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富营养浅水湖泊中,水体光照强度减弱将导致水生植物严重衰退和一系列理化指标的变化,为了探究这些变化对沿岸带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15年5-11月通过覆盖不同层黑色遮阳布建立4个光照梯度(L1-L4),透光率分别是40.5%、17.1%、7.1%和2.8%,并在每个系统中移植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模拟自然条件下沿岸带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对低光压力的响应,分析水体理化指标、苦草和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从L1至L4处理组,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随光照强度减弱而减少,其平均值分别为1.27 mg/L、0.99 mg/L、0.95 mg/L和0.45 mg/L,且浮游甲壳动物的丰度和多样性也随光照强度减弱而降低;(2)与其他3个处理组相比,L4组中锯缘真剑水蚤(Eucylops serrulatus)的生物量百分比有所上升(从5%升高至25%),其他大多种类的生物量百分比都有所下降,其中晶莹仙达溞(Sida crystallina)下降最为明显,由50%降至9%;(3)浮游甲壳动物平均生物量秋季(1.28 mg/L)大于夏季(0.54 mg/L),平均丰度夏季(83.79个/L)大于秋季(53.59个/L)。统计分析表明,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与光照强度、溶解氧和p H值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溶解氧和p H的变化与苦草的生长紧密相关。研究显示,光照除了可以直接影响浮游动物的摄食外,还能通过影响浮游动物的栖息环境间接影响其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
武汉南湖的浮游甲壳动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周年4次采样,在南湖5个采样站一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14种,年平均密度为119.7ind./L,平均生物量为1.67mg/L。其中枝角类8种,优势种为短尾秀体Diaphanosomabrachyurum和微型裸腹Moinamicrura;桡足类6种,优势种为近邻剑水蚤Cyclopsvicinusvicinus。浮游甲壳动物现存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生物量由高到低则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浮游甲壳动物密度的水平分布差异明显,密度由高到低为Ⅳ>Ⅲ>Ⅴ>Ⅰ>Ⅱ站;生物量由高到低为Ⅴ>Ⅳ>Ⅲ>Ⅱ>Ⅰ站。  相似文献   

3.
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年3、6、9、12月对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沅水浮游植物共计6门147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43.53%和36.73%。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21×105ind./L,蓝藻密度最大为1.33×105ind./L;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3.97 mg/L,蓝藻生物量最大为3.42 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密度秋季最大(4.64×105ind./L),夏季最小(1.6×104ind./L);生物量冬季最大(12.86 mg/L),夏季最小(0.2 mg/L)。水平分布密度和生物量均是牛鼻滩站最大,分别为6.03×105ind./L和29.6 mg/L。调查显示沅水浮游植物中巴豆叶脆杆藻、颗粒直链硅藻、钝脆杆藻、美丽星杆藻、细星杆藻、格孔单突盘星藻、泥污颤藻、铜绿微囊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2之间。指数变化由高到低分别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4.
武汉南湖浮游轮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红  马徐发  刘瑾 《水利渔业》2006,26(2):60-62
周年4次采样,在武汉南湖5个采样点共计鉴定出浮游轮虫22个种,主要优势种类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长三肢轮虫F ilina longiseta和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均为富营养湖泊的指示种。轮虫季节变动明显,密度由高到低为:秋季2 987 ind./L,夏季1 440 ind./L,春季1 130 ind./L,冬季903 ind./L;生物量则依次为秋季1.04 mg/L、夏季0.50 mg/L、春季0.40 mg/L、冬季0.32 mg/L。轮虫的水平分布均匀,Ⅰ、Ⅱ、Ⅲ、Ⅳ、Ⅴ站年平均密度依次为1 729、1 575、1 617、1 588和1 567 ind./L;生物量依次为0.61、0.55、0.57、0.56和0.55 mg/L。轮虫的Margalef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31~2.12之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生态类型养殖池塘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探讨浮游甲壳动物对不同生态类型和水环境营养状况的响应情况,于2014年对上海地区的鱼、虾和蟹3种类型养殖池塘中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结果共检出18种浮游甲壳动物,隶属于11科14属,蟹塘、虾塘和鱼塘出现的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数分别为16、15和12种。蟹塘浮游甲壳动物的年平均生物量最高,虾塘次之,鱼塘最低,依次分别为35.2、28.9和7.4 mg/L;年平均丰度也是蟹塘>虾塘>鱼塘,分别为348、302和72 ind./L;3种池塘共同的优势种为广布中剑水蚤、微型裸腹溞和无节幼体。群落多样性指数方面,蟹塘的浮游甲壳动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最高(1.17,0.84),虾塘次之(1.15,0.65),鱼塘最低(1.06,0.60);鱼塘浮游甲壳动物种间均匀分布程度(0.58)较蟹塘(0.48)和虾塘(0.48)高。水质理化指标方面,3种养殖池塘水体在盐度和CODMn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数与总磷呈显著负相关,丰富度与BOD5呈显著负相关。参照生物多样性指标结果,并结合富营养状态的综合评价方法,评判上海地区3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为:蟹塘最轻,鱼塘次之,虾塘最重。  相似文献   

6.
武汉南湖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武汉南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在5个采样站鉴定出浮游植物67种,隶属于7门24科43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28种),金藻门最少(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489×106ind./L,秋季最高为2.979×106ind./L,夏季最低为1.949×106ind./L;平均生物量为7.94 mg/L,其中隐藻生物量最高,为2.33 mg/L,甲藻和金藻最低,分别为0.06 mg/L和0.01 mg/L;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5个采样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M argalef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2之间。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武汉南湖四季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5个采样点共鉴定出原生动物20种,主要优势种类是放射太阳虫(Actinophrys sol)、大弹跳虫(Halteria grandinella)、急游虫(Strombidium viride)和河流筒壳虫(Titinnidium fluviatile)。原生动物季节变动明显,密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夏季最大28 867 ind./L,秋季24 667ind./L,春季24 400 ind./L,冬季最小为20 667 ind./L;生物量则依次为1.44、1.23、1.22、1.01 mg/L。5个调查站点原生动物周年平均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Ⅱ站26 250 ind./L、Ⅳ站25 750 ind./L、I站25 667 ind./L、Ⅲ站22 583 ind./L和Ⅴ站22 500 ind./L;生物量依次为1.31、1.29、1.28、1.13和1.12mg/L。  相似文献   

8.
勤得利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5、7、9、11月对勤得利湾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7门69种,以绿藻、硅藻为主,分别占52.36%和20.11%。近亲鱼腥藻、铜绿微囊藻、普通小球藻、柱形栅列藻、四尾栅列藻、颗粒直链藻、细长锥囊藻、四角十字藻、浮球藻、含糊囊裸藻、针形纤维藻、尺骨针杆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数量为1750.8×104ind./L,以硅藻为主,数量为517.3×104ind./L,占29.55%;生物量为16.082mg/L,硅藻最高,为7.285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数量夏季最高为2801.4×104ind./L,生物量以夏季最高28.235mg/L;水平分布采样点Ⅲ最高,平均为2158.6×104ind./L,采样点Ⅳ生物量最高为12.296mg/L。多样性指数变化是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均匀度指数变化是秋季>夏季>冬季>春季。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连环湖阿木塔与牙门喜湖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生态现状,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对连环湖两水体进行了一年调查采样。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动物75种,其中原生动物20种,轮虫21种,枝角类15种,桡足类19种。优势种16种,其中原生动物12种,轮虫和枝角类各1种,桡足类2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趋于小型化。浮游动物年均丰度为1060ind./L,年均生物量为2.930mg/L,夏季平均丰度与生物量最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年均值分别为1.09、0.36和1.56,多样性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各样点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水温和DO是影响连环湖两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决定性因子,pH是影响浮游动物种类、丰度的重要正相关因子而透明度为负相关因子。冗余分析(RDA)显示,TN、TLI和叶绿素a也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水体理化指标和多样性指数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连环湖两水体目前水质状况整体为α-中污型、轻度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西藏巴松错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于2020年7月对巴松错出入河流及其湖体15个采样点和湖中心B15采样点11个分层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同时测定了水体相关理化指标。调查共采集水样275个,分析了浮游植物物种组成、细胞丰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探讨浮游植物对水平和垂直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巴松错夏季共鉴定浮游植物167种,隶属于5门8纲20目29科66属,物种组成为硅藻-绿藻-蓝藻型;(2)在水平方向上,平均细胞丰度为1.8453×104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0.0117 mg/L;在垂直方向上,平均细胞丰度为1.0055×104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0.0061 mg/L;(3)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平分布较为均匀,群落复杂程度相对较高,较垂直分布更稳定;(4)RDA分析结果表明,EC是影响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水平群落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TUR是影响垂直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高寒湖泊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5、7、9、1 1月对黑龙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共计4门64种,以原生动物、轮虫为主,分别占35 . 94%和42 . 1 9% ;前节晶囊轮虫、锥形似铃壳虫、螺形龟甲轮虫、尖削叶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多足变形虫、单缩虫等为优势种。浮游动物数量为685. 9 8ind . /L ,以原生动物为主;数量为5 875ind . /L ,占85 .64% ;生物量为0 .91 6mg/L ,轮虫最高,为0 . 5 91mg/L。浮游动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数量春季最高为1 1 .897ind . /L ;生物量以秋季最高1. 5 6mg/L ;水平分布勤得利江段最高,平均为8430ind . /L和1 . 2 34mg/L。黑龙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是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均匀度指数变化是秋季>夏季>冬季>春季。  相似文献   

12.
彭水水库蓄水初期乌江下游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月、7月和10月,在乌江下游彭水水库库区、坝下江段和库尾以上江段设16个采样断面对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甲壳动物29属、49种;其中,枝角类13属、21种,桡足类16属、28种;枝角类年均密度1.89个/L,生物量37.70μg/L,桡足类年平均密度0.78个/L,生物量5.49μg/L。浮游甲壳动物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种类数以春季最多,秋季最少;水平分布呈现库区种类数相对较多,库尾及以上江段种类数相对较少,坝下江段受水库下泄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7月和10月,在乌江下游彭水水库库区、坝下江段和库尾以上江段设16个采样断面对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甲壳动物29属、49种;其中,枝角类13属、21种,桡足类16属、28种;枝角类年均密度1.89个/L,生物量37.70μg/L,桡足类年平均密度0.78个/L,生物量5.49μg/L。浮游甲...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2009年5-9月鲟亲鱼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随季节的变化。结果显示:鲟亲鱼的活动导致养殖池塘沉积物再悬浮,水体透明度较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绿藻门(Chlorophyta)的月牙藻(Selenastrum sp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p.)等小型个体为主,浮游植物密度1.0883×lO^7ind./L—1.5662×lO^7ind./L,生物量14.6438~19.2535mg/L。浮游动物以轮虫(Rotifera)和桡足类(Copepoda)为优势种群,浮游动物密度162.0000ind/L~560.0000ind/L,生物量0.3795~1.5482mg/L。研究显示,鲟亲鱼的活动是决定池塘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15.
渤海中部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针对2013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12月(冬季)在渤海中部海域以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和多样性;通过结合现场环境参数,探讨了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4个季节共鉴定浮游动物74种(含浮游幼虫21类),桡足类为绝对优势的类群,在浮游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中占25.7%。渤海中部海域全年均出现的浮游动物优势种类共2个,分别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春季共鉴定浮游动物29种(含浮游幼虫6类),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782.0 ind/m3,平均湿重生物量为157.1 mg/m3,香农-威纳指数(H’)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2.36和1.02;夏季共鉴定浮游动物45种(含浮游幼虫18类),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199.6 ind/m3,平均湿重生物量为135.8 mg/m3,H’和D分别为1.75和1.78;秋季共鉴定浮游动物42种(含浮游幼虫14类),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42.1 ind/m3,平均湿重生物量为122.5 mg/m3,H’和D分别为1.83和2.08;冬季共鉴定浮游动物33种(含浮游幼虫12类),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72.1 ind/m3,平均湿重生物量为151.1 mg/m3, H’和D分别为1.63和1.53。浮游动物丰度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影响渤海中部海域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组合为表盐、底溶解氧和水深;夏季影响渤海中部海域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组合为底温、底盐和叶绿素;秋季影响渤海中部海域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组合为表温、表pH和底pH;冬季影响渤海中部海域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组合为底pH和叶绿素。与同期历史数据相比,浮游动物的种类数、丰度和生物量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姜作发  唐富江 《水产学杂志》2006,19(2):28-31,50
2004年5、7、9、12月对大力加湖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力加湖鲟鱼放养场浮游动物59个种属,密度16475 ind./L,生物量0.3923mg/ L。浮游动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密度春季最高为44200.0ind/L,生物量变化不明显。浮游动物鱼产潜力3666kg,放养量18330尾。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庐山西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体现状,于2012年8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庐山西海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夏季浮游动物共计4类32种,平均密度为113.48个/L,平均生物量为5.52 mg/L,优势种共有9种;秋季浮游动物共4类24种,平均密度为61.45个/L,平均生物量为4.29 mg/L,优势种减少为4种。依据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对庐山西海浮游动物进行评价,综合判断庐山西海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与近似纬度的千岛湖、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历史数据相比较,庐山西海浮游动物种类数和密度少于千岛湖和鄱阳湖,而多于洞庭湖;浮游动物生物量高于千岛湖和洞庭湖。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更好地进行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于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在该河段设定了7个研究断面,对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4次调查,同时对15项水环境指标和同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动物20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10种,枝角类3种,桡足类3种,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最多,为16种,冬季最少,仅有5种;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5~3 800个/L和0.00001~1.24 mg/L,春夏较大、秋冬较小,空间上整体呈现上游低、下游高的分布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种为小旋口虫(Spirostomum minus)、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和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0.65~0.83,Margalef指数为1.08~2.49,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39~0.60;7个断面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影响浮游动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pH值和重金属铬(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