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拟实验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初始NH 4N浓度的生物滤池中生物膜上和水中的细菌数量及群落种类组成进行了研究。对成熟生物膜及水体样品中的异养菌、氨氧化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培养计数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滤池初始氨氮浓度增大,除异养细菌数量逐渐下降外,生物膜上的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均高出水样3~4个数量级;同时对上述样品的16S rRNA基因片段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及其序列同源性分析的结果表明,生物膜和水中都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同一初始氨氮浓度的滤池中生物膜上的细菌多样性高于水中的。生物滤池中的细菌主要由拟杆菌门的黄杆菌纲和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菌纲的15种细菌组成。生物膜上的优势菌包括奥雷氏菌属、湖饲养者菌属、泥滩杆菌属、沉积杆菌属、雷辛格氏菌属、冷蛇形菌属和亚硝化单胞菌属等;水体中的优势菌则有明显差异,主要有蛋黄色杆菌属、Nautella,玫瑰杆菌属和一种硫氧化菌等。初始氨氮越高的滤池中,亚硝化单胞菌属的细菌在生物膜上所占比例越高,逐渐成为优势菌之一。实验证实,挂膜初期,提高水体中初始氨氮浓度,有利于硝化细菌的富集和固着,提高生物滤池的除氮效率。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12月利用变性梯充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ctrophoresis, DGGE)技术对湛江官渡地区近江特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养殖水细菌群落花流水组成进行了监测研究。UPGAMA聚类分析显示3月-12月的样品细菌主要分属2大类群;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3月-7月细菌多样性高于8月-12月;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牡蛎养殖区水体优势菌群主要由以下种群组成:未可培养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α、γ、δ、ε)、未可培养的拟杆菌门(Bacterioidetes)、未可培养的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e bacterium)、未可培养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未可培养的蓝细菌门(Cyanobacter bacterium)。最优势菌群为α-变形菌纲和拟杆菌门的黄杆菌属(Flevobacterium)。  相似文献   

3.
采集养殖池水样,选取Zobell 2216E琼脂培养基、溶菌肉汤琼脂培养基、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6种常见固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以平板菌落计数法和菌落外观形态特征辨别及16SrRNA基因测序方法进行异养菌计数和种类组成分析。结果显示:(1)养殖池水体异养菌可分为4大类,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包括α-、γ-变形菌纲)、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其中以γ-变形菌纲为优势菌群。按属分类大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和弧菌属。(2)不同培养基分离菌落数量2216E培养基溶菌肉汤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且2216E培养基菌落数极显著高于其余5种培养基(P0.01);2216E培养基所分离细菌的种类最多,分属于12个属,假交替单胞菌属为优势类群,占比50%,弧菌属仅占3.13%;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溶菌肉汤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所分离细菌均以弧菌属为优势菌群,分别占33.33%、60%、25%;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所分离细菌仅分属于1个属,即弧菌属;营养琼脂培养基无弧菌,但有假单胞菌分离出。  相似文献   

4.
以刺参龙须菜混合养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系统中细菌数量的变化规律,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刺参单养组及不同配比的刺参龙须菜混养组,围隔内底层水体中细菌数量均呈增高趋势,细菌数量在2.14×106~4.27×106cells/ml之间。不同刺参龙须菜配比的养殖系统内沉积物中的细菌数量在1.55×108~3.39×108cells/gdw之间,比水体中的细菌数量高两个数量级。DGGE图谱的UPGMA树状结构聚类分析图表明,不同取样时间(6月17日、7月7日)的沉积物细菌组成差异较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刺参龙须菜混养围隔内沉积物的优势细菌主要归属于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δ-pro-te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  相似文献   

5.
利用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了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水体细菌种群结构特征,并比较养殖患病(溃疡症)的双斑东方鲀的水体细菌群落结构与健康的之间的差异,探讨细菌群落结构与双斑东方鲀细菌性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双斑东方鲀循环水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细菌纲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优势细菌目为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硫发菌目(Thiotrichales)、红细菌目(Rhodobacterales)、交替单胞菌目(Alteromonadales)、弧菌目(Vibrionales),优势细菌科为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硫发菌科(Thiotrichaceae)、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弧菌科(Vibrionaceae)、交替假单胞菌科(Pseudoalteromonadaceae)。患病的和健康的循环水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种类组成相似度高,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无较大差异,在同一分类水平上各细菌群落丰度占比差异显著;二者核心微生物(属)的差异明显,健康的循环水养殖水体核心细菌群落以Polaribacter属为主;患病的循环水养殖水体核心细菌群落以弧菌科的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和弧菌属(Vibrio)为主,而发光杆菌属和弧菌属的多数种类属于病原菌或条件致病菌。双斑东方鲀患病(溃疡症)与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弧菌属丰度占比高有关。该研究结果对双斑东方鲀循环水养殖细菌性病害的监测、预警、诊断及管理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军曹鱼肠道及水体异养菌和弧菌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总活异养菌2216E平板计数法和弧菌TCBS平板计数法对广东深圳大鹏养殖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 Linnaeus)养殖水体及鱼肠道细菌进行了周年监测。结果显示,育苗初期养殖水体异养菌和弧菌密度分别为0.63×104~6.2×104CFU/mL和0.30×102~1.03×104CFU/mL,鱼肠道异养菌和弧菌密度分别为0.80×106~7.5×107CFU/g和0~1.30×107CFU/g;网箱养殖监测期间,养殖水体异养菌和弧菌密度分别为4.20×103~5.40×105CFU/mL和0.70×102~1.14×105CFU/mL,鱼肠道异养菌和弧菌密度分别为1.50×107~8.78×108CFU/g和1.00×107~3.50×108CFU/g。周年监测结果显示,水体异养菌、弧菌的数量高峰均出现于8-9月份;肠道异养菌及弧菌的数量高峰均出现于6-7月份,分别又在12月份和2月份出现次高峰,弧菌变化趋势始终与异养菌一致。对分离得到的407株菌鉴定到属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育苗期水体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黄单胞菌(Xanthomonas)和芽孢杆菌(Bacillus)为优势菌,三者约占水体异养菌总数的70%;养殖后期,弧菌(Vibrio)和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的数量逐渐上升并占据一定优势,其中假单胞菌、黄单胞菌、弧菌和芽孢杆菌常年出现。鱼肠道异养菌以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为优势菌,其次是肠杆菌科(Enterbacteriaceae)细菌,也多次检测到弧菌、发光杆菌、气单胞菌(Aeromonas)和小球菌(Microccus)等。总之,养殖微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稳定平衡与系统的种群多样性、群落组成及水质因子等因素相关,而整个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直接影响到鱼类肠道的细菌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分离纯化与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相结合的方法对(鲵)鱼(Miichthys miiuy)消化道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鲵)鱼消化道各部位可培养细菌的菌落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前肠>幽门胃>中肠>后肠>前胃>后胃>口咽腔,其中肠道部位菌落数量最多.分离细菌菌株主要为杆状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对其中的50株典型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发现它们主要属于变形菌门的γ-变形菌纲(占52.7%)和β-变形菌纲(占36.8%),以及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纲(占10.5%);不可培养细菌16S rDNA文库克隆子主要属于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和脱铁杆菌纲,部分序列与已报道的物种相似性较低,说明消化道中可能存在新的有待开发的肠道菌株.  相似文献   

8.
青岛陆源排污口邻近海域异养细菌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青岛近海度假区、港口区、养殖区、工业区4类排污口邻近海域异养细菌的组成与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海洋异养细菌平板涂布培养法分离细菌,基于16S rDNA的扩增性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ARDRA)进行聚类筛选并测序鉴定。结果显示,青岛排污口邻近海域可异养培养的菌株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个细菌类群,变形菌门细菌数量占总测序数量的68%,其中γ-变形菌纲的数量在变形菌门中占88%;不同海域中细菌组成与分布有所不同,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细菌种类较少且各海域分布有所不同,但γ-变形菌纲的弧菌属细菌(Vibrio sp.)在4类海域中均被发现,占总检测量的18.54%,其中溶藻胶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占弧菌总量的25%。不同海域也检测到V.parahaemolyticus、V.harveyi、V.campbellii、V.parahaemolyticus等水产养殖业的潜在致病菌。根据16S rDNA系统进化关系和细菌门类聚类分析得到的结论推断,工业区与养殖区海域的细菌组成和分布相似度较高,推断各海域的细菌组成与排污口类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珠江河网冬季浮游细菌群落结构,探讨影响其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于2017年11月和2018年1月在珠江河网(112.18°E~113.51°E,22.38°N~23.17°N)采集表层水样,借助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运用16S rDNA扩增子技术研究珠江河网冬季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使用R(3.5.2)软件包以及SPSS进行统计分析及作图。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是珠江河网丰度较高的门类,细菌群落优势种群依次为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珠江河网冬季浮游细菌具有较高的菌群多样性(两次样品的Shannon指数分别为6.78±0.29、6.23±0.71), NMDS分析表明,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与γ-变形菌纲(P0.05)、放线菌纲(P0.05)以及α-变形菌纲(P0.01)的丰度显著正相关,pH与放线菌纲(P0.05)、α-变形菌纲(P0.01)的丰度以及多样性指数(Shannon:P0.01; Simpson:P0.01)显著负相关,溶解氧与α-变形菌纲的丰度显著负相关(P0.05)。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温度、pH是影响浮游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低温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低温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006年1-5月在青岛周边地区3个养殖场刺参腐皮综合征发生的早期,采用异养菌总数TSB平板计数法、弧菌TCBS平板计数法对发病池塘的水质和池塘中异养菌总数和弧菌总数的数量与分布以及刺参肠道中的异养菌总数和弧菌总数进行了研究,同时比较研究了刺参病灶组织中优势菌与池塘环境及刺参肠道中优势菌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发病池塘水体中细菌的数量较少,但底层水体中细菌总数普遍多于表层,水体中的优势菌与刺参病灶组织中的优势菌相关性不大;池塘表层底泥和刺参肠道中异养菌总数较多,弧菌总数较少,其优势菌与刺参病灶组织优势菌具有一致性.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池塘水体分层引起的水质恶化和底泥中异养菌的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于2011年5月-8月对东山湾春、夏两季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进行调查,并探讨相关环境因子对异养细菌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山湾夏季水体异养细菌平均丰度为2.82×103 mL-1略高于春季2.05×103 mL-1,其中春季水体中异养细菌平均丰度为表层>底层>中层,而夏季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表、中、底层分布较均匀。春季东山湾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以龙须菜养殖区最高,而夏季以湾口区和鱼类网箱养殖区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春季表层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与叶绿素a、 DO、 COD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夏季则与活性磷酸盐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春夏两季底层水体异养细菌丰度与所测环境因子无显著的相关性。根据海水水质标准,以异养细菌丰度作为评价指标表明东山湾受陆源污染的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2.
精养虾池主要生态因子变化特点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月至7月,对海南省儋州市排浦对虾养殖场3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精养池塘水体中的叶绿素a(Chl-a)、浮游动物、异养细菌、弧菌、活性磷(PO34--P)等16项环境因子进行全程定期测定,分析养殖过程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水体的溶解氧(DO)、pH和透明度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悬浮物(TSS)、化学耗氧量(COD)、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浮游动物、异养细菌和弧菌则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ρ(Chl-a)的变化特征表现为养殖前期低,中后期逐渐升高;Chl-a与硝酸盐氮(NO3--N)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PO34--P呈负相关。桡足类密度与TS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异养细菌、弧菌、轮虫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与Chl-a、COD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异养细菌与COD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TSS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弧菌与TS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COD呈显著的正相关,与pH、DO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4月至8月,在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养殖基地全程采集养殖池塘水样,检测水体细菌类群和理化因子,分析养殖过程中细菌类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水体异养细菌、弧菌(Vibrio)和芽孢杆菌(Bacillus)的数量波动性较大,其中异养细菌波动范围1.35×10^4~1.39×10^6cfu·mL^-1,平均4.73×10^5cfu·mL^-1;弧菌波动范围1.05×10^3~5.20×10^4cfu·mL^-1,平均1.80×10^4cfu·mL^-1;芽孢杆菌波动范围0.11×10^3~4.30×10^3cfu·mL^-1,平均6.6×10^2cfu·mL^-1;粪大肠菌群(fecalcoliform)大多在1.0×10^2cfu·L^-1以内,平均0.97×10^2cfu·L^-1,远低于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对细菌与理化因子的单因子分析显示,异养细菌与溶解氧(DO)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弧菌与p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多因子偏相关分析显示,异养细菌和弧菌与DO、pH、COD、TP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调查的养殖池塘对虾生长良好,该养殖池塘是安全、基本健康的系统,水环境中细菌数量受养殖系统中生物、环境因子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刺参养殖池塘中微孔增氧的效果以及增氧管的布设间距、增氧时间对水体溶氧的影响,研究测定了在夏季刺参养殖池塘一个增氧周期内(每天23:00—7:00增氧8 h,7 d一个周期)水体中溶氧(DO)、亚硝酸盐氮(NO_2~--N)、COD的变化。结果显示:连续充气增氧的8 h内DO持续增加,增氧2 h上升速率缓慢,增氧2~6 h上升速率迅速提高,增氧6~8 h上升速率下降,连续充气8 h能够显著改变夜间溶氧降低现象;增氧7 d时间内,NO_2~--N和COD持续下降,分别由0.025 mg/L下降到0.014 mg/L、18.46 mg/L下降到14.15 mg/L。对充氧管道不同距离处DO的测定结果表明,距离增氧管1~2 m处DO较高,3~4 m处缓慢下降,与1~2 m处差异不显著(P0.05),DO保持在5.22 mg/L左右,距离5 m以上时DO下降速度较快,与1~2 m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微孔增氧可以明显增加水体DO,减少COD、NO_2~--N;微孔增氧机充氧时间6~8 h效果较好;微孔增氧管之间的布设距离在6~8 m可以实现高效增氧。  相似文献   

15.
对3种微生态制剂改善河蟹养殖池水质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各池中分别加入超浓缩光合细菌(PSB)、"西菲利"活菌生物净水剂、活菌净水剂以及3种微生态制剂组成的混合制剂。观察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及异养菌总数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3种微生态制剂均能改善水质,抑制异养菌的过度增长,但对水质指标的改善各有侧重,混合制剂优于单一制剂。  相似文献   

16.
高位虾塘细菌数量变化特点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祥 《福建水产》2014,(3):219-226
本试验选取两口凡纳滨对虾高位池塘,通过连续地周期性采样和测定分析,研究了虾池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变动规律及其与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口试验虾池异养细菌数量变化范围在9.07×10^3~2.13×10^5 cfu/mL之间,平均为6.45×10^4 cfu/mL,呈现持续缓慢上升的趋势;两口试验虾池的弧菌数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变化范围为2.12×10^2~2.91×10^3 cfu/mL,养殖生产前期较低,中期高,后期随着换水量的加大而有所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虾池水体的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均与透明度、 DO、 pH 呈负相关,与COD、 TSS含量呈正相关,其中弧菌数量与TS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P〈0.05)。  相似文献   

17.
耐盐红螺菌科细菌对淡水鱼池水质及细菌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对耐盐红螺菌科光合细菌应用于淡水斑点叉尾Hui、彭泽卿养殖后,水化学环境因子、细菌类群及养殖生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鱼池泼施光合细菌后,水体NH4^ -N、NO2^--N、NO3^--N和COD下降,溶氧和pH上升;细菌类群及数量变化大致是:光合细菌提高3-50倍(多数在15-20倍), 硝酸细菌提高3倍,硝酸细菌提高4-5倍;斑点叉尾Hui养殖池的主要异养细菌肠杆菌科细菌提高9.4%,气单胞菌属降低7.5%,彭泽鲫养殖池的主要异养细菌假单胞菌属降低16%,肠杆菌科提高21%;养殖生物的养殖效果是:斑点叉尾Hui鱼苗个体增重提高15.7%,彭泽卿苗个体增重提高12.8%。  相似文献   

18.
对耐盐红螺菌科光合细菌应用于淡水斑点叉尾Hui、彭泽卿养殖后,水化学环境因子、细菌类群及养殖生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鱼池泼施光合细菌后,水体NH4^+-N、NO2^--N、NO3^--N和COD下降,溶氧和pH上升;细菌类群及数量变化大致是:光合细菌提高3-50倍(多数在15-20倍), 硝酸细菌提高3倍,硝酸细菌提高4-5倍;斑点叉尾Hui养殖池的主要异养细菌肠杆菌科细菌提高9.4%,气单胞菌属降低7.5%,彭泽鲫养殖池的主要异养细菌假单胞菌属降低16%,肠杆菌科提高21%;养殖生物的养殖效果是:斑点叉尾Hui鱼苗个体增重提高15.7%,彭泽卿苗个体增重提高12.8%。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emporal trends were determined for primary production and respiration in marine shrimp ponds.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DO) and water temperature were monitored in four marine shrimp, Penaeus vannamei Boone and P. monodon Fabricius , ponds during the grow-out. Wind speed was also measured. Pond production and respiration were estimated based on DO curves. Trend analysi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pond net production during grow-out. Ponds were autotrophic at the start of grow-out but heterotrophic at the end. Pond respiration, adjusted for water temperature, increased during grow-out. Temporal trends in pond gross production appeared to be influenced by seasonal patterns in solar radiation intensity. Pond sediments and water column were the chief consumers of oxygen in the pond, accounting for 51% and 45%, respectively, of the total pond oxygen consumed. Despite showing a marked increase during grow-out, shrimp respiration rate was of relatively minor importance in the pond oxygen budget. Po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maintain positive pond net production and to mitigate the impact of sediment respiration on pond DO were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20.
对3种微生态制剂改善河蟹养殖池水质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各池中分别加入超浓缩光合细菌(PSB)、西菲利活菌生物净水剂、活菌净水剂以及3种微生态制剂组成的混合制剂。观察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及异养菌总数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3种微生态制剂均能改善水质,抑制异养菌的过度增长,但对水质指标的改善各有侧重,混合制剂优于单一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