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大渡河金川至丹巴河段干、支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分布特征,2020年5和9月、2021年5和7月对大渡河上游金川电站坝址至猴子岩电站库尾108km干流及区间主要支流进行了系统的鱼类资源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河段共分布有鱼类19种,隶属3目6科11属;鲤形目种类最多(15种),占总种数的78.95%;鲇形目(3种),占15.79%,鲑形目(1种),占5.26%。土著鱼类(14种)主要为裂腹鱼亚科、高原鳅属和爬鮡属等适应高山峡谷流水生境、特化程度较高的鱼类。其中,大渡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chengi chengi)、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为研究河段的优势种。渔获物统计及多样性分析表明,干流与小金川、革什扎河、东谷河及勒乌沟等支流土著鱼类组成较为相似,但干流与支流以及各支流间鱼类资源及其多样性差异明显。研究表明,本河段鱼类群落组成简单,生态脆弱性较高,种群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且大部分土著鱼类为珍稀濒危和特有鱼类,保护意义重大。同时,大渡河上游鱼类正面临严重的外来鱼类入侵威胁,需引起高度关注。研究结果可为梯级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评估提供基础资料,为鱼类栖息地保护等水生态保护措施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鱼类精氨酸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精氨酸为鱼类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其在鱼体内参与蛋白质、多胺的合成,促进生长;精氨酸具有促内分泌作用;精氨酸可在体内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参与鱼类心血管活动、免疫功能的调节。某些鱼类可能具有自身精氨酸的合成能力。鱼类赖氨酸一精氨酸拮抗存在种问差异。本研究从精氨酸的合成、生理功能、与赖氨酸的关系以及需求量等方面对鱼类精氨酸的营养生理研究进行了综述。[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79-685]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就噪声对鱼类听力、信息掩蔽、生理和行为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为噪声对鱼类的影响提供较为系统的信息资料。噪声对鱼类行为和鱼类听力、信息掩蔽、其他生理等多方面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噪声刺激会显著性增加鱼类游泳速度,减少觅食量,降低产卵成功率;导致鱼类的听力受损;阻碍鱼类之间信息交流,对鱼类寻求配偶产生不利影响,干扰鱼类回声定位;促使鱼体内生理激素、生理应激指标发生不适变化。强烈的噪声刺激会损伤鱼体的器官。目前的研究在实验声场场景、声波粒子运动、实验设置形式和试验周期监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多数实验设计都无法模拟真实的声场场景;测量声音的质点运动分量方面鲜有研究;噪声暴露实验设置形式单一且很少进行周期性监测。针对当前的研究缺陷,建议从以下方面改进研究:(1)模拟真实声场场景;(2)探测声波粒子运动对鱼类的影响;(3)开展噪声暴露时间和播放形式方面的研究并进行周期性监测。  相似文献   

4.
2011-2022年6-7月和11-12月在大宁河巫溪段开展了逐年渔获物调查,对该河段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年际变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三峡水库175 m正常蓄水后,该河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该河段鱼类资源保护的对策。结果显示:10年间共采集到鱼类72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和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鱼类种类组成在各年间的Jaccard指数值在0.85-1.00之间,种类组成在各年间差异不显著。巫溪段鱼类的Margalef 丰富度指数值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在年际间呈现先上升,然后下降,最后再上升的趋势,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值则呈现先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巫溪段共分布有优势种7种,包括2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和宽口光唇鱼Leptospira latifolia),以及1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多鳞白甲鱼)。鱼类群落结构在2016年和2018年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喜流水性的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或国家重点保护鱼类在渔获物中相对丰度的减少,以及广适性的小型鱼类在渔获物中相对丰度的明显增加,是导致巫溪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动的主要原因;三峡水库的蓄水运行在巫溪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变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建议通过实施就地保护、生态景观修复、非土著鱼类控制等方式,加强对巫溪江段特有及重要鱼类种类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同域分布两种鲤科鱼类种群遗传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河南省境内黄河水系和卫河水系棒花鱼和(歺又鱼)条的鱼类遗传多样性现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对这两种鱼类开展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棒花鱼和(歺又鱼)条群体多态性较低;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果显示棒花鱼和(歺又鱼)条均由3个线粒体谱系组成;棒花鱼和(歺又鱼)条种群间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种群间中等偏低的基因流解释了两种鱼类均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种群分化;群体历史动态分析显示,棒花鱼和(歺又鱼)条种群数量分别在距今约0.019百万年和0.026百万年开始锐减。鉴于群体多态性,种群分化和群体历史动态研究,这两种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低,需加强对其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6.
综合分析了挪威等国家自70年代以来鱼类生长性能育种研究的进展。主要内容有:(1)鱼类生长性能遗传因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2)基因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3)数据处理方法,(4)育种方法,(5)选择反应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水电开发对流域鱼类资源的影响,遏制生物多样性衰退的趋势,2009-2015年5-7月对乌江下游干流漂流性鱼卵进行阶段性调查,初步分析银盘电站蓄水前后产漂流性卵鱼类的自然繁殖变化。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卵12种,包括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中华金沙鳅(Jinsha sinensis)、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吻鮈(Rhinogobio typus)、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蛇鮈(Saurogobio dabryi)、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铜鱼(Coreius heterodon)、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和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漂流性鱼卵年资源量为1012.99万~18673.97万粒,鱼类产卵场自上而下分布有彭水、高谷、江口(杨家沱)、武隆(石鼻子)、土坎(桃子沟)、羊角6处。银盘电站蓄水后,乌江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的自然繁殖较蓄水前发生了显著变化。种类组成中,典型的流水生境繁殖类群减少,缓静水生境繁殖类群增加;产卵规模显著下降,以长鳍吻鮈、铜鱼、圆筒吻鮈、中华金沙鳅的减少尤为显著;产卵场减少并逐步往坝下压缩,数量由6处减少到3处,长度由35 km减少到18 km,位于银盘库区的彭水、高谷产卵场消失,江口产卵场规模显著减少。产漂流性卵鱼类的大规模产卵都在涨水时发生,不同种类产卵对水文条件的要求有所差异,大坝建设引起的栖息地萎缩和水文情势改变是导致乌江下游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建议采用水库生态调度补偿措施,通过合理下泄生态流量,加大脉冲流量和流水江段长度来满足重要鱼类的繁殖和早期发育需求,并结合人工增殖放流、鱼类基础监测和生态学研究等综合手段,强化乌江下游鱼类资源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8.
CC趋化因子(CC Chemokine)是一类能够促进动物体内炎症部位的各种白细胞的补充、激活和黏附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家族,是鱼类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趋化因子也是当今国际鱼类分子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等重要经济鱼类的CC趋化因子基因结构特点和功能,并采用Clustal X的NJ法对所有新的CC趋化因子和先前发表的鱼类趋化因子与其他动物的CC趋化因子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建立了3个独特的包含非鱼类OC趋化因子的直向进化同源组。第1个直向进化同源组建立于人的CCL27和CCL28,有丽鱼科(Cichlidae)Melanochromis auratus和Pamlabidochromis chilotes的SCYA101、SCYA101a、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CB510320、斑马鱼(Danio rerio)的B1839410、虹鳟的CK11、斑点叉尾鮰的BM027974和BM029630;第2个直向进化同源组是以人类C/2L20建立的,包括虹鳟的CK8a、CK8b、斑点叉尾鮰的SCYA112和鸡(Callusgallus)从K84434,其中鸡的序列与人的CCL20最相近(与其他鱼类CC趋化因子相比);第3个直向进化同源组是以鸡的XP-424980和蓝鮰(Ictalurus furcatus)的SCYA109建立的。所有其他鱼类CC趋化因子都没有归类到非鱼类CC趋化因子的同源组中。为了进一步分析鱼类CC趋化因子和哺乳类CC趋化因子间的关系,采用Clustal W的非自举检验(Bootstrapping)启发式搜索(heuristic search)比对法对这些OC趋化因子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得到7个潜在的直向进化同源组,包括含有4个鱼类OC趋化因子的CCL20直向进化同源组、5个鱼类CC趋化因子的CCL24直向进化同源组、8个鱼类CC趋化因子的CCL22直向进化同源组、4个鱼类CC趋化因子的CCL17直向进化同源组、15个鱼类CC趋化因子的CCL25直向进化同源组,7个鱼类CC趋化因子的CCL27/CCL28和17个鱼类CC趋化因子的CCL19/CCL21直向进化同源组。趋化因子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鱼类抗病性与天然免疫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细华  柳凌 《淡水渔业》1999,29(2):46-46
本文对鱼类两性嵌合体的概念、产生以及在科研和生产上的意义作一综述,并首次提出鱼类两性嵌合体在鱼类种质资源保存中的应用价值。两性嵌合体(amphigeneticmosaics)是指在组织学成分中同时混杂存在着雌雄两类生殖细胞的生殖腺(性腺),是鱼类中一类特殊的生殖腺。两性嵌合体根据其中两类生殖细胞数量的相对比例以及特定的遗传和生理条件,有的是不育的(即不能产生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或卵子),有的是能育的(如正常排卵受精);有的两性嵌合体则是性转变过程中的中间过渡形式。判别鱼类的一种生殖腺是不是两性嵌合…  相似文献   

10.
探究北部湾春季鱼类多样性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北部湾海域渔业资源的变化及渔业资源的长期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根据2011年和2018年春季北部湾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a)遥感数据及水深数据,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冗余分析(RDA)方法,研究北部湾鱼类优势种和常见种丰度、鱼类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年春季鱼类捕获种类数高于2011年春季,分别为157和135种;2011年春季优势种为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及鹿斑鲾(Secutor ruconius),而2018年春季优势种为竹荚鱼、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及日本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竹荚鱼为共有优势种。2011年与2018年春季鱼类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 > 0.05)。CCA和RDA分析结果表明:SST与北部湾鱼类优势种和常见种丰度呈显著正相关性(P < 0.05),而与鱼类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水深与北部湾鱼类优势种和常见种丰度呈正相关性,而与鱼类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同时,Chl-a浓度与北部湾鱼类优势种和常见种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 < 0.05),而与鱼类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性(P < 0.05)。  相似文献   

11.
我国鱼类近缘杂交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楼允东 《水产学报》2007,31(4):532-538
基因型不同的动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称为杂交(hybridization)。杂交是被广泛采用的育种手段。杂交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杂种优势,并通过杂交选育新品种或新品系。根据杂交亲本的亲缘关系,杂交可分为远缘杂交(remote hybridization,distant hybridization)和近缘杂交(closehybrid  相似文献   

12.
鱼类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在石斑鱼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鱼类杂交育种的发展和远缘杂交的应用,以及遗传学在鱼类杂交育种中的应用,并从遗传学角度对石斑鱼类杂交育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简述了通过杂交和选育等遗传育种技术改良种质,获得石斑鱼类优良新品种。将遗传学分析应用于石斑鱼类杂交的研究中,展望了石斑鱼类杂交育种工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寻不同倍性鱼生殖育性的表观遗传调控规律,实验基于不同倍性鲫鲤精巢的转录本信息库设计引物克隆了不同倍性鲫鲤的MeCP2基因。序列比对结果发现,在远缘杂交的过程中基因组发生了遗传重组和变异。基于序列公共部分设计引物,通过半定量PCR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了MeCP2基因在不同倍性鱼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还发现,MeCP2基因在所有组织中都有表达,但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纵向对比性腺的发育过程,MeCP2基因的表达量会随着性腺发育成熟而下降;横向对比不同倍性鱼的性腺发育,MeCP2基因在三倍体鱼卵巢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二倍体和四倍体鱼,但在精巢中的表达量随鱼的倍性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MeCP2基因的表达与不同倍性鱼的卵巢发育密切相关,这为研究鱼类生殖不育的分子机理及其在水产育种上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远洋渔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文章对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做了简要阐述,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花(Hemibarbus maculates)(♀)×唇(H.labeo)(♂)远缘杂交的可行性,2009—2011年进行花(♀)×唇(♂)的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常规人工干法授精获得花(♀)×唇(♂)杂交受精卵,受精卵在(20±1)℃水温下孵化,受精率、孵化率和出苗率分别达到89.3%、72.6%和67.9%。杂交子一代仔鱼在受精后68h,30min出膜。经过25~30d饲养,夏花鱼种体长达到3~4cm,成活率66%。试验结果证明花(♀)×唇(♂)杂交子一代受精卵能够正常发育,且鱼苗、鱼种及成鱼都能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分离、克隆差异基因的新技术,它结合了消减杂交和抑制PCR的优点,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背景低及重复性好的优点。目前已经用SSH技术鉴定出了鱼的许多免疫相关基因,如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溶菌酶、NKEF、补体、干扰素及急性期蛋白基因等,对它们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对SSH技术在养殖鱼类中克隆的免疫基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旨为全面了解鱼类的抗病免疫基因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鱼类标志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标志技术已在鱼类种群密度、死亡与补充、生长和生产力等研究中广泛应用,并已成为鱼类种群估算、资源评估、以及洄游与分布调查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鱼类标志技术方面已取得的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与讨论,并对各种标志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鱼类标志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对水产加工副产物进行加工利用,本实验建立了从水产加工副产物中同时提取制备磷脂和鱼油的方法,并分别利用多维度串联质谱鸟枪法和气相色谱法对样品的磷脂和鱼油的脂肪酸化合物进行脂质组学研究。利用改进Folch法和丙酮沉淀法制备得到副产物中的磷脂和鱼油,比较了5种不同萃取液的提取效率,其中CH2Cl2-Me OH(1∶2,V/V)混合液同时提取磷脂和鱼油效果最佳,提取率分别为0.97%和28.05%。鱼油经甲酯化反应,以正己烷为溶剂直接进样,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甲酯成分,磷脂样品采用流动注射直接进样,经三重四级杆质谱母离子扫描(Pre IS)和中性质量丢失扫描(NLS)对磷脂分子实现源内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鱼油中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23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75.97%;磷脂样品中共检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丝氨酸4类共69种磷脂分子,并测出了许多含有DHA、EPA链的磷脂,如16∶0/20∶5、16∶0/22∶6、18∶1/22∶6、18∶0/22∶6、20∶0/22∶6等。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同时提取磷脂和鱼油,并且前处理简单、提取效率高,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鱼类洄游通道恢复的理论基础,我国鱼类洄游通道恢复的历史和现状,并分析了长江流域鱼类洄游通道阻隔现状及其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江流域鱼类洄游通道恢复的对策:制定鱼类洄游通道恢复规划;建立鱼类洄游通道恢复的相关法律体系和协调机制;开展鱼类洄游通道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加强鱼类洄游通道恢复研究能力建设,建立科学的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0.
A total of 14.573 million fish fry and 96.32 million shrimp larvae were released across 31 locations into the coastal waters off Guangdong, China, in 2010. The released fish and shrimp were sampl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market and fishing log‐book surveys. The combined fishery production reached 362 868 kg. The input–output ratio was 1:5.99 for released fish (over 3 years) and 1:11.01 for released shrimp (over 2 years). The average increase in income was 721 RMB per capita. Approximately 240 thousand fish (after 3 years) and 1.2 million shrimp (after 2 years) survived to sexual maturity and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spawning stock. The stockings were approximately one‐seventh of the fish and one‐half of the shrimp stocking carrying capacitie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 intensity of stocking could be increased. Stocking and recapture strategies should be adjusted to align with the optimal stocking carrying capacity determined from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