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鳖俗称甲鱼 ,是一种名贵的、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动物 ,它肉味鲜美 ,营养丰富 ,蛋白质含量高。据测定每百克鳖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 6g,此外 ,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和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成分 ,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和补养身体的名贵水产品。但是  相似文献   

2.
甲鱼仿生态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模仿野生甲鱼的生长环境,投放尾重150~250 g/只的幼鳖,经过半年的养殖,即可达到上市规格,品质达到野生甲鱼的标准。江苏省涟水县在73只塘口共30多公顷(460多亩)的池塘中,进行仿生态养殖,生产出来的甲鱼与野生甲鱼的品质基本没有区别,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现将具体的养殖技术及注  相似文献   

3.
甲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为使人们能够吃到营养和口感俱佳的甲鱼,近年来,我们模仿甲鱼自然生活习性进行甲鱼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试验,取得一些经验,现把养殖技术要点做以总结:1池塘基本条件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4.
<正>一、养殖池塘条件养殖池塘为本场基地,1号、2号池面积均为10亩,东西走向,水深1.5~2.0米,池塘四周用1米×0.5米的水泥预制板作为防逃墙,预制板下埋40厘米。水源为地下水,10亩塘配备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1台。  相似文献   

5.
美国甲鱼的池塘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甲鱼的池塘养殖美国甲鱼形态与中华鳖基本一致,且具有生长速度快、性情温和、食性杂、繁殖力强、亲鳖年产卵多等优点。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养殖前景。现将美国甲鱼的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甲鱼池的建造甲鱼池面积为1000—2000m2,池深1.5—2m,水深...  相似文献   

6.
一、养殖条件 1.池塘 应选择在交通、用电方便,周围无工厂、机械和人为噪声的影响,安静良好的养殖环境。面积3~8亩,塘岸坡度1:2,池底平坦,淤泥20厘米左右,水深1.8~2.5米,注排水系配套、方便。  相似文献   

7.
温室甲鱼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峰  肖明松 《内陆水产》2000,25(6):28-29
前几年,在甲鱼市场的高价位、高利润的驱动下,以缩短养殖周期为主要目的的温室甲鱼养殖迅速发展,由此而带来了甲鱼市场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尤其温室甲鱼,最低时其价格已低于60元/kg的近成本水平,但是野生甲鱼的市场价格却较高,一般高于温室甲鱼的2~3倍。为此,如何提高温室甲鱼品质及价格受到极大的关注,回归自然是甲鱼养殖的发展趋势。而池塘养殖的甲鱼,其体色及品质与野生甲鱼相近,市场价格比温室甲鱼高20~40元/kg,养殖经济效益可观,且简单易行,是农民致富的有效手段,为此通过本试验来探索甲鱼养殖的最佳方式。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甲鱼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晔 《内陆水产》2007,32(4):41-42
中华鳖俗称甲鱼,我县从1980年开始实施池塘养殖,20年来形成了较为定型的养殖技术,但商品鳖品质不高,养殖效益欠佳。为了尽快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探索无公害高产高效养殖新模式,2003年3月,我县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开始实施“无公害甲鱼高产养殖技术试验”项目,  相似文献   

9.
甲鱼肉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仅是滋补佳品,还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及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仿野生的甲鱼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杭州市千岛湖上游附近农民,纷纷利用优良的水质进行甲鱼仿野生养殖,取得了成功。甲鱼仿野生养殖是以甲鱼为主,搭配适量的草鱼、鲢、鳙和鲫进行池塘混养,所产出的甲鱼体色、品质、口感均十分接近野生甲鱼,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具体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甲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建辉 《科学养鱼》2003,(11):22-22
一、池塘条件 1.面积 一般3~5亩,以东西向为宜。池塘深度1.2~1.5米,保持水深0.8~1.2米。池塘建筑要求不塌、不渗、不漏,池埂与池底建成近直角形。池埂用水泥预制板或砖块护面,壁面要求光滑。池埂顶用薄预制块或其它材料盖顶并向水面伸出15厘米,防止甲鱼逃跑。  相似文献   

11.
舒蕾 《中国水产》2009,(9):44-45
为了灌溉农田,广阔的华北平原上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沟渠。利用这些沟渠进行生态小龙虾的养殖,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水体天然饲料生物资源,还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大规模养殖,增加农民的收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黄鳝养殖技术之一黄鳝网箱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网箱养鳝业健康高效发展,笔者按照规格化的要求,以维护养鳝水域生态平衡为基本出发点,对目前网箱养鳝业从场地选择、环境营造到种苗挑选、饲养管理、水质调控、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张克烽 《福建水产》2014,(2):149-153
2007-2011年,在34口面积共为100.17 hm2的土池中将阴干的青蛤挂于竹筏上进行流水刺激,催产63次,获得受精卵8150.55-108粒, D形幼虫1970.74×108只,孵化率为24.18%;幼虫正常发育变态为稚贝423.85-108粒,变态率达21.51%;培育到壳长0.50 cm的苗,收获377.02-108粒,育成率达88.95%;平均产量达3.76-108粒/hm2,达到规模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底层增氧与不增氧池塘中水温、溶解氧、pH、NH3-N和NO2--N的变化规律,以及幼蟹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蜕壳频次、个体体质量频数分布等,并讨论与评估了底层增氧的生态学效应。结果表明:不增氧池塘水体在夏季易形成"温跃层"及溶解氧的"日较差"和"水层差",而底层增氧可有效打破池塘水体的"温跃层"和溶解氧的"水层差",减小温度变化及底层低氧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胁迫,而且使溶解氧、NH3-N和NO2--N浓度以及pH保持在河蟹正常生长所要求的范围,促进幼蟹的蜕壳,提高个体的体质量和肥满度。  相似文献   

15.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Bleeker)]福建地方俗称光鱼、溪魁,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四须鲃属。体长形,侧扁,中部稍高;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口吻部有两对触须;背鳍基部之前有一根向前平卧的倒刺,隐埋于皮肤下;背鳍最后一根硬刺后缘有锯齿。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江河溪流中,具有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优点,是淡水名贵鱼类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但近年因捕捞过度,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天然捕获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中华倒刺童巴成为近年淡水养殖的新宠,随着人工育苗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中华鳖的品质和养殖效益,急需研究中华鳖质量安全体系的关键技术,特别是稚鳖的培育技术。目前,稚鳖大多在温室培育,而温室培育因水体小、密度高、病害多、大量换水和使用抗生素等,造成生产成本高,药物残留高,鳖的品质严重下降。为此,我们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网箱培育稚鳖试验研究,现将试验情况及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一、水域的选择试验点选择在生态养鳖中心的一口成鳖养殖池,面积16亩,水深2.2m左右,水域的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体肥度适宜、无敌害生物,水位易控制,日照条件好,环境安静,其水源主要为天然水。二、网箱结构与设置养…  相似文献   

17.
小龙虾与河蟹池塘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恒彦  颜昌胜 《中国水产》2009,404(7):40-42
为了探索小龙虾与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于2006年~2008年在洪湖市滨湖河蟹板块养殖基地进行了小龙虾与河蟹生态健康养殖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平均亩产小龙虾156kg,河蟹115kg,亩产值6932元,每亩纯利4500元。  相似文献   

18.
谢理伟 《中国水产》2009,409(12):41-42
为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充分利用饵料资源与水域空间,在河蟹池中套养鳜鱼可以起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蟹池套养鳜鱼与单养河蟹相比:在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鳜鱼,两者互不相残,而且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傅美兰 《福建水产》2011,33(1):13-16
使用2口面积2000㎡的池塘养鳌,在池塘中种植水葫芦并搭养鲢鱼,以期净化、改善养殖水质.使用2口面积相同的池塘作为对照.对比养殖试验进行了4个月,期间每隔10d测定COD,NH3-N,N02-N、DO、悬浮物(SS)等水质指标,并观察鳌的摄食和疾病情况.结果表明,在养鳌池中种植水葫芦和搭养少量鲢鱼,有利于改善水质减少鳌...  相似文献   

20.
河蟹细菌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4年对安徽省巢湖市境内8个乡镇的1300 hm2池塘、稻田养殖的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主要出现“颤抖”、“黑鳃”、“肝腺糊化”、“腹水”和“烂肢或腐壳”等5种常见病症;从患病蟹体内分离、鉴定出嗜水气单胞菌、粪产碱菌、少动假单胞菌、反硝化产碱菌、产吲哚黄杆菌、产碱假单胞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7株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