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绒螯蟹三个种群形态判别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莱茵河野生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三个种群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判别研究。可数性状分析的结果表明,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莱茵河野生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三个种群,两两之间差异极显著。聚类分析的结果,把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和莱茵河野生中华绒螯蟹划为一组,日本绒螯蟹为另一组。判别分析建立起三者的判别函数,雌雄蟹判别的正确率分别为83.1%、91.9%。  相似文献   

2.
长江_辽河_瓯江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形态判别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加武 《水产学报》1997,21(3):269-274
为比较不同水系中华绒兀自蟹种群的形态特点,建立了判别中华绒螯蟹水系来源的方法,以辽河、长江、瓯江中华绒螯蟹成蟹的三个各群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代表其形态特征的24个度量性状,处理后得48个形态特征参数;然后用判别的方法筛了其中能提供附加信息的6个参数,并建立了Bayes判别函数;最后对判别进行拟合,拟合概率雄蟹为92.39%,雌蟹为89.37%。用逐步判别的方法对中华绒螯蟹的不同种群进行比较并判别其水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种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我国在中华绒螯蟹形态学、养殖性能、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种质研究的主要成果 ,归纳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形态、细胞、生化、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在形态学研究方面 ,运用形态多元分析 ,建立不同种群绒螯蟹从幼蟹到成蟹的量化判别函数 ;在生化遗传和分子遗传研究方面 ,找到中华绒螯蟹区别于其他绒螯蟹的生化遗传标记和分子遗传标记 ,以及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由南到北的分子遗传渐变标记 ;在养殖性能方面 ,阐明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幼蟹和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 (包括蜕壳、生长、性腺发育、性成熟及生殖洄游等 )差异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图们江水系绒螯蟹的形态差异与遗传混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图们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种群现状,以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为研究材料,将我国黄河和辽河水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及日本本土的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作为参照对象,应用三种形态多元分析方法与STRUCTURE聚类分析方法,对它们的32个外部形态性状进行分析。判别分析显示,图们江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低(83.30%);主成分分析显示图们江群体的12个差异最大的表型性状均位于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之间,呈现为中间类型;传统聚类显示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形态差异最小;STRUCTURE聚类显示,图们江有60%的个体聚入日本绒螯蟹群体,而只有10%的个体聚入中华绒螯蟹群体,其余30%个体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中间类型。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分布的重叠区与混杂区,但其形态偏向日本绒螯蟹。  相似文献   

5.
《科学养鱼》2005,(1):40-41
经过近两年的精心培育和严格筛选,2.5万只中华绒螯蟹亲蟹目前被放归长江口,以补充长江口地区濒临衰竭的中华绒螯蟹种群资源,修复长江口遭受严重破坏的水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三水系中华绒螯蟹幼蟹形态判别程序的建立和使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李勇 《水产学报》2001,25(2):120-126
以中华绒螯蟹幼蟹为研究对象,每只幼蟹分别测量30个形态性状参数,用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两种方法进行综合处理和比较分析。(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瓯江幼蟹形态相近,而辽河幼蟹与上述两者的形态差异较大;(2)用逐步判别筛选出的14个形态参数的判别分析表明:三个种群间的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判别准确率为81.4%-88.4%(P1)和82.5%-91.4%(P2),判别效果依次为辽河蟹>瓯江蟹<长江蟹,平均拟合概率为85.5%;(3)进一步用上述14个形态参数中对判分析贡献较大的9个形态参数作判别分析,构建了种群判别公式,平均拟合概率虽降至80.4%,但可减少测定和计算工作量的36%,比较实用。  相似文献   

7.
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种群的生长特征,为更好地实施增殖放流提供参考。2016年5、8、9及11月,采用定制网捕获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634只,运用FiSAT Ⅱ软件相关模块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死亡参数、生长特性、种群补充模式进行研究。样本甲壳宽16~73mm,体重5.8~175.3g;中华绒螯蟹生长参数,雌性为k=1.90、L∞=69.30mm、t0=-0.091,雄性为k=1.80、L∞=69.30mm、t0=-0.098;经变换甲壳宽渔获曲线法(Length-Converted Catch Curve)及刀刃式选择假设模型(Knife-Edge)估算中华绒螯蟹总死亡系数为4.51、自然死亡系数为1.50、捕捞死亡系数为3.01、资源开发利用率0.67;黄河口中华绒螯蟹大约在4-5月初孵出大眼幼体,经过生长发育,其最大甲壳宽可以在第3年达到70mm以上;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周期较短,成熟个体较小;种群补充模式分析表明,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种群补充单峰值出现在8、9、10月,此时间段与山东省所施行的禁渔期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各地掀起了人工养殖河蟹的热潮,长江水系蟹种因具有其它蟹种无可比拟的生长优势而成为广大养殖户的首选。一些初次养殖河蟹的养殖户,因蟹苗市场真假混杂、鱼目混珠而没有选购到正宗优质蟹种,遭受到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正确引导河蟹的人工养殖,本文就河蟹种质的外观鉴别方法作一介绍。 河蟹又叫螃蟹、毛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该属除中华绒螯蟹外,还有日本绒螯蟹、直额线螯蟹和狭额绒螯蟹三个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分布较广,因栖息生态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四个种群,即长江水系种群、辽河水系种群、瓯江水系种群和闽江水系种群。适于人工养殖的中华绒螯蟹种是指规格在2g以上一秋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统称。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的中华绒螯蟹养殖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产品质量安全,设计了基于Web的中华绒螯蟹养殖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通过分析中华绒鳌蟹养殖过程中的危害,结合无公害中华绒螯蟹养殖HACCP质量管理体系,确定了中华绒螯蟹养殖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的5个关键监控点和监控措施;依据EAN/UCC标识系统,设计出可追溯二维码标签,并应用ActiveX控件技术实现了客户端标签打印功能;采用B/S模式结构体系,建立了基于Web的中华绒螯蟹养殖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为中华绒螯蟹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提供良好的管理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0.
长江水系3个湖泊中华绒蟹形态及元素“指纹”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江苏省长江水系3个不同湖泊(太湖、石臼湖和固城湖)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元素"指纹"特征的比较研究。基于16个组形态数据的框架测量及相应的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太湖、石臼湖和固城湖产中华绒螯蟹3群体之间在形态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0%、90%和80%,但其差异程度尚未达到能够有效区分3个群体的水平。统一使用中华绒螯蟹第三步足作为标准试样,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定了其中21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其中Cr、Co、As、Se、Cd、Pb、Tl、Ag、Mo、Ni未检出。与形态判别结果不同的是,3湖泊产中华绒螯蟹第三步足元素含量和分布的总体差异极为显著,太湖、石臼湖和固城湖产中华绒螯蟹的判别准确率分别高达100%、80%和100%。这表明本研究所尝试的中华绒螯蟹第三步足元素"指纹"分析判别方法具有有效区别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形态差异的地标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朝臣  姜涛  骆仁军  陈修报  刘洪波  杨健 《水产学报》2017,41(12):1896-1907
为了解长江水系的太湖、洪泽湖、高宝湖、长荡湖、阳澄湖以及巴城、兴化"泓膏"养殖水域和长江口崇明自然水域等知名产区产中华绒螯蟹形态上的差异,首次运用地标点法研究其形态的产地差异性。背甲以及腹甲的形态使用地标点法进行分析,经图像处理后提取地标点坐标,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以及判别分析,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将其形态变异矢量可视化。结果显示,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提取了许多Ⅱ型地标点,其贡献率为82.637%~97.698%,作用较大,解释了主要形态变异。特别是相对扭曲主成分的判别分析对雄性以及雌性蟹背甲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研究表明,不同产地养殖环境可以导致中华绒螯蟹的形态出现差异;而以背甲为对象的形态地标点法分析应该可以作为判别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核心群体、苏南养殖群体、苏北养殖群体、长江野生群体和洪泽湖野生群体中选择大规格亲蟹,规模化构建ES-P2017家系,成功定向构建全同胞家系96个,家系构建成功率96.00%,选择56个发育良好的家系进行育苗,最终获得40个家系大眼幼体。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分析不同水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可食率和滋味差异,以期为挖掘消费者不同偏好性的内在原因提供参考.选取阳澄湖、固城湖、太湖和兴化大闸蟹为研究对象,测定可食率、整体滋味轮廓、滋味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太湖蟹可食率最高,雄蟹为(33.08±0.31)%,雌蟹为(37.65±1.09)%;在整体...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三个湖泊中华绒螯蟹生长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长江中游的牛山湖、武湖和东汤逊湖三个典型的河蟹养殖湖区作为研究地点,从2009年2月起逐月调查湖泊放流河蟹体重和壳宽的生长变化,并同时记录投喂管理情况和收集试验湖区的水化特征及底栖生物资源状况。调查发现,河蟹在4、5、6月特定生长率最大,此时为河蟹生长的高峰期。在三个湖区间,生长有显著性差异,在收获季节,武湖河蟹的平均壳宽和体重均显著性大于另外两个湖区(P<0.05),牛山湖和东汤逊湖之间则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这种情形可能主要与为湖泊的天然饵料资源的种类和丰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在北美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并分析了中华绒螯蟹侵移北美洲的过程以及目前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6.
蟹类精子计数对其冷冻保存及种群生殖能力的探究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计数蟹类精子数量的速度,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蟹类精子密度的方法。比较了两种蟹类在不同波长(380nm、520nm、760nm)下吸光度(A)与精子密度(C)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20nm波段下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精子密度和吸光度之间也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是:A=0.058×C(R2=0.9928);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吸光度与精子密度呈线性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是:A=0.061×C(R2=0.9892)。统计检验表明,使用该方法测定蟹类精子数目,是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方法,可以加速蟹类精子计数速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了分布于我国大陆沿海 6个主要水系的两种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 )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结果发现 ,(1)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不显著 ,四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 =0 .0 0 0 6~ 0 .0 0 53,属种内群体间差异。 (2 )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也不显著 ,两个群体间遗传距离D=0 .0 0 0 7,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 (3)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与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在SOD同工酶表型上有明显差异 ,SOD - 2位点仅在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中表达 ,而SOD - 4位点仅在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中表达 ,这些可作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群体区分的生化遗传标志。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同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大 ,D =0 .0 72 1~ 0 .0 74 7。 (4 )聚类分析表明 ,在我国大陆沿海水系分布的绒螯蟹可分为两大类群 ,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水系的绒螯蟹属北方类群 ,即中华绒螯蟹 ;珠江和南流江的绒螯蟹属南方类群 ,即日本绒螯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