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鳡消化系统的解剖学、组织学进行了初步研究.鳡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前肠、中肠、后肠、肛门组成.肠道直且厚,呈一"Z"形弯曲,其肠长与体长呈线性相关,关系式为y=1.6587X+5.4506(R2=0.9371);消化道可分为食道、前肠、中肠和后肠,由内向外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4层组成.前、中、后肠3部分的组织结构相同,都具有较高的粘膜皱褶、丰富的杯状细胞和发达的纹状缘,但从前肠至后肠粘膜褶皱高度、粘膜下层厚度、环肌层厚度、纵肌层厚度及杯状细胞数量均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
湘云鲫、湘云鲤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显微测量法研究了新型三倍体鱼-湘鱼鲫(Carassius auratus Triploid),湘云鲤(Cyprinus carpio Triploid)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并探讨了消化道组织结构和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湘云鲫,湘云鲤食道和肠道壁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4层组成,缺乏粘膜肌,二者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与其各自的食性一致,二者食道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这与其它鱼类的不同,湘云鲫比湘云鲤具有对食物更强的消化吸收能力;/湘云鲫,湘云鲤肠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后肠3段。  相似文献   

3.
采用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研究。豹纹鳃棘鲈的消化道由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道构成,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食道短而粗,粘膜层向内腔突起形成纵行褶皱,上皮表层排列有杯状细胞。胃部膨大,为"Y"形,未见有杯状细胞,食道与胃的肌层均发达。幽门盲囊有3条,组织学结构与小肠相似。肠道在腹腔内呈"Z"形排列,比肠长为0.72±0.04,肠粘膜层向腔内突起形成发达的褶皱,多数形成二级褶皱,肠道各段均分布有杯状细胞。消化腺由肝胰脏和胆囊组成,肝脏分三叶,胰腺在肝脏内呈弥散性分布,胆囊呈长条状。本研究讨论了工厂化养殖条件下豹纹鳃棘鲈消化系统组织学特征与消化、吸收的关系,认为豹纹鳃棘鲈消化系统具备典型肉食性鱼类消化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4.
西伯利亚鲟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养殖2龄西伯利亚鲟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学和显微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从前至后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直肠,食道与胃的分界不明显,形成一个"食道-胃过渡区",胃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织学研究显示: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由内向外一般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其中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杯状细胞和粘液细胞。"食道-胃过渡区"已有腺体存在。胃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无杯状细胞,胃的粘膜表面有许多上皮凹陷形成的胃小凹,幽门部的胃小凹较贲门部和胃体部深;贲门部和胃体部中含有大量的胃腺,幽门部无胃腺。幽门盲囊的管腔内被向内深入的肌层分割成许多完全或不完全的囊腔;粘膜褶皱和褶皱上的绒毛纵横交错,形成网状。肠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间分布有大量的杯状细胞;粘膜褶皱的高度和数量、杯状细胞的数量从前至后递减:十二指肠粘膜褶皱细而高,上有许多绒毛;瓣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向管腔内突出并卷曲,形成螺旋瓣;直肠的粘膜褶皱矮且宽。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裸鲤肠道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青海湖裸鲤肠道的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 ,青海湖裸鲤肠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后肠 ,其前、中、后肠的组织学特点差异明显 ;裸鲤肠道由内向外可以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但缺乏粘膜肌 ,因此固有膜和粘膜下层分层不明显 ;裸鲤前、中肠的褶皱高而宽 ,排列紧密 ,纹状缘明显 ;后肠的褶皱低而窄 ,排列疏松 ,纹状缘不明显 ;裸鲤肠道的杯状细胞数量从前肠到后肠依此逐渐减少。文中还对青海湖裸鲤肠道各段的结构与食性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华鲮消化道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8尾华鲮(Sinilabeo rendahli Kimurai)消化道的解剖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消化道长是体长的11. 1倍。同一性别消化道长与体重、体长呈正相关,不同性别相近体重体长的 个体,雄性消化道长于雌性。整个消化道分为食道、前肠、中肠、后肠四部分。粘膜层由柱状上皮细胞和杯 状细胞构成,其下为基底层细胞。从前肠至后肠前段,杯状细胞的数量、肌肉层的厚度、皱褶的数量和高度 均逐渐减少。食道和前肠纹状缘明显,中肠以后各部分纹状缘不明显。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主要存在于前肠、 中肠和后肠前段,且由前至后分布呈递减趋势,以褶基部分布最多,褶顶端分布次之,其余部位零星分布。 内分泌细胞有 A、B、AB、NP 四种类型,其中主要是 A 型和 B 型。  相似文献   

7.
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健鑫 《水产学报》2006,30(5):618-626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研究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条石鲷消化道包括具有发达颌齿的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和直肠。食道上皮组织可分为两个区域-头部和尾部,头部区域由扁平上皮层构成,尾部区域的上皮组织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所构成,上皮含有大量 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胃呈V形,其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贲门部和胃体部上皮下有发达的胃腺组织。小肠上皮为具微绒毛的单层柱状上皮,肠道粘膜固有层中有管状肠腺存在;直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缺乏粘膜肌。小肠和直肠上皮中均分布有较多的杯状细胞,肠道系数约为0.78。在整个消化道中发现有四种杯状细胞。本文研究了条石鲷消化道的显微结构,并探讨了其消化道的组织学和解剖学特征与其杂食性的适应。  相似文献   

8.
对多鳞四指马(Eleutheronema rhadinum)幼鱼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和组织显微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多鳞四指马幼鱼的消化道从前到后依次是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口裂宽大,上下颌、犁骨和腭骨上均有绒毛状臼齿。食道的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内含有粘液细胞。胃Y型,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及幽门部,胃的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其间无杯状细胞,贲门部和盲囊部均有胃腺,而幽门部未发现。肠由前肠、中肠和后肠构成,Z字形,肠道系数为0.508,肠道的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上皮细胞游离面的微绒毛密集排列形成纹状缘,粘膜上皮中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粘膜层中并未发现肠腺的存在。由前肠到后肠粘膜皱褶的厚度和宽度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而肌层厚度则是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幽门盲囊菜花状,其组织学结构类似于肠道结构,但粘膜上皮中无杯状细胞。  相似文献   

9.
大眼鳜和斑鳜消化道组织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的标本于2010年3-6月采集于嘉陵江合川段,用组织学方法和H.E染技术比较研究了大眼鳜和斑鳜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消化道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织所构成,食道上皮主要为复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和少量杯状细胞组成。大眼鳜的消化道较斑鳜的发达,如食道的黏膜下层及杯状细胞、胃黏膜下层的厚度、幽门盲囊绒毛密集程度。两种鱼消化道变化的基本规律为从食道到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逐渐增厚,从胃到前肠厚度减少。大眼鳜肠前段、中段和后段的杯状细胞密度、肠绒毛上皮的杯状细胞的大小及形态的发达程度都大于斑鳜。同时由于大眼鳜的肠道形态结构较斑鳜发达,以至在物理消化上也较斑鳜强。该研究为大眼鳜和斑鳜的保护和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军曹鱼消化系统的形态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活体解剖和光镜技术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消化系统进行形态及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军曹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和后肠几部分组成。口咽腔大,粘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内含少量杯状细胞。食道很短,但上皮包括复层鳞状上皮区和单层柱状上皮区。胃膨大,呈Y形,在贵门和幽门部可观测到杯状细胞,胃体粘膜层下有大量的胃腺细胞。幽门盲囊发达,肠短但分3部分,前肠、中肠和后肠,肠道系数为0.43,肠道由前向后杯状细胞和粘膜皱褶不断减少。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内脂肪含量丰富,胰腺属于散在性的,其外分泌部有许多腺泡组成,胰岛分散于外分泌部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