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贝类养殖具有食物链短、定居性强、育苗和养殖基础好、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已成为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 0 0 2年我省贝类养殖产量1 7.48万t,占海水养殖产量的83.64%。但随着养殖面积和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变,近几年出现了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单产降低、品质下降、大面积死亡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育种方面看,我国开展贝类养殖的各个种类,迄今为止基本未进行过系统的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工作,其遗传基础仍是野生型的。经过累代养殖,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遗传杂合度降低、抗逆性差、… 相似文献
3.
贝类诱导三倍体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利用染色体工程在贝类上进行育种的研究有了很快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在牡蛎、扇贝、鲍和珠母贝上诱导三倍体的方法及其机理。在养殖上,主要是利用三倍体的不育性。这样,在牡蛎上可防止夏季肉的质量下降;在扇贝上可增加闭壳肌所占的比例;在鲍上可加快生长速度,提高存活率及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抗性;在珠母贝上有利于插核。最后讨论了在诱导三倍体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4.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progresse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studies on the gynogenesis of the marine mollusk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and pointed out the study direction on gynogenetic shellfishes and 6-DMAP used as an ideal medicine for raising the induced rate of marine shellfish gynogenesis. 相似文献
5.
牡蛎味道鲜美,富含锌、牛磺酸、糖原等营养物质,其生长快速、产量高、食物链短、经济效益良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水产养殖贝类.我国牡蛎主要的养殖品种为长牡蛎(又称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福建牡蛎(又称葡萄牙牡蛎,C.angulata)、香港牡蛎(C.hongkongensis)、近江牡蛎(C.... 相似文献
6.
7.
国外鱼贝类多倍体育种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几年日、美等国家在鱼贝类多倍体育种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等,并着重从操作机理和实际操作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海洋贝类三倍体的研究进展迅速,用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方法理论上能产生100%的三倍体,从而方便、高效、稳定地生产三倍体,克服直接诱导的不足,开辟了三倍体诱导研究中的一个崭新的方向。四倍体也因此逐步成为海洋贝类染色体操作技术中的热点。一、贝类四倍体的研究现状贝类四倍体研究历史较短,自从Stephens和Downing(1988)报道了对长牡蛎四倍体的研究,至今仅有十几年,与人工诱导贝类三倍体相比,人工诱导四倍体的技术难度更大。因为诱导贝类三倍体是通过阻止第一或第二极体的释放来增加一个染色体组,而诱导贝… 相似文献
9.
水产动物三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诱导三倍体的方法包括生物学方法(远缘杂交、核移植、细胞融合)、物理方法(温度休克法、水静压法等)和化学方法(使用化学诱导剂如细胞松弛素、咖啡因、秋水仙素等)。利用三倍体动物可以控制过度繁殖,加快生长速度等。 相似文献
10.
农林水产技术会议事务局最近发表了1985年度特别研究和选题研究的成果。它运用了生物技术方面的先进技术,其中有关鱼贝类的雌核发育等育种技术的开发,北海道区水研、西南海区水研、养殖研等,计划在1985~1989年的五年内进行以下研究。其 相似文献
11.
12.
13.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模式识别受体家族(PRR)中重要的一员,它可以特异地识别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激活信号级联、诱发固有免疫反应,在抵御病原微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LRs最早在果蝇胚胎中发现,是一类进化高度保守的免疫受体家族,在果蝇及脊椎动物中研究得较为透彻。海洋贝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及重要系统进化地位,近年来,大量贝类的Toll样受体及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被发现。本文综述了Toll样受体的结构、信号通路和海洋贝类TLR及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有助于丰富海洋贝类固有免疫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海洋滤食性贝类摄食率影响因子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摄食率IR(Ingestion rate)是反映滤食性贝类生理状况的一项动态指标,它直接受到贝类所处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国外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生态的研究报道很多,特别是对几个环境因子,如海水的温度、盐度、pH、流速以及饵料的结构和浓度对摄食生理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近几年也逐渐趋热。 相似文献
19.
20.
贝藻类碳汇功能及其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应用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管理型渔业是未来海洋渔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海洋牧场是资源管理型渔业的主要方式之一。海洋牧场建设与碳汇渔业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水生生物养护形式,以贝类养殖和藻类栽培为载体的海洋牧场建设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海洋牧场建设的形式,同时对贝藻类碳汇功能及其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浅海海域实际条件提出建设海洋牧场合理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