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钟爱华  李明云 《水产科学》2011,30(10):649-652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是目前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具有对水环境抗逆能力强、营养要求低、生长速度快,虾体含肉量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诸多优点,自1998年来,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广为  相似文献   

2.
应用Biolog方法和传统的平板培养方法分析比较了施用芽孢杆菌制剂的虾池(B)和没有施用任何有益菌的虾池(A)在养殖后期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并用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分析了2种群落的代谢功能的差异。2个虾池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可培养细菌优势菌属都是革兰氏阴性菌;B虾池对虾肠道可培养细菌数量比A虾池的少;但B虾池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及其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均显著高于A虾池(P<0.05)。结果表明,虾池施用了芽孢杆菌制剂,可促进养殖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3.
密度和投饵频率对凡纳滨对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密度(361、722和1 084尾/m2)和投饵频率(1、2和4次/d)对凡纳滨对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实验时间6周。结果表明:在3个密度水平,随投饵频率的升高,对虾摄食量、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吸收效率均呈上升趋势;在3个投饵频率水平,随密度的升高,对虾摄食量、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呈下降趋势,而吸收效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凡纳滨对虾又称南美白对虾,为提高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质量关键技术,建立了凡纳滨对虾规模化令人工繁育、连续传代和无特定病原繁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胁迫,探讨养殖密度与能量转换效率的关系,2004年6~7月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在不同密度下的能量转换效率。试验初始幼虾规格为5·0~6·0cm,体重2·75~3·20g·尾-1。实验设3个密度梯度组,分别为50、150和400尾·m-3,实验水体0·10m3,投饵率4%~7%,养殖时间3周。结果表明,试验密度为50尾·m-3时,能量转换效率为19·31%±1·01%;150尾·m-3时为22·56%±2·69%;400尾·m-3时为15·31%±2·49%。显然,养殖密度对凡纳滨对虾能量转换效率产生明显影响,3组密度试验显示,以150尾·m-3密度组能量转换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凹土(0.0%、0.5%、1.0%、2.0%、4.0%和8.0%)对凡纳滨对虾(1.04~1.06 g)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在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购白海南某育苗场;实验采用单因子6水平设计,每个水族箱放养10尾对虾,每个水平设3个重复.实验前停食24 h,称其初始体重.日投饵2次,过量投饵;投饵2.5 h后从每个水族箱收集残饵、粪便和虾壳.实验周期30 d.所得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rkey's多重比较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凹土显著地影响对虾的特定生长率,而对存活率、摄食量、饲料系数和吸收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在2.0%凹土水平,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0.0%凹土水平,但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总的看来,2.0%凹土添加组对虾的饲料系数低于其它处理,而摄食量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凹土(0.0%、0.5%、1.0%、2.0%、4.0%和8.0%)对凡纳滨对虾(1.04~1.06g)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在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幼虾购自海南某育苗场;实验采用单因子6水平设计,每个水族箱放养10尾对虾,每个水平设3个重复。实验前停食24h,称其初始体重。日投饵2次,过量投饵;投饵2.5h后从每个水族箱收集残饵、粪便和虾壳。实验周期30d。所得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rkey′s多重比较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凹土显著地影响对虾的特定生长率,而对存活率、摄食量、饲料系数和吸收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在2.0%凹土水平,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0.0%凹土水平,但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总的看来,2.0%凹土添加组对虾的饲料系数低于其它处理,而摄食量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8.
将体长为(3.59±0.26)cm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按1 800尾.m-3、1 500尾.m-3和1 200尾.m-3的密度分别饲养在注水0.3 m3的圆形玻璃纤维桶(容量为0.5 m3)中30 d,检测了基本水质因子、对虾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的酚氧化酶(PO)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抗菌活力(Ua)、碱性磷酸酶(AKP)活力、体质量增长和成活率,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对凡纳滨对虾稚虾免疫指标及生长的影响。统计分析发现,试验过程中水体理化因子均在适宜范围,各处理间水质因子的差异不显著;对虾的PO活力、Ua和AKP活力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SOD活力则反之;对虾的体质量增长、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和成活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体长〈4.8 cm或体质量〈1.2 g)在密度为1 200~1 800尾.m-3时,密度胁迫可明显影响其免疫指标和生长。  相似文献   

9.
2002-2007年在人工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的基础上进行一代个体选育(G1)后,对凡纳滨对虾连续进行了4代家系选育,共建立120个抗WSSV家系,感染实验结果表明:G2~G5选育家系对虾平均成活率分别为5.57%±9.83%, 8.66%±11.52%, 9.52%±8.84% 和 13.79%±12.86%;G2~ G5选育家系对虾平均成活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77、1.40、0.97和0.87。根据每个家系对虾的成活情况可分为敏感、中等抗性和高抗性家系,G2至G5敏感家系在各代选育家系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分别占76.5%、55.2%、51.4%和33.3%,抗病成活率分别为0.44%±1.09%、0.78%±1.70%、2.27%±2.76%和2.44%±3.09%,感染WSSV后2~3 d出现1个急性死亡高峰;中等抗病家系在各代选育家系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分别占0、20.7%、31.1%和38.5%,抗病成活率分别为0、9.08%±1.46%、10.7%±1.41%和11.36%±3.30%,感染WSSV后出现2个死亡高峰,第1死亡高峰值大于第2高峰;高抗家系在各代选育家系中的比例逐年上升(G4除外),分别占23.5%、24.1%、17.1%和28.2%,抗病成活率分别为22.23%±5.21%、22.7%±12.30%、24.45%±6.56%和28.98%±8.09%,感染WSSV后出现2个死亡高峰,第1死亡高峰至小于第2高峰。经连续的定向选育,选育对虾抗病性状一代比一代强,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性能,特别是高抗对虾不仅死亡率低且其死亡高峰推迟2~3d,延缓了对虾WSSV暴发的时间,但是每代每尾对虾平均产卵量逐年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凡纳滨对虾7个引进群体的生长性能进行评估,通过巢式交配和人工授精的方式,用2011年源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7个凡纳滨对虾群体建立了130个全同胞家系,包括17个杂交组合(正反交合并)和7个自交组合。各家系的仔虾、幼虾经中间暂养和标记后混合,在河北黄骅(HBHH)和青岛鳌山(QDAS)两个养殖场养殖,测定了153日龄虾体质量性状。用混合线性模型估计不同群体和家系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计算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率,评估不同群体和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各群体体质量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3%~26%;UA5、UA4和SIN三个群体为亲本的153日龄虾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均较高,分别比群体均值高5.34%、2.51%和1.67%,是体质量性状育种的优良亲本;杂交组合均值(18.14 g)比自交组合(17.17 g)高5.65%,杂交组合UA4×UA5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最高(19.52 g),比杂交组合均值高7.61%;组合杂种优势率在-1.77%~11.72%,均值为5.45%,大部分杂交组合(>75%)存在正向杂种优势,UA1×UA2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率最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遗传选择的准确性,并为实现良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凡纳滨对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后的新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7月,辽宁营口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场陆续出现死虾现象,通过组织病理观察和PcR检测,确定为白斑综合症.患病初期,对虾并未表现出典型白斑、甲壳易剥离等症状,而在鳃区头胸甲内侧滋生一种囊状胶状物,导致头胸甲内侧肿胀,病理观察发现该滋生物为对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后,皮下组织"胶质化"的结果,同时胃和皮下组织的结缔组织中有大量的典型性病变核;细菌分离结果显示,伴随着弧菌和假单胞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观察了不同规格的健康和患白便综合征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中肠、后肠、后盲囊等的组织结构。组织病理显示:白便综合征凡纳滨对虾肠道严重病变,肠腔空,环肌两侧增生大量成纤维细胞,这些增生细胞取代了肠上皮,而不见正常柱状上皮细胞;肝胰腺有不同程度和性质的病变,如腺管萎缩、崩解、坏死等。凡纳滨对虾患白便综合征的组织病变演变过程为:最初肠上皮基膜下出现一圈增生细胞,肠上皮柱状细胞脱离基膜;增生细胞持续增生增多,肠上皮崩解脱落至肠腔,增生细胞完全取代肠上皮;增生细胞不断增生,增生细胞层逐渐变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生细胞层近腔端的一圈增生细胞坏死,出现一圈棕黄色物质,最终坏死细胞连同棕黄色物质脱落至肠腔。脱落至肠腔的腺管细胞、上皮细胞、增生细胞排出体外即为肉眼可见的白便。  相似文献   

13.
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模式最适放养密度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1~6月,对海南琼山、文昌、万宁和三亚地区的51口高位虾池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放养密度与养殖周期、产量和饵料系数成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91和0.864。放养密度和饵料系数是影响养殖成本的两个主要因素,其关系可用线性回归方程:S=7.04 0.421X 1.209C来表示。高位池最适放养密度为210~255万尾/hm2。  相似文献   

14.
以脂肪水平为4.64%、6.56%、8.47%、10.39%和12.31%的5组试验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初始质量(9.84±0.14)g].水温为23.4~27.0℃,60 d.饲养结果显示,体质量增加及成活率以8.47%脂肪含量组最佳;雄虾肝胰腺中的C18:3n-3,雄虾肌肉脂质中C20:4 n-6、C20:5n-...  相似文献   

15.
pH对凡纳滨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pH对凡纳滨对虾胃、肠道及肝胰脏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及在最适pH条件下不同部位上述酶活性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消化系统不同部位的蛋白酶活力大小依次为:肝胰脏>胃>肠,其最适pH分别为8.0、6.0和7.5;淀粉酶活力大小依次为:胃>肝胰脏>肠,其最适pH分别是7.0、7.0和6.5。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Six diet sizes, manufactured from crumbling large pellet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effect on the feeding behavior and growth of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These diets containing 44.7% protein and 8.2% lipid were fed to 0.9 g shrimp for a period of eight weeks under indoo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Shrimp were stocked at a density of 12 animals per 52 L aquarium (50/m2) and were evaluated for feeding behavior, final weight, growth rate, feed conversion ratio (FCR), and survival. Feeding behavior was observed weekly starti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4th week until the end of the tri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tion in diet sizes did not produc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hrimp growth, FCR or survival. However, shrimp feeding behavior (in terms of total attacking incidents during feeding)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diet sizes. This shrimp behavior was observed more frequently in aquaria fed larger diet size (3.0 mm pellet) as compared with those fed smaller diet sizes (0.7 mm and 1.2 mm crumbles). When shrimp were fed larger pellets, some of the individuals obstruct other individuals and monopolize the diet. Such “selfish” behavior of shrimp could result in considerable size variation and severe mortality of smaller individuals, which could be the case when shrimp are reared to market size. The effect of diet size on shrimp feeding behavior deserv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the use of a continuous monitoring device such as a video camera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Future study should also consider various shrimp and pellet sizes more meaningful to aquaculture producers.  相似文献   

17.
硒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温(29.0±1.3)℃,将初始体质量(0.41±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及在此饲料中分别添加硒含量相等(0.30mg/kg)的亚硒酸钠、酵母硒和蛋氨酸硒的4种饲料,养殖56d,比较了不同硒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蛋氨酸硒组对虾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亚硒酸钠组(P0.05)。外源硒可显著影响对虾体蛋白和脂肪含量(P0.05),蛋氨酸硒组对虾机体营养成分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添加外源硒组对虾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氨酸硒组对虾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添加0.3mg/kg的硒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蛋氨酸硒优于酵母硒和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18.
凡纳滨对虾α-淀粉酶基因的SNPs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凡纳滨对虾SPR和SPF 2个品种共40个样本的α-淀粉酶基因(GenBank序列号:AJ133526)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了研究。找到9个SNPs,分别为:C127T、A138G、T951C、T1083C、C1457T、A2147C、A2226G、A2297G和T2306C。其中1个SNP是第4外显子中的错义突变,2个SNPs分别是第5和第7外显子中的同义突变,6个SNPs是内含子中的突变。这些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的研究提供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灵芝与黄芪共发酵产物——灵芪菌质,探讨灵芪菌质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质量(0.51±0.03)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1.0%、1.5%、2.0%的灵芪菌质。试验虾在水温为22~30℃的循环玻璃纤维水槽中饲喂60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灵芪菌质组与对照组相比,对虾相对质量增加率提高了31.88%(P<0.05),饵料系数降低了14.37%(P<0.05),成活率提高了15.16%(P<0.05);对虾血清酚氧化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提高了99.94%(P<0.05)和26.79%(P<0.05)。添加1.5%灵芪菌质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对虾酸性磷酸酶活力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分别提高了128.44%(P<0.05)和111.55%(P<0.05),对凡纳滨对虾的副溶血弧菌攻毒免疫保护率高达73.34%(P<0.05)。本次试验,凡纳滨对虾溶菌活性与灵芪菌质添加量呈一定的正相关(y=1.802x+11.104,r2=0.9378,P<0.05)。添加灵芪菌质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改善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