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对虾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台湾和南海沿岸的广阔水域。我市从1998、1999、2001年连续三年进行了日本对虾增殖放流试验,取得了成功,2004年扩大了放流区域,增加了放流数量,从6月4日开始,共投放虾苗3226万尾,投资30万元,放流海域由原来的2个乡镇扩大到5个乡镇,利用滩涂面积1万亩。  相似文献   

2.
刺参浅海底播增殖,是针对一些适合刺参生长的海区,由于原来没有刺参或原有刺参资源已经遭到了破坏,为了恢复或增加海区刺参资源,而从外地移植亲参或苗种的一种仿自然、生态式的资源增殖模式。其增殖方式主要有2种:1)移植亲参;2)放流苗种。本试验选择的是放流苗种的增殖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报道在注入黄海的大洋河水系进行大麻哈鱼类移植放流试验。利用大麻哈鱼类回归母河川的生物学特性,采取移植放流方法,1985-1993年从日本移植大麻哈鱼、驼背大麻哈鱼、马苏大麻哈鱼、银大麻哈鱼发眼卵共683.9万粒,向大洋河放流稚鱼510.7万尾;在1987-1992年收集到回归大洋河的大麻哈鱼、马苏大麻哈鱼成鱼23尾。试验结果表明黄海北部水域具有大麻哈鱼类栖息、洄游的生态条件和大洋河开展增殖放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在胶州湾进行海蜇的增殖放流情况,调查统计显示,海蜇的回捕率达到2%,投入产出比为1:6.8,放流投资利润率520%,对渔业资源的恢复及渔业经济的增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简要回顾了我省海洋放流增殖历史的基础上,就本省当前放流增殖工作作了几点思考评述。内容有:种的选择(包括移植引进与人工繁育),放流技术(着重于放流海区、放流规格及放流种苗的健康与疾病管理)。并提出借鉴国外经验,重视自身经验,强调科研,加强管理。使放流增殖这一既有前途又有难度的事业,始终以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为目标,积极审慎,科学运筹,做深,做细,做实,做好。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起,兴城市已连续六年获得了近岸浅海人工放流日本对虾的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投入产出平均效益比为1:7。使参加人工放流增殖日本对虾的渔民每户年增收1万元-4万元。实践证明人工放流日本对虾具有投资少,养殖周期短,见  相似文献   

7.
李温林 《水产科学》1992,11(5):15-18
几年来、我国公鱼移植放流试验和推广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到1990年,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00余座水库、湖泊约400万亩水面进行了公鱼移植放流。其中约有200万亩水面已形成或初步形成渔业生产能力,1990年移植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资源管理型渔业将是新世纪海洋渔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专家认为海洋牧场则是海洋资源管理型渔业的主要方式之一。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刘舜斌先生概述海洋牧场的基本涵义: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内,建设适应水产资源生态的人工栖息场所,采用增殖放流和移植放流的方法将生物苗种经过中间育成或人工驯化后放流入海,  相似文献   

9.
王英华 《齐鲁渔业》2008,25(7):65-65
近日,潍坊市首次将15万尾半滑舌鳎放流渤海莱州湾,由此拉开了2008年该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的帷幕。据了解,今年该市计划投资1300万元,增殖放流中国对虾5000万尾,梭子蟹4000万只,鲢鳙4000万尾,半滑舌鳎15万尾,底播贝类1.2亿粒。  相似文献   

10.
齐晓光  马骞 《齐鲁渔业》2008,25(8):44-44
日本对虾的移植放流在辽西地区已体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回报率高,最高年份投入产出比达1:12。日本对虾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活动范围小,具有很强的潜沙陛,适宜生长在温度20~30℃、盐度23~32的沙泥底的浅水滩涂上,属浅海栖息虾类。实践证明日本对虾是浅海海域渔业资源增殖的首选品种,成本低,而且适宜个人投资。因为日本对虾移动范围小,只要环境适宜,放在哪里就生活在哪里,谁投资谁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