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文从池塘养殖鱼类越冬的生态环境入手,找出影响越冬成活率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安全越冬的规范操作技术。一、越冬池塘的生态环境1.鱼类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0~28℃,水温低于7℃时停止或很少摄食,冰封期鱼类基本停止摄食,生长停止。漫长的越冬期靠消耗体内营养物质而生存,鱼体体重一般会减少  相似文献   

2.
一、摄食越冬期间,冰下水温一般为1-4℃,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大多数养殖鱼类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草食性鱼类在越冬水体内有天然铒料条件下,可少量摄食,其肠管充塞度一般在2-3级,其他鲤科鱼类在越冬期间一般很少摄食,越冬期肠内含物多为有机碎屑、藻类、水草、底栖生物及泥沙等。有些肉食性鱼类仍然摄食,如鲶鱼、怀  相似文献   

3.
当秋季水温下降到5-10℃以下时,鱼类停止摄食或摄食量减少。在冬季结冰的情况下,鱼类根本不摄食,新陈代谢缓慢或停止生长。进入冬季如不加强管理,越冬鱼类会死亡,造成经济损失。一、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冬天水位下降,水量少、缺氧,池水清瘦,浮游生物量少。结冰水面透光性差,光合作用产生氧量不足,耗量大,造成缺氧死鱼。鱼类的规格小、体质差、肥满度不够,体内储存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少,不足以越冬期的消耗。另外,鱼种在拉网时受伤及鱼病会造成鱼类越冬死亡。越冬期间忽视越冬管理,也容易造成鱼类死亡。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在水温低于18℃时就会出现摄食减少、生长缓慢的现象;在水温低于15℃时就停止摄食;当水温低于12℃就会出现昏迷死亡。这种现象在养殖越冬南美自对虾的模式中十分普遍和严重。同时也出现了冬棚内水环境难于控制,虾疾病频发,生长速度过慢,甚至出现越冬养殖失败的情况。今年1月份来,我省出现罕见的持续低温,导致全省各地渔业遭受重大损失,受灾严重,但我县南美自对虾养殖总体保持健康生长方式,至今未发现受低温天气影响导致严重损失。在今这里介绍我县南美自对虾成功越冬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革胡子鯰属于热带养殖鱼类,不耐低温,当外界水温下降到8℃即停止摄食,而水温低于4℃即会停止活动,甚至死亡.革胡子鯰在两广地区普遍养殖,且有不断扩大之势,由于两广地处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终年气温较高,冬季最低气温基本都在4℃以上,而水温略高1℃-3℃,革胡子鯰也能自然越冬,但在有的特殊年份,冬季极端低温会在0℃以下,这时的水温就可能低至革胡子鯰的耐受极限,出现大批死亡,给生产造成毁灭的打击,影响到第二年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许多养殖户选择在冬季养鱼,但是在水产养殖越冬过程中,大多数养殖鱼类摄食减少,活动减少,新陈代谢减缓,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导致养殖鱼类在越冬期间鱼体虚弱,容易发生疾病甚至死亡。养殖户如果疏忽了冬季鱼类养殖管理,导致越冬鱼类死亡率上升,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在越冬期间增强鱼体体质,健康越冬呢?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北方地区越冬经常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但无论什么原因,都与鱼类的自身生理状况密切相关。 一、鱼类越冬期基本状况 在大庆地区,每年10月中、下旬,水温降至10℃左右时,池塘养殖鱼类停止饲喂,并且并入越冬池,直至翌年3—4月融冰。在此期间普通饲养的鱼类活动摄食、消化和代谢强度都显著减弱。减缓程度依种类、越冬条件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革胡子鲶属于热带养殖鱼类,不耐低温,当外界水温下降到8℃即停止摄食,而水温低于4℃即会停止活动,甚至死亡。革胡子鲶在两广地区普遍养殖.且有不断扩大之势,由于两广地处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终年气温较高,冬季最低气温基本都在4℃以上,而水温略高1℃~3℃,革胡子鲶也能自然越冬,但在有的特殊年份,冬季极端低温会在0℃以下,  相似文献   

9.
进入冬季以后,天气寒冷,鱼类便进入了越冬期。我国北方地区池塘养殖每年封冰期都在5个月左右,最大冰厚可达80 ̄100cm。由于在越冬期内鱼类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新陈代谢水平降低,抗病力明显下降,所以,鱼类养殖应当加强越冬期的管理,避免由于管理不善而引起的越冬鱼类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越冬池的选择和清整越冬池最好选择背风向阳不渗水的池塘,面积在1hm2左右为宜,靠近水源,底泥不超过20cm,保证越冬池冰下有效水深在1.5m左右。选好的池塘,每公顷用750 ̄1500kg生石灰或60 ̄70kg的漂白粉干法彻底清塘,晾晒3 ̄5d。如果原塘…  相似文献   

10.
张金宗 《齐鲁渔业》2008,25(11):38-39
进入10月后,气温逐渐降低,鱼类渐渐停止摄食,越冬期开始。鱼类在越冬期间,由于不摄食或在越冬前营养不良,体质极弱,容易在外界环境(如:温度、水质、氧气、底质等)突然变化和疾病的侵袭下,大批死亡,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肖良 《齐鲁渔业》2011,(11):38-38
秋冬交替季节,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活动和摄食。根据渔业科技入户指导和跟踪服务发现,养殖户担心池塘投饵多了不仅造成浪费,增加养殖成本,多投的饵料还会腐烂耗氧污染水质,影响鱼类正常越冬。不投饵,鱼体就会“掉膘”体质下降,且体弱的鱼类来年抗病能力差,不利于来年的养殖生产。因此,科学合理投饵不仅有利于鱼类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2.
<正>在鱼类养殖越冬过程中,由于冬季气温低、池塘水冷,大多数养殖鱼类摄食减少,活动减少,新陈代谢减缓,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这时如果养殖户疏忽了冬季鱼类养殖管理,那么很有可能养殖鱼类在越冬期间会体质虚弱,容易发生疾病甚至死亡。下面简单介绍几个注意事项。一、准备工作首先,要建好越冬池。池塘的淤泥厚10厘米以内,铲除杂草。先晒塘,再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每亩用150~200千克,再用生石灰干池清塘,每亩用  相似文献   

13.
金钟 《内陆水产》2006,31(2):13-13
长期以来,北方地区越冬鱼种能否顺利越冬、越冬后死亡率较高等问题一直困挠着养殖户。对此,笔者就北方地区养殖鱼类越冬技术作如下探讨。 1 越冬期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越冬鱼抗病力不强由于越冬期间长时间不摄食,或越冬前投喂低质饲料及已被病原感染的鱼,体质较差,极易被病原侵袭,造成疾病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14.
晚秋时节,当水温降至8℃以下时,鱼类基本停止摄食,此时鱼类即可井塘越冬。为了提供鱼类良好的越冬条件,降低鱼类越冬死亡率,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越冬池要做到“五个不宜”。一、淤泥不宜过多:越冬池淤泥最多应不超过20cm。淤泥过多,有机物分解时大量消耗水体中氧气.二氧  相似文献   

15.
秋末,当水温下降到7℃以下,大部分鱼类摄食量显著下降,冰封后有的鱼类潜入水底,进入休眠状态,这段时间称为鱼类的越冬期.在养殖生产中,为保证鱼类安全渡过越冬期,防止死亡或体质下降和亲鱼卵巢退化等,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水产养殖越冬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养殖鱼类摄食减少,活动减少,新陈代谢减缓,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导致养殖鱼类在越冬期间鱼体虚弱,容易发生疾病甚至死亡,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那么如何在越冬期间增强鱼体体质,快速恢复活力呢?必须查明原因,把握注意点,提前预防。一、越冬前准备充分首先,要建好越冬池。在11月中旬前准备好,最好是长方形,背风向阳,面积适中,水深3米左  相似文献   

17.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以下时,鱼类将很少或停止摄食,活动减弱,新陈代谢减缓,生长基本停滞,进入越冬时期。对于幼小的鱼种,这时要切实做好并塘越冬,以提高越冬鱼种的体质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本地塘角鱼不耐低温,当外界水温下降到8℃即停止摄食,而水温低于4℃即会停止活动。甚至死亡。本地塘角鱼在两广地区普遍养殖,且有不断扩大之势。由于两广地区处于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终年气温较高,冬季最低气温基本都在4℃以上,而水温略高1℃~3℃.本地塘角鱼也能自然越冬,但在有的特殊年份,冬季极端低温会在0℃以下,这时的水温就可能低至本地塘角鱼的耐受极限,出现大批死亡,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影响到第2年的正常生产。因此,如何保证本地塘角鱼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9.
正鱼类越冬是淡水养殖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鱼类越冬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当年的经济效益。但多年来许多养殖户把越冬中死鱼的原因都统归为缺氧造成的,所以在管理上多以增氧措施为主,很少注重鱼病的防治。冬季水温较低,鱼类活动减少,基本不摄食。同时适宜低温的致病菌大量繁殖,而这个时期鱼类基本上是密集活动,致病菌较易传播,鱼类得病后感染快。多年来造成越冬鱼大批死亡的原因有许多是鱼病的流行所致,对养殖生产影响较大。所以鱼类越冬管理中,不但要重视溶氧的变化,也应注重鱼病防治。  相似文献   

20.
熊炎成 《内陆水产》2004,29(12):17-18
传统养殖理论认为,冬季水温较低,鱼类新陈代谢活动缓慢,停止摄食,对水质要求不高,不需要施用石灰和磷肥为水体补充钙、磷。其实不然。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提高水体的钙、磷含量,更有利于改善水质条件和鱼类生理代谢状况。既可增强鱼体抗寒能力,提高越冬存活率,又能保持越冬前的正常生理指标,在开春后充分发挥生长潜力.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