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海南养殖卵形鲳致病嗜麦芽假单胞菌细胞壁中提取脂多糖 ,分别用一次腹腔注射免疫法、加强腹腔注射免疫法和口服法对健康卵形鲳进行免疫接种 ,结果表明 ,以这 3种方法接种脂多糖 2~ 12周 ,实验鱼类对嗜麦芽假单胞菌的血清凝集抗体效价及其对嗜麦芽假单胞菌病的抵抗力均有显著提高。此外 ,卵形鲳在接种嗜麦芽假单胞菌脂多糖后 ,其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也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卵形鲳鲹不同养殖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杰  杜涛 《水利渔业》2008,28(1):70-71,116
在高位池塘和海区网箱进行养殖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比较试验.9个月的养殖中,通过定期测量鱼的体长、体重,比较这两种养殖方式的成活率和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在高位池塘养殖和海区网箱养殖的成活率分别为88.6%和90.3%,两者差别不明显;但卵形鲳鲹在高位池塘养殖比在自然海区网箱养殖生长快.  相似文献   

3.
卵形鲳鲹人工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形鲳鯵是新开发的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本试验利用海水网箱及土池进行养殖,投喂配合饲料,叉长4~5 cm的种苗,在水温18℃~32℃、盐度15~31、pH值7.8~8.1的养殖条件下,经4~5个月养殖,体重可达400~600g,当年达到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4.
3月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分别测定其全长(TL)、体长(SL)、头长(HL)等11个形态学指标和体质量(BW)。分别计算形态性状测量值和体质量数值之间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分析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关联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卵形鲳鲹被测量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皆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通径分析中,3月龄卵形鲳鲹仅全长、体宽、体高和尾柄高的形态性状测量值对幼鱼体质量数据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可将其确定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P_2=0.493 6);决定系数分析显示,全长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达到24.39%。卵形鲳鲹的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指数大小为R~2=0.888 1,说明该被选性状是与体质量关联的主要性状。设全长(X_2)、体高(X_3)、体宽(X_4)和尾柄高(X_(10))为自变量,设体质量(Y)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32.217 8+0.252 4X_2+0.378 2X_3+0.440 8X_4+0.634 1X_(10),回归预测的估计值与实际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故该方程可被用于卵形鲳鲹的实际生产。本研究可为卵形鲳鲹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利用石蜡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肾脏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根据卵形鲳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5个部分。卵形鲳鲹肾小体长径平均70μm,短径平均40μm;比淡水鱼种类的肾小体直径要小。肾小管中第一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游离端具有丰富的微绒毛,并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应为重吸收的主要场所。而第二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游离端微绒毛较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内壁均没有微绒毛,但三者均可见有较多的线粒体,表明它们仍具有一定的重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南美白对虾开始规模养殖以来,可以说发展非常快,但十一年之后,南美白对虾不单是价格的急泻,直逼成本价,而最为致命的则是  相似文献   

7.
卵形鲳鲹尾部骨骼胚后发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采用阿利新蓝-茜素红双染色法对孵化后第1~第18天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仔稚鱼尾骨骨骼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孵化后第18天卵形鲳鲹尾部骨骼分化为尾下骨(Hy)、尾上骨(Ep)、尾下骨旁骨(Phy)及尾神经骨(Urn)。孵化后第7天,仔鱼尾部出现第1片尾下骨(Hy1)。孵化后第9天,Hy1与Hy2及Phy在尾部同时出现。孵化后第9~第15天,伴随着Hy3和Hy4的出现,脊索矿化接近尾区,同时脉棘(Mhs)和髓棘(Mns)相继出现。孵化后第15天,3片Ep已经完全分化出来。孵化后第15~第18天,Hy5在尾部分化出来,且各骨片轮廓变清晰。文章探索了卵形鲳鲹胚后发育过程中尾部骨骼发育的特征,为卵形鲳鲹骨骼发育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组织切片、HE染色和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卵形鲳鲹患刺激隐核虫病组织病理变化。组织切片结果可见,感染鱼的鳃和体表受到直接机械损伤;鱼体在缺氧状态下,入侵的刺激隐核虫有可能对机体产生某种毒素,也可能因刺激隐核虫感染而引发细菌或病毒继发性感染,造成肝、脾和肾脏不同程度的间接性损伤。表现为鳃部机能严重受阻,肝脏脂肪肝变性严重,肝索紊乱,血窦缩小或消失;脾脏组织结构不清晰,有充血、出血和坏死等症状;肾脏结构不清晰,肾小管及肾小体缩小,肾小管细胞融合(黏连),组织间隙松散扩大,局部细胞坏死,存在脂肪粒。  相似文献   

9.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我国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重要海水养殖鱼类,其年产量高达12万t。目前,国内外有关该鱼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有些营养素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主要就其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和微量营养素的需求,蛋白源和脂肪源替代鱼粉和鱼油,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鱼的精准营养研究及高效低成本环保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参考资料,从而推动其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仔、稚鱼期间3种免疫器官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3种免疫器官原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头肾、脾脏和胸腺,出现时间分别为2日龄、3日龄和3日龄。其中,头肾的早期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基形成期、造血功能发展期和泌尿功能退化期。进入稚鱼期后头肾的肾小管分布相对减少,表明头肾已不是主要的泌尿功能区。6~8日龄仔鱼脾脏中造血干细胞向红血细胞分化并产生大量未成熟红细胞。22日龄时脾脏组织体积进一步增大,内部血细胞参与血液循环。胸腺原基出现后胸腺细胞增多、体积增大,细胞嗜碱性不强。10~13日龄时胸腺细胞的嗜碱性增强,淋巴细胞开始增多,此时胸腺开始分区。20~22日龄稚鱼期结束时胸腺的内区和外区进一步分化,分区更为明显,表明胸腺进一步成熟。未发现胸腺和头肾之间淋巴细胞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