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狮泉河鱼道设计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狮泉河水电站是西藏狮泉河流域梯级开发的第一座水电站,对水域生境和鱼类资源的影响巨大。为了缓解水利工程对鱼类资源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对狮泉河水电站参数、水电站阻隔鱼类资源的初步分析,提出了狮泉河应修建鱼道来保护鱼类的方案。作者就狮泉河鱼道的过鱼对象、类型、主要结构设计特点等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与鱼道设计相关的鱼类游泳行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鱼类生境遭受破坏,渔业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修建鱼道等过鱼设施已成为减缓水利工程建设所致不利影响的重要举措。纵观世界各国,早期的鱼道建设往往因为缺乏对鱼类的了解而最终成为摆设。我国的鱼道建设起步晚,其再度兴起需要更可靠的生物学信息。鱼类的游泳能力及行为关系着鱼道设计的各个方面,决定着设计的成败。文章针对鱼道设计,综述了国内外几十年来鱼类游泳行为的研究成果。鱼类的游泳速度可分为三类,即持续游泳速度,耐久游泳速度和突进游泳速度,其中与鱼道设计密切相关的是后两者。影响鱼类游泳速度的因素既有生物个体因素也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摆尾频率、体长、疲劳时间、温度及耗氧量等。文章最后简述了鱼类行为学在鱼道设计中的应用。我国针对过鱼设施建设的鱼类行为学研究极少,总结国外的研究方法和经验成果可为我国的过鱼设施建设提供生物学基础,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鱼道是解决拦河筑坝阻隔鱼类洄游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满足兴建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后洄游鱼类上溯的要求,保护赣江水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减缓工程对鱼类种群遗传交流的影响,针对峡江水利枢纽实际情况制定了鱼道过鱼方式。鱼道采用垂直竖缝式结构设计,由上游鱼道(出口段)、坝体过鱼孔口、下游主、副鱼道(进口段)、集鱼系统及连接段组成,设计主要过鱼季节为4—7月,流速0.7~1.2 m/s。采用仪器监测与人工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峡江鱼道过鱼效果进行了初步监测。监测结果显示:2017年监测到过鱼总数67.8万尾,其中上行占41.67%;期间共监测到22种鱼类,共计4目、7科、18属,以小型鱼类为主,如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不同季节过鱼数量不同,其中以二季度最多,占总数49.17%,过鱼数量以7月最多;过鱼数量昼夜差别大,以上午10:00至下午16:00是过鱼数量最多;与国内其他鱼道相比,峡江鱼道过鱼数量较多,过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连江西牛鱼道运行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鱼道建设被认为是有效缓解水坝阻隔鱼类洄游的重要方法之一,而鱼道效果监测是评价其功能的重要环节。连江西牛鱼道是广东省第一座建立在水坝主体上的过鱼通道,为了解其运行效果,采用张网法和截堵法,2012年3-8月共6次对西牛鱼道的过鱼效果进行监测。研究表明,西牛鱼道共监测到鱼类3目、8科、30属、38种,以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乐山小鳔鮈(Microphysogobio kiatingensis)、子陵吻鰕虎(Rhinogobit giurinus)等小型鱼类为优势类群。进入鱼道的鱼类呈现昼夜差异,上午集鱼效果要显著优于其他时间段;不同季节集鱼的种类和数量呈现较大差别,3-8月集鱼数量逐渐减少,集鱼种类数以5月最多。与国内外其他鱼道的过鱼效果比较,西牛鱼道能较好地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5.
长江葛洲坝工程是我国万里长江上兴建的第一座水利枢纽。它的兴建将对长江的水生生态系带来哪些影响?是否需要在工程上修建过鱼设施?这是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国内有些报刊已刊登了有关论述,本文也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与大家相互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检验流溪河水厂坝建立的丹尼尔式鱼道试点工程效果,在2015-2016年鱼道主要过鱼时段4-10月,利用张网法逐日监测。结果显示,鱼道取样共采集鱼类906尾,隶属于3目、8科、32属、34种,体长范围5~74cm,优势种为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us)(数量比51.10%)、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16.23%)、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8.17%)、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6.73%)、东方墨头鱼(Garra orientalis)(1.55%),以定居型鱼类为主,未见河口洄游性鱼类。水温与上游水位是影响鱼类种类时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聚类分析表明,6月过鱼群体的种类和数量独成一类,与其他月份鱼类群体最不相似。虽然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5月和6月分别为2.068和1.719,但总体偏低(1.451±0.535),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差别较小,表明不同鱼类对鱼道入口的感应存在种间差异,推测是由工程全段翻滚闸门下泄水流导致鱼道入口不易发现所致。研究表明,丹尼尔式鱼道试点工程效果较好,为该河段的绝大部分鱼类提供了上溯通道,对流溪河构建整体过鱼设施体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流溪河生态系统的健康与恢复。  相似文献   

7.
常规鱼道的研究和设计大多侧重于其内部结构和水流条件等方面,对鱼道进口位置布置及结构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往往存在鱼类发现并进入鱼道较为困难的情况。通过建立鱼道进口设计的生态水力学指标,提出了某项目集诱鱼进口所需要满足的流速范围为0.47~1.30 m/s,将鱼类游泳能力与鱼道进口流态指标相结合,用标准三维κ-ε模型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以往鱼道进口位置的选择原则进行了验证,提出了一种可控流量、流速的新型诱鱼补水装置,对鱼道进口结构进行优化。该诱鱼补水装置利用局部水流落差,上游发电下泄水流进行诱鱼补水,避免采用自库区压力管道引水而产生的消能问题,降低了鱼道运行的成本;同时降低机组满发或发电流量较高时河段内的流速,可达到灵活调控诱鱼水流进而诱导鱼类进入鱼道完成洄游的效果,最终完成鱼道进口的优化,提高过鱼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过鱼设施现状分析及鱼道适宜性管理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电开发对于洄游性鱼类产生的负面影响最为直接,阻碍了其繁殖、索饵以及越冬等生命行为。在调查的25个水电项目中,有17个采取了鱼类保护措施,其中采取增殖放流措施的占82.4%,仅有1个项目修建了鱼道。介绍了“莱茵河-2000计划”和哥伦比亚河鱼道建设及运行效果。鱼道不单纯是洄游性鱼类的通道,更是实现大坝上下游物质与能量循环的生态廊道。国内开展鱼道适应性管理的关键问题是:建立鱼道长效运行与保障机制,对鱼道过鱼进行长效监测以及研究鱼道过鱼效果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疆某枢纽工程鱼道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某枢纽工程为低水头拦河建筑物,位于河流平原区,两岸地形平坦开阔。11月-翌年3月,泄洪闸全部开启,河道基本为自然状态,鱼类可以自由通过;4-10月,部分泄洪闸关闭,是本工程的过鱼季节。过鱼对象主要是新疆裸重唇鱼等需要短距离迁徙的裂鳆鱼类,兼顾草鱼、鲢等经济鱼类。综合考虑诱鱼能力、过鱼能力、鱼类适应程度、建造成本和运行维护等因素,其过鱼设施经过比选后选定为仿自然通道型鱼道。介绍了该工程仿自然通道型鱼道的论证与设计过程,为低水头拦河建筑物的过鱼设施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鱼道作为能够有效联通闸、坝上下游水流,为鱼类提供上溯、下行通道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被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鱼类保护的重要措施采用,但由于认识、经费、运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其过鱼效果及发挥的作用难以被肯定。本文在综述国内外鱼道运行管理体制现状基础上,以洣水洋塘鱼道为例,分析总结了该鱼道兴衰历程,提出我国鱼道运行管理应提升对过鱼设施建设必要性的认知度、捋顺管理机制体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与建议,力求能够为鱼道这项鱼类保护措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