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三疣梭子蟹幼体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鲁青 《水产学报》1997,21(3):246-251
在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三种变化模式,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呈上升趋势,而且在蚤状幼体Ⅰ期时就较高,淀粉酶活力逐渐减小,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极微。氨基酸含量随幼体发育逐渐增加。必需氨基酸中以亮氨酸含量最高,色氨酸含量最低;非必需所基酸中含量最高者为谷氨酸,最低者为胱氨酸。同时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幼体不同发展阶段略有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
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时期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克氏原螯虾各期幼体消化酶活力与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表现出两种变化模式: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在幼体发育Ⅱ龄幼体期和Ⅳ龄幼体期活力较高,其中Ⅳ龄幼体期该两种酶活力最高;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为先增高后降低,在Ⅲ龄幼体期,三种酶的活力达到最高,但与Ⅳ龄幼体期的酶活力比较无显著差异。总氨基酸含量在幼体发育早期逐渐降低,幼体发育至Ⅲ龄幼体期,其氨基酸含量最低,Ⅳ龄幼体期又有所增加。在测定的所有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最高,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发育过程中7个发育期的5种水解酶(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脂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和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各阶段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组成的变化与其发育关系密切。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脂酶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淀粉酶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原蚤状幼体期,5种酶的活力均显著升高,这与孵化后幼体开口摄食的自身调控机理有关。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明显与相关酶的活力有关。氨基酸含量在前6期变化不大,在原蚤状幼体期显著下降。所有氨基酸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以亮氨酸的含量最高,并且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略有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鲁青 《水产学报》1997,21(1):26-31
以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几种消化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四种变化模式,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逐渐增大,淀粉酶活力呈下降趋势,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极微,在食性转换过程中,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出现较明显的变化。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对饵料中的营养物质有着明显的适应性,而且饥饿实验表明消化酶活力受个体发育的影响。作者认为中国对虾幼体消  相似文献   

5.
罗氏沼虾幼体及仔虾消化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春华  李广丽  邓筑虹 《水利渔业》2003,23(3):12-13,67
以酶学分析方法对罗氏沼虾幼体及仔虾4种消化酶的活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早期个体消化酶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脂肪酶比活力均为蚤状幼体I朗(Z1)<蚤状幼状IV期(z4)<蚤状幼体x期(Zlo)<仔虾I—Ⅱ期(PI—Ⅱ),各期的类胰蛋白酶比活力明显低于胃蛋白酶;淀粉酶比活力为z<P期,在pH值2—9.8的范围内,蛋白酶活性出现2个高峰分别为pH2.6—3.2和pH5.6—6.25淀粉酶最适pH值为5.2—5.8,呈弱酸性。  相似文献   

6.
甲壳动物幼体消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甲壳动物幼体消化酶方面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已测定出甲壳动物幼体消化酶的种类主要有:蛋白酶、胰蛋白酶、羧肽酶A、羧肽酶B、氨肽酶、胶原酶、弹性蛋白酶、胃蛋白酶、糜蛋白酶、酯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麦芽糖酶、蔗糖酶、昆布多糖酶等种类,初步归纳了甲壳动物幼体主要消化酶的分子量、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析了幼体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力变化模式以及与食性的关系,并采用淀粉酶/蛋白酶活力(A/P)比值或淀粉酶/类胰蛋白酶(A/T)比值作为甲壳动物幼体的食性指标;观察了幼体消化器官的发育,阐明幼体消化酶的合成与分泌不仅由遗传控制、中肠腺发育程度等因子决定,而且还与饲料的营养水平有关,提出采用幼体消化酶对饲料组成的适应性研究幼体营养需求的新途径.[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92-501]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理生态学和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中华原钩虾的摄食率和消化酶活力。结果显示,温度对中华原钩虾幼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在15?25℃范围内,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及淀粉酶的活力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0?25℃范围内,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中华原钩虾幼体在此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消化吸收能力。作为甲壳动物食性指标的淀粉酶/类胰蛋白酶活力(A/T)比值在1.2?1.5之间,说明此阶段中华原钩虾幼体偏植物食性。中华原钩虾日摄食率受温度影响显著(P<0.05),在水温20?25℃之间,中华原钩虾幼体具有最大摄食率,其回归方程为:y = ?0.754 x2+33.297 x?277.57 (R2=0.958),最大日摄食率为89.84%。成体在20℃左右达到日摄食率的最大值,其回归方程为:y = ?0.247 x2+10.463 x– 78.287 (R2=0.998),最大日摄食率为32.47%;中华原钩虾幼体和成体饵料吸收率均随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温度处理组幼体的饵料吸收率均高于成体。根据饵料吸收率回归方程,可得到最大饵料吸收率,幼体为59.86%,成体为56.86%,对应的温度分别为幼体21.30℃、成体21.24℃。因此,20?25℃是培育中华原钩虾的适宜水温范围。  相似文献   

8.
卵巢发育过程中河蟹肝胰腺消化酶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河蟹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的5种消化酶活力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卵巢发育的逐渐成熟,河蟹肝胰腺中的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活力变化都是先升后降,Ⅲ2期达到峰值,其中淀粉酶比活力较高,平均高达152.855U/mg蛋白,脂肪酶比活力极低,平均仅为0.020U/mg蛋白。肝胰腺消化酶活力的大小和变化与河蟹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营养需要和物质转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饥饿对克氏原螯虾仔虾消化酶和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照组连续饱食投喂6 d,处理组分别饥饿1、2、3、4、5、6 d,每组3个重复,研究了短期饥饿对克氏原螯虾仔虾消化酶活力和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饥饿过程中,处理组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及纤维素酶变化趋势相同,先减小后增大,饥饿2 d后,4种消化酶均最小;淀粉酶与类胰蛋白酶活力比值(A/T值)不断增大.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克氏原螯虾仔虾体内水分含量逐渐增多,总蛋白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不断减少,总脂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采用Darch蜕皮周期分期方法,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蜕皮周期进行了划分,并初步探讨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变化。根据第三颚足末端刚毛和表皮的形态学特征,可将中华绒螯蟹的蜕皮周期分为蜕皮后期(A-B期)、蜕皮间期(C期)、蜕皮前期(D期)和蜕皮期(E期),其中D期可进一步分为D0、D1、D3-43个亚期。在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蜕皮后A-B期开始升高,于蜕皮前早期D0阶段达最大(P<0.05),随后又逐渐降低,至蜕皮前晚期D3-4阶段降至最低(P<0.05);胃蛋白酶活力在蜕皮周期中于蜕皮前晚期D3-4阶段显著降低(P<0.05),其他阶段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认为,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可分为C、D0、D1、D3-4、A-B 5个时期,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发生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饥饿对凡纳滨对虾仔虾摄食行为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4年5月,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营造半精养、精养养殖模式,研究短期饥饿(0(对照组)、1、2、3、4、5、6d)对凡纳滨对虾仔虾摄食行为、摄食率及消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模式中仔虾的摄食行为和摄食率都随饥饿天数的增加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半精养模式中,经饥饿再投喂后仔虾的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随饥饿天数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精养模式中,胃蛋白酶活力也呈现以上趋势,但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则在饥饿初期波动,然后下降。凡纳滨对虾仔虾遭遇饥饿胁迫后,通过提高摄食强度、摄食率及消化酶的分泌量来进行能量补充。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应对饥饿胁迫的能力下降,各种消化酶活力呈降低趋势。实验表明,在半精养模式中,凡纳滨对虾对饥饿胁迫的承受能力高于精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We describe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during the larval development of spotted rose snapper, Lutjanus guttatus. Trypsin, chymotrypsin, leucine aminopeptidase, pepsin, amylase, lipase, and acid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using spectrophotometric techniques from hatching through 30 days. The spotted rose snapper larvae present the same pattern of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previously reported for other species in which pancreatic (i.e., trypsin, chymotrypsin, amylase, and lipase) and intestinal (i.e., acid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s and leucine aminopeptidase) enzymatic activities are present from hatching allowing the larvae to digest and absorb nutrients in the yolk-sac and live prey by the time of first feeding. The digestive and ab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spotted rose snapper increases during the larval developmen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individual activity of all enzymes occurs at 20 DAH, and around 25 DAH, the juvenile-type of digestion is observe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pepsin secreted by the stomach, suggesting that maturation of the digestive function occurs around 20–25 DAH. Our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a previous suggestion that early weaning may be possible from 20 DAH. However, the patterns of enzymatic activities reported in our study should be considered during the formulation of an artificial diet for early weaning of the spotted rose snapper.  相似文献   

13.
王春琳 《水产学报》2007,31(6):778-784
用扁藻、酵母和"鱼油 酵母"强化3种方式处理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黑斑口虾蛄幼体,对各组黑斑口虾蛄幼体消化酶活力和抗逆性差别分析。结果显示,经过"鱼油 酵母"强化的幼体对氨氮、福尔马林、饥饿和盐度的耐受性均强于对照组。经过扁藻和"鱼油 酵母"强化的第Ⅲ相幼体脂肪酶活力是对照组的3倍,经过酵母和"鱼油 酵母"强化的仔虾蛄幼体脂肪酶活力较高。在第Ⅲ相幼体中淀粉酶活力为扁藻>酵母>对照>"鱼油 酵母"强化,仔虾蛄中酶活力为扁藻>对照>酵母>"鱼油 酵母"强化。在酵母强化第Ⅲ相幼体和对照组仔虾蛄中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第Ⅲ相幼体对照组的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均为最高,而"鱼油 酵母"强化仔虾蛄幼体的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黑斑口虾蛄幼体消化酶活性和抗逆性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其成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EPA和DHA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可以作为评价饵料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罗氏沼虾胚胎发育期主要消化酶和同工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俊杰  赵云龙 《水产科学》2006,25(12):595-600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测定了罗氏沼虾胚胎发育期5种消化酶: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测定了6种同工酶: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谷氨酸脱氢酶(GDH)、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淀粉酶(AMY)在成熟卵细胞和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5种消化酶的活力表现出两种变化趋势,即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力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脂肪酶活力则呈现出下降的变化趋势。6种同工酶酶谱则随胚胎发育渐趋复杂,酶活性随之增强。研究表明,所测定的消化酶以及同工酶在罗氏沼虾受精卵期均已表现出酶活性,此阶段为卵源性的酶;原肠期是胚胎发育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胚胎内酶基因表达能力开始逐渐增强,开始合成一些酶类,为胚胎发育后期利用卵黄物质提供了保证。消化酶以及同工酶对卵黄物质的利用和胚胎发育的物质代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皱纹盘鲍消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对人工养殖的、不同生长时期的正常鲍和病鲍的消化酶活力进行了研究。酶学分析表明,在皱纹盘鲍消化器官中存在着胃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最适PH2.8~3.5;类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最适PH7.8~10;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蛋白酶及纤维素酶随着鲍鱼的生长发育活性逐渐增强,淀粉酶逐渐减弱。肝中的酶活性高于其它器官,正常个体酶活性远高于患病个体。我们还做了酯酶的聚丙烯酰胺电泳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配伍的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活菌(1.0×108CFU/g)、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灭活菌(1%)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灭活菌(1%)作为实验饲料,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实验所用凡纳滨对虾初始质量为3.2±0.26 g,投喂15d后进行WSSV感染实验并继续观察14d。实验期间定期取样测定对虾肠道胃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并分析可培养肠道细菌总数和优势菌数量。结果表明,实验组对虾肠道中胃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整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细菌数量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其中,坚强芽孢杆菌与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复合菌组具有最高的淀粉酶活性,坚强芽孢杆菌与溶藻弧菌灭活菌复合组具有最高的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而坚强芽孢杆菌单一组具有最大的肠道细菌总数和优势菌数。本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潜在益生菌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消化酶活性并调节肠道菌群变化,利于养分的消化吸收。其中以坚强芽孢杆菌与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复合组的整体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