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广东沿岸牡蛎体内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和时空分布情况,于1989-1993和2003-2012年间每年3月份采集广东沿岸海域的近江牡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DDTs的含量,同时结合1980-1985年广东省海岸带污染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广东沿岸牡蛎体内DDTs的残留量、时空分布和组成特征,并评价了其食用安全性与生物质量。结果表明:广东沿岸牡蛎体内DDTs检出率为96.9%,检出的样品中含量范围为0.11~76.3 ng/g,平均值是(3.87±7.40) ng/g。在时间上,广东沿岸牡蛎体内DDTs含量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点, 1980s-1990s初期为显著下降阶段,2003-2007年先小幅反弹后略微下降,2008-2012年总体呈归于平稳的趋势,且该时段各年份间无显著差异(P > 0.05)。空间上,1980s初期珠江口岸段牡蛎体DDTs含量远高于粤东、粤西岸段,随着时间推移,3个岸段之间含量差距逐渐缩小,1989年之后各年间3个区域DDTs平均含量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P > 0.05)。DDTs的组分特征分析显示,广东沿岸海域牡蛎体内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使用残留,但在1989-1993年和2003-2007年时段内可能有三氯杀螨醇来源的DDTs输入。评价结果表明,就DDTs而言,广东沿岸海域所有样品均未超我国相关残留限量标准,近年来大部分站点牡蛎食用安全,生物质量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东沿岸牡蛎体内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和时空分布情况,于1989-1993年和2003-2012年间每年3月份采集广东沿岸海域的近江牡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DDTs的含量,同时结合1980-1985年广东省海岸带污染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广东沿岸牡蛎体内DDTs的残留量、时空分布和组成特征,并评价了其食用安全性与生物质量.结果显示,广东沿岸牡蛎体内DDTs检出率为96.9%,检出的样品中含量范围为0.11~76.3 ng/g,平均值是(3.87±7.40) ng/g.在时间上,广东沿岸牡蛎体内DDTs含量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点,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为显著下降阶段,2003-2007年先小幅反弹后略微下降,2008-2012年总体呈归于平稳的趋势,且该时段各年份间无显著差异.空间上,20世纪80年代初期,珠江口岸段牡蛎体DDTs含量远高于粤东、粤西岸段,随着时间推移,3个岸段之间含量差距逐渐缩小,1989年之后各年间3个区域DDTs平均含量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DDTs的组分特征分析显示,广东沿岸海域牡蛎体内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使用残留,但在1989-1993年和2003-2007年时段内可能有三氯杀螨醇来源的DDTs输入.结果表明,就DDTs而言,广东沿岸海域所有样品均未超我国相关残留限量标准,近年来大部分站点牡蛎食用安全,生物质量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于2006年~2012年在海南岛东寨港、马袅港、八所港和榆林港4个典型港湾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滴滴涕(DDTs)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DDTs残留范围为未检出-4.51 ng·g-1(湿质量),平均为1.45 ng·g-1,4个采样点w(DDTs)的区域差异不显著(P〉0.05)。与国内外其他海域相比,海南岛沿岸贝类体内DDTs残留水平较低。在2006年~2012年间,DDTs于2007年出现了一个相对高值,之后5年呈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此研究结果与1985年海南岛近海贝类体内的DDTs残留量均处于100 ng·g-1水平级范围。通过对牡蛎样品DDTs的组分特征分析,认为目前检测到的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使用残留,但推断2006年~2007年可能有三氯杀螨醇来源的DDTs输入。结果表明,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DDTs符合中国《海洋生物质量》一类质量标准,也未超出中国相关残留限量标准,其食品安全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广东沿岸牡蛎体Cd含量及时空分布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 198 9~ 1997年广东沿岸 12个采样点近江牡蛎 (CrassostrearivularisGould)体Cd的测定数据和有关历史资料 ,分析了广东沿岸牡蛎体Cd含量与时空分布特点。所有牡蛎体样品均检出Cd ,含量为( 0 .0 8~ 7.81)× 10 - 6,总平均值为 1.92× 10 - 6。粤东与粤西沿岸除个别样品外 ,绝大部分Cd含量均远低于评价标准 ,而珠江口沿岸样品的超标率则达到 2 5%。牡蛎体Cd含量的空间分布呈珠江口 >粤西 >粤东。1989~ 1997年 ,牡蛎体Cd含量的年际变化呈双峰分布 ,次高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 1992年和 1995年 ,其余年份虽有波动 ,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广东沿海牡蛎体Pb含量水平及时空变化趋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贾晓平 《水产学报》2000,24(6):527-532
为了了解广东沿海Pb含量水平的时空变化特点,l989-1997年,实施"南海贻贝观察”对广东沿海12个地点牡蛎体Pb含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广东沿海牡蛎体Pb含量范围为0.22×10-6~2.06×10-6(湿重),总平均值为0.77×10-6.牡蛎体Pb污染指数的范围和平均值分别为0.11~1.03和0.39,总体上属轻污染水平.牡蛎体Pb含量的空间分布呈粤西海区≥珠江口海区>粤东海区.广东沿海牡蛎Pb含量水平在1989-1993年间呈微弱下降趋势,1994年Pb含量明显升高,此后Pb含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6.
根据历史和调查资料,对1989—2010年广东沿海牡蛎体内锌(Zn)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水平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牡蛎体内Zn的浓度总平均值为211.5 mg/kg,从总体看其浓度出现频率呈对数正态分布。在时间上,牡蛎体内Zn总体平均浓度的分布呈阶段性变化,具体表现为1989—2007年Zn的浓度呈微弱降低的趋势,基本维持在197.0 mg/kg的水平;2007—2009年牡蛎体内Zn的浓度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之后Zn的浓度有所降低。在空间上,粤东和粤西沿海牡蛎体内Zn浓度的变化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基本与广东沿海牡蛎体Zn平均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同,而珠江口牡蛎体Zn的浓度水平相对较高并表现出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单因子指数和非致癌性风险指数评价结果均表明,牡蛎体内Zn的总体不存在明显的污染,但从当前保护环境角度应当尽快设立我国水产品中Zn含量的限定标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沿海城市工业的飞速发展,船舶含油废水、工业排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排放的影响,海洋受到石油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本文就2009—2014年相关数据,对福建中南部沿海的莆田、泉州、漳州和厦门四个海区中养殖的僧帽牡蛎石油烃总量水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僧帽牡蛎中石油烃平均含量:围头湾泉州湾厦门湾佛昙湾东山湾大港湾旧镇湾湄洲湾诏安湾,其中泉州海区的围头湾养殖僧帽牡蛎中石油烃超标严重。2009—2014年间各个海区养殖僧帽牡蛎中石油烃含量基本都是呈波浪型变化,其中2010年和2013年养殖僧帽牡蛎中石油烃含量较高。2009—2014年间福建中南部沿海养殖僧帽牡蛎总体上受到石油烃不同程度的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I)在0.08~23.30之间,六年监测的54份僧帽牡蛎中有26%样品受到重度污染,37%样品受到轻度污染,其余样品未受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广东沿海牡蛎体镉(Cd)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食用健康风险,实验根据2001-2010年广东17个海湾的牡蛎体Cd含量监测结果及1989-1999年的历史数据,分析了广东沿海总体及粤东、珠江口、粤西3大海区牡蛎体镉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风险商法评价其健康风险.1989-2010年广东沿海累计268频次的监测结果表明:牡蛎体Cd含量变化范围为未检出~10.80 mg/kg(均值1.14 mg/kg,以湿重表示,下同),检出率97.01%;其中98.64%符合中国、美国牡蛎体或贝类的Cd含量限量标准(≤4 mg/kg).珠江口海域达标率为三大海域最低(86.5%),是今后生物监测与海洋环境管理的重点.2001-2010年牡蛎体Cd含量的健康风险依次为儿童-青少年(5~17岁)>老年人(60岁以上)>成年人(18~59岁);连续食用广东沿海牡蛎10年,其Cd含量在70年内不会对人体构成Cd摄入过量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10.
广东沿海牡蛎体中BHC和DDT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1989-1993年广东沿海10个地点牡蛎体BHC和DDT的测定数据,论述了广东沿海牡蛎体BHC和DDT的变化趋势。牡蛎体BHC和DDT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1989年以前呈珠江口海区明显高于粤东和粤西海区的特点,1989年以后三个海区间已无显著差异。牡蛎体BHC和DDT含量的时间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出1983—1989年和1989—1991年两个明显下降时段。1992年以后,牡蛎体中二者的含量均已降至检测限水平  相似文献   

11.
1989~1995年广东沿海近江牡蛎体砷的测定数据和有关历史资料表明,所有牡蛎样品的砷含量在(0.31~2.51)×10-6之间,总平均值为1.30×10-6,均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值,属正常本底水平。牡蛎体砷含量的地理分布呈粤东和粤西西部高、珠江口和粤西东部低的格局。1981~1991年,牡蛎体砷的平均含量呈下降趋势,1991年以后,牡蛎体砷的平均含量虽有波动,但年际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广东沿海主要养殖区(汕头、汕尾、深圳、珠海、江门、阳江、湛江)养殖牡蛎体内30种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s,PCBs)的含量,评价了其污染水平和致癌风险.结果表明,广东养殖牡蛎中普遍检出PCBs,检出率为97.6%,其质量分数为nd~8.62 ng·g-1(湿...  相似文献   

13.
广东东部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广东东部沿海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主要成分及其藻类来源,运用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对2005-2006年间在粤东近岸重点养殖区采集的主要经济贝类进行了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染毒的贝类样品中共检出PSP的12种成分,各成分的检出率时空分布特征有所不同,其中N-磺酸氨甲酰基类毒素C1和氨基甲酸酯类毒素GTX1的检出率最高,均达78%以上;其次为GTX4,达71%。在毒素含量方面,C1普遍较低,春季含量较其他季节高,而在春秋两季贝类中,GTX1和GTX4含量普遍较高。总体上,麻痹性贝毒在粤东海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贝类种间差异。地域上以柘林湾污染较为严重,毒素成分最多,且含量较高;季节上春季为染毒高峰期,秋季次之;主要染毒贝类为牡蛎(Crassostrea spp.)、结蚶(Tegillarca nodifer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和蚶(Scapharca spp.),柘林湾2005年9月14日的结蚶毒性最高,其毒性当量值达到370μgSTX/100g。与其他贝类相比,蚶类对高毒力的GTX毒素有更强的积累能力。  相似文献   

14.
广东沿海贝类4种重金属含量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2007年6~9月对广东沿海4种贝类养殖区90个样品的检测结果,研究了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和累积,对贝类的质量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体内含量大小顺序为铜(Cu)〉镉(Cd)〉铬(Cr)〉铅(Pb),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和近江牡蛎C.rivularis的大小顺序都是Cu〉Cd〉Pb〉Cr,而翡翠贻贝Pernaviridis的大小顺序则是Cu〉Pb〉Cd〉Cr;(2)菲律宾蛤仔、太平洋牡蛎和翡翠贻贝未受重金属污染,但部分近江牡蛎体中Cd和Cu含量已超过中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沿岸春秋季头足类群落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瞿俊跃  方舟  张洪亮  周永东  梁君 《水产学报》2020,44(8):1317-1328
根据2014—2016年在春秋季(4月、5月、11月)浙江沿岸进行拖网调查,选取其中的头足类渔获,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春秋季浙江沿岸在近年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以及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变化,并利用生态学方法对头足类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年调查共鉴定头足类22种,隶属于3目7科10属,优势种主要为多钩钩腕乌贼、火枪乌贼、杜氏枪乌贼、剑尖枪乌贼、双喙耳乌贼、长蛸。浙江沿岸头足类群落分布呈现出时空差异,在春季(4—5月)北部站点以长蛸为主,其渔获率明显高于春季以剑尖枪乌贼为主的南部站点,秋季主要为多钩钩腕乌贼和火枪乌贼为主,2016年的渔获率明显低于前两年;聚类分析将不同年月和地区站点划分为两大群组,不同群落结构间存在显著差异,长蛸对群落区分度贡献最大,同时对群落空间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种群的洄游可能是影响浙江沿岸头足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估福建省海水贝类养殖区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和风险,于2005年8月和2006年8月,采集养殖区2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20个、养殖贝类样品46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DDT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分布趋势和组成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该地区污染状况、生态风险及贝类食用安全进行探讨与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DDTs含量范围为1.93~56.6μg/kg(干重),平均值15.8μg/kg;40%的样品DDTs的污染指数在0.697~2.83之间,不同程度受到DDTs的污染,提示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养殖贝类DDTs含量范围为2.04~107μg/kg(湿重),平均21.7μg/kg;贝体DDT残留量符合中国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低于欧盟、美国、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以每人50 g/d的摄食量估算,沿海居民食用养殖贝类的DDTs暴露量远低于WHO暂定的TDI值、美国EPA推荐的RfD值,由此引起的健康风险小。与国内邻近海域相比较,福建省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中DDTs残留量处于中等水平,与亚太等国外海域相比较,处于较高水平;从DDTs的组成特征推测,调查区部分海域有新的DDTs污染源输入。  相似文献   

17.
近江牡蛎雄核发育单倍体的人工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线诱导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单倍体,来用强度为1 820 μW/(cm2·s)的紫外线(254 nm)分别照射卵子0 s、10 s、20 s、30 s、40 s、50 s、60 s、70 s、80 s和90 s后,使之与正常精子进行授精实验.结果发现,照射50 s的卵子能够保持较高的受精率(63.5%),该处理组的D形幼虫发生率为0,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此时单倍体率最高(50.4%),并出现"Hertwig"效应.由于有效地诱导雄核发育需要卵子遗传物质失活和保证较高的受精率,因此在强度为1 820 μW/(cm2·s)的紫外线下照射50 s是获得近江牡蛎雄核发育单倍体的最佳条件.研究还表明,受精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随照射时间的增加而下降,遗传失活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其胚胎发育至D形幼虫前期停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