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鱼类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渤海鱼类群落进行了研究。渤海鱼类群落无论渔获量和种类组成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种类和渔获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夏季洄游性鱼类占绝对优势,冬季以渤海地方性种类为最多;整个渤海鱼类可划分为6个生态类群,它们分别反映了鱼类在渤海出现的月份和离开渤海的时间,数量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夏和秋3季,渤海鱼类种类组成复杂,分区较多;冬季,种类组成简单,分区较少,但分区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中鱼类12目36科50属58种,鲈形目种类最多(26种),甲壳类2目25科33属49种,头足类仅3目5科6属7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最高(29.20 kg/h·net),春季(17.95 kg/h·net)高于夏季(14.60 kg/h·net),冬季最低(10.15 kg/h·net),各季节均以底层鱼类和甲壳类为主,中上层鱼类渔获量仅春季较高,占总渔获量20.1%。春、夏季群落多样性指数较秋、冬季高,春季(163)和夏季(176)渔业资源群落更替指数较高,群落稳定性较低,夏季(6)和冬季(–5)迁移指数接近于零,渔业生物迁入和迁出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各季节渔获种类数和总渔获量分别与底层鱼类和甲壳类渔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秋季渔获种类数与表层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低质种类呈增加趋势,并且渔业资源结构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渔获种类数、总渔获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与表层温度及深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闽南地区灯光围网夏汛渔获量预报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群聚资源的变动趋势为依据,建立了闽南地区灯光围网夏汛(6~9月)单位日渔获量与前三年夏汛(6~9月)单位日渔获量的平均值的一元回归方程,预报复汛单位日渔获量。并以此推算汛总渔获量和单位汛渔获量的预报值。该预报可比1982年和1989年报道的两种预报法提前3~4个月发布。在1992~1995年的现场预报,准确率在76.70~99.85,平均90.85%。  相似文献   

4.
捕捞压力和气候因素对黄渤海带鱼渔获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渔获量的变化不仅受捕捞作用的影响,还与气候变动有关。本研究采用1956 2006年黄渤海带鱼渔获量数据,分析带鱼渔获量变动对捕捞压力和气候因素的响应。带鱼渔获量可分解成变化趋势和年间变动。变化趋势主要由捕捞压力的增加而引起,Fox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带鱼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的回归关系显著(P<0.01)。移除渔获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后,渔获量变动与黄海冬季季风、东海夏季季风、黄河流域和黄渤海沿岸降水呈显著的正偏相关(P<0.02),与黄海海表温度、黄海夏季季风、渤海夏季及冬季季风呈显著的负偏相关(P<0.05)。这种相关关系表明,气候因素影响到黄渤海带鱼渔获量的年间变动。陆地降水和径流给黄渤海海域输入了丰富的营养盐;而季风则控制着营养盐的流动及分布,从而影响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水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摄食、产卵及洄游等,影响鱼类种群的变化。黄渤海带鱼渔获量可以用捕捞努力量和气候因素加以拟合(P<0.01),说明气候因素对黄渤海带鱼渔获量有显著的影响。另外,作者认为在全球增暖的背景下,未来黄渤海带鱼渔获量可能会减少,且渔获量的年间波动幅度可能增大。  相似文献   

5.
南非渔业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保平 《海洋渔业》1998,20(2):90-93
<正> 南非是非洲的主要捕鱼国,又是南半球五个主要渔业国之一,海岸线长达3000km,有热带和温带水域,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是各种深水、中上层和近岸鱼类、甲壳类和藻类的栖息地,其中有许多种可进行生产性捕捞。 南非渔获量除1987年和1988年为95.0万t外,1975~1990年波动在55.6~68.5万t之间,1991年为521067t,1992年为694710t,1993年为563076t,1994年为521062t,1995年为575177t。渔获量中以底鱼和中上层鱼类占优势,占1975~1992年总渔获量的87~95%。  相似文献   

6.
济南流域春季鱼类多样性研究及水体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4年春季对济南流域48个采样点位的鱼类进行调查,并利用香农维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济南流域共鉴定出鱼类6目9科26属,其中优势种为鲫、兴凯鱊、棒花鱼、彩鰟鮍;在调查点区域,每个采样点平均渔获量为31尾,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相对较低,平均值为1.56。通过综合评价认为济南流域水体处于中度污染,需加强流域保护。  相似文献   

7.
鲁泉  方舟  李楠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23,47(6):069303-069303
为了建立捕捞渔获量预测模型,实验利用2000—2016年印度洋渔获量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分析了影响其总渔获量的主要渔获类别,建立多种GM模型(Grey model)并进行比较,同时利用2017年与2018年的数据进行验证,得到的最优GM模型用来预测2019—2025年印度洋总捕捞渔获量。结果显示,影响印度洋总渔获量的主要类别有底层鱼类、甲壳类、中上层鱼类、其他海洋鱼类和头足类,其灰色关联度均在0.70以上,经过筛选得到的最优预测模型为GM (1, 5)和GM (1, 6),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83%和1.90%,灰色关联度均在0.9以上。2017年和2018年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78%和3.42%。2019—2020、2021—2025年印度洋总渔获量预测值分别为1 186万~1 290万t、1 227万~1 324万t,其主要渔获量增加可能来自中上层鱼类、头足类以及底层鱼类等。研究表明,2021—2025年印度洋总渔获量的增长幅度有限,总增长量在80万t以内,基本处于充分开发阶段,建议未来应严格控制渔业发展规模,确保印度洋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张晶晶 《水利渔业》2011,32(6):66-71
为了分析傀儡湖鱼类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10年1-12月研究了傀儡湖的渔获量、组成比例和主要鱼类食物组成。结果表明,傀儡湖渔获物中,发现有9科、26种鱼类,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18种,占鱼类种数的69.23%;鱼类组成中,鲢和鳙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渔获量的(20.82±8.06)%和(41.58±19.24)%;主要鱼类...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1982~1988年对黑龙江中游抚远江段鱼类资源调查的有关数据资料以及1960~1988年的渔业统计资料,应用常规渔业生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是:该江段鱼类渔获量的年间变动具有5~6年较高,5~6年较低,平均11年一个周期的特点。这种周期性变动与水文变动的周期性有关,同时,与鱼类资源本身存在着一种“自然波动”现象,即强、弱世代相交替的出现有关。该江段的渔业生产对鱼类资源的利用已经比较充分。黑龙江中游抚远江段,是我省捕捞渔业重要的产区之一。本文根据1982年以来,对该江段进行综合调查所得的有关数据资料,就其鱼类渔获量变动趋势,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旨为渔业生产预报方法提供依据和为渔业管理部门制定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长期滥捕的结果,世界海洋总渔获量比之该捕的产量少捕1,500~2,000万吨(20~24%)。在最有价值的鱼类中至少有25种渔业已严重衰退。  相似文献   

11.
鲟科类是苏联的国家财富。在苏联,这些贵重经济鱼类的产量约占同世界渔获量的95—97%,其中约有314的渔获量是在里海和亚速海区域中捕获的。鲟科鱼类是一种洄游性的淡水鱼类。它们棲息在北半球的欧洲、亚洲北部和美洲水域内,共有4属约25种。分布在苏联境内的鲟鱼类,共有16个种、亚种和变型,其中具有经济意义的有:巨鳇、鲟鱼和其亚种剑咀鲟等。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人类食物中的水产品比率明显增加,现在地球上利用的蛋白源约20%来自海洋和淡水的生物资源。海产品的利用,已引起各国的重视,而且也是医药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世界海洋生物资源,现在的利用趋向如何?据学者们认为,世界大洋的鱼类和大型脊椎动物的年间渔获量可达8,500~9,000万吨或8,000万~1亿吨。鱼类和大型非鱼类的渔获量为7,000~7,500万吨,1971年水生生物和海藻的产量为6,940万吨,其中海洋5,990万吨,淡水950万吨,可见世界渔获量的86.5%从海洋中获  相似文献   

13.
前言小型中上层鱼类占捕捞渔获量较大比例,估计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50%,其中地中海地区占60%左右。小型中上层鱼类组成中,极大多数是鲱鱼类,例如,南斯拉夫渔获量组成中沙丁鱼占70%,西班牙渔获量中中上层鱼类占56%,其中鲱鱼占46%。法国沙丁鱼占传统罐头产品的三分之一,鲐鱼也占三分之一。资源丰富的小型中上层鱼类给加工利用带来许多问题,从经济角度上来看,与其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富营养化条件下巢湖主要鱼类对饵料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对环境的影响,于2007年5~9月粗略观察了鲢、鳙的食物组成,在10~11月用个数组成比例和重量组成比例定量分析了鲢、鳙的食物组成,测定了其生长指标,并结合巢湖历年鱼类渔获量统计资料,分析了巢湖鲢、鳙渔获量变化的趋势和原因.结果表明: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巢湖的鲢、鳙都以蓝藻为主要食物.其中,在5~9月份鲢、鳙的食物几乎全部是蓝藻,仅有零星浮游动物出现;在10~11月份,鲢、鳙食物中微囊藻占个数组成比例和重量组成比例的95%以上,而浮游动物很少.生长指标测定表明:以蓝藻为主要食物的巢湖鲢、鳙生长很快,主要捕捞个体的2+龄鳙平均体重为(2 685±551)g,2+龄鲢为(2 278±527)g.渔获量统计资料显示:巢湖鲢、鳙渔获量维持在较低水平,1989~2007年平均波动在(231.60±123.60)t,仅占总渔获量的(2.40±0.58)%.分析认为: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巢湖鲢、鳙主要摄食微囊藻,并且生长很快.巢湖中捕食鲢、鳙的凶猛鱼类很少,而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经常性暴发为其提供了充足饵料,因此具备发展鲢、鳙的良好生态条件,但苗种放养量不足导致其渔获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网具色泽对渔获量的影响,以往有人认为白天用暗色网可提高渔获量,夜间则无效果;有人认为色彩鲜艳的网具不见得就会增加渔获量;有人则认为各种鱼类对色泽有不同的反应。最近有人使用了白、绿、蓝和黄四种色泽的刺网对斑点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中部海域秋、冬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秋、冬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域秋、冬季共捕获鱼类50种,隶属8目,28科,42属;秋、冬季鱼类的相对资源量存在明显的月间变化,平均网获质量为每网865.29~5173.71g,平均网获尾数为每网111~717ind。秋、冬季优势种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主要由暖温性和暖水性的季节洄游种变为地域性的暖温性和冷温性种,仅六丝钝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为秋、冬季的共有优势种。种类丰富度指数(R)变化范围为2.08~3.25,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50~2.44,均匀度指数J′为0.52~0.76;秋、冬两季间鱼类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聚类分析和多维标度法(MDS)分析表明,6个月的样本可分为秋季组(9~11月)和冬季组(12~2月)2个组分;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秋、冬季组分间鱼类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闽东渔场鱼类资源生态容量和最大可持续开发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林法玲 《海洋渔业》2004,26(2):86-92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根据历次调查所获得的闽东渔场初级生产力资料,通过对该渔场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和生态效率的测算、52种主要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的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生态容量(自然生产量),采用Cadima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估算结果:闽东渔场鱼类资源生态容量平均为6.308×10~5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3.268×10~5t。1994年以来闽东渔场实际年渔获量3.435~4.685×10~5t,平均4.267×10~5t,已连续9年超过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呈现过度捕捞态势。必须实行渔获量负增长制度才能使鱼类资源得到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8.
渔获量和渔业船队由于世界海洋的沿岸水域法律制度的改变,美国不但获得了极其大量的水域面积,并且还获得了最有生产价值的渔业经济区。目前正在进行作业的渔业经济区内,总的许可渔获量估计要超过500万吨。但在拥有大量的、各种生物资源的情况下,美国只是约在25海里的水域上开发着少量的鱼类和其他水产品。在1975~1983年间这一阶段,根据国家统计的资料,美国的渔获量,在数量上增长1.4倍,在价值上增长2.4倍,共计350万吨,值27亿美元。美国70%以上的渔获量是在大西洋获得的。1983年,美国渔场中主要捕捞对象,从数量上来说,主要是鲱科鱼类(占  相似文献   

19.
长江天鹅州故道鱼类群落种类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3年2月至1994年1月,在长江开敞型的天鹅洲故道采集鱼类49种,分属5目13科,其鱼类群落由湖泊型鱼类和江河型鱼类组成。Shannon指数、Wilhm改进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3.70、4.19和0.89;均度为0.66。年总渔获量为374530.8kg,其中青鱼、草鱼、鲢及鳙共占17.97%。由于捕捞过度,天鹅洲故道鱼类群落表现为强烈的小型化、低值化趋势,年总渔获量的66.18%为小型、低值鱼类。  相似文献   

20.
世界渔获量从1960年的4,000万吨上升到1985年的8,400万吨,增加了一倍以上,1986年的产量呈上升趋势。食用鱼的渔获量稳步增加,同时呈下降的趋势。在过去10年中,食用鱼占总渔获量的27%。 1985年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渔获量比重相同,但预计到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渔获量占首位。以种类来分,小型中上层鱼类占极大多数,其次是底层鱼类,其他种类: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