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贝类筏式养殖区的大型海藻种类组成和分布格局及季节变动等群落水平的特征,实验于2018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和2019年冬季(2月)对枸杞岛贻贝养殖筏架上的附着海藻进行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全年共采集到49种附着海藻,隶属11目20科33属。在物种数季节变化上,秋季最高(29种),春季最低(20种),平均有23种;平均生物量季节变化上,夏季最高(5 529.40 g/m~2),秋季最低(2 340.45g/m~2),年平均值为(3 455.06±1 480.40) g/m~2;平均物种数和平均生物量在水平分布上均呈现从养殖区内侧至外侧逐渐减少的特点;附着海藻多样性指数(H')最高为秋季(2.30),最低为夏季(1.87),年平均值为2.07±0.18;全年共采集到优势海藻13种,最高是秋季(8种),夏季最低(5种),平均有6种,其中宽角叉珊藻和密毛沙菜是养殖筏架上的全年优势种;优势海藻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值与最小值均出现在秋季,分别为密毛沙菜(2.21)和铜藻(0.74);生态位重叠最大值与最小值均出现在秋季,分别是扁江蓠-铜藻(0.86)和带形蜈蚣藻-铜藻(0)。研究表明,大规模筏式养殖的存在,延长了舌状蜈蚣藻、密毛沙菜等红藻的生长期,拓宽了铜藻等褐藻的栖息范围,从而改变了养殖区内大型海藻的群落结构,有利于所在海区维持更高的全年初级生产力水平和海藻碎屑产生量,为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海藻场的营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于枸杞岛西北部贻贝筏式养殖区海藻生长繁盛时期采集11种大型海藻,并对每种海藻及其藻栖钩虾、麦秆虫生物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海藻上钩虾种群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海藻上麦秆虫种群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钩虾最高种群密度和最大个体均出现在厚网藻上;麦秆虫最高种群密度出现在殖丝藻上,最大个体则出现在缢基蜈蚣藻上。同时,对于生物量较小的海藻,其藻栖钩虾、麦秆虫种群密度均更高,钩虾体型无显著变化,但麦秆虫体型更小;另外,比表面积值更高的海藻,其钩虾种群密度更高,个体也更大,但麦秆虫种群密度和个体均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贻贝筏式养殖生境中不同种类的海藻在藻栖端足目种群特征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的功能角色存在一定差异,而海藻自身多样化的生物特征则可能是该差异形成的内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选用罗氏沼虾的淡化虾苗(全长1cm左右),做了四种农药不同浓度的试验。从试验结果看,M-45浓度为O.7ppm16小时内全致死,0.35ppm19小时全致死,二种混合剂对虾苗致死时间基本一样,浓度为0.7ppm3小时内全致死;0.35ppm4小时全致死ID-50为1ppm2小时内全致死10.5ppm、5小时内全致死。四种农药的安全浓度对鱼种、胚胎是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光照对纤细裸藻的生长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将纤细裸藻分别置于不同光照度(0、1500、3000、4500、6000 lx)、光照周期(16L∶8D、14L∶10D、12L∶12D、10L∶14D、8L∶16D)、光质(绿光495~530 nm、蓝光450~480 nm、红光615~650 nm、白光450~465 nm、黄光580~595 nm)条件下于恒温光照培养箱中静置培养,进行细胞密度以及色素含量的测定。试验结果显示,光照度、光照周期和光质对纤细裸藻生长及光合色素质量浓度有显著影响( P <0.05)。光照度1500、3000、4500 lx对纤细裸藻的生长均有积极作用,其中3000 lx光照度作用最为显著,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光合色素质量浓度也高于1500、4500 lx;光照周期16L∶8D、14L∶10D和12L∶12D对纤细裸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14L∶10D组生长状况和光合色素质量浓度均优于其他处理组,8L∶16D组使纤细裸藻的生长受到抑制,其色素质量浓度也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 P <0.05);蓝光与白光组对纤细裸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P <0.05),蓝光条件下色素质量浓度达到最高,更利于光合色素的积累。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纤细裸藻生长及光合色素积累的光照条件为:光照度3000 lx,光照周期14L∶10D,蓝光培养。  相似文献   

5.
急性温度胁迫对花鳅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花鳅对温度的急性应激反应,采用8℃、12℃、16℃和20℃胁迫长期养殖于12±2℃的温度条件下的花鳅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观察行为、成活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丙二醛指标.结果显示,4个温度梯度下,成活率均为100%,行为发生变化,温度越高活动性越强,20℃开始出现在水体中上层频繁游动现象.同一温度处理,除12℃处理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检测时间,三者均随温度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除48小时的不同温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余不同温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水温发生急剧变化,影响鱼体行为,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应密切关注养殖水温的变化,减少温度应激,增加花鳅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光合细菌在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怡平 《水产学报》1999,23(2):156-161
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光合细菌,并通过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的改进,使净化水质效果得到改善。四种不同包埋载体的试验结果表明,含3%沸石的海藻酸钙凝胶珠强度最大,净化水质活性最高。水体中NY3-N,NO2-N的含量及COD值的下降度随包埋比的增大而增大。对固定化光合细菌的用量及活化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浓度(2×10-5,2×10-4,2×10-3,2×10-2和2×10-1mol/L)的锌和镍离子,对鲫肠道黏膜中过氧化物酶(POX)、非特异性酯酶(NSE)、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性的影响。采用冰冻切片、酶组织化学染色及光密度分析测定酶活性。结果表明,锌离子在低浓度下,对肠道黏膜中NSE、ATPase活性具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对POX、ALP和ACP活性无显著作用;但在高浓度时,对这5种酶的活性均表现为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镍离子在低浓度下对POX、ATPase活性具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对NSE活性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对ALP和ACP活性无显著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对5种酶的活性均表现为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指出,锌和镍对5种重要酶活性的影响,均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光合细菌对暂养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光合细菌对蟹苗生长、税壳、存活率的促进作用,从而为在蟹苗暂养过程中推广应用光合细菌提供依据。1工作方法光合细菌原浓浓度为1×109个/毫升;大眼幼体取自同一苗池,淡化5天,出地盖度4炒以下,规格为14万只/公斤。试验设3种。处理,处理1:泼洒光合细菌5克/立方米;处理2:泼洒光合细菌10克/立方米;处理3:不用光合细菌。每一处理均投苗2公斤,其他条件一致。2结果2.l水质处理1和处理2每4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0厘米,而处理3则每天换水10厘米。在蟹苗入池第4、12、20天分别测定氯氟,亚硝酸氛浓度,结果显示处…  相似文献   

9.
以浒苔的四鞭毛游动孢子为研究对象,对其在24小时内固着规律,不同温度条件和水体动力条件对其固着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24小时黑暗下的固着后,高、低浓度组的浒苔孢子固着率分别为54.1%、48.4%。其中前4个小时的固着速度较快,高、低浓度组的固着率分别为37.8%、32.9%。浒苔孢子固着对环境温度有较强的依赖性,25℃的条件最有利于其固着。水体动力条件对孢子固着有影响,在固着较为关键的前4小时内,轻微的水动力条件下(流速≤17.6cm·s^-1)有利于孢子固着;固着12小时后,静置水体中固着量最大;较为剧烈的水流(流速≥35+2cm·s^-1)在12小时内均不利于孢子固着。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Ca2+、Cu2+、Zn2+、Mn2+及SDS、EDTA不同浓度对日本对虾、克氏原螯虾、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其肌肉、鳃、肝胰腺组织中SOD活性的差异,并利用电泳技术研究了组织同工酶.结果发现.除Ca2+对日本对虾肌肉组织中SOD活性稍有抑制作用.Ca2+、Cu2+、Zn2+、Mn2+4种金属离子对3种虾肌肉组织中SOD活性则是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程度不同.除EDTA对凡纳滨对虾微有促进作用.SDS、EDTA具明显抑制作用.SOD在肌肉、鳃中差异不明显,与肝胰腺差异显著;肝胰腺中SOD表现出种属差异性.电泳结果表明,在这3种虾不同组织中SOD的条带数和电泳迁移速率明显不同.同工酶经乙醇一氯仿和H2O2处理后活性染色法表现出的电泳带主要为Cu.Zn-SOD.  相似文献   

11.
温度和藻类饵料对虾夷马粪海胆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亚青 《水产学报》1999,23(1):69-76
对虾夷马粪海胆石在10.0-25.0℃水温下单独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及15.4-17.8℃混合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铜藻、角叉菜的不同组合和21.6-27.4℃饥饿状态下的摄食、生长及成活进行了试验研究。海胆体重与壳直径的关系为G=0.43132D^2.9958。海胆对海带、裙采、石莼的日摄食率依次降低且随水温变化而异。1.0-3.6cm的纪海胆在10.0-25.0℃下摄食上述海藻均可保持较快  相似文献   

12.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technology offers potential energy-efficient light sources for algal aquaculture. In this study, the growth rate and ulvan yield of Ulva pertusa used for broad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were enhanced in vitro.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Ulva to LEDs, algae were grown under white fluorescent, pure primary color LED, and mixed LED lights for 28 days. Ulva sp. under blue LED and white fluorescent light showed higher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12% day?1) than other light sources, while the growth under mixed red-blue LED light was lower than that under white fluorescent lighting. Despite the differences in alga growth under LEDs and white fluorescent light, few differences are observed in N and P content among algae grown under any light source. U. pertusa showed tissue nitrogen and ulvan contents in the ranges of 4.4–6.7% and 20.4–25.1%, respectively, under all LED light treatments. The ulvan extracted from algae under blue LED showed high levels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measured with 2,2-diphenyl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 and hydrogen peroxide. Moreover, the ulvan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lights showed different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LED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main light sources for indoor seaweed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13.
Loxechinus albus were fed algae ( Macrocystis pyrifera and Ulva sp.) and two feeds prepared by extrusion (one containing kelp). Results were the same for individuals maintained in suspended cages in the sea and in aquaria on land. Gonads increased in size in individuals fed extruded feeds and decreased in individuals fed algae during the spawning season. Gonads increased ca. four-fold in size in individuals fed the extruded feeds during the post-spawning season, much greater than those fed algae. Individuals fed extruded feeds had a lower feeding rate than individuals fed algae on a wet-weight but not on a dry-weight basis. The extruded feed supports gonadal growth more than natural food and has potential for use for aquaculture of sea urchins.  相似文献   

14.
2009年4月下旬~6月上旬,青岛部分内湾发生漂浮绿藻暴发性生长.本文系统调查了绿潮藻华发生的区域,以青岛湾为观测点估测了生物量,其高峰期生物量可达138 t.通过对漂浮绿藻的外观形态和显微结构观察,鉴定漂浮绿藻的样本为长石莼Ulva linza,但飘浮绿藻样本与固着生长的长石莼在形态结构上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叶片宽大、细胞壁加厚.为确定其物种,作者克隆了漂浮绿藻的18S-28S rDNA转录间隔区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5S rDNA串联重复间隔区序列(5S rDNA Spacer Region,5SS),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确定漂浮绿藻样品为长石莼.本文首次报道了发生在青岛内湾的长石莼藻华,同时观察到了长石莼为适应漂浮生活在形态结构上发生的适应性变化,从而为阐释其发生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江蓠在不同水层中的光合作用与生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1962年和1980年两次在汕尾港进行江蓠在不同水层中的光合作用试验及生长情况观察的结果。两次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1)越接近海水表面江蓠的光合作用越旺盛,生长速度也快;越向水的深层江蓠的光合作用越差,生长速度也越慢。(2)海水的透明度深度似乎成了相抵深度,即在透明度深度的水层中江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几乎等于江蓠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在该深度以下的水层中,江蓠几乎停上生长。在进行江蓠人工栽培的时候,应考虑尽量采用浮筏式栽培,使江蓠藻体悬浮水面,可获得高产。在透明度较大的海区,可考虑采用垂下式浮筏栽培,但最好在水深1.5米以内,可望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6种微藻生长及脂肪累积对氮含量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绿色巴夫藻、米氏凯伦藻、球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海水小球藻、衣藻的生长及脂肪累积对氮含量变化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6种微藻生长及总脂对不同氮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响应。微藻生长,绿色巴夫藻、米氏凯伦藻、球等鞭金藻3种微藻响应明显,绿色巴夫藻以氮含量100%组生长最快,第10d时,比氮含量40%组快512%,比氮含量20%组及60%组分别快62%、61%;米氏凯伦藻氮含量80%组生长最快,第10d达到最高值,超出其他试验组约60%;球等鞭金藻氮含量80%组最快,第10d生长量超过100%试验组67%;三角褐指藻、海水小球藻、衣藻响应程度小于其他微藻。总脂积累,三角褐指藻氮含量80%组总脂含量最高,达细胞干质量的80.77%,是氮含量100%组2.5倍;绿色巴夫藻氮含量60%组最高,达细胞干质量的73.68%,是氮含量100%组3.4倍;其他4种微藻在降低氮含量后,总脂均超过细胞干质量的30%。三角褐指藻在生物柴油制备方向极具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三角帆蚌对藻类滤食及消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 ingiiLea)对藻类的滤食和消化能力。通过对三角帆蚌生活的池塘以及三角帆蚌的胃、中肠、直肠中所含藻类的鉴定和含量的对比发现,三角帆蚌能滤食环境中大部分的藻类;对于滤取到消化道中的藻类,除一些结构复杂的外,都能很好的消化。其中,蓝藻门的总消化率为78.8%,消化度为+4;硅藻门的总消化率为90.0%,消化度为+5;隐藻门的总消化率为41.1%,消化度为+3;裸藻门的总消化率为46.5%,消化度为+3;绿藻门的总消化率为49.1%,消化度为+3。研究结果为利用滤食性贝类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水华污染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不同饵料及其组合对黑鲍幼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人工配合饲料、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下称江蓠)、江蓠 裂片石莼(Ulva faxciata)、江蓠 肠浒苔(Enteromorpha intesinalis)、江蓠 裂片石莼 肠浒苔共5种饵料搭配方式对黑鲍幼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进行35d,结果表明:(1)不同试验组之间的幼鲍的存活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不同试验处理对幼鲍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江蓠 浒苔组、人工配合饲料组的黑鲍的特定生长率都显著大于其它饵料组(P<0.05);饲喂混合海藻的黑鲍的特定生长率显著大于单一海藻组(P<0.05)。壳长增长率、湿重增重率和干重增重率亦呈相似趋势。(3)幼鲍对不同饵料组合的转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较高时用江蓠、石莼和浒苔组成的混合饵料代替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幼鲍,同样可以达到高的生长率。  相似文献   

19.
贾柽  杨彬  谢恩义 《水产养殖》2012,33(7):35-39
本文调查了硇洲马尾藻人工育苗期间的主要敌害生物,并初步探讨了不同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对其敌害生物的清除效果,旨在为人工育苗栽培提供基础资料。调查发现硅藻、刚毛藻、石莼、浒苔等附生藻类对硇洲马尾藻生长影响较大,蓝子鱼、麦秆虫和藻钩虾的摄食是硇洲马尾藻幼苗海区培育的主要危害。苗帘用5%硫酸铵药浴5min可抑制刚毛藻的生长,以2%柠檬酸药浴5min、0.3%醋酸药浴3min、3%硝酸铵药浴5min等均可药杀石莼、浒苔等附生绿藻,用640mg/L敌百虫浸泡10min可杀灭藻钩虾。  相似文献   

20.
为了优化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的条件, 研究了在充空气的基础补充CO2 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新月菱形藻(N itz schiaceae clos terium )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表明, 补充CO2 (含1 000LL /L CO2 的空气)促进新月菱形藻的生长, 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CO2含量350LL /L) (P < 0. 05)。补充CO2 也能够提高藻细胞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P < 0.05),但是对叶绿素b没有显著影响(P > 0. 05) 。补充CO2 能够显著提高指数生长期的最大光合速率( Pm )、光合作用效率( A) 和光合作用饱和光强( Ik ) (P < 0. 05)。结果表明, CO2是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的限制因子之一, 补充CO2 能够提高微藻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