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水温(12±1) ℃和盐度24.3±0.61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及恢复投喂对鱼免幼鱼生长、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设置饥饿5、10、15 d及连续饥饿4个水平,并设正常投饵对照组,各组饥饿结束后马上恢复正常投饵,整个实验历时30 d,在实验前、饥饿结束时和实验结束时分别测定鱼免幼鱼全长、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鱼免幼鱼在饥饿状况下存活时间23 d.实验结束时,饥饿5 d和10 d处理组鱼免幼鱼全长和体重明显高于投喂对照组(P<0.05).在饥饿期间,连续饥饿组鱼免幼鱼的耗氧率先下降又上升;排氨率前期显著升高,5 d后达峰值,然后逐步下降;鱼免幼鱼的O ∶ N比值先下降,10 d后达谷值,然后不断升高,20 d后迅速升高到30.347.饥饿结束时,各饥饿组与投喂对照组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束时,鱼免幼鱼耗氧率除饥饿5 d和10 d组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排氨率除投喂对照组和饥饿15 d组差异不显著外,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饥饿结束时和实验结束时O ∶ N比值差异显著.可见,饥饿后恢复投喂的鱼免幼鱼具有补偿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16±1)℃、盐度27.6±0.5、pH值7.5~8.3条件下,将体重为(28.47±2.02)g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分别饥饿0(空白对照)、5、10、15和20d(分别记为T0、T5、T10、T15和T20)后再饱食投喂至40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刺参的耗氧率呈急速下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规律;排氨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氧氮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规律。饥饿结束时刺参的体重,除T5组外,其余各组均显著小于T0组(P0.05),且各自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耗氧率和排氨率与T0组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饥饿对刺参O/N比值的影响显著(P0.05),饥饿初期刺参O/N比值平均为10左右,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刺参O/N比值降为小于7。实验结束时,各饥饿组刺参的体重和特定生长率均小于T0组(P0.05),除T5组外,各组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未能恢复至T0组水平(P0.05)。可见,饥饿后恢复投喂的刺参不具有补偿生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盐度和碱度对澎泽鲫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测定了澎泽鲫(Carassius auratusvar.pengsesis)在不同氯化钠浓度和碱度下的耗氧率与排氨率,意图得出适宜澎泽鲫生长的盐碱度,为其在氯化物水型盐碱地池塘养殖研究提供能量学资料。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用鱼 试验所用澎泽鲫取自泰安市淡水水产研究所苗种培育厂。运回后在内铺厚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4.
盐度对大菱鲆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大菱鲆(Scophamusmaximus)幼鱼由盐度34向低盐(盐度28、23、18、12、6)以及向高盐(盐度40)适应过程中代谢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改变后,各突变组大菱鲆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逐渐升高趋势,随着盐度突变范围的增大,变化趋势更为明显。在突变后24h左右,各突变组大菱鲆幼鱼耗氧率出现高峰值,48h后恢复到突变前的水平,此时各实验组大菱鲆的耗氧率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在突变后9~15h排氨率出现高峰值,48h后各组大菱鲆幼鱼的排氨率恢复到突变前的水平,此时各实验组大菱鲆的排氨率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5.
温度与盐度对云龙石斑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饱食和饥饿状态下温度(24、27、30和33℃)、盐度(15、20、25、30和33)对云龙石斑鱼幼鱼(Epinephelus groupers)耗氧率(OCR)和排氨率(AER)的影响,采用密闭流水式呼吸实验方法对OCR和AER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饱食和饥饿状态下,温度、盐度对云龙石斑鱼幼鱼OCR和AER影响均显著(P0.05);当温度为24℃~33℃时,饱食状态下的OCR和AER分别比饥饿状态的提高30.29%~131.84%和131.82%~316.19%。饱食状态下,氧氮比(O∶N)、蛋白质供能比(PSR)、Q10(呼吸)、Q10(代泄)分别为12.54~20.18、27.74%~48.48%、1.21、1.60;而在饥饿状态下分别为25.77~35.90、19.49%~27.19%、1.87、3.41;当盐度为15~33时,饱食状态下OCR和AER分别比饥饿状态的提高100.41%~128.21%、182.19%~382.83%。饱食状态下,O∶N、PSR分别为13.32~20.72、39.47%~49.42%,而在饥饿状态下分别为29.18~30.98、22.59%~23.98%。研究表明,云龙石斑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27℃,最适生长盐度为30~33。  相似文献   

6.
体重和温度对方斑东风螺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规格和温度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areolata)耗氧率(O)和排氨率(N)的影响。实验所用方斑东风螺规格为壳高(3 147±0 115)~(6 862±0 237)cm,软体部分干重(2 0145±0 12)~(11 0636±0 36)g。结果表明:(1)个体大小、温度以及二者的综合效应均对其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 01)。在实验温度范围内(13~33℃),不同规格的方斑东风螺耗氧率的总平均值为1 413mg/(h·g),排氨率的总平均值为217 05μg/(h·g)。(2)在实验条件下,方斑东风螺的软体部分干重(W)与耗氧量(R)之间的回归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R=aWb,其中a的取值范围为0 9984~3 0128,平均值是1 7894;b值的范围为0 7692~0 8985,平均值为0 8430。在13~28℃温度范围内,不同规格的方斑东风螺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升高到33℃时,耗氧率反而下降。(3)实验温度下,W与排氨量(A)也可用幂函数方程A=cWd表示,c值的范围为277 4091~405 3933,平均值为326 6857;d值的范围是0 4519~0 8864,平均值是0 6683。随着温度的升高方斑东风螺的排氨率呈上升趋势。(4)实验证实,高温将进一步提高方斑东风螺蛋白质的代谢水平,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T)、W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O=-0 521-0 038W+0 050T、N=-152 640-10 581W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MS222在罗非鱼麻醉运输中应用的可能性,在密封式塑料袋中进行了罗非鱼幼鱼的模拟运输。分别用0 mg/L、10 mg/L、20 mg/L和30 mg/L MS222对广特超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进行处理,在处理0 h、1 h、3 h和7 h后测定各袋水中溶氧量和氨含量,以计算各时段的耗氧率、排氨率及氧氮比。试验结果表明,在7 h的模拟运输过程中,10 mg/L、20 mg/L和30 mg/L MS222可以分别降低罗非鱼的平均耗氧量10.0%、31.4%和40.5%,降低排氮率12.4%、37.8%和42.8%。因此,30 mg/L的MS222更适宜于广特超品系罗非鱼幼鱼运输。  相似文献   

8.
盐度和pH对缢蛏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分为壳长约4 0、5 0、6 0cm3组。通过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缢蛏在不同盐度和pH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度对缢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影响(F>F0.01),且缢蛏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随其个体的增大而变小;当盐度为6~30时,缢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呈1个峰值变化,在盐度22时均达到最大值。pH对缢蛏的耗氧率无显著影响(FF0.01),此时,缢蛏的排氨率出现1个峰值变化,当pH为8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为17.6±0.2℃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和恢复投喂对许氏平鲉幼鱼肝脏和肠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分4组,每组设3个平行,其中A组为对照组,即在实验过程中正常投喂;B组饥饿5d恢复投喂50d;C组饥饿10d,恢复投喂45d;D组饥饿15d,恢复投喂40d。实验结果表明,蛋白酶、胰蛋白酶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其活性下降明显,脂肪酶活性虽有下降趋势但不明显,而淀粉酶则在饥饿初期活性大幅度上升;恢复投喂后除了肠蛋白酶和肝胰蛋白酶外,其他消化酶活性均达到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温度对四角蛤蜊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设置了5个温度梯度(12、17、22、27和3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2℃到27℃的温度范围内,四角蛤蜊的耗氧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27℃时达到最大值。在试验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排氨率不断升高。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水温的关系分别符合三次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估细角螺苗种对低盐胁迫的耐受能力,将细角螺(Hemifusus ternatanus)幼螺养殖盐度自27逐渐降低至22、18和14,测定处理后不同时间细角螺幼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盐度27降至22后幼螺耗氧率先显著降低,在第二天升至对照组水平,此后略有波动但均与盐度27无显著差异;盐度降至18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盐度降至14,细角螺的耗氧率先有显著升高,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盐度从27降至22后,幼螺的排氨率在第一、第二天显著升高,其后逐渐降低,盐度自22降至18和14,排氨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盐度22处理后幼螺的氧氮比先降低后升高,盐度18和14处理组先升高后逐渐降低,说明低盐胁迫影响细角螺幼螺能量物质分解代谢的比率,胁迫条件下幼螺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要供能物质。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次低盐处理对幼螺呼吸排泄的影响较大,此后再逐渐降低盐度,幼螺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本实验结果可为细角螺养殖和放流前盐度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封闭流水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2、16、20、24、28、32℃)、盐度(5、10、15、20、25、30)和pH(7.2、7.7、8.2、8.7、9.2、9.7)对体质量(0.21±0.03)g的鲻(Mugil cephal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X)对鲻幼鱼耗氧率(Yo)和排氨率(YN)的影响显著,其两两间的相关关系可分别用一元二次方程Yo=-0.0256x2+0.2191X-0.1054(P<0.05)和YN=-0.0054X2+0.044 1X-0.0082(P<0.01)表示.随着温度的升高,鲻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在24℃时,耗氧率和排氨率都达到最大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盐度对鲻幼鱼耗氧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当盐度在5~30时,随着盐度的升高,耗氧率先下降再升高,然后再下降;排氨率则先升高后降低.经方差检验,盐度对鲻幼鱼排氨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式为YN=-0.0013X2+0.0027X+0.047(P<0.01).pH对鲻幼鱼耗氧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随着pH的升高,耗氧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Yo=-0.02583X2+0.198X+0.0775(P<0.01)表示;pH对鲻排氨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式为YN=-0.0032X2+0.0217X+0.003(P<0.01).温度和pH对鲻幼鱼窒息点的影响极显著(P<0.0),盐度对鲻幼鱼窒息点的影响显著(P<0.05),但对鲻的窒息时间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和响应曲面法,以影响能量代谢的2个重要环境因子(温度和盐度)为自变量,以耗氧率、排氨率与CO2排泄率为响应值,研究并探讨了温度(13~36℃)与盐度(0~20)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能量代谢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与盐度的一次效应、盐度的二次效应及其互作效应对耗氧率、排氨率与CO2排泄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的二次效应对耗氧率和CO2排泄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所考察因子与耗氧率、排氨率与CO2排泄率间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58 1、0.977 8和0.979 5(P<0.01),可用于预测。温度效应较盐度明显,盐度较低时,能量消耗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在等渗点附近,耗氧率、排氨率和CO2排泄率较高;盐度超过等渗点时,低温和高盐环境对幼鱼的能量代谢有抑制作用。氧氮比(O∶N)随盐度变化而变化,温度对其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与盐度分别为13~36℃与0~10时,罗非鱼幼鱼主要依靠蛋白质和脂肪氧化供能;盐度为20时,脂肪成为主要供能物质;本实验条件下呼吸商的均值为0.752。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解释温度与盐度对罗非鱼新陈代谢的影响,同时可以为研究环境因子对能量的时空分配模式的改变提供生物能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盐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盐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用虾体长(3.13±0.30) cm,体质量(1.82±0.21) g.25 ℃条件下,试验设置盐度0、2、4、6、8、10、12七个梯度.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盐度为2时,克氏原螯虾幼虾的耗氧率与排氨率最低,表明幼虾对盐度调节的等渗点约为2.随着盐度升高,幼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上升,Tukey HSD test发现,对照组、2、4、6盐度组的耗氧率、排氨率差异不明显.盐度超过0~6时,幼虾的耗氧率、排氨率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黄金鲈(Perca flavescen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水温(15、20、25和30℃)下,对体重(46.1±4.5)g黄金鲈(Perca flavescens)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黄金鲈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1);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指数方程拟合,其方程分别为:RO=0.0682 e0.0633t,R2=0.9879;RN=2.4593 e0.0904t,R2=0.9703;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氮比(O:N)逐渐降低;耗氧Q10值和排氨Q10值均在20~25℃之间最小。结果表明:在各温度水平下黄金鲈基础代谢消耗底物主要均以蛋白质为主,脂肪其次,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黄金鲈利用糖类和脂肪供能的比例逐渐下降,而蛋白质供能的比例逐渐增加。黄金鲈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黑鳍棘鲷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体重为240.9±27.1 g的黑鳍棘鲷在不同水温(10℃、15℃、20℃、25℃、30℃)条件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黑鳍棘鲷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当水温超过一定值后,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实验条件下,黑鳍棘鲷的耗氧率与温度的回归方程为Y=-0.489 7X2+27.39X-147.39;排氨率与温度的回归方程为Y=-0.009 3X2+0.508 2X-1.247;耗氧率的最大值为235.61μg/g.h(温度为28.0℃),排氨率的最大值为5.70μg/g.h(温度为27.3℃)。黑鳍棘鲷快速生长期的最适温度为25~28℃。  相似文献   

17.
以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态法研究了不同pH和盐度下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氧氮比(O∶N)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H为8.7试验组文蛤耗氧率、排氨率及排磷率显著高于6.7、7.7、9.7及10.7试验组(P0.05),pH为7.7和8.7试验组O∶N值显著高于6.7、9.7及10.7试验组(P0.05);pH在6.7~10.7范围内,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均随pH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H为8.7时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以及O∶N均为最大值,依次为5.46 mg·(g·h)-1、0.17 mg·(g·h)-1、0.19 mg·(g·h)~(-1)、27.17。盐度为20试验组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显著高于16、18、22及24试验组(P0.05);盐度在16~24范围内,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均随盐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盐度为20时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均为最大值,分别为5.66 mg·(g·h)~(-1)、0.20 mg·(g·h)~(-1)、0.30 mg·(g·h)~(-1)和27.40。本实验研究范围内,文蛤生长的最适pH在8.7左右,最适盐度在20左右,为文蛤的人工养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溶氧水平对黄颡鱼稚鱼摄食、生长及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28±0.5)℃循环水环境中设置4种溶氧水平,分别为2.92 mg/L(G1组)、4.71 mg/L(G2组)、6.77 mg/L(G3组)、9.68 mg/L(G4组),研究初始体重为(1.62±0.02)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稚鱼的生长、摄食及呼吸代谢规律。结果显示:G3组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均显著高于其它各试验组(P<0.05)。试验鱼的耗氧率、排氨率与溶氧水平无正相关性,G3组的耗氧率、排氨率始终显著高于其它三组。第6周测定发现:摄食后1~4 h内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现迅速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再缓慢下降,二者均在09∶00和21∶00出现高峰,G3组的耗氧率高峰值分别为0.345、0.331 mg/g.h,G3组的排氨率高峰值分别为24.194、17.770μg/g.h。结果表明:不同溶氧条件下,黄颡鱼稚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变化过程具有类似的特征,二者在能量代谢机制上相互关联;在6.77 mg/L的溶氧水平下,黄颡鱼稚鱼生长最快、呼吸代谢最为旺盛。  相似文献   

19.
赤眼鳟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封闭流水式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对不同温度(16℃、20℃、24℃、28℃)对体质量小规格(6.98±1.19)g和大规格(22.45±1.79)g的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幼鱼耗氧率、排氨率以及窒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X)对小规格和大规格赤眼鳟的耗氧率(Yo)和排氨率(YN)有显著性影响,其两两间的相关关系可分别用方程式:小规格赤眼鳟Y_o=0.012x-0.135(R~2=0.969),大规格赤眼鳟Y_o=0.007x-0.058(R~2=0.991);小规格赤眼鳟Y_N=0.001x-0.010(R~2=0.981),大规格赤眼鳟Y_N=0.001e~(0.085 x)(R~2=0.943)来表示。在16~28℃范围内赤眼鳟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显著上升。在16℃时赤眼鳟的排氨率要显著性的低于20~28℃,而在20~28℃之间赤眼鳟幼鱼的排氨率差异性不显著。耗氧率昼夜变化表明大、小规格赤眼鳟白天平均耗氧率高于夜间。16℃条件下,小规格和大规格赤眼鳟的窒息点最低分别为0.860和0.960mg/L,显著性低于20~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