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在河蟹育苗中常见早期溞状幼体(ZⅠ、ZⅡ)被聚缩虫(Zoothamniumsp)寄生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造成突发性死亡。作者用孔雀绿、制霉素、氯霉素、高锰酸钾等药物对聚缩虫进行杀灭试验,结果显示以孔雀绿和制霉素的杀虫效果最好。但从早期 状幼体的病害防治效果来看,由于越冬亲蟹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因此作者强调防治工作必须从亲蟹暂养时做起,立足于早防早治;且以多种药物综合性措施为妥。  相似文献   

2.
杜恩宏 《淡水渔业》2000,30(1):41-41
河蟹育苗的技术已比较成熟 ,但在整个育苗过程中 ,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疾病 ,引起育苗减产、绝产 ,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相应的对策 ,现介绍如下。1 亲蟹的消毒亲蟹在越冬暂养阶段 ,卵表面会沾有大量的纤毛虫 ,丝状菌等 ,若消毒不彻底 ,会引起整个育苗的减产或绝产。亲蟹的消毒方法有三种 ( 1)用孔雀石绿 10mg L药浴 40分钟 ;( 2 )新洁尔灭 5 0mg L药浴 1小时 ;( 3 )制霉菌素 40mg L药浴 40分钟。2 幼体的消毒幼体阶段由于密度大 ,投饵多 ,粪便多 ,水中致病因素增多 ,可导致如下疾病2 1 肠道疾病 显微镜下观察幼体肠道变粗 ,…  相似文献   

3.
在罗氏沼虾工厂化育苗期间,用2mg/L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幼体,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抑菌,用1mg/ml的土霉素溶液浸浴幼体,能有效抑菌。通过酸试验,高锰酸钾和土霉素的抑菌效果与PH的降低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4.
河蟹早期溲状幼体病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蟹育苗中常见早期溲状幼体(Z1,ZⅡ)被聚缩虫,寄生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造成突发性死亡,作者用孔雀绿,制霉素,氯霉素,高锰酸钾等药物对聚缩虫进行杀灭试验,结果显示以孔雀绿和制霉素的杀虫效果最好。但从早期溲状幼体的病害防治效益来看,由于越冬亲蟹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因此作者强调防治工作必须从亲蟹暂养做起,立足于早防早治,且以多种药物综合性措施为妥。  相似文献   

5.
快速孵化卤虫冬卵的方法卤虫,又叫丰年虫、丰年虾、盐水丰年虫等,是一种小型低等甲壳动物。卤虫冬卵,是卤虫在环境条件不适时,雌雄交尾产生的受精卵。生产上常用的卤虫卵就是冬卵。因其卵黄和无节幼体营养丰富,是鱼、虾、蟹等幼体的优良适口饵料。但生产单位经常遇到...  相似文献   

6.
亚硝酸盐对河蟹蚤状幼体及蟹苗毒性试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NO2^-N对河蟹Z5蚤状幼体及大眼幼体的毒性影响:NO2^--N能刺激和麻痹Z5蚤状幼体及大眼幼体,并阻碍它们变态,引起死亡;在蚤状幼体后期的水质管理中,应加大力度换水,使(NO2^--N)在Z5幼体期小于0.48mg/L,在大眼幼体时小于1.2mg/L。  相似文献   

7.
用配制海水进行中华绒螯蟹人工繁殖的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乃刚 《水产学报》1980,4(1):95-104
本文报道了用人工配制的海水繁殖中华绒螯蟹的试验。介绍了人工配制海水的总盐度、各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水温、溶氧量、饵料等,对中华绒螯蟹交配、产卵、孵化、骚状幼体的发育的影响。据试验,总盐度在10‰到17‰对中华绒螯蟹的促产是比较适宜的。其中钙的含量在144mg/L至335mg/L之间时,都有可能将潘状幼体育成大眼幼体,而且在此幅度内随着含量的提高育成率也有提高的趋势。镁的含量以461mg/L到935mg/L之间比较适宜。钾的适宜含量约在200mg/L到400mg/L之间。铁的适宜含量是0.02mg/L到0.05mg/L。铜的需要量似乎极微,即使缺无也无明显影响。水温变化对蟹卵的孵化及骚状幼体的发育有影响。中华绒螯蟹产卵时的适宜温度在14℃以上,蟹卵在21.1~26.9℃条件下,约需13—27天孵化,潘状幼体的发育的适温似乎比孵化时的适温要稍稍高些。中华绒螯蟹骚状幼体对缺氧的忍受度远较鱼类低,当溶氧量在2mg/L时引起骚状幼体大量死亡,下降至1.4mg/L可引起立即死亡。骚状幼体正常发育所需的溶氧量在4mg/L以上.盐水丰年虫的无节幼体是培育中华绒螯蟹的骚状幼体理想的饵料。  相似文献   

8.
《科学养鱼》2007,(5):83-83
一、蟹类纤毛虫病 蟹类纤毛虫病由固着类纤毛虫引起,主要种类有:聚缩虫、累枝虫、短蛀虫、钟型虫、单缩虫和客吸管虫等。主要症状为:病蟹体表、附肢等表面附着有淡黄色棉絮状虫体寄生。虫体在鳃部寄生数量多时会影响呼吸,严重者窒息死亡,体表及附肢寄生数量多时会使蟹活动吃力,严重者不脱壳,影响生长。此类症状在幼体及养成期间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窒息点和耗氧量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炜  蒋双 《水产科学》1995,14(2):14-16
在温度20±1℃和盐度22─24‰条件下,对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进行了窒息点和耗氧量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螅状幼体的窒息点低于0.10mg·L,直径3.4─10.2mm碟状幼体的窒息点为0.17─0.20mg·L。螅状幼体的个体耗氧量为2.93μg·d,耗氧率为2.66mg·g·h(干重):直径3.4、4.6和10.2mm碟状幼体的个体耗氧量分别为4.77、25.41和79.45μg·d,耗氧率分别为4.97、2.46和1.12mg·g·h(干重)。  相似文献   

10.
1998年4月~6月利用总面积19hm2的6口池塘比较研究了水质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低时,幼体变态所需的时间长,累积温度(日平均水温×变态所需的天数)高;溶氧大于5mg/L,提高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关键是处理好饵料和水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