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产养殖水环境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絮凝特性、絮凝机理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在水质改良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它作为水质改良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絮团在集约化水产养殖中具有净化水质、增强养殖动物机体免疫力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文章结合生物絮团的形成和作用机理,着重阐述了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生物絮团技术在工厂化养殖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我国一直采用高密度的水产养殖方式,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能力和各方面实力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影响十分重大,这种传统的养殖方式最终会被我国水产养殖领域淘汰,而生物絮团技术具有净化水质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特点,这种新型的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吸引了水产养殖领域的注意力。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已经有部分养殖场引进了这种技术。本文将从水产养殖中生物絮团的应用和作用进行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微生物饲喂水产动物,微生物用于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和微生物改良水质,简单介绍了微生物溶藻,微生物诱贝类附着和工程菌应用于水产养殖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病害频发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生物絮团技术(BFT)具有净化水质、提高饵料利用率及病害防控等优点,被认为是有望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一定规模的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重点介绍了生物絮团的形成与培养、生物絮团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认为,BFT能够改良水质、节约养殖用水、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对象存活率、增加养殖产量和效益;将BFT与生物膜技术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维持养殖水体中适宜的生物絮团含量,避免生物絮团的过量沉积,并能提高水质改良及增产增收的应用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肥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施肥方法的缺点是: 1.养殖池塘直接施入未经处理的新鲜畜禽粪肥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很容易导致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养殖品种发生传染性的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而且生鲜粪在分解过程中需要  相似文献   

7.
固定化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华平  林炜铁 《水产科学》2008,27(4):213-216
中国是一个水产养殖大国,2006年,中国的养殖水产品产量达到3.594×107t,养殖面积7.79×107hm2。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为高密度养殖,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饵料的残留,养殖对象排泄物的积累,经常会导致养殖水体水质恶化,对养殖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首先,有机物的分解,导致游离氨氮(NH3-N)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多糖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促进剂,能够增强动物对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的抗感染能力,增加动物对外界不良刺激的适应性,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而且它以刺激动物自身免疫反应、提高动物抵抗能力为根本,因此安全性高,在水产动物中的使用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等优点,因此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与非常深远的意义。1 细菌性脂多糖(LPS) 细菌的结构成分包括脂多糖、脂肽和糖蛋白三类物质。其中,细菌性脂多糖是目前已知的最具潜力的免疫促进剂。它是细菌的内毒素,从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中提取出来的,它可…  相似文献   

10.
王艳池  王宇 《河北渔业》2011,(10):60-61
<正>有益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和净化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相对数量较少、种类分布不集中,未形成较强的优势种群,因此其自然作用显效缓慢,不易被发觉。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科技人员将自然界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产养殖的水处理技术是发展工厂化养殖技术的关键,本文根据我国现代渔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国内外有关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结果与发展趋势,从增氧、悬浮物处理技术、氨氮处理技术、有害气体处理技术、消毒杀菌技术等方面,论述了目前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的主要方法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实际应用和开发新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海藻酸钠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对淡水养殖废水中活性磷、氨态氮、硝态氮、亚硝氮、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海藻酸钠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淡水养殖废水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海藻酸钠小球在养殖废水中极易溶解,不仅造成水体浑浊,且原生动物等可能以海藻酸钠为营养基而大量繁殖,进而导致水体缺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质量浓度不降反升,固定化微生物对废水的净化作用则难以显现。由此可见,以海藻酸钠为材料进行微生物固定化不适用于淡水养殖废水的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产养殖节能减排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能减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节能减排对于我国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水产养殖在为人类提供水产品的同时,也对环境排放相应的污染物、造成能耗。在分析我国水产养殖排放、能耗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水产养殖节能减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电气石是一种以含硼为特征的铝、钠、铁、钙、镁的环状硅酸盐晶体矿物。它具有永久性自发极化效应,由于电气石颗粒周围存在静电场,从而使其具有发射远红外线、释放负离子、电磁屏蔽、水处理等优良的环境功能属性,在环保、水质处理、空气净化、屏蔽电磁辐射等众多领域都展现了较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中微生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对象逐渐多样化,养殖规模日益扩大,集约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然而养殖区水质却不断恶化,养殖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导致细菌性、病毒性等病害的感染机率也随之增大,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臭氧消毒是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水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臭氧的物理、化学性质,论述了臭氧制造、水中溶解及水中溶解浓度的检测方法。结合国内外有关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分析了臭氧在工厂化水产养殖水处理中的一些作用和应用特性。介绍了臭氧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消毒杀菌、氧化有机物、凝聚悬浮物、除臭与除色方面的作用,阐明了臭氧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几种微生物制剂在养殖生产上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它们的作用特点及常用的几种制剂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鱼类的免疫活性决定于淋巴细胞的功能活性,而不是初级、次级和外围淋巴器官的形态学特征以及这些器官中淋巴细胞的存在与否~([1]).大多数鱼类卵子在体外受精,胚胎在体外发育,鱼类胚胎的淋巴系统仍处于发育之中,合成免疫相关成分的能力十分有限.鱼类胚胎如何抵抗各种微生物感染而存活下来?这是鱼类生殖和发育免疫学的中心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水产养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产养殖作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产业,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养殖面积、养殖品种和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2004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达3.209×107t,分别占我国水产品总量的65%和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70%;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品种已超过160种,其中海、淡水种类分别有100和60多种[  相似文献   

20.
养殖水体中高效氨氮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NH4)2SO4为惟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养鱼池水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氨氮降解菌X2。当NH4 -N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时,该菌株在24 h内的氨氮降解率>95%,并具有硝酸还原和亚硝酸还原能力。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