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平湖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东平湖水域环境生态概况东平湖(35°30′~36°20′N,116°00′~116°30′E)位于山东东平县境的西部,为一个小型、浅水型湖泊。该湖为黄河下游滞洪湖,分老湖与新湖,现湖面平均高程约38m,多年平均水深1~2m,总面积627 km^2,常年平均水面为124km^2,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根据2006~2007年的调查,东平湖含盐量平均为311.32~624.14mg/L,  相似文献   

2.
王毅 《河北渔业》2010,(4):19-20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池塘 利用锦州市淡水良种场3口面积1.33hm。的鱼池(12号-14号),壤土底质,底泥15cm,池深1.8~2.0m,平均水深1.2~1.5m。  相似文献   

3.
嘉祥县主要河道面积1153hm^2(1.73万亩),有3条大的河道,常年水深2m以上。近年来随着水体污染的逐渐减轻,通过对洙赵新河、赵王河和洙水河一些河段的调查,发现这些水体水深适合,水源充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长江口盐沼湿地优势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种间关系,采用插网调查,利用2019年5—10月的调查数据,基于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对长江口崇明东滩(31°27''N,121°56''E)和九段沙盐沼湿地(31°10''N,121°57''E)鱼类群落的优势种生态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春、夏、秋3个季节共采获10个优势种,其中鮻(Liza haematocheila)、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在3个季节中均为优势种。在10个优势种中,时间生态位宽度值变化范围为0.11~1.70,其中拉氏狼牙虾虎鱼时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值最小;空间生态位宽度值变化范围为0.57~1.53,其中棱鮻(Liza carinatus)空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小黄鱼值最小。长江口盐沼湿地鱼类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趋势。长江口盐沼湿地鱼类优势种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其中具重叠意义的鱼种对(species pairs)高达73.33%,具有显著重叠意义的鱼种对高达48.89%。结论认为,长江口盐沼湿地鱼类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具有相似性,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6-2018年4个季节的浙江南部近海黄鲫(Setipinna taty)的调查数据与水温、水深和盐度等水文数据构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探究黄鲫的适宜栖息地空间分布特征,预测最适宜栖息地分布。结果显示,黄鲫最适栖息水温为11.2~33.6℃,最适水深为19~46.6 m,最适盐度为27.8~33.2。通过交叉验证发现,基于几何平均模型(geometric mean model,GMM)拟合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精确度较高。最优模型预测结果显示,黄鲫的最适栖息地分布存在一定季节变化,全年HSI高值区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其次为冬季和秋季。春季适宜性较高的栖息地集中在28°N以南、121.5°E以西,夏季分布在27.5°N~28.5°N、122°E以东,秋季分布在27.5°N~29°N、122.5°E以西和27.5°N以南、121.33°E以西两个区域,冬季分布在122.5°E以西。黄鲫是浙江南部近海重要的渔业种类,本研究通过探索黄鲫的栖息地分布和变化,旨在为黄鲫资源的变化预测与养护策略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南海北部陆架区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季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头足类有28种,分隶于3目5科8属;优势种为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杜氏枪乌贼L.duvaucelii、中国枪乌贼L.chinensis;头足类渔获率区域分布自东向西递增,A断面最高(11.95kg·h^-1),E断面最低(7.20kg·h^-1);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平均渔获率为9.53kg·h^-1;头足类60~180m水域分布较多,并密集分布于100m左右水深处;其平均资源密度为127.10kg·km^-2。  相似文献   

7.
渤海斑海豹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是1986—1988年乘破冰船和飞机对渤海冰区斑海豹的分布调查结果。斑海豹在辽东湾的繁殖场位于40°00′N,120°50′—121°40′E至40°40′N,121°10′—121°50′E之间的流冰区内。为了调查渤海斑海豹Phoca largha的种群数量和资源分布,作者在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下,于1986年、1987年和1988年的1月至3月参加了海冰调查队,乘海军的破冰船在渤海共出海3个航次,乘海冰航空调查的飞机在辽东湾飞行1个航次,对斑海豹在渤海冰区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现将调查资料整理报道。  相似文献   

8.
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鱼卵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2005年5月,在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采用水平和垂直拖网两种方式进行了鱼卵调查,从南至北共设8个断面,范围为121°17′~121°55′E、32°00′~32°28′N。结果显示,第3~6断面(121°25′~121°36′E、32°08′~32°20′N)为鱼卵的密集区,密度最高的站位分别为2004年的7断面1站位(121°25′E、32°24′N)和2005年的5断面3站位(121°27′E、32°16′N)。主要的种类组成有多鳞鱚、鳀、斑鰶、远东拟沙丁鱼等。2004、2005年第一优势种均为多鳞鱚,2004年的第二、三位优势种分别为鳀和远东拟沙丁鱼,而2005年的第二位优势种则为斑鰶。  相似文献   

9.
2007年,我们利用莱阳市淡水养殖试验场.1、2号2个池塘进行了赤眼鳟成鱼养殖试验,池塘面积分别为2000m^2(3亩)和3333m^2(5亩),水深1.5~2m,池底淤泥20cm左右,进排水方便。2007年2月下旬排干池水,清整池塘,每667m^2用生石灰100kg进行消毒,消毒后进水,每667m^2施放经发酵的鸡粪基肥150kg。  相似文献   

10.
鱼塘两张,位于武呜县城厢镇东门,1号池为试验池,面积4亩,水深1.2m,实行科学养鱼,生态防病,进行生产性育种试验12号池面积1.7亩,水深1m,采用传统方法培育鱼种,作为对照池。  相似文献   

11.
东海区短鳄齿鱼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2005年东海区(26°30′~35°00′N、121°00′~127°00′E)渔业资源监测底拖网调查资料,结合广义相加模型(GAM)方法分析了东海区短鳄齿鱼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水深、水温、盐度与数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区短鳄齿鱼主要分布区域为:28°00′~30°00′N、123°00′~126°30′E;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以秋季(9月)最高,春季(4月)最低;短鳄齿鱼适宜水深、温度、盐度范围分别为70~110 m、17~23℃、34.3~35.2。结合东海海流分布特点,初步推断短鳄齿鱼为暖水性海洋小型鱼类,其生物量分布和季节变化受台湾暖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及时了解春季水生植物的实际生长情况和客观反映水深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分布的影响,2014年4月4日和21日对天津市蓟县于桥水库的水生植物进行初步调查。利用GPS定位和google地图,在于桥水库库区内均匀设置30个采样点,采集以样点为中心、周边1 m2内的菹草并称量鲜重,对各采样监测点的水深情况进行测量。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菹草的总体分布水深在1.5~5.0 m,2次调查时于桥水库水位分别为19.00 m和18.86 m,计算得出菹草的分布区域高程为13.5~17.5 m(大沽)。对库区菹草生物量进行调查并采用Surfer软件制作其分布等值图,结果显示,库区北岸除峰山南区域(24、27号点)以外,菹草生物量总体较南岸大;其中桃花寺一带(12号点)菹草生物量最大,为4.978 kg/m2;菹草生长受水深和光照影响较大,水深超过5 m的区域,光照强度和水温均不能达到菹草石芽萌发的条件。在一定水深范围内其生物量与水深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对菹草生物量(y)和水深值(x)进行回归分析,拟合方程为:y=0.2092x2-2.5191x+7.5095(R2=0.8941)。  相似文献   

13.
海洋环境对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场影响的GIS时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8年~2012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Thynnus)围网的渔获生产数据,并结合利用遥感信息技术手段同期获取的海表温度、次表层和温跃层温度、叶绿素等海洋环境数据,分析了围网主要捕获品种渔获量、资源丰度与渔场重心的时空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目前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获量分布在10°N~10°S、140°E-180°E,中心渔场经度重心集中在150°E~165°E,大体走向是由西向东;纬度重心在1°N~3°S,呈现先南后北的走向。渔场主要适温在28~32℃,最适海表温度为29~31℃,次表层50m,适温为26.84~29.47℃,100m适温为24.71~28.57℃,温跃层上界深度在54.09~121.49m,对应的海水温度为27.10—29.18℃;主要渔获产量集中在叶绿素质量浓度0.02~0.35mg·m-3内,叶绿素质量浓度处于0.04—0.18mg·m-3时渔获产量出现频次最高,为渔场的最适叶绿素质量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东海中南部外海银方头鱼资源状况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外海渔业资源是海洋捕捞业的发展方向。近几年来,外海银方头鱼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根据福建省闽东渔场指挥部于1993年4月—1994年10月组织外海底刺网作业渔船对26°10′—29°40′N、121°20′—125°50′E、水深85—145米海域的调查,分析了东海中南部外海银方头鱼资源状况,并阐述了资源开发前景及意见。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陆架区虾蛄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虾蛄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虾蛄类有15种,隶属于4科7属。虾蛄类可以分为3种生态类群:热带生态类群、热带亚热带生态类群和广温性生态类群,并以热带亚热带类群为主。依据Pinkas等(1971)提出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判定,优势种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猛虾姑Harpiosquilla harpax、长叉口虾蛄Oratosquilla nepa、棘突猛虾姑Harpiosquilla raphidea,它们属于虾蛄科和猛虾蛄科,其渔获率(1.86kg/h)占虾蛄类渔获率(1.90kg/h)的98.17%。经济虾蛄类为口虾蛄、黑斑口虾蛄、猛虾姑、长叉口虾蛄和装饰口虾蛄Oratosquilla ornata,它们属于虾蛄科和猛虾蛄科,其渔获率(1.84kg/h)占虾蛄类渔获率(1.90kg/h)的96.85%。虾蛄类平均生物量为42.18kg/km^2,经济虾蛄类平均生物量为40.85kg/km^2。虾蛄类的区域生物量分布:B断面最高(76.27kg/km^2),A断面最低(25.13kg/km^2);虾蛄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49.24kg/km^2),冬季最低(32.29kg/km^2)。虾蛄类的生物量分布与水深成负相关,密集分布于10~40m深的水域,尤以10m水深附近最多,达173.40kg/km^2,10m水深附近分布种类全属于经济种类。  相似文献   

16.
海阳市地处烟台市西南部,南濒黄海,地理坐标36°15′~37°10′N,120°50′~121°28′E。长岛县位于胶东、辽东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地理坐标为37°55′N,120°44′E。由于黄、渤海区在冬季水温相差3℃左右,长岛沿海渔村于冬季将扇贝苗种拉至海阳越冬养殖,次年春天拉回长岛,前后共6个月的时间,其中小苗生长4个月(1~2月因水温低,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17.
《河南水产》2010,(1):4-6
一、2009年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回顾 (一)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工作2009年,全省各级水产技术推广站251个,其中省站1个、市站18个、县级站121个、乡镇站111个。乡镇站中有94个是综合站。全省各级水产技术推广站编制1186人,实有人数1540人,其中技术人员986人。在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的94人。全省推广系统拥有实验示范基地104个.面积3231公顷。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美国红鱼生长(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血清中溶菌酶活性、血清总补体活性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5个不同维生素E水平(0.1、25.3、51.0、102.8和203.2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对美国红鱼进行为期56d的生长实验,每个水平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初始体重为151g左右的美国红鱼20尾。饲养实验在海水网箱(1.5m×1.0m×1.0m)中进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维生素E含量增加,美国红鱼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提高,美国红鱼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为102.8mg/kg;美国红鱼血清溶菌酶和血清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E的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并且维生素E的添加量达到最高值102.8和25.3mg/kg,随后变化不明显;美国红鱼血清SOD活性随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并且含量在102.8mg/kg达到最高值,随后显著下降。综上所述,美国红鱼维生素E的适宜添加量为102.8mg/kg。  相似文献   

19.
在对江苏近海海域好氧菌进行调查中,选择了ZD-B287(N119°35′E34°40′)和JC-H187(N121°53′E32°20′两个采样点,分别在春、夏、秋、冬进行了4次水样和底层表面泥层样品采集。以随机挑选的方法分离、纯化了395株海洋好氧细菌,运用16SrDNA基因序例进行鉴定。通过NCBI的BLAST检索系统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菌株的16SrDNA基因序列进行多序列匹配排列。得到13株可培养的好氧菌,分别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弧菌属(Vibrio)、红细菌属(Rhodobacter)、海杆菌属(Marinobacter)、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海洋单胞菌属(Marinomonas)、动性微菌属(Planomicrobium)、变形杆菌属(Proteus)、玫瑰杆菌属(Roseobacter)和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  相似文献   

20.
脊尾白虾、梭子蟹和缢蛏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池塘选择 池塘大小以0.67~1.33hm^2(10~20亩)左右为宜,形状为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底质以泥沙质为好(以泥为主)。池塘四周开挖宽3~5m,深1.5~2.0m的环沟,环沟内侧滩面设置盖网,中央滩面宽2~3m,滩面水深0.8~1.0m。进排水方便,水源充沛,水质无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