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三峡库区消落带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研究的历程、现状和热点,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的进一步研究与保护实践提供参考。利用文献计量学相关定律和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2000-2019年发表的749篇三峡库区消落带研究论文从文献数量年增长、发文期刊分布、发文机构与地区分布、研究主题等进行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结果表明,国内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累积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逐渐形成了一些核心区期刊、高产研究机构和地区研究中心;消落带土壤、消落带植被、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消落带生态修复等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三峡库区消落带研究重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1987-2004年洞庭湖典型湿地类型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先后经历了大范围围湖造田和退田还湖。选取1987年12月、1995年12月和2004年12月3期TM遥感影像,通过决策树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计算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对洞庭湖典型湿地类型面积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以了解1987-2004年退田还湖前后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相互转化状况,为今后洞庭湖湿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987-2004年,人工湿地减少,自然湿地增长,增长主要集中在草滩地和芦苇滩地,草滩地增长速率为23.85km2/a,芦苇滩地增长速率为1.97km2/a。1987-1995年,尽管湿地总体上呈现增长,但自然湿地退化严重;1995-2004年,人工湿地呈现下降趋势,在自然湿地中,水域与泥沙滩地总体变化不明显,芦苇滩地与草滩地呈现增长。退田还湖对湿地保护起到了主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围湖造田现象,退田还湖工程实施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7,1994,2001,2005,2010和2015年的遥感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利用转移矩阵法、湿地动态度和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对1987-2015年七里海潟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7-2001年七里海潟湖湿地总面积持续增加,之后到2015年呈减小趋势,其中自然湿地面积逐渐减少到436.66 hm2,减少了74.0%。人工湿地面积比重由13.83%上升到67.92%,面积增加到1580.30 hm2。大面积的自然湿地转化为稻田和海水养殖场,各景观的百分比变化较大,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蔓延度增大,破碎度指数从0.005增加至0.012,表明景观异质性降低,形状趋于复杂化。社会经济和人口因素是稻田和海水养殖场规模扩大、自然湿地转化为人工湿地的主要驱动力。七里海潟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可为湿地恢复与重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提高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淡水鱼类寄生虫的研究现状及前沿热点,为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量化的参考依据,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1980—2020年共1 088篇相关文献为数据样本,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了淡水鱼类寄生虫研究的发文量、发文地区、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频次和突现状况等知识图谱,并对发文趋势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淡水鱼类寄生虫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后上升趋势明显;淡水鱼类寄生虫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巴西、捷克和美国是淡水鱼类寄生虫领域的研究中心;捷克共和国科学院、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和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等3个机构是淡水鱼类寄生虫领域的高产研究机构;Poulin R、Scholz T和Salgado-Maldonado G等3位研究人员是淡水鱼类寄生虫研究的核心力量;发文国家间和机构间形成了良好且稳定的合作关系,但研究者间合作关系较为分散,缺少跨团队合作;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arasitology、Parasitology Research、Parasitolo...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共检出473篇大鲵研究的文献,合作度为3.39,合著率为73.78%。共涉及作者1559人,40个机构,109种杂志。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年发文量、合作度、合作率、期刊及地域分布、基金支持等指标和内容。定量的分析了我国大鲵研究的主要人物、地区分布及研究现状,明确了目前研究的重点、热点、核心人物和主要机构,对于大鲵的进一步研究和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退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促进良性的生态演替,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技术已成为当前各国关注的焦点。湿地水环境恢复主要有生态拦截技术、湿地植物净化技术、水生动物净化技术、基于水环境处理的人工浮岛技术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在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耐受性和多种生态恢复模式的整合将成为今后湿地恢复研究的焦点;同时应该深入研究湿地水环境恢复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探讨其内在的规律和机理,并建设典型湿地水环境恢复示范工程;建立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技术标准和规范,完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体系,为该技术在我国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堵塞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精确、高效的监测方法对提升湿地运行管理及净化能力等有重要意义。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比较分析目前人工湿地堵塞常见和可能的监测方法,对人工湿地堵塞监测方法和装置设备的研究方向及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堵塞湿地的长期监测提供参考。根据湿地内部水力学分析、基质或堵塞物物理化学性质将监测方法分为原位法和异位法。原位法中基于水力传导率测定的下降水头法和恒定水头法应用广泛;示踪剂技术较为简明直观,常用作堵塞湿地水流模型的建立;时域反射探针、探地雷达以及核磁共振传感器等新型原位探针技术对湿地内部造成的干扰较小,在湿地堵塞物定性定量方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基于湿地内部电阻效应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基质孔隙率和堵塞物成分和性质的异位测定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新兴的以蚯蚓为主的生物监测和根区微生物监测同样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及其热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利用受到了严重威胁,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各国学者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方法,对其发文量的增长趋势、来源期刊和区域分布以及学科类别等进行分析,并基于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及突变检测等方法,探究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及其热点。结果显示,研究文献的年度发文量总体上呈动态递增趋势,且文献的科研影响力及国际关注度非常高;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机构间均形成了密切而稳定的合作关系,Miloslavich P、Danovaro R和Mouillot D等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以詹姆斯库克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及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为核心的机构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主要涉及的学科类别为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淡水生物学及环境科学等。当前,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热点主要有5个方向:(1)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3)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及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的海域生物多样性研究;(4)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变化的观测及其评价;(5)海洋遗传多样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变异研究。  相似文献   

9.
水环境退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促进良性的生态演替,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技术已成为当前各国关注的焦点。湿地水环境恢复主要有生态拦截技术、湿地植物净化技术、水生动物净化技术、基于水环境处理的人工浮岛技术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在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耐受...  相似文献   

10.
2013-2016年《中国水产科学》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2017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对《中国水产科学》2013-2016年发文和文献引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6年,165家机构在《中国水产科学》上发表论文605篇,其中390篇论文在该段时间内被引881次,论文引用率为64.46%,篇均被引用频次为1.46次。有4221篇论文在统计截止时间(2016年12月31日)前获得过引用,总被引频次7458次。核心他引率一直保持在90%的较高水平,核心即年指标基本保持在13%左右,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论文占比保持在80%左右。通过发文的关键词分布,发现热点研究主题为"生长",其次是"基因克隆",第3位是"凡纳滨对虾"。2013-2016年,本刊被引第一作者总人数为1463人,高被引论文分别属于渔业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渔业生态与环境、水产遗传育种、水产营养与饲料、渔业病害研究、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7个学科。此外,筛选出了20位高发文作者、20家高发文机构和20位高被引作者,为期刊提供了专家信息储备。通过对本刊文献计量分析,探究2013-2016年水产科学研究热点、核心作者和机构,可为期刊的发展提供支撑,并为科研人员了解学科发展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湿地遥感监测与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东北地区湿地的时空变迁特点,可为东北地区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分配湿地资源、制定东北地区湿地保护和利用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1975年MSS遥感图像、2013年CBERS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并根据所建立的遥感解译标志,在遥感图像中解译出东北地区湿地信息;引入马尔科夫转移矩阵、重心迁移、景观格局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东北地区湿地时空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近40年来东北地区湿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沼泽湿地面积减少24 769.9 km~2、河流湿地面积减少6 753 km~2、人工湿地面积增加22 017.4 km~2;非湿地与湿地各类型间转化明显,其中,沼泽湿地向非湿地、人工湿地转化显著,非湿地向沼泽湿地、人工湿地转化显著;湿地重心总体向南偏西方向迁移36.5 km,其中,人工湿地重心向北偏东方向迁移354.7 km、沼泽湿地重心向南偏西方向迁移261.4 km。景观格局分析显示,东北地区湿地总体向破碎化、多样化与不规则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滨海湿地中多溴联苯醚(PBDEs)污染及其对滨海湿地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对其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等仍有许多问题未厘清。从滨海湿地中PBDEs的种类和浓度、PBDEs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PBDEs分布与沉积物理化因子的关系、PBDEs生态风险评价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滨海湿地沉积物和生物体内中PBDEs种类和浓度,讨论了PBDEs在滨海湿地中的水平与垂向分布规律,探讨了滨海湿地沉积物理化因子对PBDEs分布的影响,归纳了滨海湿地中PBDEs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今后需进一步明确滨海湿地沉积物和生物体内的PBDEs同系物及富集浓度,加强滨海城市排污口附近区域的PBDEs归驱研究,解析滨海湿地沉积物理化因子(如铁、硫、氮等元素)与PBDEs的关系,加强PBDEs生态风险阈值和评价方法研究,为滨海湿地污染控制和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基于SCI论文的中国水产科研态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文献计量学、分类统计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以2002—2011年Web of Science发布的SCI论文原始数据作为统计源,对中国作者(不含台湾地区,下同)发表的SCI论文从核心作者及机构、期刊及学科分布、国际合作、作者机构合作网络以及热点研究领域5个方面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1年中国水产学科国际发文量及总被引次数呈快速增长态势。应用综合指数法进行核心指标排序,筛选出排名前70位的作者作为核心作者,对其发文和被引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学科领域以海淡水生物学和水产学为主,与环境科学和生态学、海洋学和生物技术有较多的交叉;研究热点分布在生态环境、养殖与饵料、种群遗传多样性、分子免疫机制、污水处理等方面;核心作者的研究主题与当前的热门主题词切合度较高。国内学者间的合作网络规模较大的是以麦康森等为主导的学术合作网络,其研究方向为水产养殖和营养生理;另一个是以宋林生等为主导的学术合作网络,其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海洋微生物及病害防治。国内机构合作方面,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导合作机构,其主要合作机构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国际合作方面,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水产科技合作次数最多,其次是与日本和澳大利亚。刊载中国水产学科论文最多的期刊是《AQUACULTURE》,发表于影响因子2~3区间的文章数量最多(1 761篇),发表文章的总平均影响因子高于该学科世界平均水平。本研究旨在为水产科研人员进行课题申报以及学术媒体进行专题策划与信息储备等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2年6-11月在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周边小流域的面源污染汇流区建设二级人工湿地生物净化系统,开展面源污水净化试验。试验区总面积4 657 m2,其中一级人工湿地面积2 844 m2、二级人工湿地面积1 813 m2。6-7月为试验区试运行时期,试验区未栽种水生植物和放养水生动物;8-11月为试验区运行时期,其中8-9月为水生植物净化期,10-11月为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净化期。8月初,一级人工湿地栽种鸢尾(Iris tectorum)、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二级人工湿地栽种美人蕉(Canna indica L)、香蒲、鸢尾和睡莲(Nymphaea alba);9月底在二级人工湿地中投放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1 747个、1.4个/m3,放养鲢(Hypophthalmichthy smolitrix)280尾、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80尾,规格80~120 g/尾,密度28.3 g/m3。结果表明,试验区对面源污水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的去除效果较好。试验区对总氮、总磷、氨氮、叶绿素、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8-9月分别为24.9%、42.6%、20.0%、21.4%和8.2%,10-11月分别为33.0%、45.2%、17.9%、34.3%和11.6%。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海水养殖尾水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其中,脱氮是人工湿地的主要任务之一。基质上栽培的植物和附着的微生物参与的氮循环是人工湿地生物脱氮的主要路径,植物和多种氮代谢菌群在人工湿地内部相互协同与制约,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氮代谢网络。海水养殖尾水的高盐度和低碳氮比(C/N)又决定了此类人工湿地独特的处理环境和生物脱氮机制。同时,人工湿地的供氧模式、水力负荷(HRT)、水力停留时间(HLR)等水力条件参数对脱氮效能也有很大影响,对这些指标进行调控和优化,可以提高湿地的整体脱氮性能。本文从海水人工湿地的构建、基质的选取、耐盐植物的筛选、氮循环相关微生物以及运行参数调控四个方面,对近年来海水养殖尾水人工湿地生物脱氮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为深入理解海水人工湿地脱氮机制和优化运行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