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贡湖水源地水体营养状态评价及富营养化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2009年对太湖贡湖水源地金墅港、田鸡港、龙塘港等3条主要河道的水质及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季节性野外调查,并对该区3月和6月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水质调查结果表明,贡湖水源地河流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较大,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全年TN平均浓度为3.094mg/L,TP平均浓度为0.112mg/L。以叶绿素a、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为主,并结合浮游植物指标,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不同季节水质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春季(3月)和夏季(6月)水源地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春季达到中度富营养化[LTI(Σ)=64.113],秋冬季节水源地水质为中营养[LTI(Σ)=53.526]。浮游植物调查结果显示,6月浮游植物总密度显著高于3月,6月和3月分别为306.1×104和165.9×104个/L,以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大型水生植物调查结果显示,3月和12月水生植物种类和生物量均较少,几乎没有大型水生植物,仅春季龙塘港有少量芦苇出现;6月水生植物增多,3条河道凤眼莲和芦苇均有较高生物量,金墅港的菊花草最多,其盖度达到90%,其次有紫萍、金鱼藻和穗状狐尾藻等,龙塘港和田鸡港苦草和漂浮植物(如紫萍和槐叶萍等)生物量较大;9月3条河道的菊花草、金鱼藻、紫萍、凤眼莲和芦苇都有较高生物量,而苦草生物量下降。结合调查结果和水源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水生动物控藻技术,水生植物水质净化与抑藻技术以及集成修复技术等防治水环境恶化的生态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2.
2008年5至2010年4月对珠江广州段中大码头和鱼珠码头的环境理化因子、可培养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以及浮游植物进行了为期2年的逐月调查。调查期间,2站点总氮平均浓度分别为(7.02±4.18)mg/L和(8.03±5.02)mg/L,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47±0.29)mg/L和(0.50±0.27)m...  相似文献   

3.
汉丰湖富营养化综合评价与水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2、2013年季节性监测了汉丰湖水体理化指标,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采用沃伦威德尔模型(Vollenweider)和狄龙模型(Dillon)计算了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汉丰湖水质总体处于地表水Ⅱ类~Ⅳ类标准,TN 0.76~2.24 mg/L、平均1.41 mg/L,NH3-N 0.17~0.95 mg/L、平均0.41 mg/L,TP 0.010~0.106 mg/L、平均0.069 mg/L,CODMn2.34~14.60 mg/L、平均4.22 mg/L。东河区域水质优于小江干流、南河区域,秋季污染程度最轻;汉丰湖水体营养状态介于中营养到轻度富营养型,其中南河区域的营养程度相对较高;从单个评价因子看,总氮的营养状态最高,持续处于轻度、中度至重度富营养状态。汉丰湖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水环境容量分别为37 335、109.1和1 643.84 t/a,为达到汉丰湖水功能区划Ⅱ类水的管理目标,总氮、总磷削减率分别为38%和56%。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确定水体营养程度,于2012年5、7、8、9、11月对于桥水库浮游植物及相关水质因子进行调查分析,运用水质指标、生物指标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同时应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7门、123种(属),其中绿藻种类最多,为64种,占总数的52.0%。优势种以蓝藻和绿藻为主,分别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衣藻属(Chlamydomonas sp.)和单角盘星藻(Pediastrum simplex)。浮游植物丰度为369.75×104~4636.64×104个/L,平均值为1353.00×104个/L;生物量为1.12~13.58 mg/L,平均值为4.61 mg/L。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明显,其种数、丰度、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序结果均显示,夏季汛期(7、8、9月)>秋季(11月)>春季(5月)。水质指标、生物指标及TLI(∑)评价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水质处于中-富营养状态,且夏季汛期富营养化程度整体高于春季和秋季。RDA结果显示,pH、悬浮物、水温、氨氮和总磷是影响丰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pH与蓝藻丰度相关性较大,而总磷是绿藻丰度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的水质现状,于2021年对4个湖区7个站位进行了周年调查,并采用单因子分析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水体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分别为0.166±0.015mg/L和0.050±0.009mg/L,总氮、总磷和CODMn浓度分别为1.767±0.191mg/L、0.053±0.005mg/L和10.58±0.46mg/L并分别超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76.69%、6.76%和76.41%;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介于46.78~66.16,南四湖总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但部分水域仍存在较重的富营养化问题。伴随南水北调东线的常态化调水及多种水质涵养措施的实施,南四湖水体的富营养状况有所转好,但在部分季节的部分区域仍存在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6.
仙女湖网箱取缔后,"江西碳汇渔业"课题组对其水质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进行水温、pH值,透明度、总氮、总磷等理化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水质比以往有所好转,总氮、总磷指标达到Ⅱ类水标准。总氮的范围在0.012-1.145mg/L,平均值为0.266mg/L;总磷集中变化在0.001-0.01mg/L,平均值0.004mg/L。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乌溪江水库主要水质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究其营养化程度的变化趋势,2019-2020年,对丽水市乌溪江水库的7个采样点(S1-S7)的水温、pH、总氮、总磷、叶绿素a等理化因子进行了监测。分析对比了综合营养指数和理化因子等关键指标在不同时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乌溪江水库的营养盐浓度呈现出春夏高秋冬低、从上游(S1)至下游(S7)逐渐下降的趋势,平均综合营养指数也从47.1(S1)下降到32.5(S7),整体上属于中营养化水库。总磷浓度在0.002-0.040mg/L间,平均值为0.012mg/L;总氮浓度在0.412-2.826mg/L间,氮的主要赋存形式为硝酸盐。叶绿素a含量均值为3.77 ug/L,河流区的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下游的过渡区和湖泊区。分析表明:汛期地表径流带来的富营养化压力最大,同时也是氮磷等外源性营养盐输入水体的主要途径;WD、pH、TP和叶绿素a含量中等程度相关,水库生态系统具备很强的净化能力。但近年来富营养化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8.
淀山湖是黄浦江上游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生态涵养区。为评估淀山湖水生态健康状况,本文依据2013年、2016年、2019年和2022年的6月和9月生态调查资料,研究了淀山湖夏初、秋初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点。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80属169种,其中绿藻门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硅藻门、蓝藻门和裸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金藻门种类数较少。在数量上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的优势最明显,其中铜绿微囊藻是引起淀山湖水华的主要物种,且易在9月湖区的西南方引起蓝藻水华。6月和9月浮游植物密度变动范围分别为1.69~3.08×106 cells/L和1.31~128.67×106 cells/L,6月在湖区东北方的平均密度最高,9月在湖区西南方的平均密度最高。水华暴发年份(2016年和2019年)9月平均密度明显高于同年6月,水华未暴发年份(2013年和2022年)9月平均密度则低于同年6月。采用冗余分析(RDA)法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水温、溶解氧、透明度、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是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且水华暴发年份与水华未暴发年份水温、溶解氧、透明度、总磷和总氮等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磷营养限制,其物种数量、密度及优势种主要受水温影响。采用不同指数法评价水质,发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对淀山湖蓝藻水华的指示比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更灵敏。根据湖区出现的主要优势种均为富营养水体指示物种,以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值,可以判断淀山湖夏秋季水体总体上处于轻-中度富营养化水平,且呈轻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9.
珠江广州河段微生物和浮游植物群落与水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至2010年4月对珠江广州段中大码头和鱼珠码头的环境理化因子、可培养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以及浮游植物进行了为期2年的逐月调查。调查期间,2站点总氮平均浓度分别为(7.02±4.18)mg/L和(8.03±5.02)mg/L,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47±0.29)mg/L和(0.50±0.27)mg/L;可培养细菌总数丰度为103~105个/mL,大肠菌群及粪大肠菌群丰度均在102~103个/mL范围内;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1.50~13.17)×106个/L,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要优势类群。浮游植物最高细胞密度出现在秋季,最低出现在夏季。2站点粪大肠菌群丰度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有机污染严重。以浮游植物作为评价指标,珠江广州段为富营养化水体,需加大对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亚热带河流型水库蓄水后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其进行了20次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分水江水库总氮浓度较高平均值大于2mg/L,氮污染严重,磷污染较轻,水质总体评价较差。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密度范围在0.07×105 ~16831×105ind./L,群落组成以硅藻、隐藻和绿藻为主,在丰度上水库浮游植物主要以富营养指示种为主。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而有不同,春季以直链藻(Melosira)、实球藻(Pandorina)、盘星藻(Pediastrum)为优势类群,夏季以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Anabaena)、脆杆藻(Fragilaria)为优势类群,秋冬季以小环藻(Cyclotella)、针杆藻(Synedra)、蓝隐藻(Chroomonas)为主。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叶绿素a与降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水文特征变化的影响较大,这也间接说明分水江水库受面源污染比较严重。浮游植物与理化因子也有较强的相关性,特别是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均与浮游植物呈显著正相关,但是总氮浓度较高且与浮游植物不相关,说明氮元素不是水库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1.
白洋淀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底栖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当水体受到污染时,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将会发生改变。为了解白洋淀的底栖动物组成及水质状况,作者于2006年12月、2007年3月至11月对白洋淀9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共鉴定出底栖动物23种,其中软体动物17种,环节动物2种,水生昆虫幼虫4种,与1958年的调查结果对比可以发现物种种类数呈降低趋势。其中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绘环棱螺、摇蚊幼虫为全年分布种。应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白洋淀为重、中污染。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沉水植物群落现状及其变化规律,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对江苏省盐龙湖沉水植物进行连续跟踪调查,并分析沉水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记录沉水植物15种,隶属于1门、6科;其中2015-2019年沉水植物出现种类数分别为13、12、9、11、12种。从优势种变化来看,沉水植物优势种整体经过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穗状狐尾藻的变化过程。从覆盖度和生物量变化看,盐龙湖沉水植物的覆盖度和生物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2016-2017年沉水植物退化显著,但随着生态修复措施的进行,2018-2019年沉水植物群落逐渐恢复。相关分析表明,沉水植物生物量与透明度显著正相关(P <0.05),与浊度、草食性鱼类生物量和水深呈显著负相关(P<0.05);限制沉水植物生长的生态因子依次为透明度、浊度、草食性鱼类生物量和水深。水体透明度和浊度的改善、草食性鱼类的控制和水位调节是实现盐龙湖沉水植物恢复的主要方向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研究围网拆除后升金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为今后升金湖生态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对升金湖区域后生浮游动物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共9种,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356±52.1)个/L(、30.2±4.68)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54(1.953.15)、1.92(0.872.34)、0.73(0.550.85)。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升金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电导率、TP浓度、NH4+-N浓度、水生植被盖度、水温、Chl-a浓度等。围网拆除后水体的透明度、浊度、溶解氧浓度均有改善,但营养盐浓度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与2016年前的升金湖调查数据相比,后生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有所增加,种类由中污型向寡污型转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4年11月,2015年1月、3月和7月在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开展的海洋调查所获得的海水营养盐数据,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含量的季节变化,评价了海水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显示,该海域无机氮平均含量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秋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对不同养殖区域分析,宁海海藻养殖区和西沪港海带养殖区的无机氮浓度除冬季1个站位点外均劣于国家海水四类水质标准(0.50 mg/L),活性磷酸盐浓度在春、秋两季劣于国家海水四类水质标准(0.045 mg/L)。全年各水层的N/P比值均高于Redfield比值,磷相对缺乏。根据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营养水平属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基于氮通量物质平衡的象山港海湾养殖生态系统箱式模型。模型模拟的象山港主要生态变量的变化动态与实测数据资料相吻合。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生物生产过程的季节变化导致了营养要素(如氮)在可溶性无机状态和有机碎屑状态中的相互转化并呈现周年振荡。象山港总氮输入约2182tonN/a,其中养殖输入和排污输入约各占一半;氮输出途径按比例依次为水交换扩散、养殖业收获和渔业捕捞收获。目前象山港氮输入大于氮输出(约11%),造成海湾无机氮浓度年均升高约42μgN/L。利用模型对不同多品种养殖模式下无机氮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当前养殖模式下,象山港内无机氮浓度增长幅度较小且逐渐趋于输入输出平衡,而要使象山港海水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则需要减少鱼类养殖规模至当前规模的约40%或增加藻类养殖规模至当前养殖规模的20倍。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Vertical profiles of water quality were surveyed before and after mass mortality of fish cultured in cages in Lake Cirata, a man made lake in Indonesia. The first survey was performed 4 months before the mass mortality and the second survey was carried out 4 days after the mass mortality. In the first survey, the conditions below 8 m depth were reductive and anoxic, although at 8 and 10 m depth, the water became oxidative in spite of low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second survey. These changes were probably caused by strong mixing of surface water with deeper water. Eight months after the mass mortality, when the redox potential at 8 m became reductive again, exposure tests of fish were performed in different layers in the water column around the cage. During the exposure tests the redox potential of the water was less than −100 mV and 93% of carp died within 6 h of exposure at 8 m depth.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ss mortality was caused by the strong mixing of surface water with reductive water in deeper layers.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云南剑湖摇蚊幼虫的种类组成和空间分布,结合水质生物学评价指数,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并评价水质现状,旨在为该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发展渔业生产提供基础数据。于2011年1月、4月、6月和10月分冬、春、夏、秋4个季节在剑湖设定11个采样点,进行摇蚊幼虫群落调查。结果表明,摇蚊幼虫共检出13种,隶属3亚科、6属,优势种为中华摇蚊(Chironomus sinicus)、溪流摇蚊(Chironomus riparius)、花纹前突摇蚊(Procladius choreus)和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p.);其中中华摇蚊为全湖性分布,其分布平均水深为162 cm,前突摇蚊属种类分布的平均水深最大,其它种类为局部性分布。摇蚊幼虫的平均密度冬季最高,为858.091个/m~2,夏季最低,为154.182个/m~2;冬季生物量最高,为15.741 g/m~2,其它3季均处在较低水平,其中秋季最低,仅1.245 g/m~2。根据水质生物学评价指数,目前剑湖的水质等级为中-重污染,已达富营养化水平;同时给出了剑湖水环境治理和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台建明 《南方水产》2005,1(5):10-17
根据巢湖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的特点,建立了渔业环境优劣评价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结合生物监测、水质监测的结果,用三标度法构造了目标层、指标层、分指标层及方案层间的比较矩阵,再经过一定的数学变换,间接地建立了判断矩阵,最后采用通常的层次分析法进行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结合环境实际情况,从而对巢湖水域渔业环境的优劣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刘红艳  熊飞  宋丽香  杨毅 《淡水渔业》2017,47(1):107-112
2011年7月—2012年4月对武汉市汉阳地区五个湖泊(后官湖,三角湖,南太子湖,墨水湖和龙阳湖)的水质及沉水植物进行了季节性调查,以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现状及其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后官湖为中营养,而三角湖、南太子湖、墨水湖和龙阳湖为重度富营养,其中龙阳湖污染最重。共采集沉水植物7种,隶属于5科5属,主要种类为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沉水植物主要分布在后官湖沿岸带,其它四个湖泊中沉水植物已严重退化,仅在部分水域偶见。后官湖沉水植物盖度和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分别为67.5%和5.58 kg/m~2,1月份较低,分别为29.3%和1.88 kg/m~2,优势种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结果表明,汉阳地区湖泊沉水植物退化与富营养化引起的水下光照下降和高密度的水产养殖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分别于2016年11月、2017年3月、2017年7月对海口市红城湖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采用CCA方法对浮游植物FG、MFG、MBFG功能群和水体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G、MFG、MBFG功能群具有季节演替特征,其主要影响因子为水温(WT)、pH值、电导率(Cond)、总可溶性氮(TSN)。3种功能群对环境均具有较好的解释度和相关性,其中FG和MFG功能群对环境的解释度优于MBFG功能群。功能群划分法对总磷识别的灵敏度低于以传统分类法鉴定的优势种。以上结果表明,在水域生态学研究中,需要将功能群划分法与传统分类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