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了罕见的“汛期反枯”极端水文事件,在此期间,汉江中下游首次发现了蓝藻水华。本研究选取叶绿素a浓度作为衡量水华的关键指标,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量化了不同环境因子对2022年夏季汉江中下游(仙桃、宗关断面)水华生消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仙桃和宗关断面叶绿素a浓度与溶解氧、pH值和水温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溶解氧、pH值和水温对2022年夏季汉江中下游水华生消的贡献程度最高,三者对仙桃和宗关断面水华生消的贡献率分别为15.18%、13.68%、14.50%和18.06%、15.93%、15.65%。(2)基于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Path Modeling,PLS-PM),本研究进一步解析了各环境因子对叶绿素a浓度变化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气象因子是2022年夏季汉江中下游蓝藻水华暴发的诱导因子,高温无雨的极端天气导致水温和pH上升,加速了藻类的代谢反应速率。同时,河道流量减小延长了有机物和营养盐的传输和滞留时间,为藻类生长提供了稳定的营养条件。并且水华“萌发”时段可能与汉江中下游“涝旱急转”时段重叠。因此,本文建议下一步研究应结合准确的中长期气象预报信息,在“涝旱急转”时段实时优化汉江中下游水华防控调度的下泄流量与下泄时机,这将有可能大大提高水华防控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2015-2016年汉江中下游硅藻水华发生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汉江中下游多年春季易发生硅藻水华的成因,2015年和2016年早春水华发生期在汉江干流布设8个点位(黄家港、襄阳、皇庄、沙洋、兴隆闸、泽口、仙桃、蔡甸),进行密集的浮游植物定性定量监测,同时监测总氮、总磷、硅酸盐、水温、pH和溶解氧等水质理化指标,并搜集水华期汉江中下游干流各水文站的流量数据,分析理化指标与水华细胞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流量与水华细胞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皇庄以下,水华发生期浮游植物密度高于107个/L,优势种为冠盘藻(Stephanodiscus),达总生物量的95%以上;各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硅酸盐浓度、硅氮比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考虑上下游点位距离和时间推移的交互作用下,通过逐步向前回归方法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论显示,采样时间和采样点位间距与细胞密度呈极其强烈的显著正相关(P<0.001),流量与细胞密度呈极其强烈的显著负相关(P<0.001)。由此可见,适宜的早春气候条件、较高的硅氮比、低流量是汉江中下游硅藻水华发生的原因,因此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应注意早春时节对重要站点的流量监控,适时地下泄流量以防控硅藻水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09年夏季三峡水库支流小江回水区局部水域爆发水华,在水华爆发期的5月29日和6月18日开展了水华原生动物采样调查,分析了群落变动特征及其与水环境、水华藻类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华均以蓝藻为主,其中5月的优势种类为水华鱼腥藻(Anabaenaaquae),6月的优势种类为微囊藻(Microcystis),其次是浮游鱼腥藻(Ana baenaplanctonica)和小环藻(Cyclotella);5月和6月的总磷、磷酸盐、叶绿素a含量、溶解氧、水温与pH等差异显著(P<0.05);5月鉴定出2种肉足虫,6月为10种肉足虫和5种纤毛虫;原生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200个/L和970个/L。冗余分析结果显示,与原生动物密度显著相关的水环境因子为总磷(TP)和溶解氧(DO),浮游植物密度因子为浮游鱼腥藻和微囊藻。  相似文献   

4.
微量元素对水华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量元素作为藻类营养因子的一部分,对藻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而藻类(特别是微囊藻)的大量增长则会造成"水华"现象。本文综述了各种微量元素对水华藻类生长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进而得出结论:微量元素对水华藻类的生长影响趋势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藻类对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在微量元素中,铁元素对水华的发生、发展至为重要,在某种情况下有可能成为水华发生、发展的限制因子;其他元素(如稀土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等)在水华发生、发展中则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水库及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和鱼类饵料生物的主要有利影响是库区形成多样化小生境,增加营养物质来源,促进库水交流,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并使库区饵料生物和中下游底栖生物总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汉江中下游江段的水文变化特点与鱼类早期资源分布状况,2009年6~8月在沙洋断面开展了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汉江沙洋站以上可监测到的152.28km干流江段中共有3个产卵场,产卵场总长度为42.12km,占江段总长的27.7%。产卵总量为56601.9万粒,产漂流性卵鱼类约有21种,其中拟尖头鲌、蛇鮈、双斑副沙鳅、翘嘴鲌、吻鮈、赤眼鳟等为优势种。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次数和产卵量与江水的流速、温度、透明度、涨落水持续时间等多个因素都有一定的关联。近5年来,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产卵场的位置也有所改变。本研究旨在为水利开发与水生态环境以及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北京翠湖湿地血红裸藻水华发生的环境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水华是近10年来北京翠湖湿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了探究湿地藻类水华发生的环境条件,于2013年夏季(7月)丰水期在紧邻上庄水库的翠湖湿地选择27个典型样点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同时监测相应的环境因子指标;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方法,选择 pH、水温(WT)、空间位置(WIND)、总磷(TP)、总氮(TN)、植物郁闭度(COVER)、光量子通量(PPFD)、电导率(EC)、溶解氧(DO)、水流波动(FLUC)共10个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多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翠湖藻类的常见属有血红裸藻(Euglena sanguinea)、颤藻(Oscillatoria formos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裸甲藻(Gymnodinium aerucyinosum)、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衣藻(Chlamydomonas sp.)、舟形藻(Navicula sp.)、色球藻(Chroococcus sp.)、鱼腥藻(Anabeana sp.)、针秆藻(Synedra sp.)和棒胶藻(Rhabdogloea sp.),其中血红裸藻为明显优势种类;翠湖湿地水体 N /P 在8.33~35.32,均值为16.38,说明氮磷比不是研究区藻类水华发生的关键控制因子;CCA 分析结果显示,翠湖湿地水体中血红裸藻的繁殖受 TP 含量的影响显著,与 TN 含量关系不显著;血红裸藻适宜的水温环境为26~28℃;血红裸藻也受光量子通量影响,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光照越强,发生水华的概率越高。通过控制水温、改善水流波动频率、提高遮盖度等措施能抑制血红裸藻水华暴发。  相似文献   

8.
如何判断水质的优劣如何判断水质优劣,生产上一般采用“四看一测定”。一、看水色通常将水分为两大类,一类以黄褐色水为主,包括姜黄、茶褐、红褐色等;另一类以绿色水为主,包括黄绿、油绿、蓝绿、墨绿等。二、看是否有水华水华是池塘物理、化学、生物因子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9.
王岩 《水产学报》1998,22(3):218-222
研究发现在PO4-P浓度较高且静滞的围隔水体中海洋原甲藻易大量发生形成水华;发生水华后围隔水呈棕红色,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α,初级生产力,水呼吸,COD和POC等都显著升高,溶解氧和透明度随海洋原甲藻的昼夜垂直迁移表现出相应的昼夜变化;发生水华的围隔内中国对虾和台湾红尼罗罗非鱼尚能存活和生长。但体色暗红,海湾扇贝则全部死记,表明海洋原甲藻水华对海立贝类的危害较鱼类和虾类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水库及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和鱼类饵料生物的主要有利影响是库区形成多样化小生境,增加营养物质来源,促进库水交流,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并使库区饵料生物和中下游底栖生物总量增加。主要不利影响是使库水表底层温差变大,下泄水温降低,下泄流量减少而使中下游流速减小,水位下降,并使局部水域水质恶化,中游浮游生物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
探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为香溪河水华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小球藻藻种为香溪河河水中平板分裂后逐步纯化所得。培养箱为40 L的方形塑料箱,四周用遮光布严实包裹。培养液30 L。培养液为用放置24 h后的自来水稀释25倍后的BG-11标准培养基,磷浓度0.285 mg/L,氮浓度9.48 mg/L,p H值7.3~7.8。恒温加热棒控制水温24℃。以平行布置的8根日光灯管作为光源,开关不同数量的日光灯管设定光强梯度,光照梯度为0、800、1 500、2 400、3 200、4 500、6 000 lx。采用电磁式真空泵曝气,曝气比率设置为10%。设置2组平行实验,每个培养箱中加入处理后的藻液10 m L。实验过程为期12d,每天上午8∶00取样,监测指标为光密度、叶绿素a、溶解性总磷、溶解性总氮。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在800~1 500 lx时易发生长周期的绿藻水华,绿藻水华转变为蓝藻水华的可能性低;3 200~4 500 lx时易发生短周期的绿藻水华;6 000 lx时发生蓝藻水华的风险很大。香溪河在光照强度小于3 200 lx时不必做蓝藻水华防御措施;光照强度大于4 500 lx时,需提前做适当的蓝藻水华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8年8月,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同时对水域环境影响作出评价。结果显示:松花江哈尔滨段夏季共有浮游植物7门43属72种,含5个变种。种群结构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主。优势种以蓝藻门、绿藻门及硅藻门的小环藻为主。基于优势种、丰度、生物量、污染指示群落和理化指标综合评价,松花江哈尔滨段夏季呈富营养状态。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的建设使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水位升高和流速降低,从而造成此水域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硅藻缓慢向蓝、绿藻演替,易发生水华。  相似文献   

13.
小江是三峡库区北岸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其回水区富营养化备受关注。2016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小江回水区高阳断面和双江断面爆发了水华。以高阳断面和双江断面为监测区域,采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水华爆发期微囊藻丰度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找出水华应急阶段关键水环境因子,为小江回水区微囊藻水华预警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水深逐渐增加,微囊藻的丰度逐渐减少,高阳断面上表层(水下0.5 m)、中层(1/2水深)、底层(底部以上0.5 m)微囊藻丰度为2467.67×104个/L、792.58×104 个/L和729.72×104 个/L;双江断面表、中、底层分别为1337.57×104个/L、298.75×104个/L和108.79×104个/L;高阳断面微囊藻丰度明显高于双江断面。高阳断面的水温、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明显高于双江断面,其他水环境指标的差异性不显著。冗余分析Monte Carlo检验结果显示,高阳断面溶解氧(P=0.045)与微囊藻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电导率(P=0.047)与微囊藻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双江断面水温(P=0.002)与微囊藻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透明度与微囊藻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1)。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广东韩江潮州市饮用水源保护江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富营养化状况,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潮州段设立4个采样点,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定点监测。结果表明,韩江潮州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90种,隶属8门103属,其中绿藻门42属99种,硅藻门21属87种,蓝藻门24属70种。全年有9个月的种类组成以硅藻门为绝对优势种,绿藻门仅在6、9、10月种类数多于硅藻门,表明该江段浮游植物组成为硅藻-绿藻型。浮游植物丰度月变化在0.83×106~1.99×106个/L,月均丰度为0.90×106 个/L,全年以硅藻门丰度最高,占47.01%。优势种11种,硅藻门5种,隐藻门4种,蓝藻门和裸藻门各1种,其中颗粒沟链藻(Melosira granulata)是绝对优势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14~5.08,平均值4.40;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9~0.99,平均值0.87;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2.60~6.85,平均值5.08,表明水质为轻度污染。Cluster聚类和NMDS排序分析显示,物种构成可分为2个类群,类群I包括2019年2–7月,类群II包括2019年8–12月和2020年1月。Pearson相关性和冗余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水环境因子主要是透明度和亚硝态氮,影响颗粒沟链藻分布的是盐度和水温,影响隐藻门分布的主要是透明度、pH和水温。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韩江潮州段为Ⅱ类水,多样性指数显示为轻度污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优势物种显示水体为偏中营养型。  相似文献   

15.
Unexplained deaths of pond-grown catfish have occurred for many years. At least some of these mortalities could be from cyanobacteria toxins ingested during feeding on floating diets or passively assimilated through gills during breathing. Recently we were able to document algal production and subsequent ingestion of these toxicants by catfish during a mortality event. The causative organism, Microcystis aeruginosa,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withi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during the cooler autumn-winter season. Pond conditions included a drop in water temperature by c . 5 °C during the 10 days preceding the fish mortalities. Microcystin-LR, a hepatotoxin produced by Microcystis , was detected in water samples and in catfish liver tissue. Fish exposed to pond water containing this toxic bloom were killed within 24 h. Necropsy of fish revealed congested liver and spleen tissues. The combination of clinical signs, detection of microcystin LR in water and in liver, and death of fish exposed to pond water supports the diagnosis of microcystin toxicosis.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identify specif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itiating toxin production to model and predict occurrence of these toxic algal blooms.  相似文献   

16.
长湖是调控长江中游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湿地生态系统,为了解长湖蓝藻季节动态并进一步探究蓝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根据其湖形特征设置5个采样点,于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对长湖进行了逐月采样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检出蓝藻18种(属),主要优势种为棒胶藻属(Rhabdogloea sp.)、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和伪鱼腥藻属(Pseudanabaena sp.)。二维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显示,长湖蓝藻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5、6、8月的蓝藻生物量较高,为6.88~15.50 mg/L,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24.0%~43.8%;冬季和初春较低,为0.13~0.29 mg/L,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0.5%~2.8%。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气温、气压、总磷、降雨量和溶解氧是影响蓝藻的重要因素,共解释了蓝藻生物量变化的70.0%。结构方程模型展示了环境因子与蓝藻生物量的关系,气温和溶解氧的上升可促进蓝藻的生长,而气压、总磷和降雨量正好相反,环境因子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改变湖泊的湖沼学特征影响蓝藻生物量。本研究可为长湖蓝藻水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支流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s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和2010年对三峡水库支流童庄河回水区和长江干流水体理化和浮游植物进行了同步连续跟踪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童庄河回水区和长江干流氮磷含量较2009年有所升高,同一年份童庄河回水区和长江干流氮磷含量各有高低,但差别不大。2-3月,童庄河回水区拟多甲藻细胞密度呈逐步增加并达到高峰的变化,其优势地位可从2009年第十三位、2010年第九位逐步成为第一优势种类,并在2010年2月26日出现小范围水华。拟多甲藻水华最先出现在回水区尾端,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向中下游发展,并形成大面积水华,在维持一段时间后消退。童庄河回水区拟多甲藻密度上游最高,从上游至下游,密度呈下降趋势。同期长江干流出现拟多甲藻的次数较少、密度较低,通常在回水区最低密度30.91%以下。分析认为,2-3月回水区更适合拟多甲藻生长,能否形成水华主要受水文因子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种大型浮游动物和1种绿藻、2种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了浮游动物对藻类的摄食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栅藻和无毒铜绿微囊藻CHAB109密度均为1.02×106cells/ml时,拟老年低额溞对二者的去除率分别为54.20%和6.45%,大型溞的则为49.77%和64.77%。同时,拟老年低额溞对栅藻和CHAB109混合藻液中的两种藻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分别为60.65%和34.43%,高于对纯种藻的去除率。在遮光条件下浮游动物摄食量更大,对藻的去除效果更优。拟老年低额溞在锡箔遮光情况下,对初始藻细胞密度为3.023×105cells/ml的有毒微囊藻PCC7806去除率达到32.37%。7d日龄的浮游动物个体大,摄食量也大,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随着添加浮游动物数量的增加,去除率也随着提高。高浓度的藻细胞对两种浮游动物存活率影响较低浓度大。浮游动物应用于藻类水华的控制,作用不容忽视,且若条件适宜,浮游动物也可较好的控制有毒蓝藻。当选用浮游动物控藻藻类水华时,需综合考量选用物种种类、大小、添加数量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水中丝状藻类有害藻华的形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常见丝状藻类及其形成藻华形态的描述,综述丝状藻藻华的形成条件及危害,说明各种水体中控制丝状藻藻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概述了常见控制藻类药物和药物的致毒机理,为丝状藻类及其藻华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