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东海中部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根据2001年4月、6月、9月和12月东海中部(27°00′~30°00′N、122°30′~127°00′E)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调查中共捕获鱼类161种,平均站位出现鱼类10.95种;优势种类中除了带鱼(Trichiurusjaponicus)、银鲳(Pampusargenteus)、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等经济种类外,其它大部分种类为经济价值不高或小型的鱼类。各调查航次的优势种类排序和组成不同。通过分析发现东海中部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较低,同时各调查月份的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6月份的各项指数均为最低,12月份为最高,这是各调查月份主要种类的优势度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资源利用结构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以1997、1998年“苏海研1、2号”帆式张网资源监测调查船4020网次的调查结果及114次渔获随机取样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对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资源利用结构的动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资源结构春季以小黄鱼、银鲳、黄鲫,夏季以小黄鱼、带鱼、黄鲫,秋季以小黄鱼,带鱼、银鲳、冬季以小黄鱼、带钱赤主要利用对象;主要经济鱼类小黄鱼,带鱼,银鲳的幼鱼渔获得比例以夏季最高为76.06%,其余  相似文献   

3.
2004年夏季东海区渔业资源状况初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2000-2004年夏季东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资料,初步分析了2004年夏季东海区渔业资源状况。结果表明,2004年夏季监测海域的种类组成以带鱼、小黄鱼、太平洋褶柔鱼、黄、剑尖枪乌贼、刺鲳等为主,渔业资源种间结构较2003年同期略有改善。2004年春夏季水温较2003年同期偏高,有利于渔业生物资源的补充和生长,各类群和主要经济种类的渔获率显著提高,除银鲳外,带鱼、小黄鱼、刺鲳等资源状况趋好,预计伏季休渔结束开捕后,秋汛生产的渔况将好于2003年。  相似文献   

4.
对夏秋季黄海南部、东海北部海域的小黄鱼和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秋季节,黄海南部、东海北部小黄鱼主要出现在大沙、江外、吕四和沙外渔场,夏季最高生物量分布区出现在长江口和江外渔场交界处的31°30′N、125°00′E海域,秋季最高生物量分布区出现在大沙和沙外渔场交界处的32°30′N、125°00′E海域。2个季节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组成主要以浮游甲壳动物、浮游幼体以及毛颚类动物为主。浮游动物有2个密集分布区:一个在近岸一侧123°00′E经度线附近,夏季呈南北方向分布,秋季呈西北-东南走向;另一个在32°00′N、125°00′E附近海域。从夏季到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组成有了较大的更替,优势种的范围更加扩大;夏季占绝对优势的中华哲水蚤到秋季已经不在优势种之列。夏秋季小黄鱼主要分布区与浮游动物的高密度分布区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夏季小黄鱼和其他浮游食性鱼类的强烈的摄食影响可能造成了秋季浮游动物丰度的急剧下降。小黄鱼主要分布区内饵料浮游动物优势种的季节变化可能对其食物选择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4年春季东海区渔业资源状况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0~2004年春季东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资料,初步分析了2004年春季东海渔业资源的状况。结果表明,2004年春季监测海域的种类组成以带鱼、小黄鱼、黄鲫、银鲳等为主,其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所有种类的平均渔获率与2003年同期相比一下降了27.9%,为2000年以来最低。带鱼、小黄鱼、黄鲫等种类的渔获率也大幅下降。甲壳类、头足类的渔获率则有明显的上升。但从总体上来说,2004年春季的渔业资源状况为近来较差的一年。  相似文献   

6.
东海管水母类生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兆礼  张金标  蒋玫 《水产学报》2003,27(Z1):82-90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管水母类种类组成及优势种、数量分布、生态类群等作了探讨.结果表明鉴定到种的管水母类有40种,其中宽板无棱水母(Sulculeolaria bigelowi)为东海区首次记录;主要优势种有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和拟细浅室水母(Lensia subtiloides)等.管水母类总丰度春季最高(491 ind·10-2·m-3)、夏季最低(66 ind·10-2·m-3);平面分布不均匀,一般东海近海高于外海和台湾海峡海域.东海管水母类可分为3个生态类群,数量上以近岸低盐广温类群占优势,65%的种类由广高温高盐类群构成.  相似文献   

7.
2003年春季东海区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胡芬 《海洋渔业》2004,26(2):79-85
本文分析研究了2003年春季东海区(27°00′~34°00′N)150m以浅海域浮性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共鉴定49种鱼类的鱼卵、仔稚鱼,其中31种鉴定到种,隶属于26科、29属。优势种类为日本鳀、方氏云鳚、太平洋鲱。带鱼、小黄鱼等经济鱼类鱼卵、仔稚鱼数量少,鲱形目鱼类鱼卵、仔稚鱼数量较多。鱼卵、仔稚鱼分布主要在近海禁渔线附近海域。  相似文献   

8.
东海区短鳄齿鱼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2005年东海区(26°30′~35°00′N、121°00′~127°00′E)渔业资源监测底拖网调查资料,结合广义相加模型(GAM)方法分析了东海区短鳄齿鱼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水深、水温、盐度与数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区短鳄齿鱼主要分布区域为:28°00′~30°00′N、123°00′~126°30′E;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以秋季(9月)最高,春季(4月)最低;短鳄齿鱼适宜水深、温度、盐度范围分别为70~110 m、17~23℃、34.3~35.2。结合东海海流分布特点,初步推断短鳄齿鱼为暖水性海洋小型鱼类,其生物量分布和季节变化受台湾暖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东海发光鲷生物量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胜锋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07,29(3):221-225
根据2005年12月~2006年11月东海(27°00′~34°00′N、122°00′~127°00′E)底拖网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东海发光鲷的生物量的分布特征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春、秋季发光鲷主要分布在东海南部外海,生物量较高;夏季分布较广,以东海北部外海为主,生物量较低;冬季分布较为集中,以东海南部外海为主。夏季发光鲷的生物量与温度、盐度以及水深的关系的曲线拟合显示,夏、秋季发光鲷主要分布于24℃左右的水温,最适盐度在33左右,最适水深在75 m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东海、黄海大型水母类资源动态及其与渔业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以 1990~ 2 0 0 3年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为依据 ,分析了东海北部、黄海南部水母资源的动态及其与渔业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近年来 ,水母数量一直维持很高水平的大型水母为霞水母和口冠水母 ,远高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的水平 ;这些水母分布在 2 8°30′~ 34°N、江浙沿海至 12 7°E ,以 7~ 9月份的相对资源密度指数为高 ;东、黄海海域水母数量的剧增伴随着渔业资源密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鱼卵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2005年5月,在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采用水平和垂直拖网两种方式进行了鱼卵调查,从南至北共设8个断面,范围为121°17′~121°55′E、32°00′~32°28′N。结果显示,第3~6断面(121°25′~121°36′E、32°08′~32°20′N)为鱼卵的密集区,密度最高的站位分别为2004年的7断面1站位(121°25′E、32°24′N)和2005年的5断面3站位(121°27′E、32°16′N)。主要的种类组成有多鳞鱚、鳀、斑鰶、远东拟沙丁鱼等。2004、2005年第一优势种均为多鳞鱚,2004年的第二、三位优势种分别为鳀和远东拟沙丁鱼,而2005年的第二位优势种则为斑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1985、2001、2009和2018年秋季黄海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黄海鱼类群落食物网拓扑结构,分析了黄海鱼类群落关键种的年代际变化。结果显示,1985—2018年间,黄海鱼类食物网包含物种67~103个,摄食关系数量为300~449个,食物网拓扑结构密度范围为0.198~0.227,种间关联度为0.044~0.074,符合自然条件下的群落种间摄食关系。1985—2018年间,黄海秋季鱼类群落关键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黄鮟鱇(Lophius litulon)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秋季黄海关键种并未发生变化,鳀为关键被捕食者,小黄鱼是控制群落离散变量的物种,两者的资源均出现衰退;黄鮟鱇作为关键捕食者,其相对资源量上升。1985—2018年间,秋季黄海优势种变化明显,由黄鮟鱇和银鲳(Pampus argenteus)转变为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和鳀;以重量和数量计算的丰富度指数(Rw和Rn)、多样性指数(H′w和H′n)逐步降低,2018年以后显著回升,均匀度指数(J′w和J′n)波动较小。研究表明,近30年秋季黄海关键种没有变化,但优势种变化明显,群落结构有波动,但仍处于较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渔场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利用2000~2002年在长江口渔场的底拖网调查资料,运用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对该水域的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域的渔业生物群落以鱼类为主要生物类群,占有绝对优势;甲壳类和头足类为其次要组成部分,处于生态劣势。群落生物量以秋季最大,春季最小。渔业生物群落的丰度、多样性以及均匀度以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可能是与带鱼(Trichiurus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的洄游有关。渔获物组成春冬季之间、夏秋季之间的相似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4.
黄、东海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海和东海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变化,基于2013年6月(夏季)和9月(秋季)黄、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资源种类组成、优势种、渔获量空间分布、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渔业种类185种,其中底层鱼类93种、中上层鱼类31种、甲壳类48种、头足类12种和贝类1种。在鱼类中,鲈形目种类最多,27科47属56种,占鱼类总种类数的45.2%。夏季优势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秋季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小黄鱼、鳀和带鱼,优势种季节波动不大。秋季平均单位时间渔获量为46.60 kg/h,高于夏季(39.35 kg/h)。秋季航次调查中渔业资源较夏季更为集中,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和吕泗渔场附近,其他断面渔获量较低。夏季航次群落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航次。CLUSTER聚类分析表明,黄、东海渔业生物群落可分为2组,夏、秋季2组界线变动不大,2组聚类的形成可能受水温和长江径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鲍宝龙 《水产学报》2006,30(3):353-358
单根方是吕泗渔场一种主要的定置作业渔具,其产量占江苏海洋捕捞产量一定的比重。根据监测,自4月份开始,主要经济鱼类幼鱼开始在渔获物中出现,随着时间推移,幼鱼比例逐渐增加。6月份单根方渔获样品中经济鱼类幼鱼尾数比例1990—2004年期间年平均为48.63%,重量比例为35.86%,其中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银鲳(Pampas argenteus)、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尾数合计比例年平均为45.21%,重量合计比例年平均为33.29%。7、8月份样品中主要是小黄鱼、银鲳幼鱼,9月份鱼类幼鱼比例降至20%左右。本文着重对6月份单根方作业经济幼鱼进行了分析,建议对定置作业休渔时间进行调整,以利于保护经济鱼类幼鱼资源。  相似文献   

16.
山东北部沿海幼鱼种类组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2009年9月通过双船拖网采样,对山东北部沿海28个站位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了该海域的幼鱼种类组成及优势种。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共出现幼鱼75种,属14目41科65属,以底层鱼类为主要组成,占总种类数的78.67%;优势种有鳀鱼、方氏云鳚、玉筋鱼、黄鲫、蓝点马鲛、小黄鱼、矛尾刺鱼叚虎鱼等;幼鱼种类组成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但年间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近海秋季鱼类资源的年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用2002~2005年秋季长江口近海渔业资源和温盐度同步调查数据,对该水域秋季鱼类资源量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种组成以及水温、盐度的年间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鱼类资源量与水温、盐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秋季长江口近海的鱼类资源量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年间变化均较为明显,但优势种组成较为稳定,以带鱼、小黄鱼、银鲳、刺鲳为主要优势种,且各年份基本上以带鱼和小黄鱼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当前长江口近海鱼类群落处于较低水平的相对稳定状态。秋季长江口近海鱼类的资源量和底层水温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而与表层水温的变化趋势呈现相反的趋势,同时和表底层的水温差变化呈负相关关系;鱼类资源量的变化受表层盐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它们之间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