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东海鱼类资源量的估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丘书院 《海洋渔业》1997,19(2):49-51
<正> 一、历史的回顾应用初级生产力数值及各营养级间的转化效率(或称生态效率)估算潜在鱼类生产量和渔获量是近二、三十年来各国海洋生物学家和渔业生物学家所共同关注并经常使用的方法。已发表的论文甚多,如Lasker,R.(1970)论加州拟沙丁鱼对浮游动物能量的利用;Cushing,D.H.(1971)综述世界各大海区上升流与鱼产量;Steele,J.H.(1974)分析北海渔获量与各营养阶层生产力的关系;Smith,P.E.(1982)研究南加里福尼亚湾的初级产量和鳀鱼群体;Sheldon,R.W.等(1977)论缅因湾浮游植物生产率与鱼产量的关系;Mills,E.L.等(1979)报道加拿大东部  相似文献   

2.
利用湖泊、水库等较大水面进行养鱼,是解放以来逐年开展的新兴事业.湖泊、水库水面广阔、水流畅通,水质清新,鱼类活动范围大、不易得病,只要适当投放及加强饲养管理,鱼产量就一定要比天然生产量大大增  相似文献   

3.
根据1982~1983年渤海生产力调查资料,主要探讨了渤海浮游植物现存量(叶绿素a)及其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并对渤海水域的有机生产能力和渔业资源开发潜力作了估算,渤海的初级生产力为112gC/m~2·a,每年的初级生产量为1000万t有机碳,每年的水产品(鱼、虾、贝类)产量约为100万t,其可捕量在50万t以上。  相似文献   

4.
七、效果检测与效益分析(一)效果检测水库施肥在于通过增加水体的营养盐分,从而增加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及各营养级的生产量,最终达到增加鱼产量的目的。因此,施肥的效果如何,可通过检测水体中从营养盐分、浮游植物到鱼类生长等一系列环节的变化情况来了解。  相似文献   

5.
水生维管束植物是高等水生植物,也称水草。依其生态习性不同,可分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四大类。水草是湖泊中水体、底质和光的最大利用者,作为初级生产者在天然水域中为部分鱼类、底栖生物等提供饵料和栖息场所.并能净化水质、影响水域的理化因子。水草与鱼产量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库斑河渔场》的联合组织中,鱼池的面积从730公顷(1976)增加到1094公顷(1980)。养殖生产量和北高加索地区的其他养鱼单位比较起来是算高的,但产量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7.
池沼公鱼移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是亚冷水性小型经济鱼类,它具有较高的出口创汇价值,国内市场也供不应求。在我国仅分布于东北部分水域,能形成产量的仅有鸭绿上中朝共管的水丰、云丰水库。向北方适养水域移植公鱼,对开发利用水库、湖泊等大水面,提高鱼产量,提供出口创汇和国内市场新的鱼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有大小湖泊和水库70多个,总面积199,567公顷,每年渔产量约为99,757吨。近年来某些湖泊由于使用了现代化的机械渔具,鱼类资源已经衰退。为了恢复这些湖泊的鱼产量,其途经之一是在湖泊中修建鱼栏,即围拦一定面积的水面,在其中进行养殖。围栏养鱼有很多优点:1、鱼产量高。1公顷鱼栏的年产量在10,000公斤以上,而淡水鱼池的产量每公顶为3500公斤,  相似文献   

9.
龚世园 《水产科学》1986,5(4):22-24
轮捕轮放是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运用它,不仅可以提高池塘和湖泊的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能够解决群众平时吃鱼难的问题。因而具有较好的效益。下面作者结合近几年的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谈谈池塘和湖泊的轮捕轮放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利用水库、湖泊、江河等养殖水产品的方式通常称作大水面养殖(包括水库、湖泊和河沟养殖),大部分以主养滤食性鱼(如花白鲢、银鱼等)为主,也有的利用网箱投料养殖吃食性鱼(如鲤鱼、鱼等)。大水面养殖以保持(恢复)水域渔业资源为主,产量不稳定,要建立高效、健康、环保的养殖模式,重点是把控四大关键环节,即放养模式、施肥管理、水质调控、鱼病防治。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又名黄鼓鱼、黄腊丁、昂刺等,是一种小型名优淡水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等内陆水域,它以肉质细腻、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黄颡鱼人工繁殖已取得成功,人工养殖也获得预期效果,但是,随着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放养密度的增加和养殖面积的扩  相似文献   

12.
利用乌鳢限制池塘野杂鱼繁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塘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不同于湖泊、水库的是池塘进行初级生产的营养物质,主要依赖于人工投入的饵料和肥料,这些生产投入最终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池塘的最高消费者——饲养鱼类和野杂鱼类,如何限制池塘中的野杂鱼类(即非经济鱼类)繁生,最大限度地提高饲养鱼类(即经济鱼类)的产量,是与池塘效益关系最为密切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东平湖地处黄河下游,面积140平方公里,是山东省一个较大的浅水富营养型湖泊,亦是该省重点淡水渔区之一。与长江中、下游同类型湖泊相比,其历年鱼产量和单产产量居前。以下就1979-1980年对该湖水生维管束植物(下面均简称为水生植物)所进行的调查作摘要报告。  相似文献   

14.
由于鲢、鳙食物链短,生长迅速,可以有效地利用水域的天然饵料,加之经济价值较高,起捕较易,目前,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湖泊、水库的主要养殖对象。许多湖泊水库的渔业实践证明,放养鲢、鳙,是发挥湖泊、水库鱼产力,提高鱼产量的重要途径。在一些渔业先进的山谷型水库,如海龙、朱隈,时家店等,鲢、鳙产量占总鱼产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苏联利用工业企业开发湖泊渔业已积累了很多资料。全国已建成了总面积为25万公顷的湖泊渔场3了个。平均鱼产量为37公斤/公顷,投放鱼种比例占37.6%。鱼苗的生产(当年鱼)于1981年已增加到5.6千万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养殖水平,掌握科学合理的投饵、施肥、排注水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以提高单位面积的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1991年我们对不同养殖类型鱼池(肉鸭——鱼——草,蛋鸭——鱼——草,猪——鱼——草)的浮游生物进行了定期测试,并在九月份对池塘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了测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鲢鱼放养密度对浮游生物及初级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鱼类放养业的发展,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关于主要食浮游植物的鲢鱼将怎样影响初级产量的变化,增加鲢放养密度是促进还是延滞富营养化等问题,目前还有争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利用池塘条件,做了鲢鱼不同放养密度,如何影响水体中营养盐和初级产量变化的试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朱隈水库的鲢鳙渔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75-1976年,以鲢鳙为主(90%以上),平均单产达33.2斤/亩。1977年,产量跌落,亩产16.2斤/亩。查明鱼产量变动的原因,提出渔业利用措施,这是发展朱隈水库鲢鳙渔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养殖水体中的凶猛鱼类,主要有蒙古红鲐,翘咀红鲐、鲶鱼、黑鱼、狗鱼、鳜鱼、马口鱼和鱤鱼等,它直接危害着鲢、鳙、鲤、鲫等经济鱼类,使渔业生产遭到很大的损失。但这在东北地区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一些湖泊、水库鱼产量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甚至某些较大养鱼水面的凶猛鱼类,或者巳成为较大群体(如吉林松花湖的蒙古红鲌等),或者是主要捕捞对象的优势种群(如黑龙江镜泊湖的蒙古红鲌等),  相似文献   

20.
鲢、鳙鱼搭配比例的合理确定和调整,是提高湖泊水库鱼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仅根据近两年的生产和科研调查资料,在总结东北地区部分生产单位的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对鲢、鳙鱼在湖泊水库放养比例的确定和调整问题,提出探讨意见。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东北地区许多湖泊水库,鳙鱼生长速度远比鲢鱼快。如在清河水库,据1974年9月调查,同是3龄鱼,鳙鱼(9尾)平均体长为51.0厘米,体重2.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