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利用本实验室获得的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转录组测序数据库, 筛选出杂色鲍紫色酸性磷酸酯酶(Purple acid phosphatase, PAP)同源片段, 进而克隆获得PAPcDNA全序列, 命名为HdPAP, 并进行了HdPAP蛋白的结构分析和功能预测, 同时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HdPAP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和应激条件下的HdPAP表达变化。HdPAP基因cDNA全长1 215 bp, 含有1个编码322 个氨基酸的969 bp的开放阅读框。经Blast比对, 与无脊椎动物半索动物门囊舌虫(Saccoglossus kowalevskii)PAP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 59%。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 HdPAP在检测的杂色鲍各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中在血细胞和肝胰腺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织(P<0.05)。高温应激下, 在检测的6个时相中, HdPAP在血细胞、肝胰腺和鳃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抑制。缺氧应激后, 4 h血细胞中HdPAP显著低于对照组, 24 h恢复到正常水平, 96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192 h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副溶血弧菌感染实验中检测到HdPAP在血细胞中同样出现表达抑制现象, 3 h6 h均检测到感染组HdPAP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AP在高温、缺氧及弧菌感染下显著的表达抑制从转录水平揭示了其作为表达下调的酯酶可能参与胁迫下的生物代谢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5种鲤养殖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对5个鲤养殖品种即高寒鲤(Cyprinus carpio Frigid carp)、松浦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 carp)、蓝鳞鲤(Cyprinus carpio blue var)、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 mirror carp)和红镜鲤(Cyprinus carpio Red mirror carp)的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的测定, 比较并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在5个鲤品种共100个样本的线粒体COI序列中检测到8种单倍型, 其中5个单倍型(H1H2H4H5H6)涵盖样本较多, 占总样本数的94.06%。蓝鳞鲤的单倍型数最少, 仅有1, 红镜鲤单倍型数为2, 其余3个品种的单倍型数均为5个。5个品种单倍型多样性(Hd)0.160±0.070~0.811±0.055, 其中, 遗传多样性最高的为高寒鲤。AMOVA结果表明, 品种间变异(50.28%)略高于品种内变异(49.72%), 各品种间的FST值在0.711 4~0.831 2, 其中蓝鳞鲤与其他群体之间差异最大。用MEGA4.0软件构建的基于遗传距离的进化树表明, 5个养殖品种中, 高寒鲤和红镜鲤的遗传距离最近(D=0.31), 聚为一支; 松浦镜鲤和松浦鲤的遗传距离较近(D=0.33), 聚为一支; 蓝鳞鲤与其他品种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单独形成一个分支。除蓝鳞鲤外, 其余4个养殖品种间均存在共享的单倍型(H2H4H5H6), 可能是由于其在选育过程中亲本的遗传背景存在交叉, 同时也证明DNA条码在分析种内品种间遗传关系时具有可行性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Ferritin基因是否对三疣梭子蟹的盐度胁迫具有适应性, 利用PCR扩增获得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第六对鳃的Ferritin基因, 将该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 转化大肠杆菌DE3(BL21), 并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 经诱导的转pET28-Ferritin重组质粒菌株有特异的表达蛋白条带出现, 与预期的理论值(19.448 kD)相符合; 高盐胁迫下, 转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比转pET28空载质粒存活率显著提高(P< 0.001), 并且随盐度升高, 两者差异越显著。这表明Ferritin基因能够提高大肠杆菌的盐度耐受力, 由此推测Ferritin基因参与了三疣梭子蟹盐度适应的生理过程。本研究旨在为生产过程中三疣梭子蟹养殖水体的盐度调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鱼类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 pIgR)是黏膜免疫系统的关键因子, 能够介导多聚免疫球蛋白向黏液中的转运和分泌。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 首次得到了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pIgR完整的cDNA序列, 全长1 584 bp, 该序列包含一个1 005 bp的开放阅读框及5’3’UTR, 编码334个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发现, 大菱鲆pIgR氨基酸序列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的序列相似性分别是74%74%59%, 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多序列比对显示, 硬骨鱼pIgR包含两个ILD (Ig-like domain), 分别对应哺乳类的ILD1ILD5区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 大菱鲆pIgR和牙鲆的聚为一支。半定量RT-PCR显示, pIgR在健康大菱鲆各组织中均有表达, 但表达水平不同, 其中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表达最强。经灭活的鳗弧菌菌液浸泡处理后,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 大菱鲆各组织中pIgR的相对表达量在72 h内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48 h内均有一个最高值出现, 且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峰值出现较早, 说明pIgR在硬骨鱼类黏膜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半滑舌鳎Dmrt1蛋白表达、纯化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Dmrt1重组蛋白注射卵巢后基因表达调控, 探讨Dmrt1在半滑舌鳎性别决定与分化中的功能。实验利用原核表达系统(Pet-32a)对半滑舌鳎Dmrt1基因进行重组表达, 并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重组目的蛋白(Pet-32-dmrt1)。重组蛋白注射卵巢后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 Cyp19aFoxl2624 h内两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调, Sox9a基因表达量在624 h内有显著上调, 48 h3个基因的表达量逐渐恢复正常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证实, Dmrt1重组蛋白具有生物活性, 且对性别相关基因表达调控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性别决定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瓯江彩鲤体色相关基因Sox10的分离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鱼类体色变异的相关调控因子, 采用RT-PCRRACE技术获得总长度为2 830 bp的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 color) Sox10基因cDNA序列。该基因序列的5′3′非编码区分别为9 bp1 375 bp, 开放阅读框1 446 bp, 编码48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瓯江彩鲤Sox10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部分物种的相似性在59%~94%RT-PCR分析表明, 该基因在瓯江彩鲤皮肤、肌肉、眼睛和鳔表达量最高, 鳃和心表达量次之, 肾和肝没有表达。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 Sox10基因在体色类型为白色(“粉玉体色)的表达量显著地高于其他体色(P<0.05), “粉花黑色皮肤中的表达量最低, 显著低其他体色类型(P<0.05), 而其他体色类型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发现, Sox10基因在瓯江彩鲤的体色变异中发挥着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60±0.10) g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540, 随机分为6,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尾鱼, 分别投喂精氨酸水平(实测值)0.83%1.30%1.81%2.35%2.82%3.36%(占饲料的质量分数)6组等氮等能半精制饲料, 饲养期为9, 探讨精氨酸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血清游离精氨酸和赖氨酸、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饲料中精氨酸水平的增加, 团头鲂幼鱼增重率和饲料效率显著升高(P<0.05), 均在1.81%组达到最大; 随着精氨酸水平的进一步增加, 上述指标不再发生显著变化(P>0.05); 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各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0.83%)相比, 1.81%2.82%3.36%组团头鲂幼鱼血清中精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 3.36%组血清中赖氨酸含量却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 1.30%1.81%组团头鲂幼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 1.81%2.35%2.82%3.36%组血清中总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3.36%组团头鲂幼鱼血清中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0.05), 但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各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力、葡萄糖和白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精氨酸水平的增加, 团头鲂幼鱼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都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 其中1.81%组最高; 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血栓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 1.81%2.35%组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补体3的含量(P<0.05), 却对血清中补体4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精氨酸显著(P<0.05)提高了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 同时显著(P<0.05)降低了团头鲂幼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累计死亡率。综上所述, 饲料中精氨酸含量为1.81%2.35%, 团头鲂幼鱼生长、氨基酸吸收以及鱼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原菌感染能力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8.
丁酸钠对鲫鱼生长和肠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体质量(6.02±0.16) g的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 在鲫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 g/kg1.0 g/kg2.5 g/kg5.0 g/kg7.5 g/kg的包膜丁酸钠, 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 研究不同浓度包膜丁酸钠通过促进鲫鱼肠细胞增殖对其生长作用的影响。实验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 每水族缸饲喂30, 每处理组3个重复, 以鱼体质量3%~5%投喂量, 日投喂3, 试验持续7。实验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鲫鱼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显著提高了鲫鱼前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以及肠道细胞增殖因子CREBCDX2基因的表达。当丁酸钠添加量为2.5 g/kg, 鲫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肥满度最高,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5.76%16.46%28.91%8.37%; 与对照组相比, 丁酸钠添加量达到2.5 g/kg, 鲫鱼干物质与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前肠绒毛高度、肠道CREB基因和CDX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 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36%6.21%34.22%51.11%42.13%(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丁酸钠可能通过显著提高鲫鱼肠绒毛高度和肠道细胞增殖因子CREBCDX2基因的表达量, 从而促进其生长, 适宜添加量为2.5 g/kg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5%1.0%2.0%3.0%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 饲喂体质量为(7.5±0.2)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实验共分5个处理组, 每处理组4个重复, 每重复40尾虾。经过42 d养殖, 各处理组均有较高的存活率, 且无显著差异(P>0.05); 2.0%杜仲组的虾体增重率最高(136.1%), 饲料系数最低(1.33), 较对照组提高增重率9.8%(P<0.05), 降低饲料系数0.13(P<0.05); 饲料中添加0.5%1.0%杜仲, 显著提高了对虾血清LSZPO活性, 添加1.0%杜仲, 显著降低了血清MDA含量, 提高了肝胰腺蛋白酶活性(P<0.05); 攻毒实验结果表明, 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肌肉注射虾体后96 h, 0.5%1.0%2.0%杜仲组的虾体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在肌肉成分方面, 添加2.0%3.0%杜仲显著提高了肌肉胶原蛋白含量, 各处理在肌肉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上述研究表明, 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杜仲2.0%, 可显著改善生产性能, 提高肌肉胶原蛋白含量; 在饲料中添加杜仲0.5%1.0%, 可提高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本研究旨在考察杜仲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和肌肉成分的影响, 为杜仲在对虾饲料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的分子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基因盒分布及分子特征, 首先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28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然后利用PCR方法检测菌株中Ⅰ、Ⅱ、Ⅲ型整合酶基因并对其携带基因盒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分离到的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呈多重耐药性, b-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和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超过60%, 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 且菌株间耐药谱差异较大。53.57%的菌株Ⅰ类整合子阳性, 21.43%的菌株Ⅱ类整合子阳性, 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阴性株, 且Ⅰ类整合子阳性株多重耐药率明显高于Ⅱ类整合子阳性株, 表明整合子系统在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性中发挥重要作用。Ⅰ类整合子基因盒以aadAdfrAcatB家族为主, 分别介导氨基糖苷类、甲氧磺胺嘧啶类和氯霉素类药物耐药; 基因盒的排列以aadA2+dfrA12类型为主。此外, Ⅰ类整合子阳性的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性在不同个体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提示多重耐药菌株的耐药表型与基因盒的类型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虹鳟不同养殖群体杂交F_1及其自繁系生产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5个不同遗传背景的虹鳟养殖群体(以A、B、C、D、E分别表示虹鳟的渤海、丹麦、道氏、挪威、加州养殖群体)为材料,采用单因子和多因子两种交配策略,于2004年12月14日,建立了虹鳟不同亲本的杂交系和自繁系,由20个正、反交组合与5个自繁群组成,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近两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开食到1+龄鱼阶段(2005-03~2006-10),各杂交组合成活率的平均值与渤海、丹麦、道氏、挪威和加州自繁系相比分别提高了25.21%、2.34%、7.18%、4.18%和5.92%;各杂交组合饲料系数的平均值比渤海自繁系降低了19.74%,与其他养殖群体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A♀×B♂、C♀×A♂和C♀×B♂组合的生长速度相对于五个自繁系分别提高了13.1%、9.2%和1.5%,且差异显著(P<0.05)。而从11月龄到22月龄(同环境饲育阶段),A♀×B♂、C♀×A♂、C♀×B♂和D♀×B♂组合相对于五个自繁系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提高了9.3%、17.5%、16.7%和8.9%,差异极显著(P<0.01)。五个群体间存在的遗传差异是它们能够获得杂种优势和性状得到改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发酵时间和接种量对WSSV-VAP1重组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及重组毕赤酵母中外源基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菌SMD1168/pGAPZaA-VAP1在发酵72h后,蛋白表达量占总蛋白10.45%,控制接种量对基因工程菌Pichia pastoris表达WSSV-VAP1非常重要.外源基因的插入对宿主菌的生长未产生明显的影响,重组质粒在毕赤酵母SMD1168中很稳定.  相似文献   

13.
测定并比较了扭蚌和反扭蚌的ITS-1序列,以三角帆蚌为外类群,利用Mega2.0软件中的最大简约法(MP法)和邻接法(NJ法)构建它们的系统发育树,试验结果表明,扭蚌和反扭蚌聚在一起形成一分支,三角帆蚌形成另一独立的分支;由此推断,扭蚌和反扭蚌属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新型疫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是当今世界列为A类疫病的家畜传染病之一,危害牛、猪、羊等偶蹄动物,传播迅速,感染率高,一旦流行,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全世界畜牧业影响极大。目前大多数流行口蹄疫的国家采取以计划免疫为主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由于传统疫苗免疫期短,存在散毒、毒力"返祖"等可能,所以人们正在积极探索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口蹄疫新型疫苗如亚单位疫苗、可饲疫苗、合成肽疫苗、蛋白质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不断涌现,本文就这一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黄芩苷对牙鲆肝CYP1A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华  李健  李吉涛  张喆 《中国水产科学》2010,17(5):1121-1127
本研究以中药黄芩苷为受试药物,研究其在不同剂量和作用时间下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肝CYP1A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体内实验,将黄芩苷按低(50mg/kg·d)、中(100mg/kg·d)、高(200mg/kg·d)3个剂量分别口灌牙鲆,连续给药,并分别于给药3d、6d、9d后取样,测定CYP1A酶活性。结果表明,较空白组而言,给药3d,黄芩苷各剂量组鱼肝中EROD酶(CYP1A标志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P0.05);给药6d,高剂量组的EROD酶活性极显著增加(P0.01),中剂量组的则显著增加(P0.05);给药9d,高、中剂量组的EROD酶活性均极显著增加(P0.01),低剂量组的EROD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且黄芩苷对该酶的诱导作用与剂量和药物作用时间均呈正相关。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各药物剂量组的CYP1A基因表达水平都发生了上调,且这种表达上调的幅度同CYP1A酶的活性一样,随给药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加强,提示黄芩苷作为诱导剂对CYP1A酶活性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CYP1A的转录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贝类养殖大国,30余年来,贝类养殖产量总体稳中有升,但部分贝类的养殖产业因疫病影响出现严重萎缩、甚至消失。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多种双壳贝类和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因感染疱疹病毒出现大规模死亡,成为近年来危害中国贝类养殖业的主要病原。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鉴定,引起中国双壳贝类和杂色鲍死亡的疱疹病毒分别为牡蛎疱疹病毒(Ostreid herpesvirus 1, OsHV-1)和鲍疱疹病毒(Haliotid herpesvirus 1, HaHV-1)。贝类疱疹病毒病不仅在中国发生,同时也在全球多个国家、地区传播和暴发,引起全球贝类养殖从业者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多国学者从病毒特征、流行病学、诊断技术、生态防控和抗病育种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以期减轻此类病毒对贝类产业造成的危害。大量科研力量的投入使OsHV-1和HaHV-1成为分类地位明确,研究最深入、最全面的贝类病毒性病原。本文对近年来OsHV-1和HaHV-1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重点介绍其在中国和全球范围的发生、传播过程、产业危害和防控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
集约化养殖最佳放苗密度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艾红  李永振 《齐鲁渔业》1996,13(4):43-45
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集约化养殖的最佳放养密度,关键在于建立养殖对象的生产函数。精养生产方式,把“高投入,高产出”作为评价获取“高效益”的标准有一定片面性。生产函数能提供各种优化方案,边际产量方程则揭示了各个生产要素与市场间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已发表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全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对禽流感病毒新疆株A/Goose/XJYL/10/2003(H5N1)提取RNA,经RT-PCR扩增后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获得长为1758bp的HA全基因序列。序列测定后,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株与广东、香港和东南亚等不同地区的H5N1禽流感病毒HA的核甘酸序列的同源率很高,其氨基酸切割位点附近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新疆株为独立分支,属于欧亚种系。  相似文献   

19.
王颖  贾永全 《畜禽业》2007,(11):10-11
介绍了灰色理论GM(1,1)预测方法,利用黑龙江垦区2002~2005年年末奶牛存栏数建立了垦区奶牛生产发展预测模型。模型精度为很好,用该模型进行预测,能反映出垦区奶牛生产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基于预测分析对垦区奶牛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十足目虹彩病毒1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十足目虹彩病毒1的ATP酶基因(ORF114R)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的十足目虹彩病毒1检测方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的最优扩增温度为30 ℃,恒温反应20 min内即可完成。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其他常见虾类感染病毒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十足目虹彩病毒1的最低检出限为7 拷贝/μL,低于传统的巢式PCR方法。利用已建立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方法和PCR方法对采集的509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能够有效检出PCR方法的弱阳性样品,表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可以用于临床检测。笔者建立的检测十足目虹彩病毒1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适合基层实验室及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