背区、侧区和翼区,以及较狭长的吻区。主成分分析表明,耳石总长(TSL)、侧区长(LDL)、翼区长(WL)和最大宽度(MW)可以作为描述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耳石外形生长特征的表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耳石各外形表征参数与胴长、体质量间的生长关系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赤池信息准则表明,TSL、LDL、MW与胴长、体质量的生长关系适用幂函数生长模型表示,WL与胴长、体质量的生长关系适用线性生长模型表示。随着太平洋褶柔鱼个体逐渐生长,其耳石整体外形轮廓的绝对尺寸生长逐渐减缓,但耳石整体外部轮廓的相对尺寸基本维持原状。本研究为后续利用耳石研究太平洋褶柔鱼的生活史过程提供了参考,也为研究异常气候事件对头足类硬组织生长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西北太平洋柔鱼耳石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7年7-10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连续采集的柔鱼样本,以耳石最大宽度(MW)与其总长(TSL)之比作为耳石形态变化的指标,利用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法分析了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耳石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耳石的生长持续出现在柔鱼的整个生命周期,性成熟度为Ⅰ期与Ⅱ~Ⅴ期之间的个体,其耳石MW/TSL皆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性成熟度为Ⅱ~Ⅴ期的个体,它们之间的MW/TSL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性成熟度Ⅰ期后的个体,其耳石形态不随性成熟度的增加而变化;胴长为200~280 mm的4个胴长组,耳石MW/TSL大多与其它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个体大于280 mm的各组间,其耳石MW/TSL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胴长大于280 mm后的个体,其耳石形态不随胴长的增大而变化。性成熟度Ⅰ期和胴长范围200~280 mm对耳石形态影响一致,这一时期与柔鱼开始进入亚北极海域(42~46°N)进行索饵洄游的时间相对应,柔鱼耳石的MW/TSL可以作为表征其性成熟和早期生长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利用耳石鉴定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年龄和生长是头足类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利用耳石轮纹鉴定其年龄、分析其生长特性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耳石经提取、研磨、抛光后制备成切片,对切片观察面轮纹进行计数可得到日龄。研磨平面的选择是头足类耳石制片的最关键步骤,通常选择纵截面研磨。轮纹计数时,一般选择轮纹相对比较清晰的背区计数。适合头足类的生长模型有线性、指数、幂函数、逻辑斯谛、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等多种。分析认为,同一种头足类在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不同种群间,其年龄组成、生长率以及适合的生长模型往往不同,因此,建议应先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产卵季节或地理种群的划分,然后根据不同种群分别研究其生长并建立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9.
东太平洋茎柔鱼的耳石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必林  陈新军  李建华 《水产学报》2016,40(8):1211-1217
根据采集于东太平洋哥斯达黎加、秘鲁和智利外海的茎柔鱼耳石样本,分析了其生长纹、标记轮和其他异常结构。结果显示,耳石生长纹由明暗相间的环纹组成,按照生长纹宽度的不同可分为后核心区、暗区和外围区3个明显的生长区。通过对后核心区和暗区生长纹的计数显示,哥斯达黎加、秘鲁和智利外海3个海区的茎柔鱼仔鱼的年龄分别约为26、32和33日龄,稚鱼的年龄分别约为86、84和88日龄。茎柔鱼的耳石微结构中存在7类标记轮,它们的形成与茎柔鱼自身的内源节律(孵化、交配、产卵等)和外部环境压力(温度骤变、捕食者攻击等)等因素有关。研究还在个别茎柔鱼的耳石中发现一些不规则的异常结构(副核心、附生长纹、附中心)和生长纹方向颠倒的现象,推断它们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外力作用使得耳石被破坏或耳石脱离原先的位置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以渤海海域采集的小黄鱼(Larimichthy polyactis)幼鱼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矢耳石的微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小黄鱼矢耳石中心核呈圆形,平均直径为(24.35±0.72) μm,核内耳石原基为深黑色的圆形结构,平均直径为(12.07±0.58) μm,第1日轮距中心核的距离为(14.11±1.08) μm。初次摄食标记轮出现在第4条日轮处,标记轮暗带颜色加深、清晰可辨,该标记轮距中心核的距离为(20.67±2.28) μm。小黄鱼矢耳石前20条日轮,轮纹由圆环状逐渐变为椭圆,沿最长轴方向的轮纹宽度变化范围为6.51~14.37 μm,且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变宽;20~40条日轮间轮纹宽度呈显著升高,40~85日龄轮纹宽度变化相对平稳,第56~60条轮纹处出现轮纹,平均宽度最大值为41.59 μm。在小黄鱼矢耳石日轮沉积过程中,伴随着亚日轮结构的形成,亚日轮清晰度差,轮纹宽度较窄且波动较大,在显微镜下对视野轻微调焦时会暂时性“消失”。本研究对小黄鱼的矢耳石特征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野生小黄鱼及其他鱼种的日轮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两个群体耳石重量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7年2~5月和2010年1~3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公海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Illexargentinus)样本,提取574对耳石并进行称重,利用方差分析(ANOVA)法和最小显著差多重比较法(LSD)对南巴塔哥尼亚群体(South Patagonic Stock,SPS)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巴塔哥尼亚群体(Bonaerensis-Northpatagonic Stock,BNS)分别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性别、不同性腺成熟度、不同胴长组和耳石外部形态对耳石重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BNS群体不同性别耳石重量不存在差异(P>0.05),SPS群体耳石重量性别间差异极显著(P<0.01);BNS群体耳石重量在不同性腺成熟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SPS群体雌性在不同性腺成熟度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1),雄性则无差异(P>0.05);两个群体在不同的胴长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240~260 mm和220~240 mm分别为BNS群体雌、雄性胴长范围所对应的耳石增重变化的拐点,220~240 mm和200~200 mm分别为SPS群体雌、雄性胴长范围所对应的耳石增重变化的拐点;两个群体的耳石总长(TSL)、背侧区长(DLL)和侧区长(LDL)与耳石重量的相关性较大,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符合对数生长曲线,两个群体在不同的耳石长度组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耳石总长1 000μm左右是阿根廷滑柔鱼耳石总长所对应耳石重量的变化拐点。  相似文献   

12.
南海中部海域鸢乌贼耳石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2012年9月~10月于南海中部海域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90尾,对其耳石形态特征及计量学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耳石样本具有明显的背区、侧区、吻区和翼区结构,背区小,侧区和翼区宽大,吻区长窄。南海中部海域鸢乌贼按照耳石形态的差异可分为3个不同的群体。耳石总长(total statolith length,TSL)、翼区长(wing width,WL)、最大宽(maximum width,MW)与胴长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P〈0.05),吻区长(rostrum length,RSL)、背侧区长(dorsolateral length,DLL)与胴长之间呈线性函数关系(P〈0.05)。随着胴长的增加,耳石绝对尺寸逐渐增大,相对尺寸逐渐减小,耳石的形态结构比例基本不变,即背侧区长、侧区长、吻区长、翼区长同耳石总长之比基本保持一致,分别为48.05%、60.05%、35.44%和67.59%,其中侧区长、翼区长与耳石总长的比值随胴长增大而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东太平洋茎柔鱼耳石形态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茎柔鱼是大洋性重要经济头足类,其耳石包含着重要的生态信息。根据2008年5月—2009年10月智利、哥斯达黎加、秘鲁外海采集的茎柔鱼耳石样本,分析三海区间耳石外部形态特征及生长模式差异。研究认为,不同海区间耳石形态特征差异显著(P<0.05),耳石长度指标均出现显著性差异,角度指标中仅背侧区夹角出现显著性差异。主成份分析认为,耳石总长(TSL)是表征耳石形态特征的最显著指标,吻区夹角是表征智利、秘鲁外海耳石的显著性角度指标,吻侧区夹角是表征哥斯达黎加外海耳石的显著性角度指标。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三海区耳石各部分均异速生长,其形态变化趋势为整体变得狭长、背区逐渐宽大,耳石重心不断向背区转移,符合中上层头足类耳石特征。TSL为1 600μm时,三个海域耳石的长度指标RDL均出现显著变化。哥斯达黎加外海、秘鲁外海茎柔鱼耳石的TSL分别为2 000和1 800μm时,其角度指标吻区夹角出现显著变化,智利外海茎柔鱼耳石的吻区夹角则没有显著差异。由于角度变化迟于耳石形态长度变化,因此TSL为1 600μm时可作为茎柔鱼栖息水层变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Growth of the autumn and winter spawning cohorts of the Japanese common squid Todarodes pacificus was examined based on daily growth increments in the statolith and gladius. The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hree groups of young (??180 days old) squid: the autumn cohort collected in the Tsushima Current and the winter cohort collected in the Pacific near the coast and 1100?km offshore. The growth rate based on statolith analysis was highest in the winter cohort near the coast and similar in the two other groups. The daily growth based on gladius analysis during the month before capture was also highest in the winter cohort near the coast, and fluctuated more in the autumn cohort than in the winter cohor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gladius growth increments will be an important tool in future studies of growth in T. pacificus.  相似文献   

15.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are sexually dimorphic for growth, where subadult and adult females typically are larger than males of the same age. This character may be attributed to physiological and/or behavio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xes. To determine if growth differences are the result of a more aggressive feeding behavior by females, four concurrent feeding trial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gender and size on feed acquisition time. Feeding trials consisted of tanks (three replicate tanks per trial) stocked with (1) all females with small‐ and large‐size groups, (2) all males with small‐ and large‐size groups, (3) a random selection of males and females (resulting in larger females than males), and (4) males and females of equal size. Depending on the trial, tanks were stocked with either an equal number of males and females or small and large shrimp. Shrimp were fed a limited ration of squid, and the total feeding time (TFT) of shrimp between groups within a tank was compared. Results show that both gender and size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TFT as large shrimp out‐competed small shrimp in both all‐female and all‐male feeding trials. Gender is more important than size as males out‐competed females for feed even when they were smaller than competing femal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exual growth dimorphism is not the result of more aggressive feeding by females. In fact, males have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over females in acquiring feed. These results are counterintuitive because females typically are larger than males. Additional research is needed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sexual growth dimorphism in this commercially important shri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